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7337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83.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docx

新课标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含答案

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题【新课标】

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不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狭隘/洋溢   骄横/纵横    贮藏/储蓄粗糙/制造

B.垂涎/筵席   漂泊/琥珀    诡计/龟裂镌刻/隽永

C.渲染/绚丽   菲薄/绯闻    攒射/积攒脉络/脉脉

D.窥伺/祠堂   逞能/惩创    倔强/顽强友谊/适宜

2.下列词语中,书写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纤细冒昧脍灸人口运筹帷幄

B.幅员吹嘘因地制宜悄无声息

C.摩砺漫妙推陈出新稍纵即失

D.纹身怂恿半斤八两广有羽冀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专家告诉记者,皮肤是人类心理活动的表达器官之一。

精神过度紧张会产生一系列心理和生理反应,促发内分泌紊乱,损害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以及酶的代谢紊乱,从而促进了银屑病的发生。

B.南航A380在国内运营12天后就因故障停飞了。

民航业内人士说,按照中国民航的飞行安全,停飞主要是考虑安全问题。

C.全国人大常委会24日审议居民身份证法修正案草案规定,公民申请领取、换领、补领居民身份证时,要依法登记居民指纹信息。

D.虽然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学校长向大学推荐优秀学生的现象很普遍,但在当下中国,把推荐的权力交给校长,谁又能确保他们是否为权钱而动?

4.请在庄子、屈原、史铁生中任选一个人为对象,仿照下面的示例各写一段话。

要求修辞手法相同,句式基本一致。

(6分)

示例:

鲁迅是寂寞的,在浓黑的悲凉中,在麻木愚弱的民众中,独自彷徨

呐喊;但他却在寂寞中找到了民族真正的病根,为昏睡的国人开出了一剂疗救精神的良方。

5.作家刘诚龙曾经做过一个很有趣的试验,他把两份名单给10个人看,问他们对这些人是否熟悉,结果很出人意料。

请概括调查结果给人带来的启示。

要求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

(3分)

第一份名单是:

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是:

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十个人中对第一份名单一个都不知道的有七人,十个人对第二份名单中的大多数人都知道。

应当说,熟悉第二份名单的人比熟悉第一份名单的肯定多得多。

但是,第一份名单中的人物曾经比第二份名单中的人物显赫得多。

为什么?

因为第一份名单里的人,全是清朝的科举状元,而第二份里的则全是落第秀才。

启示:

▲。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

少有胆气,跳走如飞。

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

太和中,起家奉朝请。

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迁征官,大眼往求焉。

冲弗许,大眼曰:

“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欢。

冲曰:

“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才若此者也。

”遂用为军主。

出为征虏将军、东荆州刺史。

时蛮酋樊秀安等反,诏大眼为别将,隶都督李崇,计平之。

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

至于攻陈游猎之际,大眼令妻潘戎装,或齐镳战场,或并驱林壑。

及至还营,同坐幕下,对诸僚佐,言笑自得,时指之谓人曰:

“此潘将军也。

大眼善骑乘,装束雄竦,擐甲折旋,见称当世。

抚巡士卒,呼为儿子,及见伤痍,为之流泣。

自为将帅,恒身先兵士,冲突坚陈,出入不疑,当其锋者,莫不摧拉。

南贼前后所遣督将,军未渡江,预皆畏慑。

传言淮泗、荆沔之间有童儿啼者,恐之云“杨大眼至”,无不即止。

王肃弟子秉之初归国也,谓大眼曰:

“在南闻君之名,以为眼如车轮。

及见,乃不异人。

”大眼曰:

“旗鼓相望,嗔眸奋发,足使君目不能视,何必大如车轮。

”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又出为荆州刺史。

常缚蒿为人,衣以青布而射之。

召诸蛮渠指示之曰:

“卿等若作贼,吾政如此相杀也。

”又北清郡尝有虎害,大眼搏而获之,斩其头悬于穰市。

自是荆蛮相谓曰:

“杨公恶人,常作我蛮形以射之。

且深山之虎尚所不免。

”遂不敢复为寇盗。

在州二年而卒。

大眼虽不学,恒遣人读书,坐而听之,悉皆记识。

令作露布,皆口授之,而竟不多识字也。

(节选自《魏书五•杨大眼传》)

6.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都督李崇隶:

隶属

B.当其锋者,莫不摧拉当:

抵挡

C.当世推其骁果果:

结果

D.吾政如此相杀也相:

偏指一方

7.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不为其宗亲顾待吾属今为之虏矣

B.大眼往求焉何处不勉焉

C.常作我蛮形以射之仆以口语遇遭此祸

D.坐而听之而母立于兹

8.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杨大眼身怀绝技,且善于推荐自己,得到尚书李冲和众人的赞许。

B.杨大眼夫妇善骑射,大眼对妻子赏识有加,喜欢和她出征、狩猎。

C.当地哭闹的儿童听到杨大眼的名字也会停止哭泣,足见他深得民心。

D.杨大眼很聪明,巧用警告之法震慑荆蛮之人;听他人读书都能记住。

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

(3分)

▲ 

(2)大眼妻潘氏,善骑射,自诣军省大眼。

(3分)

▲ 

(3)当世推其骁果,皆以为关张弗之过也。

(4分)

▲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共10分)

并州路李宣远

秋日并州路,黄榆落故关。

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

帐幕遥临水,牛羊自下山。

征人正垂泪,烽火起云间。

(1)颈联“孤城吹角罢,数骑射雕还”描写了什么时间的景象?

是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3分)

▲ 

(2)尾联“征人正垂泪”一句中使征人“垂泪”的原因有哪些?

请简要分析。

(3分)

▲ 

(3)请赏析诗的结句“烽火起云间”的妙处。

(4分)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8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

(李密《陈情表》)

(2)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子《逍遥游》)

(3)     ▲    ,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长亭送别》)

(4)举世皆浊我独清    ▲   。

 (《楚辞•渔父》)

(5)《诗》三百篇,     ▲   。

 (司马迁《报任安书》)

(6)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7)不登高山,     ▲   ;   ▲   ,不知地之厚也。

  (《荀子·劝学》)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择死与择生

  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地活在那些杰出的生里,或活在那些杰出的死里。

五千年积淀的,绝非只是出土的竹简,而是这中国式的生命。

同是中华“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杰出人物,为什么屈原与司马迁,一个要死,一个却忍辱苟活?

这个问题从儿时就困惑着我。

  后世一直将屈原定位为“爱国诗人”,值得商榷。

我以为,这忽视了他作为“政治家”的一面。

这个偏差或许是有些故意?

后人出于不平,以为楚国那样的昏君,不值得屈原去忠诚和报效?

焉知“政治”也是一种理想。

政治家与政客不同,正是由于前者的献身是别无选择的,后者却是投机的。

屈原身为三闾大夫,是楚国的决策大臣,他不能承受楚国蒙受亡国的事实。

仅作为一个诗人,即令“国破山河在”,亦不必去死。

诗人以“诗”爱国和救国。

他可以行吟,可以留下作品“薪火传人”。

但三闾大夫必须沉江。

屈原的这种“相始终”的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失败时惟一的坚持。

他是把对政治的责任放在“诗人”之上的。

这才是屈原对自己的定位。

  诗人的事业,可以不与某一个具体的朝廷和君王相联系、相始终。

屈原的这种始终精神,是他作为政治家面对不可挽救的狂澜的惟一坚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之于生死,中国自古已有确认之标志。

虽然“哀莫哀生别离,乐莫乐心相知”,已将生乐死苦、留恋人世的滋味体会尽致,但是,主动迎接死亡,“在不可选择中进行选择”的精神依然确立。

中国的志士仁人,在求生不能的时候,很重视死之权利,倘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信仰完整地活下去,不如选择死亡,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

屈原即是著名的范例。

他是不会等到敌国军队进入,被俘受辱而死的。

他认为羞辱他就是羞辱楚国,他要选择死,一种自由的、高尚独立的死。

头戴巍峨之冠,身着兰草香服,时而悲吟,时而高歌,徜徉在汨罗江畔,饱览他所挚爱的山河大地,从容赴死。

  屈原之死,死的原因不是“诗人”的,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政治家只要死得其所和旗帜鲜明,诗人却要死得美,死得如其所吟,死得浪漫。

我们何不理解为:

屈原是在他的政治理想破灭后,紧紧地拥抱着诗的理想而去的。

这死,亦是一种决裂,与以往从事的“政治”的决裂,与终生所爱的诗章同归。

这是历代美的理想之追求者的最好结局。

  死,可以明志;生,却可以践志。

当死临到司马迁头上时。

他选择生。

一种令肉体与精神,令自己与亲友都极度痛苦的生——接受宫刑。

司马迁出于公心,为李陵辩护,得罪了汉武帝,假如就为此而死,亦不失为直谏烈臣;但司马迁认为自己规定的人生使命却不是仅此。

他要以一介布衣的身分完成千古史记,为中国撰写第一部大型纪传体通史。

  既有了帝王家的史官,却执意要做民间第一史家。

当时虽没有明文不准平民“写史”,但司马迁此举引起了当朝的监视与怀恨。

他选择受刑忍辱,弃政从文,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这是令世俗瞠目的叛逆之举,这是勇敢与崇高的跨越。

他不愧为敢于在朝堂上和禁锢人臣的君臣伦理观念决裂的杰出代表!

弃一帝而得天下千秋,伟哉,司马迁!

  屈原择死,史迁择生,都是崇高的。

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构成了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隆起的脊梁。

12.第1段,“这中国式的生命”,在文中有何特定的含义,请用简明的语言加以阐释。

(4分)

答:

              ▲                       

                 ▲                      

13.仔细阅读第2段中画横线的三句话。

请结合每句话的内容与表达特点具体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6分)

答:

               ▲                      

                 ▲                         

14.解释下列语句的含义。

(4分)

(1)(屈原之死)死的方式却是“诗人”的。

答:

               ▲                    

(2)(司马迁)从匍匐于地的殿臣中直起身子做人。

答:

               ▲                    

15.有条理地陈述“屈原择死”与“司马迁择生”的崇高意义。

(6分)

(1)屈原择死:

         ▲                      

(2)司马迁择生:

        ▲                      

(3)他们的择死与择生:

     ▲                      

六、论述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文艺精品与市场

张晶

  古往今来,每个艺术家都渴望自己的作品成为精品,具有不朽的魅力。

“文章千古事”正是这种观念的表达。

而在大众传媒时代和市场竞争中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认定精品呢?

这是个值得追问的问题。

  艺术作品只有受到受众的喜爱,具有接受上的优势和强劲的市场号召力,才能成为精品,这是不言而喻的道理,然而把精品与市场反应完全对应起来,肯定是有问题的。

市场有“一时”和“长久”之区别。

我认为,精品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的,要有穿越时空而愈增其审美价值从而也具有了市场价值的潜质。

  既然是文艺精品,就不能只是拥有当下的市场,而一定是也要拥有未来的市场。

只有当下的市场而没有未来的市场,是不可能成为文艺精品的。

到今天成为脍炙人口的文艺精品的,如《红楼梦》《哈姆雷特》等,都拥有当时的市场,且拥有此后许多年代的市场。

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

  什么样的作品可以具有穿越时空而又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呢?

我看至少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文艺精品无论何种艺术门类或艺术体裁,通过一定的符号载体来表现人们的真善美的普世价值观则是共同的。

真善美作为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人们的价值追求是共同的。

诗词、小说、戏曲、绘画、音乐、雕塑以至于电影电视中的精品,能够真正受到最广泛的喜爱的,无不具有真善美的普世价值。

如诗歌《离骚》、绘画《最后的晚餐》、音乐《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不胜枚举。

文艺精品,无论是叙事的还是抒情的,也无论是文学的还是其他门类的,都要显现出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或人格魅力。

对于作品情节的投入,首先是基于对人物性格的认同。

叙事性文艺精品中主要人物都是能够引起人们的深切同情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的,如《红与黑》中的于连就是如此。

现在的电视剧更为突出。

因为主要人物的性格丰富而与人们情感密切相关,才能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也才能使人们关注情节的发展;如果只有故事,没有丰富的、与人们的情感密切相关的人物性格,人们很少甚至不会对它的情节发展有什么兴趣,这也是某些叙事类作品不能成为精品的重要原因。

非叙事性的作品,没有人物和情节,但却是应该体现出作者的境界和人格魅力的,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绘画《江山如此多娇》等。

  文艺精品还应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

不同的艺术门类有不同的艺术语言,即便是同一门类的艺术家,只要他是成熟的、有成就的艺术家,也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艺术语言。

同是诗人,郭小川和贺敬之的艺术语言不尽相同;同是画家,吴冠中和林风眠的艺术语言是不同的;同样是电视剧导演,李少红和高希希的艺术语言也颇有不同。

人云亦云的模式化作品,不可能成为精品。

具有艺术个性的作品,都有真正的艺术生命,也才能有市场,既有当下的市场,也有未来的市场。

当代小说中,周梅森《国殇》、路遥《人生》等,可称为精品,都是以其个性化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为其重要标志的。

  在对当前文艺创作的分析中,注重文艺精品的市场化因素无可厚非。

而依我的浅见,精品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也许和依凭于市场还不完全是一回事,或者说并不是志在市场才能出现精品,而是真正的精品拥有市场。

  (选自《人民日报》2010年6月29日,有删改)

16.作者在文中对“文艺精品”做出了怎样的解释?

(3分)

 ▲17.“精品必定是具有能穿越时空并不断增值的艺术魅力的”一句中,“精品”的构成因素有哪些?

(6分)

 ▲

18.概括本文作者对待“文艺精品与市场”关系的主要观点。

(6分)

 ▲

七.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2011年11月3日重庆晨报报道,11月2日大盘上演华丽转身好戏,早盘沪指在2433点安然“脱险”,随后逐级上攻,最后竟一举攻克了此前几天仰若高山的2500点大关。

华丽转身让沪指再创佳绩,而生活中也有许多的转身让我们难忘:

小鸟一转身,生出一分轻盈;江河一转身,增添一分雄壮;游子一转身,带走一分乡愁;有人逃出火海又转身冲进火海;有人面对坦途又转身选择了险峰;有人面对掌声和鲜花却转身走入寂寞……

转身是一种深情,是一种勇气,是一种智慧,小到个人,大到国家都会有转身。

关于“转身”,你有哪些感触和思考?

请以“转身”为题,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立意自定,②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15.语言文字运用(15分)

 

二、文言文阅读

参考译文:

薛奎,字宿艺,绛州正平(今山西临汾)人。

参加科举考试考中了进士,任隰州军事推官。

隰州的百姓经常在寺庙里聚众赌博,有一天,盗贼杀了寺里的奴仆抢走了钱财,赌博的人正好到来,衣服偶然染上了血迹,巡逻的士兵将他逮捕送到州府,经刑讯后屈招。

只有薛奎对此怀疑,请求州官暂缓处置这个案件,后来果真抓到了杀人凶手。

薛奎升任仪州推官,曾经率领民伕运粮去盐州,恰逢大雨连绵,粮食被水浸泡腐烂,薛奎就请求转运使卢之翰让民伕回仪州,而后再赔偿损失的粮食。

卢之翰大怒,准备上书弹劾薛奎。

薛奎慢慢地劝说他道:

“兴兵作战已经很久了,百姓都因转运军饷而疲惫不堪,现在幸好军粮有余,为什么要因为这些陈腐的粮食而使百姓困苦呢!

”卢之翰的怒气消除了,所有因民伕而损失的粮食,他都上奏免除了要州民赔偿。

薛奎任并州知州,后改任秦州知州,秦州驻有重兵,经费常不足用。

薛奎力求节俭,教百姓改用灌溉耕作的方法,年内就积余了粮食三百万石。

改任益州知州,秦州的州民和少数民族部落共数千人列数薛奎的政绩,请求朝廷让薛奎留任,朝廷下圣谕予以褒扬,但没有同意让薛奎留任。

成都有一个妇女告发她的儿子不孝,薛奎责问那个儿子,他才说:

“是因为贫穷没有能力扶养。

”薛奎就拿出自己的俸禄钱给他,并告诫他说:

“如果再要不赡养母亲,我就不再宽恕你了!

”他们母子于是就和好如初。

薛奎曾经在夜里设筵待客,有守边的士兵杀人,人们都吓得奔逃,薛奎暗中派人将他逮捕处死,赴宴的宾客都没有人觉察到此事。

薛奎遇事能沉稳处置、果断决策,有很多类似的情况。

薛奎被征召回朝任龙图阁学士,就任参知政事。

皇上告诉他说:

“先帝曾经认为你可以重用,现在任用你,是先帝的意见啊。

”不久薛奎升任给事中。

皇上曾经对辅政大臣说:

“臣子侍奉君主,很少有能够做到直到终了的。

”薛奎说:

“保全自身直到为官终了的做法,不仅是我一个人不以为然。

”于是就一一列举了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的史事来回复,皇上认为他说的是正确的。

薛奎性情刚直,不肯随便附和别人的意见,遇事敢于说话,宋真宗时多次宴请群臣,以至于有大臣饮酒大醉,沾湿胸襟。

薛奎进谏说:

“陛下刚即位的时候,振作精神,处理全国的政务,对于宴享临幸是从简的。

现在天下确实是太平无事,但宴饮游乐却无节制,大臣们多次醉酒,失掉了庄严的容止,这不是用来加重朝廷的权威的做法啊。

”真宗很赞赏他的说法。

三、古诗词鉴赏

11.参考答案:

自古以来,中国人崇尚志士仁人杰出的生和杰出的死,以此为楷模,行使择生与择死的权利。

(答案应涉及中国人崇高的生死观念,意思对即可。

)(4分)

14.参考答案:

(1)屈原择死,是将死看作一种意志与尊严的使命,以死明志。

(2分)

(2)司马迁择生,体现了伟大的叛逆精神,受刑忍辱,以死践志(2分)

(3)他们择死与择生的思考世代延传,这种思考对中华民族崇高生死观念的形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审题

三、范文参考

1、转身

也许你的面前有阴影,那么,请转过身来,前面就是阳光。

是的,换一个角度,转过身来,前面将是阳光灿烂。

转身是在沮丧时转向快乐。

生活难免会有磕磕绊绊,生活不是康庄大道,生活的路上充满了荆棘,人行走在生活之路,时不时就会被刺伤。

这时,请转过身来,你会看到荆棘中点缀着鲜花,你会看到前方的路途上充满光明。

转过身来,你会在一个酸的橘子中发现它的大,你会在一个小的橘子中发现它的甜。

转身是在寒冷的冬天转向对春天的记忆。

雪莱说: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也许这个冬季特别漫长,特别寒冷,人情冷酷,生活拮据,连友情也凝固成了冰冷的雪花。

这时请转过身来,学学刘禹锡,在“悲”秋的中吟唱“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学学程颢,在“哀”秋中寻找“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的儒道合一的境界。

转过身来,你会看到,冬天的天空也是高远明朗的,你会发现,冬日的阳光比任何时候都温暖舒适。

生态度的变化。

人生漫长,不可能什么都一帆风顺,面对困境我们需要适时“转身”。

立意较深刻,有较深的文化积淀。

并列式结构,规范而严谨。

但文章第4段分论点与所引用材料不完全一致,影响论证的质量。

判一类卷偏下,拟赋分50分。

2、转 身

当鲁迅先生意识到中国人已经彻底麻木了,只有解放中国人的思想才能真正地解救中国人时,他选择了转身——弃医从文;当共产党意识到只有从敌人势力薄弱的山区进玫,才有可能获得胜利时,他选择了转身——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当杨振宁意识到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他时,他选择了转身——放弃美国的高薪聘请,毅然回国……他们的转身,为中华历史添上了有力的一笔,为炎黄子孙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向世界显示了“中华民族”这四个字的力量!

汶川地震中,若不是解放军战士们一次又一次的转身,也许,废墟底下的那些生命等来的只是死亡;北京奥运会中,若不是志愿者们一次又一次的转身,为外国宾客热情服务,也许,奥运会就不会如此成功;三鹿奶粉事件中,若不是检测人员一次又一次的转身,彻底清理掉那些“毒粉”,也许,会有更多的无辜的孩子患上结石。

转身,会发现“众里寻他千XX,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48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