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公路规范要求.docx
《修建公路规范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修建公路规范要求.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修建公路规范要求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修建公路规范要求
篇一:
农村公路设计标准
村镇路段
1总则
1.0.1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0.2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乡级(包括乡级)以下的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
西部县际公路特殊路段可参照执行。
1.0.3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规划先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基本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环境保护,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1.0.4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应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因受经济、地形、地质和其他自然条件限制实施困难的路段(以下简称受限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并报审通过,可按本《指导意见》执行。
但是,当条
件具备时应尽快改建,以达到等级公路标准。
农村公路中未达到《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的等级标准的路段不应纳入等级公路统计。
1.0.5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的预测应符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其中四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推荐按10年预测。
2控制要素
2.0.1农村公路设计交通量换算采用小客车为标准车型。
2.0.2除受限路段外,农村公路设计速度应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有关规定执行,受限路段的设计速度推荐按不低于10km/h控制。
2.0.3不同路段交通量变化较大时可采用不同标准分段实施,不同设计速度的路段间应设置过渡段,变更点应选择在驾驶员能够明显判断路况发生变化的地点,并设置警示标志。
2.0.4一条路线宜采用同一净高,一般不宜小于4.50m。
经技术经济论证可以适当降低,但应满足当地农村公路的运输需求。
3路线
3.0.1一般规定
1路线设计应结合沿线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条件,根据工程造价、社会环境等因素进行路线方案比选及技术经济论证,合理运用技术指标,综合考虑平、纵、横三个方面要素,保证线形连续、均衡,行车安全。
2贯彻保护耕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少拆房屋、少动迁公用事业管线;充分利用旧路,安全利用原有桥隧,避免大改大调或大填大挖,防止诱发新的地质病害;方便农(牧)民出行,服务城镇化;注意与沿线地形、地物、环境和景观相协调,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
3尽量避免穿越滑坡、泥石流、软土、沼泽等地质不良地段和沙漠、多年冻土等特殊地区。
必须穿过时应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技术处理措施。
3.0.2路基宽度(包括车道和路肩宽度)应严格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其中,受限路段双车道路面宽度应不小于5m,单车道路面宽度应不小于3m。
采用单车道路面的,单侧路肩宽度应不小于0.75m。
3.0.3单车道公路应在适当距离内设置错车道。
错车道应设在驾驶人员能看到相邻两错车道间驶来车辆的有利地点,路基宽度不宜小于6.5m,有效长度不应小于20m。
3.0.4连续的长陡下坡路段,危及行车安全处应设置避险车道。
3.0.5受限路段一般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10%,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区最大纵坡不应大于8%。
当采用最大纵坡时,其最大坡长应不大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
3.0.6受限路段设有超高的平曲线,其合成坡度值不宜超过11%(海拔2000m以上或积雪冰冻地
区除外)。
3.0.7受限路段的停车视距、会车视距、最小圆曲线半径、最小坡长、不同纵坡的最大坡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等技术指标,经技术经济论证可适当降低。
但不应出现不利因素的组合,并设置交通安全设施,保证行车安全。
3.0.8当受限路段采用回头曲线时,其技术指标宜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97)有关规定,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确定,并应设置交通安全设施和必要的限速标志。
4路基路面
4.0.1一般规定
1路基路面设计应根据使用功能、技术等级、交通量、地形、地质、材料和施工方法等因素综合考虑,尤其应重视排水与防护设施设计,既要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又要经济合理。
2因受自然、经济和其他条件限制不能一次到位的路面工程,应按照总体设计、分期实施的原则先通后畅,使前期工程在后期能充分利用。
3通过特殊地质和水文条件的路段,应作好调查研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个别设计。
4.0.2路基宜采用水稳性好的材料填筑,一般路段路肩边缘应高出路基两侧地面积水0.5m以上,确保路基最小填土高度。
沿河及受水侵淹的路段路基标高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的计算水位加壅水高、波浪侵袭高和0.5m的安全高度。
其中,四级公路设计洪水频率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
4.0.3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路基压实。
当采用砖块、片(块)石、水泥混凝土预制块等联锁块路面时,路基压实度可适当降低。
路基强度和稳定性达不到要求,或因缺乏压实机械及未做分层碾压导致压实度不足的填方路段,应暂缓实施路面工程或采取简易路面过渡,待路基自然沉降稳定后再铺筑新路面。
4.0.4路基防护应结合当地水文、地质及地产材料等情况,针对易塌方的高边坡、不稳定的高路堤、受冲刷较大的沿河路段等重点路基部位,采用护岸、挡土墙、石砌护坡、石笼、抛石等工程防护和种植灌木等植物防护相结合的综合防护措施,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
4.0.5地形特别险峻、工程量巨大、易发生塌方的改建路段,在满足机动车通行的前提下,可维持原路基和防护的稳定状态,同时应设置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
4.0.6路面设计标准轴载为双轮组单轴100kn。
4.0.7路面类型应根据交通量、自然和社会环境、地产材料和建设资金状况等因素合理选用。
1有条件的地区提倡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
2一般地区可采用沥青贯入式、沥青碎石、沥青表面处治、石块、混凝土块、砖块等类型路面。
3分期修建的工程可采用砂石、贫混凝土砂砾等类型路面。
4季节性的宽浅河流、泥石流路段上可修建过水路面。
5山势险峻、急弯、陡坡路段应采用摩阻系数较大的路面,潮湿和过湿路段不应采用砖铺路面。
6积雪冰冻地区,公路等级较低的路段不宜采用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宜修建砂石路面。
4.0.8应充分利用当地材料合理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各结构层厚度,有条件时按规范计算确定;受条件限制的,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表4.0.8规定的最小厚度。
表4.0.8各类路面结构层最小厚度
结构层结构层类型施工最小厚度(cm)
铺装路面沥青混凝土2.5
水泥混凝土18.0
简易铺装路面沥青石屑1.5
沥青碎石2.5
沥青贯入式4.0
沥青砂1.0
沥青表面处治1.0
乳化沥青稀浆封层0.6
未铺装路面砂石路面10
砖块路面12
水泥混凝土块路面10
块石路面15
基层水泥稳定类15
石灰稳定类15
工业废渣类15
柔性基层8
4.0.9使用功能有特殊要求的农村公路,如重载车辆较多的矿区公路等应结合实际交通量及交通组成情况进行专项设计。
4.0.10路基路面排水应结合沿线气象、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设置必要的地面排水、地下排水设施,并与沿线桥涵排水、农田水利排灌系统相结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
一般路段应设置梯形土边沟,冲刷严重的山区路段应设置硬化边沟,边沟底宽和沟深不宜小于0.4m,村镇路段边沟应按本《指导意见》的有关规定执行。
5桥涵
5.0.1一般规定
1桥梁应兼顾因地制宜、便于施工、就地取材和利于养护等因素,根据所在公路的功能要求、性质和预期发展的需要,按照“安全、实用、经济、适当照顾美观和有利环保”的原则进行设计。
2新建桥涵推荐采用标准跨径、技术成熟、容易施工、经济实用的桥(涵)型。
一般宜修建简支梁桥,基础承载力满足要求可修建拱桥,季节性的宽浅河流上可修建漫水桥,跨径较小、水文地质情况适宜的桥梁推荐采用轻型桥台。
原有桥梁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交通组成、原桥使用状况等因素确定利用方案。
3桥涵应考虑农田排灌的需要,靠近村镇、铁路及水利设施的桥梁要适当考虑综合利用,必要时应修建导流构造物或防护构造物。
5.0.2新建桥涵设计的汽车荷载等级应采用公路-Ⅱ级以上标准(包括公-Ⅱ级)。
原有利用的大中桥和重型车辆少的四级公路新建桥涵设计可采用公路-Ⅱ级车道荷载效应的0.8倍,车辆荷载效应可采用0.7倍。
5.0.3桥面宽度一般不宜小于6m,单车道路段桥面宽度不宜小于4.5m;当桥梁宽度小于路基宽度时,桥头引道应设置渐变路段,单侧渐变长度不小于20m。
5.0.4村镇行人密集区桥梁应设人行道,宽度不宜小于0.75m。
5.0.5大桥及50m以上(包括50m)中桥应设置防撞墙(或护栏),其余中、小桥应设置安全带(或低栏杆)。
5.0.6原有桥梁应本着经济、安全的原则合理利用。
1大中桥应进行专业技术鉴定,达不到荷载等级的可采取加固、部分利用、限载或拆除新建等方案;小桥应对其行车的安全性
篇二:
公路,用地标准
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3.0..1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包括公路的总体工程(路基、桥梁、隧道、交叉等工程)和沿线设施(收费、服务、监控通信、养护等设施)的用地面积,不包括辅道、支线和链接线的用地面积
3.0.2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按公路公里长度编制计算。
公路公里长度是扣除隧道长度(当有隧道工程时)滞后的路线长度(单位为公里)。
公路工程项目的公路公里长度乘以总体指标,并根据不同情况按本章和本建设用地指标第九章的规定进行调整,即为项目的总建设用地面积。
3.0.3当公路工程项目由不同技术等级或不同路基宽度的路段组成时,应根据不同路段长度分别计算建设用地面积,再累计各段之和得出项目总建设用地面积。
本条规定同样适用于其他章节。
3.0.4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按i类ii类和iii类地形区分别编制。
当公路工程项目处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地形区时,应根据不同地形区的路段长度分别计算建设用地面积,再累计各段之和得出总建设用地面积。
本条规定同样适用于其他章节。
3.0.5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一般不应超过表3.0.5-1~表3.0.5-6的规定
i类地形区高速、一级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注:
表中桥梁跨径长度比例是桥梁跨径长度占路线总长度的比例
iii类地形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i类地形区二、三、四级公路工程项目建设用地总体指标
篇三: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交通部公路司
二○○四年二月
目录
1总则2控制要素3路线4路基路面5桥涵6隧道
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8村镇路段
1总则
1.0.1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
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结合农村公路建设实际,制定《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0.2本《指导意见》适用于乡级(包括乡级)以下的农村公路新、改建工
程。
西部县际公路特殊路段可参照执行。
1.0.3农村公路建设应坚持“规划先导、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步实施”的基
本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注重环境保护,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
1.0.4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应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因受经济、地形、地质和其他自然条件限制实施困难的路段(以下简
称受限路段),经技术经济论证并报审通过,可按本《指导意见》执行。
但是,当条件具备时应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