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896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docx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山西农业大学附属学校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人类社会要前进,科学技术要发展,离开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是不可想象的。

古人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这是很有道理的。

这启示我们青少年在学习中(  )

①要做到“学贵有疑” 

②只找缺点,不谈优点

③怀疑和批判所有人的结论 

④需要批判的精神和勇气。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在中学校园里,男女同学交往仍是一个敏感话题。

某校就“男女生之间如何正常交往”这一话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下列关于男女同学交往说法正确的是

 (  )

A.男女同学正常交往有益于我们的身心健康

B.男女同学交往容易产生早恋,不利于青少年的发展

C.男女同学交往应该男同学主动与女同学交往

D.我们现在还小,只有到了成年才能进行男女同学交往

3.中国古话说:

“人无耻,无以立。

”我国古代文学家欧阳修说:

“不知耻者,无所不为。

”这告诉我们(  )

①做人要知廉耻,懂荣辱 

②做人不可以有羞耻心 

③一个人有了羞耻心,便失去了自尊 

④只有有了羞耻感,才会洁身自爱、维护自尊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下列调节情绪的行为正确的是

A.李丽因上学途中丢了钱包而忍不住在上课时哭了起来。

B.因与妈妈顶嘴被教训了几句,傅刚决定自己一个人偷偷地去叔叔家住几天,散散心。

C.薛桦阶段考试没有考好,决定写一份复习计划贴在墙上激励自己,争取进步

D.小明参加数学竞赛未取得理想中的好名次,懊恼地一个人在家里生闷气。

5.在情感体验中,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学会主动关心他人,要求我们

①关注对方的态度和反应

②没有偏见,以接纳的姿态认真倾听或观察

③适时运用可能被接受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关心

④确认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关心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6.面对学校“不准带手机进校园”这一规定,作为学生的我们下列行为不可取的是

A.理解学校规定的合理性

B.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

C.极力反对、悄悄带在身上

D.服从、配合学校的这一要求

7.在集体建设中,不需要我们成员共同商定的是

A.集体的共同愿景和目标

B.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

C.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

D.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品质

8.全国人大定期开展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的执法检查,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 (  )

A.在校大学生B.家庭困难的人

C.有残疾的成年人D.未满18周岁的公民

9.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加大了反腐的力度。

截至2021年10月,共有28名省部级及以上官员被法院判刑。

省部级高官落马说明(  )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行为准则

10.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2021年1月1日施行。

该法限制和规范了野生动物的利用,规定了不得违法放生,随意放生野生动物,造成他人人身、财产损害或者危害生态系统的,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下列说法与题意相符的是

①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唯一行为规范

  ②法律能杜绝生活中违法放生现象

  ③法律是评价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④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A.①②④B.②③C.③④D.①③

11.王涛的爸爸为他购买了一辆价值近千元的自行车。

一天放学后,王涛发现停放在学校大门外的自行车被盗。

对此,他应该()

A.自认倒霉,让父母再帮自己买一辆自行车

B.及时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法律帮助

C.找学校理论,要求学校赔偿一辆新车

D.为挽回经济损失,偷偷骑走一辆价值相同的自行车

12.“改革和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

”用法治保障改革,改革就会乘风破浪。

下列属于法治作用的是

①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②法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

③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④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二、多选题

13.小明在校学生会负责纪律检查,不管班内纪律如何,每次他都给自己班打高分。

对此你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这是应该的,是在维护集体利益

B.这是不对的,是犯了小团体主义的错误

C.这样做会损害其他班级的利益,也会损害全校的利益

D.这是将局部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的行为,是有害的

三、填空题

14.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题

  

(1)青春期是人一生中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时期。

  

(2)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受到_______________影响。

  (3)当情绪低落时在空旷的地方放声歌唱是采用_______________来调控情绪的。

  (4)_______________这是法律区别于道德等行为规范的最重要特征。

  (5)在集体中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这就是_______________精神。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_______________

四、情境探究题

15.我们正在度过一段美好的人生时光。

学习过集体生活是我们青春成长的必经之路。

  情景一:

育才中学七年级(3)班制定了班级规章制度,其中有一条为:

仪表整洁,不染发、不烫发、不得留长发。

小玉从五年级开始就梳起了辫子,到现在已经是很漂亮的、很长的马尾辫了。

面对班规,小玉很不愿意剪掉心爱的长发。

  

(1)如果你是小玉,你会做出什么选择?

  理由:

  情景二:

根据你所在集体的特点和愿景,请尝试设计我们班的班徽。

说一说我们班的班徽蕴含的寓意。

  

(1)我的设计

班徽

(2)寓意

  (3)心中有对美好集体的憧憬,脚下就会有建设美好集体的行动。

请说出你的行动

  情景三:

观察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漫画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6.学校安排了跳绳比赛。

七年级(6)班的同学满怀期待,热烈地讨论开了。

  小丽:

听说要计入班级团体总分呢,那得好好努力,争取拿冠军。

  小霞:

太好了,我的特长可以发挥了!

  小勇:

跳绳比赛固然重要,可快期末考试了我希望花更多时间复习,拒绝参加。

  小文:

那怎么行,这是集体活动,大家都应该参加。

  针对这些同学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五、分析说明题

17.2021年11月11日教育部、中央综治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民政局、司法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有效遏制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发生。

(1)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哪一方面的保护?

(2)为什么教育部等九大部门要集中力量向校园欺凌和暴力说“不”?

(3)预防校园欺凌不仅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更是我们学生自身的责任。

为了远离校园暴力,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18.小明利用周末时间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

很多同学对他的行为不是特别理解,觉得他是在浪费时间。

而小明却说他是在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1)你支持小明的行为吗?

你对“止于至善”是如何理解的?

  

(2)现实生活中,我们还可以做哪些事来体现“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

19.“增强全面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建设创建内容。

依法治国“从娃娃抓起”,就要创新学校法治教育课程设置,创新法治教育方式和模式,完善学校治理,优化校园生活,让法治意识、法治思维、法治精神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从一开始就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

  据悉,你校准备举行一次以“法治教育进课堂”为主题的学习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调查方式)如果让你进行“法律知多少”的调查,你会采用哪些方式调查?

  

(2)(了解法律)如果让全校学生了解更多关于义务教育和自我保护方面的法律规定,你会重点推荐哪几部法律?

  (3)(感悟法治)请阐述推进法治教育进课堂有什么重要意义

  (4)(落实行动)要让法治深深地“植根于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你认为广大中学生应该做出哪些实际行动?

参考答案

1.B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思维的批判性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

题文中的俗语告诉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经常对问题进行质疑,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需要批判的精神和质疑勇气,这样才能有益于自己的进步与发展,提高学习的效率,同时重视学习的质量。

选项①④的观点是正确的,是我们青少年在学习中应该注意做到的问题;选项②③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不利于青少年的学习进步,所以正确答案选B。

2.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异性交往的认识和理解。

与异性交往是我们成长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异性相处,有助于我们了解异性的思维方式、情感特征。

我们与异性交往,成为好朋友,并不仅仅是因为异性的吸引,更是因为我们能从对方身上看到某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吸引着我们,有助于我们的全面发展,A符合题意。

BCD观点错误,排除。

故选A。

3.D

【解析】

试题分析: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耻与自尊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运用,根据所学,知耻是自尊的表现,所以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所以②③观点错误,正确的答案选D。

4.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情绪的管理。

对题肢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A说法错误,情绪具有感染性,上课大哭会影响课堂秩序,不是正确调节情绪行为;B说法错误,心情不好出去散心是正常,但是瞒着父母会使他们担心,不是正确调节情绪行为;C说法正确,考试没考好,制订计划激励自己,使用自我激励调节情绪,是可取的;D说法错误,数学竞赛不好,生闷气,不是可取的,长期处于负面情绪会维护我们的身心健康。

据题意要求,故选C。

考点:

情绪的管理

【点睛】

解答此题关键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情绪会相互感染,我们要合理发泄情绪;掌握调控情绪的方法,调整自己情绪。

5.B

【详解】

本题考查传递情感正能量。

在情感体验中,我们并不总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可以用自己的热情和行动来影响环境。

学会主动关心他人,没有偏见,以接纳的姿态认真倾听或观察;适时运用可能被接受的方式向对方表示关心;关注对方的态度和反应;确认对方是否接受自己的关心。

所以①②③④说法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传递情感正能量

6.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的理解。

分析集体规则是“不准带手机进校园”,因此我们要理解学校规定的合理性,反思个人意愿的合理性;服从、配合学校的这一要求。

所以ABD说法是可取的,正确理解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C说法是不可取的,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发生冲突时,我们要个人意愿服从集体规则。

据题意要求,故选C。

考点:

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

【点睛】

解答此题要理解个人意愿和集体规则发生冲突时,我们要让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7.D

【详解】

本题考查我与集体共成长。

据教材知识,在集体建设中,我们需要共同确定集体愿景和目标,共同商定集体的规则与制度内容,协商确定对组织领导者的品格与才能要求。

所以ABC说法是集体建设中需要共同商定的;D说法不需要集体成员共同商定而是每个成员发展个性。

据题意要求,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要运用排除方法,找到集体建设中我们需要共同商定的,即可排除不需商定,从而选择正确答案。

8.D

【分析】

【详解】

依据教材内容,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是未满18周岁的公民,故选D。

9.C

【解析】题干的主旨是国家加大了反腐的力度,有多名官员因为犯罪受到法律的惩罚,可见无论地位多高,只要触犯法律,就要受到法律的惩罚,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是正确的。

A表述的是法律的来源,与题意不符,排除。

B不是题干主旨的反映,排除。

D是错误的,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有很多,道德、纪律、规章、制度都是行为准则,排除。

故本题选C。

10.C

【详解】

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

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做出正确选择。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分析漫画中放生的老鼠危害生态系统,要承担法律责任。

这说明法律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评价行为是否合法的准绳。

所以③④说法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约束我们的行为规范有道德、法律、规章和纪律等;②说法错误,法律颁布能减少违法放生现象,但是不能杜绝。

故选C。

【点睛】

解答运用排除法,分析选项是绝对化语言一般情况下要排除,如唯一、杜绝、一定等。

11.B

【详解】

本题考查依法办事。

拨打110电话报警,寻求法律帮助,反映了维权意识强,是依法办事的表现,选项B正确。

自行车被盗,自认倒霉,一是财产受损,二是会助长小偷的气焰,选项A错误;自行车放在学校大门外被盗,与学校无关,选项C错误;偷偷骑走一辆价值相同的自行车是违法行为,选项D错误。

本题选B。

12.B

【详解】

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法治作用的认识,根据所学,法治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法治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所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正确答案选B。

13.A

【解析】

【详解】

题文中,小明每次都给自己的集体打高分,这是一种小团体主义的体现。

这样做的结果会伤害集体的利益,所以观点A的说法是错误的,故应排除;观点B、C、D均符合题意,所以本题选择BCD。

14.

(1)身体发育;

(2)性别刻板;(3)合理宣泄法;(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5)自治;(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基本知识能力,根据教材知识逐一解答。

(1)此问考查青春重要性,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的重要时期,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带给我们旺盛的生命力,使我们的身体充满能量。

(2)此问考查性别刻板印象的理解。

据教材知识,在社会中,人们对性别的认识通常受到性别刻板影响;我们在接受自己生理性别的同时,不要过于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

(3)此问考查调节情绪的方法。

调节情绪的方法有多种,在当情绪低落时在空旷的地方放声歌唱是采用合理宣泄法来调控情绪的。

(4)此问考查法律的特征。

法律有三个主要特征,其中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是最重要特征,是区别道德等行为的。

(5)此问考查我与集体共成长。

集体减少有赖于每个成员的自觉愿望和自主行动,需要我们自主建设、自我管理;因此在集体中每个成员主动参与集体建设,积极参加集体活动,自觉维护集体荣誉这就是自治精神。

(6)此问考查法治的脚步。

据教材知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考点:

基础知识

15.情景一:

剪掉自己的马尾辫。

理由:

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维护并遵守集体规则。

情景二

(1)、

(2)略;(3)①对于集体事务,要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尊重和重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②在集体生活中,关心同学,帮助同学。

③在集体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等等。

(符合题意即可)情景三:

美好的集体是善于合作的。

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消极依赖或袖手旁观。

【解析】

【详解】

本题以情境为素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据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1)分析情境一个人意愿与集体规则发生冲突,我们要个人意愿服从集体的共同要求。

因此小玉应该剪掉自己的马尾辫,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维护并遵守集体规则。

(2)解答情境二设计班徽所隐含寓意,要根据本班情况设计积极进步、积极向上影响力的即可。

第三小问建设美好集体要求我们做到:

积极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尊重和重视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同学间友爱;各尽所能,发挥所长,等等。

(3)分析情境三分析漫画班级管理老师和学生合作走出和谐音符;说明美好的集体是善于合作的。

合作意味着每个人都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同时又避免个人英雄主义;每个人都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不是消极依赖或袖手旁观。

考点:

美好集体有我在

【点睛】

解答漫画题技巧是分析漫画寓意,通过看漫画标题、画面、语言文字、标注以及夸张之处解读漫画的内涵,了解漫画所要表达的寓意所在。

16.答案:

(1)小丽、小霞、小文的说法是正确的,小勇的说法是不对的。

(2)理由:

小丽、小霞、小文能够自觉融入集体,①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要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②承担责任既是个人有所成就的基础,也是集体发展的必要前提;勇于担责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他们珍视集体荣誉,发挥特长,奉献集体,是我们应该提倡和学习的。

③而小勇面对角色冲突带来的烦恼采取的做法是错误的。

因为面对角色冲突和矛盾,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并且要考虑承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考虑履行责任的时间要求,科学安排时间统筹兼顾。

让自己更好的过集体生活。

感受集体生活带给我们成长的快乐。

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本题以情境为素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据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据教材知识,分析四位同学的话,小丽、小霞、小文观点是正确的,是能够自觉融入集体的表现;因为他们珍视集体荣誉,发挥特长,奉献集体,是我们应该提倡和学习的。

班集体是我们成长的乐园,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为集体出力,需要每个人从实际情况出发,各尽其能,发挥所长;要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勇于担责可以为自己赢得信任,被赋予更大的责任,从而拥有更多发展的机会。

小勇的观点错误的,错误处理了角色冲突,没有从集体利益出发;因为面对角色冲突和矛盾,我们应从整体利益出发,自觉让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并且要考虑承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考虑履行责任的时间要求,科学安排时间统筹兼顾。

17.

(1)社会保护

(2)①未成年人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

②未成年人的生存和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对未成年人给予特殊关爱和保护,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

③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4分)(3)①提高道德修养,文明交往,学会平等待人、尊重他人、理解宽容他人;②明辨是非,拒绝不良诱惑,抵制不良行为做到行己有耻;③善于调控不良情绪,学会做情绪的主人;④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健康权,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等。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法律为我们护航。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据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1)分析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主体是教育部等九部门属于社会保护。

(2)此问考查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因。

分析要从未成年人自身因素,身心发育尚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辨别是非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和不法侵害,需要给予特殊保护;从未成年人社会地位,是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应有之义;因此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教育部等九大部门要集中力量向校园欺凌和暴力说“不”是社会保护的体现。

(3)此题属于做法类题目,要从提高修养,学会尊重他人、关爱他人;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拒绝不良诱惑;调控不良情绪,做情绪的主人;增强法律意识,用法律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等等。

考点:

法律为我们护航

【点睛】

解答第三小问,青少年怎么做,要从思想上,行动上,影响他人或维护自己利益等方面组织答案。

18.

(1)支持。

“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为贫困山区儿童捐款捐物、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习功课等。

(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

本题考查止于至善的理解。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据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1)解答此问要据教材知识,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分析小明利用周末时间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是止于至善的表现,应该支持他。

(2)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结合自己实际情况组织答案,如为贫困山区儿童捐款捐物、为学习困难的同学补习功课等。

19.

(1)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等

(2)《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宪法》、《教育法》等。

(3)有利于提高学生法律常识的需要,有利于增强学生法律素养的需要;这是尊法、敬法、守法的需要;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有利于共建和谐社会等等。

(4)①树立法律信仰,维护法律权威;②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牢固树立法律意识;③宣传法律的重要性,弘扬法治精神;④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自觉履行自己的义务;⑤善于运用法律解决自己遇到的困难,不做出违背法律的行为;等等。

【详解】

本题考查法律伴我们成长相关知识。

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归纳能力;对材料进行深入分析,据教材知识组织答案。

(1)此问考查调查的方式,如问卷调查、走访调查等方式进行“法律知多少”的调查。

(2)解答此问列举有关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法律有《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宪法》、《教育法》等。

(3)分析推进法治教育走近课堂,让学生更多了解法律常识,有利于增强学生法律素养;有利于推进法治国家建设等等。

(4)此问属于做法类题目,学生从树立法律意识,宣传法律知识,具体行动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与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等方面组织答案。

考点:

法律伴我们成长

【点睛】

解答第四小问,中学生年实际行动,要从树立意识、宣传、落实行动等方面组织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