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740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docx

高中历史新课标选择性必修课程之欧阳地创编

选择性必修课程

时间:

2021.03.04

创作:

欧阳地

模块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本课程通过国家制度和社会治理的相关内容,揭示人类政治生活的发展。

本课程由6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

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国家的产生,国家统治依赖一系列制度建设,包括建立组织和制定规则。

以权力分配、机构设罝和运行为主的政治体制,规定了国家制度的基本框架。

人事管理、法律、外交、财政都是国家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治理则是国家关注的重点。

自古及今,西方各国的制度建设和社会治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历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不能脱离特定社会政治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来抽象评判。

学习这些内容,加深学生运用唯物史观的阶级分析方法,对上层建筑的各领域的实质进行深入分析,认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性。

1.1政治体制

了解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在秦朝建立前后的巨大变化;通过宰相制度和地方行政层级管理的变化,认识自秦起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演变线索;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体制各主要类型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以及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1.2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了解中国古代官员选拔方式的更迭过程和不同阶段的特征,知道中央集权体制下古代中国的官员考核和监察制度;了解中国科举与西方近代文官制度渊源关系,知道西方近代文官制度的特点,以及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

1.3法律与教化

知道中国先秦时期成文法的产生过程,以及这一时期思想家对于德治、法治关系的讨论;知道自西汉起历代王期法律、礼教并用的统治手段;了解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和基本特征,知道宗教伦理在西方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了解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成就。

1.4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情况,以及国际法的发展;了解当代中国民族区城自治制度的历史意义,以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成就。

1.5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知道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特点及其由来;了解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及其实行情况。

1.6货币与税收

了解中外历史上货币发行和使用情况,以及现代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了解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了解关税、个人所得税制度的产生及其在中国的实行。

活动主题探讨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专题1.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究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发展演变,分析并理解这一关系的特征。

2.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以典型的史事作为例证,说明中央王朝对地方治理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学会从历史中汲取智慧。

3.通过了解历史上中央对地方的行政管理,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活动过程

1.学生分为若干小组,确定各组的研究主题(如按历史时期分组,分别探讨各时期中央与地方之间各方面的情况;或按地方行政层级、財政税收、军队编制与部署等专題分组),分别梳理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2.各组制订具体研究计划,明确分工;分别搜集和研读有关相材料,如阅读与研究主題有关的论著,利用现有的学术研究成果等。

3.各组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通过组内的讨论交流,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撰写本组的研究报告。

4.组织全班的报告会,各组代表介绍本组的研究成果,并解答其他组同学的质疑。

5.各组在报告会的基础上,对本组的研究报告作进一步的修改和补充,使之更为完善。

6.将各组的研究报告汇总,编成文集,作为本模块学习的阶段性成果。

活动说明

本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专题探究,对中国古代历史上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演变进行梳理,从而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国家政治制度和行政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与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演变有着密切关联。

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分工与合作,以及对研究成果的不断完善,提高理解历史、解释历史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模块2经济与社会生活

本课程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本课程由6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了解自古以来中外不同人群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将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2.1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知道人类由食物采集者向食物生产者演进的过程及意义;知道古代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了解新航路开辟后食物物种交流及其历史影响;了解现代农业、渔业发展过程中,人类在食物生产、储备等方面的进步,认识消除饥饿和食品安全在人类历史上的重大意义。

2.2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了解历史上劳动工具的变化和主要劳作方式;认识近代以来大机器生产、工厂制度、智能技术等的出现对改变人们劳作方式及生活方式的意义;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2.3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了解商业贸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贸活动与贸易通道;知道货币、信贷、商业契约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4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了解人类居住条件的变迁及各地民居的差异及其特征;了解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了解近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及问题。

2.5交通与社会变迁

了解古代的水陆交通建设及主要交通工具;认识新航路开辟和工业革命对促进交通进步的作用;认识20世纪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对民众生活及社会变迁的意义。

2.6医疗与公共卫生

知道古代历史上疫病的流行与影响;了解中医药的主要成就和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发展过程;了解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发展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活动主题考察中国历史上的外来农作物(专题2.1)

活动目标

1.考察中国外来农作物的来源,了解它们是在何时、通过何种渠道传入中国的,以及这些物种引入中国后的情况。

2.以考察的外来农作物为例,认识外来物种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如粮食生产、饮食习惯、生态环境等),进而探讨物种交流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活动过程

1.教师可先概括介绍人类历史上物种交流不断扩大的情况。

2.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某种外来农作物(如胡萝卜、马钤薯、廿薯、玉米、西红柿、西瓜、南办、辣椒等)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材料搜集和整理,考察其来源及引入中国的情况。

3.在文献研究的基独上,梳理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后对粮食生产、民众生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物种交流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4.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班上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行交流:

将学生的成果汇集整理,出一期专题板报。

活动说明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对某一外来农作物传入中国情况的探讨,培养学生自主选择研究对象并进行史料实证的能力。

传入中国的外来农作物很多,学生选择何种农作物作为研究对象,既要根据自己的兴趣,更要根据所掌握的史料情况而定。

对于一些外来农作物传入的时间及对传入地的影响,学界有不同的认识。

学生应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辨析,并能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模块3文化交流与传播

本课程从经济与社会生活的角度,揭示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充分认识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革命性意义。

本课程由6个专题组成,是在必修课程基础上的递进与拓展。

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劳作与经济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了解自古以来中外不同人群的生产活动、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将有利于学生认识经济与社会、经济与生活的互动关系,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历程的认识。

3.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从人类文明发展和世界文化交流的角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认识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3.2多样发展的世界文化

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3.3人口迁徙与文化认同

通过了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

3.4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3.5战争与文化碰撞

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造成的文化断裂;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

3.6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通过万里长城、故官、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

3.7信息革命与人类文化共享

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传播方式、内容、规模、效果等方面的巨大影响,认识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文化共享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对人类文化的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活动主题严复、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文化的变革(专题3.6)

活动目标

通过了解严复和商务印书馆对西学的译介,认识近代以来留学生以及出版机构在传播西方近代文化、启迪民智上的重要作用。

活动过程

1.学生分组搜集资料,了解严复的生平与思想,特别是他对西方社会科学思想的译介;了解商务印书馆的创设,该馆对包括严复译著在内的多种翻译作品的出版,以及这些作品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的巨大反响。

2.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推选代表,围绕下列问题进行报告:

严复为什么从一个学习海军的留学生变为一个积极译介近代西方学术的思想家?

《天演论》等译著中的进化论思想对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商务印书馆这类出版机构在传播近代文化、启迪民智方面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将上述报告进行整合,深入认识甲午中日战争后知识界的思想变化,以墙报、网络等形式进行展示。

教师可通过学生的参与过程、表现和对问题的理解进行综合评价。

活动说明

本活动的设计旨在通过一个人物和一个机构,体会“开眼看世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变革和转型的重要性。

学生主题报告的问题要以人的经历为中心,即那个时候的中国优秀知识分子是怎么想、怎么做的。

本活动把学习海军的留学生严复和张元济创办的商务印书馆联系起来,旨在认识个人和机构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重点在于加深对历史人物的动机、行为及有关机构所起历史作用的理解。

时间:

2021.03.04

创作:

欧阳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