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478290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docx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复习过程

 

高中历史必修课本本课要旨

历史要旨

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等级森严的分封制;血缘关系维护的宗法制.

1.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从诸侯争霸到秦朝统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职;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2、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中央集权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从汉到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2、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3、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的出现;军机处的设立.

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2、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第5课:

古代希腊民主政治

希腊文明的摇篮;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1、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形成有重要影响,城邦是孕育古代希腊民主的摇篮。

2、雅典民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是一种“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3、雅典民主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思想和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第6课:

罗马法的起源和发展

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万民法是适用于帝国境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

4、罗马法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并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单元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光荣革命;议会权力的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

2、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有利于促进资产阶级民主,避免独裁统治。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独立之初的严峻形势;1787年宪法的颁布;两党制的形成和发展.

1、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2、美国联邦制确立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的权力结构。

3、两党制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一大特色。

第9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艰难的法兰西共和之路;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

1、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

总统和参议院有很大权力,又相互制约。

2、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浓厚的专制残余,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课:

鸦片战争

虎门销烟;鸦片战争;战火再燃.

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

2、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3、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第11课:

太平天国运动

从金田起义建国到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天国悲剧.

1、《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2、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它反侵略的新内容和新意义,也显示出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的签订.  

1、明治维新后,日本积极对外侵略扩张,挑起了甲午中日战争。

2、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3课: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1、清末错综复杂的矛盾交会,使武汉三镇成为辛亥革命的突破口。

2、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国民党右派制造分裂,叛变革命,是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土地革命;红军长征.

1、南昌起义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2、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从实践和理论上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

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第16课:

抗日战争  

全民族的抗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1、日本制造一系列侵华事件后,发动了卢沟桥事变,中国军队奋起抵抗,抗日战争爆发。

2、国共两党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英勇抗战。

3、侵华日军烧杀淫掠,元恶不作,制造了南京大屠杀、潘家峪惨案等无数惨案,犯下滔天罪行。

4、经过八年艰苦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17课:

解放战争 

内战的爆发;战略反攻和三大战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1946年6月,蒋介石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内战。

2、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后,1947年6月开始战略反攻。

3、经过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等,解放军基本解放了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第五单元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第1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共产党宣言》的问世;巴黎公社.

1、《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2、巴黎公社虽然被扼杀,但它为无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第1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革命前的沙皇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伟大的开端.

1、十月革命前的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核心。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的发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造成动乱局面。

2、新时期我国依法治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体系形成。

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民主政治迅速恢复,并逐步制度化、法律化。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统一提出了一个创造性的指导方针。

2、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成功实践。

3、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关系有了重大发展。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外交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当时和以后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3、新中国初期,中国政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大大提高了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使我国打破了长期的外交僵局,开创了外交新局面。

3、新时期我国外交致力与维护世界与周边和平环境,保障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发展。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从战时盟友变为“冷战”对手。

2、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冷战”时期,虽然世界局部地区爆发了热战,但美苏两国间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走向联合的欧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走联合自强的道路,向独立自主方向发展。

2、20世纪80年代,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并开始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3、广大亚非拉国家通过不结盟运动,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相对独立的力量。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和平与动荡并存;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世界形势趋于缓和,但局部地区

仍然紧张。

2、“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

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必修二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1、中国古代农业起源早,耕作技术先进,居于古代世界的领先地位。

2、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从原始向精耕细作发展的历程。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

1、官营手工业产品精美,品种繁多,享誉世界。

2、民营手工业艰难发展,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第3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中国古代商业在重农抑商的大环境下,发展缓慢。

2、两宋商业突破传统商业时间、空间的限制,发展到新的水平。

3、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是一种朝贡贸易,其政治目的大于经济目的。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土地制度的演变;“重农抑商”;“海禁”与“闭关锁国”.

1、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经历了氏族公社所有、井田制到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演变。

2、重农抑商政策,对于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制度、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的作用,但也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

3、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第5课开辟新航路

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走向会和的世界.

1、对财富的追求、地理知识的增加、航海技术的发展以及传播天主教的热情最终导致了新航路得开辟。

2、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间的相互孤立状态,促使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第6课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海上马车夫”;“日不落帝国”;世界市场的扩展.

1、17世纪,荷兰成为“海上马车夫”,建立了世界性的商业帝国。

2、在殖民争夺的斗争中,英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和野蛮掠夺,客观上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第7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从珍妮机到蒸汽机;从工场到工厂;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

1、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出现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引发了第一次工业革命。

2、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导致“蒸汽时代”的到来。

3、工业革命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垄断组织的出现;世界市场的发展.

1、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阶级凭借强大的实力,推动了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起

第三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第9课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洋务运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鸦片战争后,随着外国商品的大量涌入,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中国近代企业诞生。

3、19世纪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的发展.

1、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民族资本主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2、辛亥革命的推动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短暂而迅速的发展。

3、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中国名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地发展。

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1课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探索与失误;国民经济的劫难.

1、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2、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数据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中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遭到严重挫折。

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伟大的历史转折;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12)确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

2、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制为主要形式的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3、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经济特区的创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创办深圳等经济特区(1980)是我国迈出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2、以经济特区为突破口,开放沿海地区,再到内地。

由点到面,由沿海到内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逐步形成。

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

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1、随着西方文化的涌入,中国的社会风俗和衣食住行等深受影响。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十一届三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大大改变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

3、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第15课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铁路与公路;水运与航空;通讯工具的变迁.

1、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由西方传入中国后,发展速度缓慢。

2、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交通、通讯事业发展迅速,形成了全国的交通、通讯网络。

3、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有赖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并深刻的影响着人们地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第16课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走向繁荣;影视事业的发展;互联网的兴起.

1、报刊、影视、互联网等传媒的发展,反映出科技发展带来媒介手段的不断进步。

2、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媒介手段发挥作用的程度各不相同。

3、媒介手段的进步使人们越来越快、越来越广地获得信息,生活方式也随之改变。

第六单元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虚假“繁荣”的幻灭;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自由放任”政策的失败

1、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范围广、时间长、破坏性大。

2、大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已无法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发展。

第18课罗斯福新政

临危受命;实施“新政”;拜托危机困境.

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干预,使美国政府承担起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责任。

2、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3、新政以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二战末期以来,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消除社会不公,实现社会平等,进行了政策调整,使“福利国家”制度发展起来。

2、第三产业的繁荣,提高了经济竞争力,拓展了经济活动领域,增加了就业,扩大了市场,改善了资源配置。

3、美国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国内战争形势下被迫采取的措施。

2、国内战争结束后,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经济的恢复。

3、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是突破斯大林模式的一次不成功的尝试。

2、勃列日涅夫改革以工业为重点,促进了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但苏联的经济发展也因此陷于停滞。

3、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开始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但仍没有放弃传统的做法,最后归于失败。

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2课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的建立;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2、《关税与贸易总协议》的签署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

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关贸总协议”构成了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

第23课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1、欧洲联盟成员的合作领域包括经济、军事和政治等方面,这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2、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集团。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存在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对其发展有一定影响。

第24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向全球化发展;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推动了一个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

2、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3、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必修三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孔子和早期儒学;道家和法家.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导致“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思想文化的繁荣,奠定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创立儒家学派。

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

第二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从“无为”到“有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儒学成为正统.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2、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第三课:

宋明理学

三教合一;程朱理学;陆王心学.

1、程朱理学主张“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

2、陆王心学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强调内心的修养。

第四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李贽的离经叛道;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是在当时政治经济发生巨大变化的条件下萌生的,对社会产生巨大冲击。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和唯物思想等,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

第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五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人的尊严和权威。

2、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

第六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1、十四五世纪,意大利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16世纪,在文艺复兴的影响下,欧洲出现宗教改革运动,进一步传播了人文主义,动摇了罗马教会的统治。

第七课:

启蒙运动

理性时代的到来;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扩展.

1、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和平等的理想社会;要求获得人的彻底解放,进一步弘扬了人文精神。

2、康德总结了启蒙思想,提出要自由也要自律。

第三单元古代种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八课:

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展

四大发明;《九章算术》和珠算;《石氏星表》和浑仪;

《授时历》和四大农书;《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意义的科学技术成就四大发明,传播到世界后,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中国古代数学、天文、历法、农学等科技门类的发展,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3、中国古代医学相当发达,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中医中药至今仍在世界医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第九课:

辉煌灿烂的文学

从《诗经》到唐诗;宋词和元曲;明清小说.

1、《诗经》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南2种诗歌不同的风格。

2、唐朝开放的社会和繁荣的经济,促进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3、明清社会的变化,市民阶层的扩大,为小说的繁荣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第十课: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

汉字与书法艺术;笔墨丹青中国画;京剧的出现.

1、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2、魏晋时期,书法兼具审美功能与实用功能,成为一门艺术。

3、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注重写意传神。

4、中国戏剧历史悠久,剧种繁多。

京剧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第四单元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

第十一课:

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经典力学;相对论的创立;量子论的诞生与发展.

1、牛顿创建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经典力学,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们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2、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十二课:

破解生命起源之谜

教会的禁锢;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达尔文与进化论.

1、早期进化论思想的出现,对生物进化论的创立产生了积极影响。

2、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打破了神学的禁锢,把生物学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十三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蒸汽时代”的到来;电器革命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

1、蒸汽机的发明推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2、发电机和其他电力技术发明的出现,促进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人类社会进了电气时代。

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