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528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5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docx

水质工程学实验报告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实验一 混凝试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会求一般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水流速度梯度)的基本方法;

2.观察混凝现象,加深混凝机理的理解,了解混凝影响因素;

二、实验基本原理:

  

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影响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一般天然水体颗粒的电动电位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后,只要该电荷点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

三、主要仪器设备及耗材:

智能型混凝试验搅拌仪(六联搅拌器),酸度计一台,低浊度仪一台,双向磁力搅拌器一台,1000ml烧杯六个,200ml烧杯两个,1000ml量筒一个,1ml、2ml、5ml移液管各一根,酸碱溶液各一瓶,混凝剂溶液一瓶(5%硫酸铝)

四、实验步骤:

(1)本次试验选用的是二号水样,将桶中原水搅拌均匀,测定水样的温度、酸碱度、浊度和pH值。

(2)确定水样中能形成矾花的近似最小混凝剂量,在烧杯中加入200ml水样并将烧杯放在磁力搅拌器上进行搅拌,并且每次增加0.1mL的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

记录生成小矾花是的混凝剂的最小投加量。

(3)在六个大烧杯中分别加入1L的原水,以上一步所得的最小投加量为基准,设置六组梯度试验,每组用量别为最小投加量的1/3、2/3、1、1.5、2、2.5倍。

加入到相应的药剂试管中。

(4)设定六联混凝搅拌仪,第一阶段:

时间30s,转速500r/min;第二阶段:

时间10min,转速为250r/min;第三阶段;时间10min,转速100r/min;第四阶段沉淀10min。

启动搅拌仪。

(5)待搅拌仪停止后,分别从六个大烧杯中取样,测浊度,记录数据,得出最佳投加量。

(6)再向六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L原水,以原水的PH值为基准,混凝剂的最适用PH值范围为参考范围,设置六组梯度试验,用10%NaOH溶液和10%HCL溶液来调节PH。

(7)向六个大烧杯中加入之前测出的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启动搅拌仪。

(8)重复5的步骤,测出浊度,记录数据,得出最适PH值。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组别

项目

1

2

3

4

5

6

加混凝剂的量(ml)

2.5

4.6

7

10.5

14

17.5

浊度(NTU)

75.25

12.45

7.7

6.05

4.4

6.05

PH值

4

5.6

7.17

8.4

9.2

10

加酸或碱的量(ml)

HCL0.55

HCL0.3

原水

NaOH0.1

NaOH0.22

NaOH0.74

浊度(NTU)

26.1

16.95

8.85

7.2

9.05

12.45

 

 

 

 

 

 

 

有图可知,当投加量为14ml时,浊度最低为最佳投加量

有图可知当ph=8.4时浊度最低,处理效果好,PH过大或过小都会抑制处理效果。

6、思考讨论题

1、根据实验观察及实验结果,简述影响混凝的几个因素?

答:

从实验结果和数据来看,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主要有PH值、混凝剂的投加量,搅拌速度等。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实验二 过滤反冲洗实验

1、实验目的:

1.掌握清洁过滤时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和水头损失的变化规律

2.掌握反冲洗滤层的水头损失的计算方法

2、实验原理

快滤池滤料层能截留粒径远比滤料孔隙小的水中杂志,主要通过接触絮凝作用,其次为筛滤作用和沉淀作用。

要是想使过滤出水水质好,除了滤料组成须符合要求外,沉淀前或滤前头家混凝剂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过滤水头损失达到最大允许水头损失时,滤池需进行冲洗。

少数情况下,虽然水头损失未达到最大允许值,但如果滤池出水浊度超过规定要求,也需进行冲洗。

冲洗强度需满足底部滤层恰好膨胀的要求。

清洁滤层水头损失计算公式《水质工程学》教材公式。

当滤速不高,清洁滤层中水流属层流时,水头损失与滤速成正比,二者成直线关系;当滤速较高时,计算结果偏低,即水头损失增长率超过滤速增长率。

当滤池的水头损失达到预定极限或水质恶化时,就需要进行反冲洗。

滤层的膨胀率对反冲洗效果影响大,对于给定的滤层,在一定水温下的滤层膨胀率决定于冲洗强度。

3、实验设备及用具

过滤装置一套(陶砾)、流量计两个、测压板一个。

4、实验步骤

1、将水箱灌满水,插上电源

2、清洁砂层过滤,水头损失实验开始,开启进水阀门,过滤阀门,测压板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阀门,关闭反冲洗阀门。

3、调节流量计,改变其滤速并调节进水阀门,是的过滤柱内的水面保持不变,同时读出测压板两玻璃管的读数。

记录数据,重复此步骤5次。

4、关闭测压板上的两个阀门,进水阀门,将过滤柱中的水放干,用力拍过滤柱,是滤料分布均匀,量出滤层厚度。

5、关闭过滤阀门,开启反冲洗阀门,调节反冲洗流量计,改变其滤速,待滤料表面稳定后,读出滤层厚度,重复此步骤5次,记录数据。

5、实验数据与处理结果

过滤实验数据

测试次数

流量(ml/s)

滤速

实测水头损失

Q/W(cm/s)

36Q/W(m/h)

测压管水头(cm)

hb-ha

hb

ha

1

25

0.393174491

14.15428167

185.2

181.8

3.4

2

50

0.786348982

28.30856334

157.4

155.1

2.3

3

100

1.572697963

56.61712668

156.1

143.4

12.7

4

150

2.359046945

84.92569002

151.2

131.2

20

5

200

3.145395927

113.2342534

136.8

106.8

30

 

 

 

 

 

 

 

过滤反冲洗数据

测试次数

反冲洗量(ml/s)

膨胀砂层厚度(cm)

6、砂层膨胀度e=L-L0/L0(%)

砂层原始厚度(cm)

1

520

116.8

24.52025586

93.8

2

600

119

26.86567164

3

680

124.9

33.15565032

4

720

126.2

34.54157783

5

800

130.8

39.445629

 

 

 

 

 

有图可知,在过滤试验中,滤速越大水头损失也增大,二者成线性相关。

而在过滤与反冲洗试验中,冲洗量与砂层膨胀度也成线性关系。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实验类型:

√验证□综合□设计□创新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实验三 消毒实验

1、实验目的

氯消毒广泛应用于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由于不少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中含有一定浓度的氨氮,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原理及其实验技术,对解决受污染水源的消毒问题很有必要。

目的:

1、掌握折点加氯消毒的实验技术

2、了解氯消毒的基本原理

3、掌握加氯量,需氯量的计算方法

2、实验原理

氯气和漂白粉加入水中后发生如下反应:

 

Cl2+H2O=HOCl+HCl (5-1)

2Ca(OCl)2+2H2O=2HOCl+Ca(OH)2+CaCl2      (5-2) 

HOCl=H++OCl—(5-3) 

次氯酸和次氯酸根均有消毒作用,但前者消毒效果较好,因细菌表面带负电,而HOCl是中性分子,可以扩散到细菌内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妨碍细菌的新陈代谢,导致细菌的死亡。

 

如果水中没有细菌、氨、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则投加在水中的氯全部以自由氯形式存在,即余氯量=加氯量 

由于水中存在有机物及相当数量的氨氮化合物,它们性质很不稳定,常发生化学反应逐渐转变为氨,氨在水中是游离状态或以铵盐形式存在。

加氯后,氯与氨必生成“化合性”氯,同样也起消毒作用。

根据水中氨的含量,pH值高低及加氯量多少、加氯量与剩余氯量的关系,将出现四个阶段,即四个区间。

                                     

第一区OA段:

表示水中杂质把氯消耗光,余氯量为零,消毒效果不可靠。

 

第二区AH段:

加氯量增加后,水中有机物等被氧化殆尽,出现化合性余氯,反应式为:

 

NH3+HClO=NH2Cl+H2O              (5-4) 

NH2Cl+HClO=NHCl2+H2O            (5-5) 

若氨与氯全部生成NH2Cl则投加氯气用量是氨的4.2倍,水中pH<6.5时主要生成NHCl2。

 第三区HB段:

投加的氯量不仅生成NHCl2、NCl3,同时还发生下列反应:

 

2NH2Cl+HOCl = N2 ↑ +3HCl+H2O   (5-6) 

结果使氨氮被氧化生成一些不起消毒作用的化合物,余氯逐渐减少最后到最低的折点B。

  

第四区BC段:

继续增加加氯量,水中开始出现自由性余氯。

加氯量超过折点时的加氯称为折点加氯

3、实验器材及设备

六联搅拌仪,次氯酸钠漂白粉试剂,余氯检测计,1g/L的氨氮溶液,移液管1ml、5ml、10ml各一支,1000ml量筒一个,小烧杯若干,缓冲剂药片若干。

4、实验步骤

1、去5ml漂白粉试剂,稀释四倍,用余氯计测其氯值,确定其浓度记录数据。

2、分别在六个大烧杯中加入1L的自来水,再分别加入1买了的氨氮溶液。

3、根据计算公式,计算实验所需的投氯量。

4、根据计算所得的投药量作为中间值,设置梯度实验六个,差值为1到2ml。

5、将每组所要添加的试剂方到相应的药剂管,六联搅拌仪设定时间为11min,启动搅拌仪

6、带仪器停止后,取样,测定其余氯值,记录数据绘图。

5、实验数据与处理结果

 

1

2

3

4

5

6

漂白粉投加量(ml)

25

27

28.8

29.8

30.8

32

加氯量(mg/L)

0.606

0.654

0.71

0.86

0.88

0.96

余氯量(mg/L)

0.68

0.87

0.698

0.722

0.745

0.755

 

 

 

 

 

 

 

 

南昌大学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业班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