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790994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

《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docx

全国卷高考模拟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及解析

2020福建高三高考冲刺生物试题

满分90分。

考试时间4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贴好考号条形码或将考号对应数字涂黑。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答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

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将答题卡和试卷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选择题:

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烟草花叶病毒中的RNA直接体现该病毒抗原的特异性

B.流感病毒的核酸序列可整合进人的基因组,从而诱发细胞突变

C.可通过检测血液中乙肝病毒的含量了解乙肝患者的病情发展状况

D.可先在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大肠杆菌培养鸡瘟病毒

2.除减数分裂外,在某些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中也会发生同源染色体配对,其非姐妹染色单体也可发生片段交换,该现象称为有丝分裂交换,如图所示(其中D和d、E和e、F和f表示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等位基因)。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该图是产生精细胞时发生的过程,则该精原细胞会产生4种精子

B.如果该图是产生体细胞时发生的过程,则其子细胞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C.该现象发生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对于遗传多样性的贡献是不同的

D.无论是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交换后的同源染色体均分离进入子细胞中

3.如图是蛋白质合成过程示意图,合成过程由5’端开始,到3’端结束。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⑤是蛋白质的彻底水解产物之一

B.合成过程中,“肽链-tRNA”由P位进入A位

C.②与③之间可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唾液腺细胞中的①多于心肌细胞中的①

4.已知垂体由腺垂体和神经垂体两部分组成,分别参与不同的稳态调节过程(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②过程体现了性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B.③过程说明性激素的分泌存在反馈调节机制

C.尿量减少过程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D.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的内环境变化是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5.去除取样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中,进行随机捕获并去除,随着捕捉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每次捕获的数量逐次减少。

以捕获累积量为横坐标,单位捕获量为纵坐标,其关系如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可作为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B.对于标记困难或捕获会影响动物健康的种群可采用该方法捕获累积量

C.对于跳蝻、蚜虫等活动能力差的种群,可采用此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D.对于多数种群,逐个计数非常困难,因此常用去除取样法等估算的方法

6.为给黄土丘陵弃耕区植被的自然恢复提供科学依据,某研究团队在黄土丘陵弃耕区选择了弃耕不同时间的撂荒地,研究了各区域中物种的丰富度指数和物种均匀度指数(指群落中物种在空间上分布的均匀程度),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应参照第9年的群落结构来恢复黄土丘陵区的植被

B.物种均匀度指数不能反映群落的空间结构

C.物种丰富度可以代表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

D.该地区植被具有科学研究和保持水土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4分)

二、非选择题:

7.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有关甲、乙两种细胞器的部分物质与能量代谢途径示意图(NADPH指〔H))。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种细胞器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2)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细胞器甲内能发生ADP十Pi→ATP的场所是_________。

细胞器乙内能发生ADP十Pi→ATP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甲的发育形成过程中,细胞核编码的Rubisco(催化CO2固定的酶)小亚基在核糖体中合成后,转运到甲内,并在_____________处进行组装。

(4)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三碳糖转化为丙酮酸后进入乙内,在_______处彻底分解成CO2。

(5)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NADPH→NADP+反应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

8.下左图中的4号为某遗传病患者,对1,2,3,4号个体进行关于该病的基因检测,并将各自含有的该致病基因或正常基因(数字代表长度)用相应技术进行分离,结果如下右图(右图中的字母对应左图中的不同个体)。

请据图回答:

(1)据左图可知,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生物学家是__________。

(3)基因中的遗传信息在_________________中。

(4)据右图可丰富对等位基因的认识,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3号个体与一该病基因的携带者结婚,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_________。

9.癌症是当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

研究人员利用与癌细胞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进行了抗肿瘤的免疫学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

实验过程:

①将形态和生理特征相似的数十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②分别向甲、乙两组小鼠每周注射1次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悬液和不含失去增殖活性的ipsc缓冲液,连续4周;

③取甲、乙两组小鼠的血清分别与ipsc,DB7(一种癌细胞)和MEF(一种正常体细胞)混合,检测这三种细胞与甲、乙两组血清中抗体的结合率。

实验结果:

甲、乙两组血清分别与三种细胞结合的结合率(%)见下表。

实验结论:

①ipsc与甲组血清的结合率明显高于乙组血清,说明_____________。

②DB7和ipsc分别与甲组血清作用后的检测数据无明显差异,说明______________。

(2)设计以上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

甲组实验中,MEF的实验结果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进一步实验:

给甲、乙组小鼠的皮下分别注射DB7,一周后,甲、乙组小鼠的皮下都形成肿瘤。

随后,甲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缩小,乙组小鼠肿瘤的体积逐渐增大。

由此可以获得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以上第

(1)问的实验结论②和第(3)问的实验结论,可以获得研究ipsc的潜在应用价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稻田、池塘、湖泊和河流等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它是天然的蓄水池,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

荆州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湖泊水利综合治理,着力做好退烷还湖、退田还湖、退渔还湖工作”的总体部署,正在进行大面积退网还湖。

为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某高中学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某湖泊养鱼的大量围网、拦网和网箱被撤除的前、后,对生态系统进行了初步调查,部分数据如下表。

(单位:

年均mg(干重)/L)。

请回答:

(1)与撤除前相比,撤除后浮游藻类的数量大幅度减少,水质变清了、湖面变美了。

这是因为从源头控制了_________________等元素对水体的污染。

(2)湖泊生态系统中,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的生产者主要是哪一类植物?

__________。

(3)碳元素沿着_______________在生物群落内进行传递。

(4)发生在“退网还湖”区域的群落演替是______________。

(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渔网的网眼太大,常使调查值________。

37.[选修一:

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除注明外均为每空2分)

秸秆还田的过程中,配施适量的高效纤维素分解菌,能有效促进秸秆分解,提高秸秆还田效率,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回答下列问题:

(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时,可到腐烂稻草等环境中采集土样,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有很多类群微生物都能有效降解纤维素,为了避免不同微生物之间的生长互相影响,应该用______________培养基进行培养,获得纯化菌株。

(3)用刚果红染色法初步鉴定纤维素分解菌后,进一步用液体滤纸培养基分组复筛,其中滤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培养一段时间后,将残留的滤纸烘干称重,残留的滤纸越少,则说明______________。

(4)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将筛选到的高效维素分解菌固定,能够阻隔其受到外界不利因素的毒害作用,增加使用寿命。

(5)为了长期保存高效纤维素分解菌菌种,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的方法。

(6)现有高效分解纤维素的细菌,为探究其最适pH,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取锥形瓶若干分为4组,加入等量秸秆及其他必需营养物质,分别设置pH为1、3、6、7,接种等量纤维素分解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各组锥形瓶中秸秆减少量的平均值。

该pH设置的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8.[选修三: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除注明外均为每空2分)

转基因动物是指将特定的外源基因导入动物受精卵或胚胎,使之稳定整合于动物的染色体基因组并能遗传给后代的一类动物。

目前培育转基因动物的方法主要有显微注射法、反转录病毒感染法等。

请回答:

(1)通过显微注射法培育转基因动物是目前最常用且成功率较高的方法,大致过程包括超数排卵、受精、显微注射、胚胎移植和目的基因的表达与检测。

超数排卵阶段常用__________激素对供体母畜进行处理以获得更多的卵子;显微注射前要进行冲卵,冲卵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子宫冲出的操作,冲卵的生理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反转录病毒感染法培育转基因动物是借助病毒将目的基因整合于宿主细胞染色体DNA上的方法。

这种方法首先要获得基因表达载体,获得基因表达载体必须的工具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表达载体中目的基因插入的位置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表达载体的碱基序列无法由基因表达产物推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培育转基因动物时,通常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受体细胞,胚胎移植前,要对母畜进行同期发情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活动,根据遗传物质的不同可以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据此答题。

【详解】A、烟草花叶病毒为RNA病毒,RNA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衣壳蛋白而非RNA,A错误;

B、能将核酸序列整合进人的基因组的为逆转录病毒,流感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B错误;

C、乙肝病毒在肝细胞中繁殖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