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477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6.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docx

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15年重庆双特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教育的本质属性是()(常考)

A.社会性

B.阶级性

C.育人性

D.时代性

【答案】C

【解析】略。

2.《学记》提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常考)

A.因材施教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直观性原则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排不发”的《教学要求以及学记》中“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都是启发性教学原则的体现。

3.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A.凯洛夫《教育学》

B.赞科夫《教育与发展》

C.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答案】C

【解析】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著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

4.“活到老、学到老”体现了现代教育的()

A.全民化

B.终身化

C.开放化

D.科学化

【答案】B

【解析】“活到老、学到老"是终身教育的典型体现。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关系

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

【答案】A

【解析】“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学记》,阐述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以及教育的重要性质、任务、要求、人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

A.物质文化

B.组织文化

C.制度文化

D.精神文化

【答案】D

【解析】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

7.人的发展是在遗传、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实现的,而其中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易混)

A.主导作用

B.关键作用

C.辅助作用

D.调节作用

【答案】A

【解析】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而教育作为特殊的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个体因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因和动力。

8.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被称为()(常考)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管理制度

D.行政制度

【答案】B

【解析】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9.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并且贯穿教育活动全过程

A.教育制度

B.教育目的

C.教育内容

D.教育方法

【答案】B

【解析】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出宿,在教育话动中居于主导地位。

同时它也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活动都有指导意义,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本依据。

10.“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主体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答案】D

【解析】“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的最佳阐释。

11.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表明教师劳动具有()(常考)

A.创造性

B.长期性

C.连续性

D.示范性

【答案】A

【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因材施教

(2)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更新教师需要“教育机智”。

因此,A项正确。

12.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A.教育管理改革

B.教育评价改革

C.教师管理改革

D.课程改革

【答案】D

【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

13.注重学生基础学力培养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隐性课程

【答案】A

【解析】基础型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学力,注重学生对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时获得智力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个公民所必需的“三基”(读、写、算)为中心的基础教养,是中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

14.依据教学大刚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科书

D.教学参考书

【答案】C

【解析】略。

1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德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管理工作

D.后勤工作

【答案】B

【解析】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16.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答案】A

【解析】教学活动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

17.“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固性原则

【答案】D

【解析】巩固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准确无误地呈现出来,以利于知识技能的利用。

孔子的“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是该原则的很好体现。

18.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系统的信息的方法是()

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授法

【答案】D

【解析】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并且能结合知识传授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19.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制

D.道尔顿制

【答案】B

【解析】班级授课制是我国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0.测验能够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是测验的()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答案】C

【解析】效度是指一个测验工具希望测到某种行为特征的有效性与准确程度。

21.受学校委托、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和班级教育:

目标,全面负责和主持一个教学班各项具体工作的教师是()

A.教研室主任

B.年级组长

C.班主任

D.科任教师

【答案】C

【解析】题干描述的是班主任的概念。

22.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

A.了解学生

B.制定班级规章制度

C.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案】D

【解析】略。

23.打过几次针的小孩,见到穿白大褂的人就哭或躲避。

这种现象属于()(易混)

A.无条件反射

B.先天本能

C.第二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D.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

【答案】D

【解析】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微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

题干所述为第一信号系统条件反射的典型体现。

24.如果手上原有的重量是100克,至少必须增加2克,人们才能感受到两个重量的差别。

根据韦伯定律,如果原有重量是200克,要产生差别感觉需要增加的重量必须达到()

A.2克

B.4克

C.6克

D.8克

【答案】B

【解析】韦伯定律指在中等刺激强度的范围内,对两个刺激物之间的差别感觉,不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来决定的,而是由两个刺激物之间相差的绝对数量与原刺激量之间的比值来决定。

用公式表示为:

K=AI。

在本题中,K2/100=1/50;当1-200时,则AI=K1=4g。

25.上课时,学生被突然飞进教室的小鸟吸引。

这种心理现象是()

A.不随意注意

B.随意注意

C.有意注意

D.随意后注意

【答案】A

【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无意注意更多地被认为是由外部刺激物引起的一种消极被动的注意,是注意的初级形式。

26.绿草丛中的红花比绿草丛中的青蛙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原因是()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C.刺激物的运动和变化

D.刺激物的新颖性

【答案】B

【解析】刺激物之间显养的对比关系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客观条件之一.绿草丛中的红花强调的是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

27.人们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是()

A.感觉

B.知觉

C.再认

D.回忆

【答案】C

【解析】题上所述为再认的概念。

28.人们阅读《阿Q正传》时,根据文字描述在脑中呈现出阿Q的人物形象。

这种现象属于()

A.创造想象

B.幻想

C.无意想象

D.再造想象

【答案】D

【解析】再造想象是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29.既怕考试不及格,又怕吃苦。

这种动机冲突属于()

A.接近—接近型冲突

B.回避—回避型冲突

C.接近—回避型冲突

D.多重接近—回避型冲突

【答案】B

【解析】双避冲突即回避—回避型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的心理状态。

30.“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表达的情绪状态是()

A.情调

B.激情

C.心境

D.应激

【答案】C

【解析】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影响人的整个行为表现,成为情绪生活的背景。

31.一般以为智力落后者的智商在()

A.80以下

B.70以下

C.90以下

D.110以下

【答案】B

【解析】一般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

1Q超过130为智力超常:

1Q低于70为智力落后。

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

32.人格的核心成分是()(易错)

A.气质

B.能力

C.性格

D.意志

【答案】C

【解析】性格是个性特征中最具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般认为,个性与人格同义。

33.我们学会的游泳、打字、滑冰、投掷等本领都属于()

A.智慧技能

B.态度

C.认知策略

D.动作技能

【答案】D

【解析】操作技能又叫运动技能动作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平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日常生活中的写字、打字绘画,音乐方面的吹、拉、弹、唱,体育方面的田径、球类、体操,生产劳动方面的车、刨、磨等活动方式,都属于操作技能的范畴。

34.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由低到高排列的第四层次需要为()

A.归属与爱的需要

B.自我实现的需要

C.安全的需要

D.尊重的需要

【答案】D

【解析】马斯洛根据需要出现的先后及强弱顺序.把需要分成了七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35.《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聪颖多疑、孤僻清高。

她的气质类型是()

A.胆汁质

B.多血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答案】D

【解析】抑郁质的人以敏锐、稳重、体验深刻、外表温柔、怯懦,孤独、行动缓慢为特征。

林黛玉的气质类型是典型的抑郁质。

36.由于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所以我们要()

A.复习方式多样化

B.及时复习

C.降低干扰

D.集中、分散复习相结合.

【答案】B

【解析】遗忘进程是先快后慢,为了防止遗忘,必须“趁热打铁”、及时进行复习。

所谓及时复习就是在初期大量遗忘开始之前就进行复习。

37.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一朝被B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A.刺激的泛化

B.刺激的分化

C.刺激的消退

D.刺激的获得

【答案】A

【解析】刺激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

“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刺激泛化的典型表现。

38.白天进电影院,刚开始什么也看不清,过了一会儿,慢慢就能看清事物。

这种现象属于()

A.视觉明适应

B.听觉适应

C.嗅觉适应

D.视觉暗适应

【答案】D

【解析】视觉的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人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过程。

39.下列选顶中,属于一般能力的是()

A.记忆力

B.曲调感

C.节奏感

D.色彩鉴别能力

【答案】A

【解析】一般能力是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从事一切话动所必备的能力的综合,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等。

特殊能力是指从事某种专门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如音乐能力绘画能力等。

40.小明记住了家里沙发松软的程度,这种记忆属于()

A.情绪记忆

B.动作记忆

C.形象记忆

D.语词记忆

【答案】C

【解析】形象记忆是以我们]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

这种记忆在头脑中保留的是事物具体的形象,它以表象的形式在头脑中储存过去的经验。

41.短时记忆型的容量是()

A.7±2个组块

B.8+2个组块

C.9±2个组块

D.10+2个组块

【答案】A

【解析】短时记忆的容量般是7+2,即5~9个项目,平均值为7。

42.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最后得到唯一的答案。

这种思维方式是()

A.动作思维

B.聚合思维

C.直觉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B

【解析】聚合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的、确定的答案。

聚合思维的过程是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和利用熟悉的规则.产生逻辑的结论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

43.人的个性心理品质中具有道德评价意义的是()

A.兴趣

B.能力

C.气质

D.性格

【答案】D

【解析】性格表现了一个人的品德,受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具有道德评价含义。

性格是在后大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的,有好坏.优劣之分.能最直接地反映出个人的道德风貌。

44.教师向学生讲授学习内容,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意义。

这种学习方式是()

A.接受学习

B.发现学习

C.被动学习

D.机械学习

【答案】A

【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学习。

接受学习的特征是把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少地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不需要学习者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只需要学习者把学习材料加以内化,把新旧材料的内容有机地结合,即新学习的内容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内容融为体,并存储下来。

45.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学校自主管理的基本依据是()

A.教育法律

B.教育政策

C.政府规章

D.学校章程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之一是按照章程自主管理。

46.某校有教师在中考考试中作弊,依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

A.行政处罚

B.行政处分

C.刑事处罚

D.民事制裁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考试无效,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47.学生赵某因考试作弊受到学校记过处分,赵某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依照我国《教育法》的规定,有权向当地教育行政门提出(_)

A.申请

B.控告

C.申诉

D.诉讼

【答案】C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对学校给子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

48.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教师职务分为()

A.一级、二级、三级

B.特级、一级、二级

C.初级、高级、特级

D.初级、中级、高级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

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49.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的使用实行()

A.推荐制度

B.审定制度

C.登记制度

D.招投标制度

【答案】B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国家实行教科书审定制度。

教科书的审定办法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规定。

未经审定的教科书,不得出版、选用。

50.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将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分为()

A.示范学校和非示范学校

B.城市学校和乡镇学校

C.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

D.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二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

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51.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是()

A.教师考核结果

B.教师业务水平

C.教师工作态度

D.教师工作成绩

【答案】A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四条规定,教师考核结果是受聘任教、晋升工资、实施奖惩的依据。

52.吴某是某县初中语文教师,因体罚学生被学校处分,吴某欲以处理过重为由提出申诉,受理申诉的机构应当是()

A.当地县教育局

B.当地县人民政府

C.当地县监察局

D.当地县检察院

【答案】A

【解析】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教师申诉的受理主体是特定的。

在本题中,受理申诉的主体应当是当地县教育局。

53.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应当根据未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

A.职业教育

B.青春期教育

C.法制教育

D.特长教育

【答案】B

【解析】详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

54.某小学老师韩某让上课讲话的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听课,韩老师的做法()(易混)

A.是激励学生的重要手段

B.损害了学生的人格尊严

C.是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

D.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

【答案】B

【解析】学校和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严禁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韩老师的做法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55.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

A.报告政府

B.通知家长

C.保护现场

D.救护学生

【答案】D

【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十四条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要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5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是()

A.改革创新

B.促进公平

C.提高质量

D.扩大规模

【答案】B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无需意意志努力需要,也后才能的心学是没有预预定目的一心发挥个人潜能的根本要求,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

5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

A.提高质量

B.育人为本

C.改革创新

D.转变观念

【答案】B

【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

58.“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是下列哪一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

A.爱国守法

B.为人师表

C.爱岗敬业

D.关爱学生

【答案】C

【解析】题上描述的是“爱岗敬业”这师德规范的具体要求。

59.某老师对一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说:

“你生来就不是读书的料。

”该老师的行为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哪一要求()(易混)

A.爱岗敬业

B.关爱学生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答案】B

【解析】“关爱学生”的师德规范要求教师“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是对教师在与学生关系上的禁止性规定。

在语言上讽刺挖苦学生,在态度上歧视学生,这在职业行为上是不容许的。

案例中某老师对学生说的话就违背了这一条规定。

60.《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对教师在着装方面的要求是(,)

A.高雅时尚

B.突出个性

C.简单朴素

D.衣着得体

【答案】D

【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要求教师“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这是对教师的穿着、言语和行为上的具体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

错选、少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6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易错)

A.制约教育目的

B.制约教育内容

C.制约教育方法和手段

D.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答案】BCD

【解析】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3)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着学校的专业设置;(5)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2.依据我国的中小学课程管理的层次,课程分为()

A.国家课程

B.地方课程

C.基础课程

D.学校课程

【答案】ABD

【解析】从课程设计开发管理主体或管理层次来看,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学校)课程。

63.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育方法主要有()

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演示法

【答案】ABC

【解析】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四种。

64.学校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

A.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政治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答案】ABCD

【解析】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65.下列选顶中,属于创造性思维特征的有()

A.逻辑性

B.发散性

C.独特性

D.变通性

【答案】CD

【解析】创造性思维的特征是流畅性、灵活性(变通性)和独创性(独特性)。

66.下列选项中,属于外部感觉的有()

A.视觉

B.听觉

C.机体觉

D.嗅觉

【答案】ABD

【解析】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类;内部感觉是指感受内部刺激,反映机体内部变化的感觉,主要分为机体觉、平衡觉和运动觉。

67.人的能力存在着差异,主要表现为()(常考)

A.能力有水平高低的差异

B.能力有表现早晚的差异

C.能力有类型的差异

D.能力没有年龄差异

【答案】ABC

【解析】能力差异有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能力的个体差异包括能力类型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差异等:

能力的群体差异包括能力的性别差异年龄差异、种族差异等。

68.下列有关创造性和智力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A.智商高的人,创造性肯定高

B.创造性高的人,智商肯定高

C.智商低的人,创造性不可能高

D.智商高的人,创造性有可能低

【答案】BCD

【解析】创造性和智力的关系表现为:

(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