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159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docx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佳木斯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佳木斯市发改委

(2008.5.28)

按照要求,现将我市城市建设发展思路汇报如下。

一、佳木斯城市建设现状

佳木斯市地处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之处的三江平原腹地,为全省两大城市群之一的省东部城市群中心,是我省东北部交通、物流、商贸、教育、卫生中心,下辖六县(市)、四区,其中除桦南县以外的9县(市)区沿江布列。

市域交通发达,形成了以佳木斯市为中心,外联省内外大中城市,内接各县市城镇,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门类齐全的立体交通网。

市区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客货集散中心,绥佳、福前等6条铁路干线和哈—同、鹤—大等4大干线公路纵横交错,航空连接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重要城市,水运可经松花江、阿穆尔河直达日本、太平洋,是省内唯一的江海联运出海通道。

佳木斯市市区面积187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9平方公里,市区总人口8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60.2万人。

近年来,佳木斯市积极把握国家实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和扩大需求的政策机遇,全面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批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和民生工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和承载功能不断完善。

市区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25.5平方米,城市道路总里程为252公里,总面积337万平方米,城市路网密度为4.4公里/平方公里,人均道路面积5.6平方米。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拥有公园绿地面积8.7平方米。

城市居民用水全部取自地下,为松花江沿岸城市中唯一一个不用松花江水为饮用水的城市。

市区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35万吨,城镇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1%,基本实现24小时供水,污水处理率为4.6%,生活垃圾处理率为63.4%,燃气普及率为62.3%。

全市供热能力1307兆瓦,供热总面积136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为63%。

“十一五”期间,我市依托沿江、跨江的优势,提出了建设“北方水城”的宏伟蓝图,设计了“从在水一方走向两岸繁荣”的城市布局战略构想,并开始逐步实施。

目前我们启动的沿江十里景观带建设已初具雏形,成为松花江畔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江北开发已提上日程,江北开发区建设已经起步,连通两岸的路桥工程和柳树岛开发已开始前期。

二、佳木斯市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佳木斯市城市发展拥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城区河流众多,水源充沛,流经城区北侧的松花江,与音达木河、英格吐河、杏林河、王三五河等多条自然河流贯穿城区;城区西南地势较高,落差较大,有利于河水向市区流动;城市南部连绵的漫山丘陵构成了大面积的汇水区域,已经建成的四丰山水库,既能汇水,也可蓄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滋补贯穿城区的部分河流,然后注入松花江;利用充裕的水资源和城区内多条河湖水系,通过从松花江引水和利用南部汇水相结合的办法,对构建城市的水网系统,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带动水系周边的城市更新与开发,提高市民生活品质和环境质量,打造独具特色的北方水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今后佳木斯市城市建设总的思路是:

充分发挥临江、跨江和城市六河贯境、一岛三山环绕的自然景观优势,以沿江两岸开发为契机,以“沿江发展、两岸繁荣、改造老区、开发新区”为重点,加快佳西新城区建设,加快江北副城(新区)开发,加强中心老城区改造,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逐步推进城市发展从以长安路为轴向以松花江为轴并重转变,实现沿江跨江多核组团式发展;并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将桦川、汤原等周边沿江近市城镇并入市区,加快更大的组团发展,实现从在水一方走向两岸繁荣的城市布局战略构想。

城市建设的目标是:

深入挖掘区位和生态魅力资源优势,以人与山、水的亲和力,与园、林的和谐度,与经济开发建设的协调性,与特色文化的交融为理念,以山青、水秀、天蓝、地碧、城美为追求,高起点规划城市建设,高水平开发松花江沿岸生态岸线,高质量、高水准配套城市基础建设,大力度推进人口和要素集聚,利用3年时间加快形成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发展框架,利用10到15年时间把我市建设成为城市布局“显山露水”、城市发展“依山傍水”、道路(桥)建设“环山涉水”、经济建设“保护山水”、生活环境“融入山水”,城在水中、楼掩绿中、人居园中的山水园林城市,成为我省东北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业新型化、口岸国际化、服务多元化的宜商、宜业(创业)、宜旅、宜居的特色生态中心城市。

三、优化城市布局结构,提升城市品位

切实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的指导调控作用,坚持高起点规划城市,突出前瞻性,体现时代性。

按照这一要求,我市围绕发挥滨江优势,利用沿江资源,提出了从在水一方走向两岸繁荣的城市布局战略构想。

布局核心是以松花江为主线,沿江带状布局,城市结构为“一轴、两心、五区、七带、三景区”。

一轴:

指松花江为贯穿整个带状城市的东西向发展轴。

两心:

指旧区市级商业主中心和新区的行政、文化、服务中心。

五区:

分别为佳西区、中心区、佳南区、佳东区和江北区。

佳木斯市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是“东优西兴南延北展中提升”。

“东优”就是东部要突出优化产业布局,作为全市工业的核心增长极和循环经济示范区,突出医药、化工、造纸以及载能产业功能和航空港服务功能,与西区两翼齐飞,成为重要的载能源重化工产业和物流园区,限制城区东向拓展,未来区域内人口将向江北新区转移。

“西兴”即指西部以政府西迁和佳西经济开发区建设为契机,为城市发展主方向和重点开发区域。

形成新兴的行政、文化、金融和产业、配重物流发展中心,远期规划面积31.09公里,人口约35万,建设成为新的行政、金融、文化中心和对俄进出口园区。

中期规划18平方公里核心区。

近期规划8.4平方公里、约10万人口,建设成为以行政文化人居为主的起步区,以装备制造业和以电子、轻纺产品等对俄进出口产品为重点的先进制造业和新型工业生产基地。

“南延”意即南部发展要适当延伸,重点强化佳南区科研和职业、高等教育、农资集散功能,突出高新技术研发和生物产业基地、人才培训基地发展,并发挥其载体和示范作用,将其建设成为我国北方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和对俄科技合作平台,及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为支撑的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集聚区,为优化和控制区域。

“北展”就是北部要按照沿江发展、两翼齐飞和打造水城之总体布局,开发江北新区,成为副城区,与老城区、新城区组团发展,承接市内人口和外来人口转移,为我市未来人口新的聚集区。

建设好江北工业园区,承接好中心城区部分产业转移,建设成为食品加工、木材加工、新型建材产业的集聚区和中小科技企业与孵化器建设为主的民营科技创业园区。

“中提升”就是城市中心区域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推进“退二进三”,提高商贸、居住、基础教育、餐饮、交通等服务水平,成为商务中心和居住服务核心区。

七带:

指城市中的松花江、及其支流英格吐河、音达木河、王三五河、杏林河、西隔堤、黑通河等七条沿江、河水系构成的景观带。

它们贯穿市区,与柳树岛、四丰山两处省级风景名胜区有机结合,其中将英格吐河景观轴带确定为未来城市南北向的发展主轴。

七条景观带将形成富有水乡气息的滨水旅游休闲和生活景区。

三景区:

指市区南部的四丰山风景、北部的柳树岛风景区和西部的猴石山风景区,将成为富有生态气息的山水园林旅游休闲区。

四、高标准实施山水园林城市建设

(一)引水入城,构建活化江河互通、活水绕城的城内水系

把引水进城作为造福于民、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重点实施。

主要构想是在松花江上游30公里的大来镇西,建松江堰引水工程,沿松花江古河道和现有河流靠重力流引松花江水进城入乡。

并与城市内河及灌渠形成水网系统,将灌溉农田与水系景观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通过“活水进城”在市区形成纵横密布的水网系统,“三纵三横”的水系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系统的重要骨架,并在各河道两侧规划建设不同宽度的绿化带,使我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北方水城”。

(二)加强景观设计,突出生态和特色文化主题

要突出地方特色,挖掘三江地域历史文脉,充分体现佳木斯市“山、水、田园城市”特点,显山露水,使城市山水景观轴线更加凸显。

一是打造城市景观带,为城市披上灵动的景色外衣。

加快推进一岛三山景观带和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建设,构建滨水绿化带、景观大道、特色园林、绿色庭院小区,打造出门见绿、500米见公园的绿化格局,形成历史、人文及文化等各具特色的市区“十大公共园林”,基本实现公园、风景区、街道、广场、街头景观景点、企事业庭院及居民小区相辅相成的绿化体系,绿化覆盖率力争再增1~2个百分点,力争在3年内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要在各公园、主要街路、城市出入口、精品住宅小区内建设一批体现佳木斯文化特色、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小品、雕塑作品,丰富城市文化底蕴,体现历史文脉和先进文化意识,进而突出我市独有的生态特色,增添城市魅力。

重点加强沿江景观带建设。

佳木斯主城区段沿江跨度约6.6公里(从铁路桥至发电厂),目前正在进行施工的沿江十里景观带工程已完成一期从和平路至德祥街外滩段高标准建设,完成了木栈道、广场及其他基础设施及绿化建设内容,初步形成景观效应。

西段计划多设计建设一些特色植物园,集中引进栽种符合气候特点、有代表性的特色物种。

在亲水滩涂建设三江湿地微缩景观,使市民或外地游客免去奔波千里之苦就能观赏到美丽的湿地生态景色,也使全国最佳生态魅力城市更显生态魅力。

根据佳木斯作为抗联老根据地的历史背景,在铁路桥旧址辟建抗日纪念馆,渗透文化及革命底蕴。

为纪念北大荒知青下乡四十周年,以和平路口为起点,建设知青广场,折射佳木斯作为农垦基地、知青下乡重要基地历史内涵。

建设码头公园,启动沿江景观带三期工程,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景观品位,使十里沿江景观带东西贯通,成为佳木斯的城市品牌景点,成为外地游客了解佳木斯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可能的前提下拓宽取直沿江路,打造沿江景观大道。

中远期要进一步设计好沿江景观带建设,继续向东西拓展,景观带随城延伸而走,沿江堤护岸而建。

中期景观带与城区同步,新增景观带15里,总景观带增至25里;远期将景观带覆盖全部市区,沿江景观带增至50公里以上,形成我国东北最长的松花江百里沿江公园。

同时建设其它六条水系景观带和“三山、一岛”风景区,形成“山水相映”、“城岛相依”,独具佳市风貌特色的城市滨水景观。

二是强化建筑风格定位,打造城市亮丽的风景线。

佳木斯市依江而建,又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自身少数民族特色也十分明显,因此要结合地域特色,丰富文化内涵,打造建筑亮点,彰显城市特色。

重点加强建筑风格的定位,注重建筑色彩的选择,使建筑风格与山水园林城市特性相统一,与环境相协调达到显山露水,山、水、城、林相得益彰的效果。

对江北新区的开发建筑实施主色调统一的控制,只在局部色调进行画龙点睛似的调整,以增强各区域的领域感和识别性。

对新发的生活居住区建筑样式实行统一设计,建筑材料体现节能、低耗、无污染的生态化。

三是加强主干道景观塑造,打造风景秀丽和特色浓郁并重的城市城市风景走廊。

挖掘地方文化特色,依托交错纵横的城市道路,加快构建美化城市骨架的风景走廊,提升城市建设品位。

目前我市杏林路以樱花为主的街心公园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著名风景,沿江景观带的绿色生态文化气息也十分浓郁,要重点加强其它各主干街路的景观规划设计,加强景观布局,以长安西路为重点,加速城市四个出入口绿化升级,构筑完整的城市道路绿化体系。

加大对城市道路网络绿化建设和提档升级,建成网络化的城市园林景观大道和林荫大道,形成形成乔、灌、花、草相结合,点、线、面、环相衔接的城市绿色走廊、生态长廊,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三)加强老城区改造,增强城市发展活力

老区改造提升主要围绕“1633工程”全面展开,即全面启动一轴、六线、三点商圈、三个出口升级建设。

在城市建筑风格上,要突出体现北方边境特色,把欧陆风情与现代风格有机融合,在建筑色彩上以清新淡雅暖色调为主,建筑结构简洁明快。

突出一个轴。

即长安路中心线,结合长安路改造,对老楼进行立面改造,重点部位进行高品位开发。

西长安路建好带状街心公园。

抓住六条线。

一是沿江线。

在进一步完善沿江景观带的基础上,同步推进沿江道路拓宽延伸、老建筑改造和新建筑开发,打造精品,形成立体错落、远眺美观的天际线。

二是杏林线。

依托现已成形的杏林街心景观带,对两侧建筑开发改造,形成现代时尚的高层建筑群。

三是站前线。

重点围绕中山立交桥、医学院旧楼等地块总体开发,改善面貌,提升档次。

四是长青线。

对一中周边、西林立交桥周边棚户区进行综合改造。

启动长青路通江工程,形成城市内环。

五是胜利线。

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重点搞好佳大周边、王三五河两岸的开发建设,形成以文化教育为主的景观轴带。

六是红旗线。

与北出口改造升级互动,对长安立交桥、光复立交桥、市体育场周边棚户区进行改造,建设新老区之间连接带。

围绕三点打造大三角商圈。

一是长安路从百货大楼至新玛特,延伸地下商业街,建设品牌、高档商品经营区;二是解放路至德祥街以新建沃尔玛为中心建设商业街,主要为批零及日用品经营区;三是西林路从西菜市至文久商店区域,重点建设好地下菜市场、停车场及小商品市场,以商业带动房地产开发,从根本上解决此地段环境脏乱、交通混乱的问题。

建好“三个出口”。

即西、南、北三个出口。

要引入市场机制,与城市开发结合起来,超前规划、分步推进,西出口改造要与赫哲特色、汽车销售结合起来,北出口改造要与红旗路改造、大桥引道建设结合起来,南出口要结合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逐步形成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景观大道。

(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城市承载功能

继续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区道路、居民住宅、供热供水、排水处污、园林绿化、市容环卫建设,实施一批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工程。

完善城市总体功能。

一是加快建设构成城市基本框架的路网建设。

近期打通滨江路、长青路形成城市内环路,打通西长安路、胜利路增加城市出口。

建设光复路立交桥、四丰街立交桥,形成滨江、西林、长安、光复、站前、胜利路东西贯通和建国、杏林、和平、顺和、中山、通江、德祥、长青、红旗、浦东街南北畅通的六横十纵城市路网。

远期建设江北路和绕城高速公路,全面形成贯通沿江两岸的城市路网新格局。

二是加快提高城市供气能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突出抓好气源和管网建设,三年内在主城区新增天然气入户7.1万户,到2010年实现市区居民供天然气10.8万户。

三是加快提高城市供暖能力。

全力加快发电厂热电联产和达尔凯城市管网改造,三年内新增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扩网总面积达到1037万平方米,同时并网737万平方米,把市中心区210座小锅炉全部并入大网集中供热。

四是加快提高城市供排水和污水处理能力。

充分利用国家扶持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城市水厂、供水管网、集中供水泵站改造和建设,努力提高24小时供水服务受益率,不断完善供排水设施与管网建设水平和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日处理40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厂,力争在三年内实现市区供排水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的全面转换,形成城市供水生产稳定,供水应急能力明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高,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供排水及污水处理新格局,全面提升供排水及污水处理行业整体水平。

五是快沿江房地产开发和城市棚户区改造。

对沿江建筑进行统一开发改造,对目前已有建筑进行装饰立面,去除城市伤疤;对棚户区及破旧建筑进行拆除新建,按照沿江总体规划建设金港湾、万力小区、山水家园等一批高档亲水住宅水区,构筑山水城相依的城市天际线。

坚持统一规划、配套建设、集中连片改造的原则,加快棚户区改造进程,着力改变过去杂乱无章的建设状态,促进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发展。

争取三年内全面完成城区329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实现旧城换新颜。

六是加强江北新区规划设计和开发。

在做好江北西部工业园区建设的同时,要加快中部江北新区和东部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区的规划工作,要做好柳树岛综合开发、航电枢纽、跨江桥等沿江开发战略大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早日开工建设,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附:

佳木斯市城市建设重点项目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