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6015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5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

《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二下册思品教案.docx

初二下册思品教案

课题:

家,温馨的港湾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一切,并将这份感情转化为实际行动,用爱和孝敬来汇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能力:

能把爱和孝敬用实际行动表达出来。

知识:

知道孝敬父母不仅在情感上是应该去做的,而且这也是道德和法律的明确要求。

教材分析

重点:

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难点:

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教学过程

出示图片展示家庭的温暖

想一想:

看完这两副图片,是否想起了自己的家?

是什么样的?

问题导学:

带着下面的问题,认真的阅读教材,五分钟之后回答。

1、“家”对于你来说意味着?

2、你应该为“家”做些什么?

为什么呢?

畅所欲言:

同学们,我们都认为自己的家是最幸福的!

那么你的家幸福在哪些方面?

说给大家听一听!

我知道了: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父母不仅从生活上照顾我们,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可以说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和汗水。

走进生活: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时,我会:

父母生病时,我会:

父母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我会:

生活中,我还可以做到:

我明白了:

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惟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我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我明白了:

在生活中我会:

训练反馈:

完成《基础训练》中的相关练习!

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学会与父母沟通

课型:

新授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影响沟通的原因,学会正确的沟通方法

2、情感目标:

产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与学会适当地表达

3、问题解决目标:

学会与父母沟通,学会理解、感激父母

教学重点

主要在引导学生认识影响自己与父母沟通的原因的基础上,克服自己的逆反心理,学生与父母平等沟通。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

教学方式

谈话、交流、师生、生生互动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景、情感渲染

多媒体播放歌曲《天亮了》,让学生要歌声中感受父母伟大无私的爱。

听了这首歌,了解了这首歌曲的背景,你有什么体会?

师:

这首歌曲让我们体会到了父爱与母爱的伟大,深深了解到父母为儿女献出的那份爱。

但是,我们也知道,爱是双方的,一个温馨、和睦的家需要全家人的共同努力。

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探讨一下:

“学会与父母沟通”

二、层层递进:

交流与分享

1、我们曾经如此的相爱……

在上一节课中相信你们已经交流过了,曾经你们和父母之间是那么的相爱,父母是你们的偶像,小时候的你们与父母几乎是无话不谈。

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的你们和父母之间好像没有往日亲密了,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无形中在拉大,和爸爸妈妈之间可能再也不是无话不谈了。

2、可现在怎么了?

共同探讨:

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

  讨论来自女儿和父母的来封来信

“苦恼的女儿” 女儿为什么苦恼?

请一个同学概活一下

“伤心的父母” 他们伤心的原因,你从信中找到了吗?

那么在你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呢?

实话实说:

说一说:

1、我与父母的沟通有没有出现问题?

怎样的情形?

(你当时怎么想?

你当时心情如何?

你有没有和父母说清楚?

学生在家最常说:

我回来了!

   哦,我知道了!

   你真烦!

   今天吃什么啊?

   我没钱了!

--

父母最常说;你要好好读书啊!

     作业做好了吗?

--

3、是什么使我们疏远?

分组讨论:

是什么使我们不再像以前那样亲密(可以从自己家庭中的具体问题入手,找出原因)

从刚才的讨论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我们与父母沟通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青春期心理特点

2、逆反心理

3、与父母的差异-代沟

集思广益:

搭建心灵沟通的桥梁

4、我们还能亲密如初吗?

听一听:

散文:

《父亲的爱》谈谈你的感想?

师:

总结,是呀,作孩子的总是以为我们的父母无所不能,总是要求他们无条件地奉献,但是,父母大都是凡人,虽然他们全心全意地爱着你却也会犯下错误。

缺少爱是我们最常听到的埋怨,没有哪个孩子会认为自己得到的爱足够多了,每当埋怨之前我们是否可以换位想想:

在生活中,父母常常因为巨大的工作压力,家人的突然辞世,朋友间的纠葛等等而变得心力交瘁,从而忽视或没有心情给孩子更多的关爱?

也许等你们长大后会对父母有更深的理解

要理解父母首先要了解父母

想一想:

你是否了解你父母?

自我测评:

答对6题以下的请你以后多与父母沟通。

那么子女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除了理解,还需要什么呢?

下面让我们再来看一则案例,想想母亲和孩子的做法是否正确呢?

(1)问题1:

为什么小小一张考卷会引发母子俩那么大的矛盾?

集体交流:

妈妈的原因;小明的原因

(2)问题2:

小明当时是用什么方法来争取自己继续学电脑的权利?

这种沟通有效吗?

(3)看来,和妈妈争吵,对着干,并不能解决问题。

你们能不能帮小明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妈妈同意小明继续他的爱好而且双方又不伤感情?

(自由组合4—6人进行讨论,并记录讨论的结果。

汇报交流

(3)归纳总结:

看来,当矛盾产生时,在和爸爸妈妈进行沟通时,如果注意一些方式方法,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友情提示:

当我们和爸爸妈妈发生矛盾时,我们可以这样做:

从上述案例中让我们认识到:

学会与父母沟通

理解自己的父母

尊重自己的父母

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与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是需要技巧和方法的。

大家在平常与父母沟通上有哪些高招?

有哪困惑呢?

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吧!

我的高招:

         

给你支招:

走近父母的方法

了解一些与父母沟通的方法,那么让我们现场测试一下:

模拟表演

三、我的行动:

亲情计划

回音壁:

趁一切还来得及,我该怎么做呢?

课后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制定一份亲情计划

(让学生联系实际自我反思,确定目标,进行自我教育。

小结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我爱你中国

课型新授

课时1课时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祖国之美,,激发自己的爱国热情;结合历史,形成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

能力目标:

回顾历史,认识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培养学生自觉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的意识,并要将认识要上升到行动中。

知识目标:

认识并了解我国的壮丽河山、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

教材分析

重点怎样爱国

难点怎样爱国

教学过程

问题导学:

(10分钟)

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认真阅读教材,完成这些问题。

1、我们的祖国有哪些可爱之处?

2、你打算以怎样的行动来热爱我们的祖国?

3、你对我们的民族大家庭有怎样的认识?

4、如何用实际行动来维护民族团结?

主题探究一(3分钟):

(1)

小明在网上结交了一位英国的好朋友约翰,约翰打算在这个假期里来我们祖国来旅游,可是他对我们国家非常的不熟悉,于是他向小明发了个电邮,想让小明给他介绍一下我们伟大的祖国。

这可让小明着实为难了,我们的祖国幅原辽阔、物产丰富,而且有着许许多多的文明古迹,怎么对自己的好朋友介绍呢。

请同学们帮帮小明,替他想想如何介绍我们的祖国?

友情提示:

山河壮丽

历史悠久

可爱的中国

文化灿烂

我的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

今后我会这么去做:

训练反馈:

(15分钟)

完成《基础训练》中第14页到第17页.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题: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

第2课时我们都是龙传人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认识中华民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民族。

2、理解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学习重点:

我与祖国共命运  

学习难点:

海外华侨心系祖国  

学习方法:

情境创设,集体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一定都听过王力宏的《龙的传人》,大家知道为什么我们被称为龙的传人吗?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的图形和文字,在很早就已经开始出现了,在我国出土的大量甲骨文中,就频繁出现"龙"字以及龙的图案,并在红山和良褚文化中出土龙形玉器.龙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标志,所以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二、讲授新课

(一):

整体感知,确认目标。

(学生浏览教材,落实目标所在位置。

(二):

自主构建、展示交流(学生整理完内容,小组内展示交流,查缺补漏。

1、炎黄子孙一脉相承

(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共同愿望

活动一:

(见教材P21页)我们如何理解海内外炎黄子孙的这种民族情结?

或者:

为什么海内外华人都如此虔诚的来拜祭黄帝陵呢?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完成练习。

(2)台湾海峡两岸的人民是血浓于水的骨肉兄弟

活动二:

(见教材P22页材料)列举史实,说明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是骨肉兄弟。

学生讨论交流完成问题。

  

(3)海外华侨心系祖国、情牵中华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热情

活动三:

(见教材P22页图文材料及23页图片材料)自己还能讲一个海外华侨华人心系祖国的感人事例吗?

学生互相交流完成练习。

2、我与祖国共命运

活动四:

(教材P23页材料)想一想:

是什么精神不断激励着中国人民勇往直前?

  

  

(1)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是什么?

  

  

  

(2)爱国是每个人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活动五:

——我对自己说(见教材P24页材料)学生交流完成。

(3)弘扬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完成新时期历史使命的要求

活动六:

(见教材P25页材料)这位中学生为什么会被称为“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表?

学生交流完成。

(4)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落实爱国主义行动

议一议:

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呢?

(学生阅读教材,讨论交流)  

  

  

  

(三):

重点探究、质疑解惑。

(巩固重点,突破难点。

)  

1、怎样理解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核心、内涵?

  

  

  

  

2、青少年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呢?

  

  

  

  

  

(四):

自我评价与总结。

  

(一)单选题:

  

1、胡锦涛“八荣八耻”荣辱观首位的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

它集中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  

A.为人民服务B.热爱科学  

C.艰苦奋斗D.爱国主义  

2、台湾诗人余光中在《乡愁》一诗中写道:

“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水,我在这头,祖国在那头。

”“乡愁”说明了()  

①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祖国统一②台湾因历史的原因与祖国大陆分离,至今不能统一③祖国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④台湾是美丽富饶的宝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是()  

①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③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④在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建设美好家园的过程中产生的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

下列各句体现中华民族精神的是()  

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④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A.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④  

4、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包活()  

A.团结统一,爱好和平B.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C.爱国守法,明礼诚信D.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二)、材料题:

  

5、情景在线;[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 2005年5月6日 上午祭拜了有“中华第一陵”之称的黄帝陵。

  

我们如何理解宋楚瑜的这一举动?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6、[我与祖国共命运]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在2004年8月发出通知将每年的九月确定为“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

  

(1)谈谈你心目中的“民族精神”。

  

(2)请你列举两个近几年发生的弘扬民族精神的典范。

  

三、小结:

学有所获,完成本框知识网络的构建。

  

板书设计

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四、教后反思  

课题文明交往礼为先

教学内容

文明交往礼为先

教学要求

1、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2、认识交往的原则

教学重点

了解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原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板书:

文明交往礼为先

一、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1、阅读材料,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男孩的举动为什么会让李医生的心情舒畅了好几天?

对后一位患者的行为作何评价?

对比李医生的两次经历,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发?

学生回答,然后归纳:

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

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

2、朗读“礼貌用语”。

二、交往礼仪三原则

1、阅读萧伯纳的故事,讨论:

这个故事对我们的日常交往有什么启示?

学生回答:

平等侍人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

学生阅读《山谷的回答》,思考:

这则故事使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生共同归纳:

尊重他人是交往礼仪的另一条重要原则。

2、阅读小材料《三国演义》,分析:

周瑜不抱成见,宽容地对待程普的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总结发言,归纳:

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交往礼仪的重要原则之一。

3、完成P46填空,然后互相交流。

三、阅读相关链接“文明礼仪常识”。

四、小结:

各小组发言,班长总结。

五、作业:

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日常生活中按要求规范自己的仪态举止。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天地宽

教学要求

1、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理解交往礼仪的原则,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

3、了解基本的交往技能,初步掌握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技巧。

教学重点

1、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

教学难点

1、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2、交往讲艺术。

教学方法

探讨式学习法、启发式、自主式、案例分析法

教学时数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教学目标

1、懂得人生离不开交往。

2、认识如何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认识人生活在社会中必须与他人交往。

教学难点

理解交往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孟杰的故事》。

二、引入新课

三、讲授新课。

1、板书:

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一、人生离不开交往

2、学生看P32图,思考:

我们在学生活中能离开交往吗?

结合实际说说。

然后讨论:

一个人,如果离开社会交往,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

3、举列说明离开交往危害人的健康成长的真实案例。

如“狼孩”的故事。

4、归纳:

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5、完成P34“填一填”

6、各自发表看法,互相交流心得。

7、板书:

二、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8、说一说:

文中两幅图中你喜欢哪边的情景?

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9、共同归纳:

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10、阅读《雁南的故事》,讨论:

雁南的变化得益于什么?

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什么?

11、各小组发言。

然后归纳:

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

12、朗读萧伯纳的名言。

然后完成P35填空。

学生互相交流各自做法。

13、师生共同归纳:

交往中我们的朋友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但要谨慎择友,多交益友。

14、参加“人在旅途”模拟活动。

活动后请想想:

A、蒙住眼睛被人搀扶着走过障碍物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

B、当自己处在孤立无助的境地时,心里有什么想法?

C、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四、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什么?

学生归纳总结。

五、作业。

熟读课文,认识人生离不开交往。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要求

1、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2、懂得内圈向外圈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

认识朋友圈的范围,“内圈”和“外圈”的不同

教学难点

懂得内圈如何向外圈发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板书,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一、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2、看图4幅,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交往对象有哪些?

交往范围有多大?

归纳:

从范围看:

家庭→邻里→学校→社区→社会

从亲近看:

知心朋友→一般朋友→点头之交

3、阅读材料,了解内外圈的区别。

认识青少年时期朋友圈的范围、性质。

主要属于“内圈”,应当广朋友。

试想一想,自己的交往范围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将来:

二、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1、看组图,阅读材料:

交往能力是衡量现代人能否适应开放社会的标准之一,。

近期,专家们在对北京市一些初中、职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中发现,被调查者中80%的学生的朋友圈子在4人左右;近70%的学生其朋友大朋友大多来自一个班级;只有30%的学生朋友圈超越了班级甚至学校的范围。

然后讨论:

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

我们可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2、阅读小鹏和小亮的故事,然后思考并讨论:

小鹏和小亮分别通过什么方式扩大和自己的交往范围?

自己准备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范围?

学生回答,共同归纳:

A、参加公益或社会活动,是最好的方式;B、正确使用互联网。

三、小结:

我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懂得多交朋友,谨慎择友,而且要不断扩大范围,通过朋友的帮助让我们成长起来。

四、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堂练习

知心朋友的中学生的生活中是最重要的

填一填:

在生活中,自己经常与哪些人交往?

自己现在有多少知心朋友?

他人给过自己哪些帮助?

自己给他人提供过什么帮助?

2、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的重要性?

(1)交往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情境活动二:

(见教材P34页材料)

左图:

女孩独处,表情苦闷;右图:

女孩与朋友快乐交往

说一说:

上面的两幅图中你喜欢哪边的情景?

图中人物分别是什么样的心情?

为什么她们的心情会不一样?

①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见教材P34页)

情境活动三:

雁南的变化(见教材P35页)

议一议:

雁南的变化得益于什么?

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赠言:

雁南德变化得益于交往沟通;雁南在元旦联欢活动中获得了友情,体会到了交友的快乐,并懂得了:

“生活中人各有特点,通过交往可以认识不同风格、不同特点的朋友,我们可以取其长补己短,不断完善自己”的道理。

②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见教材P35页)

名言:

(见教材P35页)

教师赠言:

我们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从而在交往中完善自己。

③在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见教材P35页)(学生阅读教材)

教师赠言:

人生难免遇到困难、挫折。

人与人之间的互助有助于困难的解决。

在困难时获得别人的帮助是幸福的,应该感谢别人;当别人遇到困难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同样会感到幸福。

填一填:

同桌生病落下了功课,我会:

有同学向自己请教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我会:

马路上遇到迷途的陌生人问路,我会:

公交车上看到有老人上车,我会:

名人名言:

(教材P36页)如果你把一个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你如果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忧愁。

培根的名言同样告诉我们:

交往中我们的朋友会帮助我们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2)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教师讲述)

教师赠言:

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人说,“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

这就要求我们在交友中要善于选择,慎重择友,多交益友,从而让我们在交往中完善自我,健康地成长。

情境活动四:

“人在旅途”

想一想:

蒙住眼睛被人搀扶走过障碍物时,心里有些什么感受?

(放心,会大胆地往前走)

当自己处在孤立无援的境地时,心里有什么想法?

(担心被绊倒,不敢大胆地走)

想想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是否有过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

(三)课堂小结(略。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只是点)

本节课知识结构:

1、人生离不开交往——人生为什么离不开交往?

2、在交往中完善自我——交往有何重要性?

(1)交往对自身发展的重要作用

①通过交往,能够实现心灵沟通,保持心情愉快②通过交往,可以结交新友,不断完善自己

③在交往中朋友会帮助我们战胜困难和挫折

(2)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

(四)素质测试联系

板书设计

(五)课后记

课题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内容: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导入语:

随着同学们的不断成长,交往也会不断地发展;交往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我们健康地成长,所以,我们要积极进行交往。

2、板书标题:

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二)讲授新课

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1)交往圈的变化及由“内圈”向“外圈”扩展

情境活动一:

(见教材P36-37页)

(活动设置目的:

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交往对象和交往范围在发生着变化,着重引导学生交流。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交往对象有哪些?

交往范围有多大?

教师讲述:

一个人的交往,以自我为圆心,由小及大,向外扩展,可以划为几个圆圈。

从交往的范围看:

由家庭、邻里、学校、社区(村庄),再到整个社会;

从亲近程度看:

由知心朋友到一般朋友,再到“点头之交”。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大。

相关链接:

(见教材P37页)

(2)扩展交往范围的重要性

(学生阅读教材后教师强调)

教师赠言:

青少年时期,朋友圈是我们交往的主要内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从朋友那里可以得到许多帮助。

在校园里,我们应当重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广交益友,让朋友伴随着我们快乐的时光。

做一做:

(见教材P38页材料)

想一想自己的交往范围有什么变化。

幼儿园:

小学:

中学:

将来:

2、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情境活动二:

(见教材P38页图文材料)

想一想:

自己的交往圈有多大?

议一议:

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扩大交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