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docx
《八年级下册语文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语文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语文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1藤野先生
〔自主性探究〕
1.略2.略3.C
4鲁迅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
5.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第一部分(1—3段):
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4—35段):
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36—38段):
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6.四件事。
①添改讲义:
工作认真负责。
②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③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④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开放性作业〕
1.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
2.略
3.字字句句都倾诉着鲁迅先生的爱国心声,蕴含着热切的爱国之情。
4.文章组织严密,脉络分明,选用典型事例,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
“启发”略。
5.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麻木的中国人。
6.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
7.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8.对同胞的麻木的讽刺。
9.略
〔拓展性学习〕
1.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喻成雕塑,突出“我”的窘迫;接着用一个动词“埋”,生动形象地将“我”羞愧至极的样子表现了出来。
2.一是这段经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二是交代“我”的贫困,为后面写“我”成为贫困生作铺垫;三是这段报名经历也折射出了老师对贫困生的关爱。
3.示例:
虽然生活困窘,可我的内心十分安静。
4.一开始很自卑,后来不再顾影自怜,而是坦然面对,并把贫困生视为一生最高的荣誉,从中汲取动力,自强不息。
是班主任的谈心和鼓励触动了“我”,使“我”调整了心态。
5.略
6
(1)①“召见”改为“接见”“接待”等;②“独特的研究视角”改为“研究视角独特”;③“故宫博物院”后的逗号改为顿号。
(2)法国考古学家H教授将于本月16日上午9时在市文化宫报告厅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座。
2我的母亲
〔自主性探究〕
1—3略4作者在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6.5—12段。
写了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C.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D.除夕夜从容对付债主,她对败家的大哥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E.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以及对待她们之间的矛盾;F.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坏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
这些事情突出母亲: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也有“刚气”的一面。
〔开放性作业〕
1.不能,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与童年生活,单调与失落,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他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值得铭记永存,而且影响巨大。
为后文做铺垫,与文末相呼应。
2.①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合理严谨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
②作者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毫无修饰,是掏出心灵来写的,全文自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3.主要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
教之严,爱之慈。
4如:
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5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拓展性学习〕
1“我”不喜欢读书,母亲硬要逼着“我”去。
“我”离开了家后没去学校上课,却躲在教学楼的围墙背后睡觉。
2母亲一直想让“我”努力读书,但是“我”却对读书不上心,没能如她所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她“解不开”的难题;然而不管“我”如何差劲,母亲都没有放弃对“我”的教育,对“我”始终充满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母亲“放不下”的难题。
(意思相近即可)3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的交代,又引出下文母亲求情的情节;在内容上,表现了“我”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同时也衬托母亲求情所遭遇的困难及其坚定的决心和对“我”放不下的爱。
4这一句是从“我”的角度来写,通过描写自我的心理感受来展开故事情节;运用漫画的笔法,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母亲为了帮“我”走上正道而全然不顾尊严与形象,其急切之状、恨铁不成钢之心尽在其中。
(与此相近,符合文意即可)5
(1)“奇”改为“其”。
(2)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
(3)删去“的原因”。
6略
3我的第一本书
〔自主性探究〕
1—5略6.表达了对第一本书的珍视之情。
7.同学、朋友之情,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开放性作业〕
1.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真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2.文中的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我”的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
3.略4.父亲为我装订制作了“第一本书”。
5.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心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生活与人生。
6.因为这本书凝聚着同学间的真情,包含着父亲对我的物质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鼓励,我赞美它,不仅因为它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更给我上了人生第一课;不仅因为它是我识字读书的课本,更是我精神世界的寄托。
7.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童年生活得很沉重,不仅自己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生活在生存的底线上,但是无论童年怎样艰难,也抹不去童年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
8.略
4列夫·托尔斯泰
〔自主性探究〕
1—2略3.①颔首低眉:
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②广袤无垠:
广阔无边。
③鹤立鸡群:
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④黯然失色: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脸上失去了光彩。
4—5略(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即可)6.须发眉毛皮肤鼻子眼睛最与众不同的是目光
〔开放性作业〕
1—2略3.一致。
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等,面貌平庸,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4.着力描绘了托尔斯泰的眼睛。
5.有一双异常锐利、情感丰富、能洞察世事的眼睛。
6.因为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人,已经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全人类和整个世界,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情感,没有那份安逸和舒适,也就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另外,目光敏锐、犀利,看事深刻透彻的人,往往容易无情地触及到某些人的私利,也因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从这个角度说,他也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拓展性学习〕
1.①突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
②体现了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
③与下文跟托尔斯泰进一步接触之后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托翁的形象。
2“伟大”体现在:
他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巨人。
“平凡”体现在:
他也有作为普通人的脆弱。
他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关心爱护。
3意在表明托尔斯泰是真诚关心别人。
没有过多的客套,没有程式化的接待,有的是对每一位来访者最真诚的关心、问候。
4①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
②他从未以伟人自居,不为名声所累,还原回归自我的本真状态,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
③他待人谦恭,把每一位客人当作朋友,给予每一位来访者最热切的接待,他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
④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到的。
5①吸收水分和吸取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5我的童年
〔自主性探究〕
1.略2.略3.①龙肝凤髓:
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
②家徒四壁:
家里只有四堵墙。
形容十分贫穷。
③习以为常:
常常做某件事,成了习惯。
4.略5.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
6.第一部分(第1段):
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
第二部分(第2—13段):
写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第2—10段):
交代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
第二层(第11—13段):
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
〔开放性作业〕
1.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
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
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
2.略3.作者写这两部分是为了交代童年生活贫困的背景和原因。
4.因为这些琐事激励作者前进,鼓舞作者振作,使作者始终保有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或“不追求物质享受”)的从容态度。
5.表达了作者在历经世事沧桑后,慨叹人生瞬息多变的无奈之情。
6.如:
“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
”虽无过多的描述,仅是平平淡淡的记述事实,但让人读来心酸不已。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积累运用
1.B2.C3.B4.B5.①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人到中年后对童年生活的回忆②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6.略
二、阅读理解
7.①将这一场景的热闹与游方僧人无人搭理的冷落形成对比。
②更能突出游方僧人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的境界。
8他不受有钱的和尚们走来走去的影响,沉着大度,心无杂念。
挑好自己那桶水,达到了宁静淡泊的境界。
9普遍意义是不受世俗干扰,做好分内的事情,全身心为理想奋斗。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以学习为本,脚踏实地,勤勉坚定,积蓄知识和能力,方能在今后大展宏图。
10朴素中的伟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风亮节。
11.①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②我只给他留两个月的生活费;③我没有直接帮他找份兼职;④弟弟诉苦时教他自强(弟弟诉苦仍然没有资助他)。
12.
(1)母亲对我做法的不理解;
(2)我对弟弟残酷得不近人情。
13.
(1)通过两段文字对于弟弟的具体描写的对比,充分表现了弟弟历经磨难而成熟起来。
(2)表明我对弟弟的“残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4.理由:
①姐姐深知嘲弄与讽刺,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弟弟被贫穷折磨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
②姐姐是让生活来教会弟弟如何生存,想让弟弟尽快地成熟起来。
启示: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表达(略)
第二单元
6雪
〔自主性探究〕
1—3.略4.散文诗鲁迅《野草》5.江南的雪有着丰富多彩之美,它平和恬静,富有生机,孕育着生命,却也易于消逝;北方的雪更像一个战士,坚强勇敢,甘于忍受寂寞独自抗争,决不妥协。
6.作者的意图是通过对南北方的雪的对比,赞颂北方的雪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开放性作业〕
1.说明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
2.朔方的雪更多地体现出一种顽强抗争的精神,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
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它的赞美的感情,如写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在“凛冽的天宇下”“蓬勃地奋飞”,俨然一个一往无前、奋勇战斗的勇士。
3.略4.“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5.孤独是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同时它也是雨的另一种新生命形式。
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它的这种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6.对江南的雪的感情是在赞美中流露出些许遗憾,对北方的雪的感情是在竭力赞颂中将它比作雨的精魂。
因为北方的雪有着与江南的雪不一样的美丽,这种美是经过磨炼并能保持长久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拓展性学习〕
1.
(1)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
文中用于表达鲁迅回到故乡后已经时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感慨万千。
(2)能够望见他的颈部和背脊,表达差距不大,赶得上或比得上。
文中是说在一些方面常文难以比得上鲁迅文章。
2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形象,与中年闰土的神情麻木、寡言少语判若两人,因而更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从其他角度来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3鲁迅对群众的同情,对国运的担忧,对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那个黑暗时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出的最猛烈的呐喊。
因而,伟大的鲁迅,是我们民族之魂。
4示例:
鲁迅文章内容离现在社会时代较远,文字晦涩难懂等,是现在中学生不喜欢学鲁迅文章的主要原因。
5示例:
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
天空中下起了鹅毛大雪,北风呼呼吹来,平静的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大地一片素白。
在寂静的世界里,动物们要么躲在窝里呼呼大睡,要么悄悄地出来觅食。
在外面,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戴上了厚厚的帽子,还戴上了厚厚的口罩,全身上下裹得密不透风。
而在家里,人们却穿得单薄多了。
关紧门窗,生好暖炉,家里暖和如春,一切严冬寒冷的感觉消失得无影无踪。
6A(B前一问号应改为逗号,C两处分号应改为逗号,D冒号应改为逗号)
7雷电颂
〔自主性探究〕
1—3.略4.《屈原》郭沫若屈原5.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富于斗争精神。
6.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
诗人呼唤歌颂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怒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剩余的为第二部分。
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开放性作业〕
1.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未来。
2.如第六段和第七段(“光明”相连),第八段和第九段(“烧毁”相连)。
3.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
例如:
“风!
你咆哮吧!
咆哮吧!
尽力地咆哮吧!
”“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
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
”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电!
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
”运用比喻,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
”“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
这样,就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动人心。
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
4.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象征了人民群众。
5.“有形的长剑”指屈原被囚禁前佩带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指屈原坚定的信念。
6.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8短文两篇
〔自主性探究〕
1—3.略4.《巴金选集》《龙·虎·狗》巴金李尧棠5.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6.冰冷。
告诉人们要勇敢地追求光明和热,驱除黑暗和寒冷,为追求自由、幸福而勇于斗争。
〔开放性作业〕
1.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
2.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看法。
即勇于追求光明和正义,即使牺牲了生命,也死得其所,虽死犹生,体现了人生价值。
3.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在姮娥的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
4.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
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
5.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向往和渴求。
6.如:
“静夜”“明月”“露台”“寒光”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便构成了一组凄美的图画,有一种“独倚望江楼”的寂寞、痴心、孤独与执着,一个“侵”字境界全出。
9海燕
〔自主性探究〕
1—3.略4.《春天的旋律》“海燕之歌”《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5.海燕是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
作者借赞美海燕,来赞美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开放性作业〕
1.①“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②“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③“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④“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⑤“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
2.①拟人。
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气焰。
②拟人。
“抓住”“熄灭”突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
③比喻、拟人和反复。
“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
”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
3.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分析、去思考,学会处变不惊,让“暴风雨”能够平安过渡,并能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
4.豪放、激昂的语调。
5.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
“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
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
6.是为了与海燕形成对比。
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海燕面对风起云涌的海面勇敢无畏的精神气概。
〔拓展性学习〕
1.这是作者在海上见到海燕时的联想,写故乡的小燕子是托物寄思,借以抒发思乡之情。
2.小燕子与大海形成对比,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海燕的关切与爱意。
3.作者借海燕这一形象抒发了对家乡、对祖国的怀念之情。
4.相同点:
同是镇定、勇敢、自由的海上英雄的形象。
不同点:
生活的环境虽都是大海,却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温秀可喜,一个汹涌澎湃;一个从容、安闲、舒适,一个高傲、呼号、战斗;一个寄托着作者的乡愁,一个象征着作者的抗争精神。
5.D6①删掉“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或“和法律工作者”。
或把“和”改为“等”。
②在“慰问”前加上“参加”。
③在“临沂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上加上双引号。
10组歌(节选)
〔自主性探究〕
1—3.略4.《泪与笑》纪伯伦黎巴嫩5.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是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
6.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是传情的信使。
表达了作者对那些甘为奉献者和爱的使者的人们的无比赞美和敬佩之情。
〔开放性作业〕
1.《浪之歌》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雨之歌》是按空间顺序写的。
这两首散文诗,都采用第一人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借助于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
2.表面上,“海浪”是忠于爱情的浪漫化身;实际上,“海浪”代表的就是作者,作者借“海浪”,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诚。
3.点拨:
喜欢浪的形象:
浪怀有满腔的热情,执着地追求着与海岸的“爱情”,即使礁石不理他,也不能让他的情感有丝毫的改变,在他的心中,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诚,就是一场最伟大的爱情。
喜欢雨的形象:
雨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奉献而生,也为奉献而死,是传播着爱、传递着情感的快乐天使,以给别人幸福快乐为乐,特别感人。
4.作者把雨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5.示例:
当我流泪的时候,我的泪水和奔腾的河水一起激荡澎湃,释放我内心的挚爱,我会因山河的欢乐而极度兴奋;当我滴落在田野里的时候,将默默地滋润万物,令花草复苏,争奇斗艳,此时的我虽然已经退到幕后不再被人想起,但是想到这世间的美丽有我一份,便拥有了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幸福与骄傲。
6.雨的奉献者之路其实是从大海开始的。
雨是从大海里蒸发出来的水气,变成了天空多情的“泪水”,当雨降到田野里,又成了花朵与草叶闪光的微笑。
这一切,都表现出了雨的使者与奉献者的胸怀。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积累运用
1.B2.A3.D4.B5.D6.D7.①《海燕》高尔基②岂不罹凝寒③例: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示例:
像点点繁星在天幕上向你眨着眼睛(又像一群惊艳动人的美女在纸上欢歌跳舞)
二、阅读理解
(一)9.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咫尺的邻居一样,我们一秦一蜀又算得了什么呢?
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句诗发出的光亮可以使许多送别诗黯然失色。
10.B
(二)11.这些都不能让作者驻足,直到遇见那一大排的木槿花。
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作铺垫,突出木槿花的不寻常,引人注目,发人深省。
12空中缥缈的香气,让我为那独自盛开无人欣赏的木槿花,感到忧伤落寞。
13
(1)颜色丰富,娇美艳丽。
(2)功用多样,可药用,可食用。
(3)坚韧倔强,安静坦然。
14
(1)先写傍晚雨后散步,发现美好纷繁的木槿花。
(2)再写童年时期有关母亲和木槿花的美好回忆。
(3)最后赞美木槿花寂寂生长开放并引发我对人生的思考。
以现实—回忆—现实为序组织材料。
(三)15.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
它们都平凡、自然、朴实,易生易长易开花,无须精心养护。
16.反衬出作者看到菜花时的惊喜。
17.①意外所得而特意种植。
②消除自己因萝卜花被毁而感到的遗憾,又出乎意料地满足了自己今年对白菜花的欣赏需要。
18.因为“父亲”平凡的人生、平凡的生活像菜花一样平凡,与菜花的象征意义相似,有他生命的美。
三、写作表达(略)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
〔自主性探究〕
1—3.略4.B5.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6.略
〔开放性作业〕
1.①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②第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
③人类应该爱护自然(或敬畏自然)人类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只有爱护自然,才能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或自然是伟大的,人类应该敬畏自然。
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有不容忽视的创造力。
但是,人类在前进的过程中,应谋求与自然和谐发展。
)2.反问句:
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陈述句:
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
好处:
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了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课文采用的句式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
3.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
苍蝇有复眼,蚊子能够吸血,我们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