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5825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docx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1

  活动目标

  1、通过探索活动,让幼儿了解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

  不同的声音。

  2、愿意用完整的语言讲述探索的结果。

  3、发展听觉分辨能力,激发探索周围世界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经验准备:

请家长在家引导幼儿注意听辨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如钟声、电铃声、喇叭声等。

  2、物质准备:

  

(1)、每组桌面上分别放置小鼓、三角铁、木鱼、小铃、圆舞板、铃鼓等各种乐器以及瓶盖等。

  

(2)、和幼儿一起收集纸盒、纸杯、线、牛皮筋、牛奶瓶等物品。

  (3)、录有各种悦耳及刺耳声音的磁带、录音机一台。

  活动过程

  1、通过探索,感知声音

  

(1)自主玩耍桌面上的乐器,让幼儿了解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

  教师:

今天来了很多小乐器,你们试一试,应该怎样演奏他们呢?

  请幼儿自由玩乐器,并探索使乐器发出声音的方法,可以敲、摇、碰、拍、弹、晃等。

  教师小结:

乐器都可以发出声音,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不同,发出声音的方法也不同。

  

(2)通过操作,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

  ※、教师介绍小实验方法:

将瓶盖放在小鼓上,边敲打小鼓边让幼儿理解物体

  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幼儿自由地再次玩乐器,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物体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了解人发出声音的原因。

  教师:

我们人站着不动,为什么会发出声音说话呢?

  请小朋友用手摸自己喉咙,喊“啊——”。

然后请幼儿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引导幼儿感知声带的震动)。

  师幼共同小结:

不论什么东西,振动了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是不会发出声音的。

  2、自主尝试,探索声音

  

(1)请幼儿尝试让活动室里的物品发出声音。

  

(2)引导幼儿交流自己的操作及发现。

  教师:

小朋友,你刚才使什么物品发出了声音?

用的什么方法?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他的探索以及探索结果。

  (3)教师小结:

生活中的物品都可以发出声音,发出声音的方法是各种各样的。

  3、听听玩玩,辨别声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说一说,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教师小结:

有好听的声音,有不好听的声音。

好听的声音叫音乐,大家都喜欢听。

不好听的声音叫噪音,听多了会有害人的。

从中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说悄悄话,避免产生噪音。

  4、想想做做,自制。

  指导幼儿利用收集回来的物品来自制玩具,如纸盒琴、纸电话、七音瓶等。

然后玩一玩自己制作的乐器,体会声音的奇妙。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2

 设计思路:

  幼儿园科学活动,重点是引导幼儿了解自然环境,观察自然现象,培养其对自然科学的探索欲望,增强自我观察能力和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声音现象属于大班科学教育目标之一,为了让幼儿初步了解声音的产生原因,我设计了这节活动《奇妙的声音》,旨在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发展其科学探索的欲望。

  二、活动目标:

  1、感知了解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材料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2、增强对声音的辨别和判断能力。

  3、培养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三、活动准备:

  1、已熟悉生活中的一些声音如:

电话声、钟声等。

  2、纸折的小青蛙、电光纸、塑料袋、盘子、豆子、易拉罐及各种乐器等。

  3、多媒体课件。

  四、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感知声音的产生,知道不同的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五、活动过程:

  1、猜一猜,感知声音。

  师:

孩子们,大家好,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声音,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声音吗?

  放课件,自然界的一些声音,灰太狼。

  (分层播放,第一次放一种声音,第二次可以放几种,可以逐个增加)师:

小朋友你们的耳朵好灵呦,都猜到了,那你们知道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吗?

(引出问题)2、玩一玩,探索声音。

  (幼儿分成三组,第一组:

乐器、第二组:

废旧材料、第三组:

盘子、豆子)①师:

老师在每个小朋友的椅子下放了一样东西,这些东西都能发出好听的声音,请你们拿出,玩一玩,看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幼儿自由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②请个别幼儿大胆说己的发现。

物体进行碰撞振动而产生了声音。

  ③让幼儿把手放在喉部,进一步体验振动产生声音。

  ④师:

刚才,大家都玩了玩,让这些物体都发出了声音,那这些声音一样吗?

再次玩这些物体。

进一步探索不同物体发出和声音不同。

  3、找一找,制造声音。

  师:

刚才。

大家玩弄了各种物品,让他们了出了不同的声音,现在,我们什么也不拿,在自己身上能不能制造出一些声音呢?

  如:

拍手、拍腿、踏脚,尖叫等。

  (提醒幼儿避免发出尖叫的噪音,影响到其他人。

)4、听一听,欣赏声音。

  师:

刚才,有的小朋友发出了尖叫的噪音,那什么样的声音属于好听的声音呢?

  (引导幼儿分辨音乐的不同,懂得要多听乐音,避免噪音,保护我们的耳朵不受伤害。

5、活动延伸:

  其实,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声音,我们今天所玩的,只是其中的一些我相信我们班的宝宝们还能发现更多,更好听的声音认真观察,细心聆听,把你们发现的,听到的,带回来,讲听,好吗?

大班科学《奇妙的声音》教案3

  设计意图:

  声音无所不在,无所不有。

对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熟悉的,但对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却又是陌生的,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欢故意大声尖叫。

为了培养幼儿大胆探索、积极尝试的学习态度和思维的灵活性及动手操作能力,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我设计了这节尝试性、操作性、探索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学习活动,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声音的奇妙,知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了解噪音和乐音,懂得在生活中避免噪音,感受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发现声音产生的原因,知道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2、能分辨乐音和噪音,知道噪音的危害。

  活动重点:

  知道物体通过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物体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活动难点:

  知道噪音的危害,在生活中避免发出噪音。

  活动准备:

  1、幼儿操作用具:

碰铃、铃鼓、三角铁、玻璃瓶、纸、塑料袋、纸盒、橡皮筋、米粒。

  2、教师操作用具:

鼓、各种声音的录音,三个装水的玻璃杯子。

  活动过程:

  一、游戏:

“杯子会唱歌”,引起幼儿兴趣。

  二、探索不同的声音。

  1、引导幼儿尝试让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如拍手、跺脚等。

  2、引导幼儿让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并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后发出的声音不同。

  三、小实验《米宝宝跳舞》,探索声音产生的原因。

  1、幼儿将米粒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讨论米宝宝会跳舞的原因。

  3、再次进行实验,把一只放在鼓面上,敲击鼓面,感受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原理。

  小结:

各种声音,都是由于物体振动所引起的,敲鼓时听到鼓声,同时能摸到鼓面的振动;人能讲话时由于喉咙声带的振动。

  四、帮助幼儿认识乐音和噪音。

  1、教师播放两段录音,请幼儿听一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那种声音好听?

优美好听,听起来很舒服的声音被人们称为乐音;刺耳、难听、杂乱的声音让人听了心烦,称为噪音。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乐音,哪些是噪音。

  3、说说噪音对我们身体的危害?

听到难听的噪音是我们应该怎样做?

  4、幼儿结合自身生活说说怎样才能避免发出噪音?

  五、教师总结:

  小朋友知道了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好听的声音是乐音,难听的声音是噪音,今后我们要多听乐音,保护自己的耳朵,不要听噪音,自己更不能发出噪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