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349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5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docx

福建省南安市第一中学学年高二地理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单元测试

第12章“中国分区地理”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下图是某地区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和该地地形,判断②等值线的数值是()

A.50B.400C.200D.800

2.①地降水丰富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且有暖流经过

B.处在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位于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冷暖气团长期在此地交汇,多锋面雨

读下图,完成3-4题。

3.图示地区与我国同纬度东部地区相比()

A.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小

B.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大

C.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

D.气温日较差大,年较差小

4.关于该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草原、高寒草甸等植被为主B.受地势的影响大,夏季温度高

C.冬季经常受寒潮的侵袭,降温剧烈D.地势平坦,沙漠广布

读下图,回答5-6题:

5.图中河流流域的特征,你认为可信的是()

A.降水丰富,水源充足B.水土流失严重

C.冬季河水暴涨D.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6.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

A.大力发展瓜果、花卉等创汇农业

B.加大科技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

D.改良土壤,发展水稻种植业

2014年12月26日,中国首条在高海拔地区修建的兰新高铁全线开通。

下图为兰新高铁及兰新铁路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兰新高铁与兰新铁路的线路不完全重合,主要原因是()

A.雪山连绵,地形阻隔B.加速青海省矿产资源的开发

C.沿河谷修筑,较低成本

D.加强区际联系,方便人们出行

8.兰新高铁沿线修建了高大的防护设施(如图乙),其主要作用是()

A.防沙尘暴B.防强风C.防洪水D.防噪声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

读右图完成9-10题。

9.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矿产资源不足B.水资源短缺

C.人口密度较大D.洪水灾害频发

10.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A.地势平坦广阔B.土壤深厚肥沃

C.光热条件好D.降水丰富

下图为我国某地气候资料图。

回答11-12题。

11.该地可能位于我国的()

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

C.华北地区D.南方地区

12.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

右图为我国某地区略图。

图中A地年平均降水量7345毫米,其中夏季降水量占全年的61.4%。

1月平均气温-12oC,7月平均气温24.6oC。

回答13-14题

13.图中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较大,季节变化不大

B.水流平缓,可全年通航

C.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

D.无凌汛现象

14.图示地区()

A.旱涝灾害频繁

B.东南地区以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适宜种植茶树

C.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但土壤十分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D.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地处西天山的伊犁河谷兼有南北方的特点,素有“中亚绿洲”、“塞外江南”的称誉,读图回答15-17题。

15.据图分析地形对伊犁河谷自然环境影响正确的是()

似向西开口的三角形,利于河谷形成地形雨

②北部高大山脉可抵御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

③南部高大山脉阻挡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

④地形封闭,各大洋水汽都难以到达,但有四周高山冰川的融水⑤独特的地形使该地比同纬度其它地区冬冷夏热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③④⑤D.②③④

16.该地区的森林草场交错带,树木生长在山的阴坡,而阳坡多为草场,出现山脉“阴阳脸”。

关于“阴阳脸”现象形成原因正确的叙述是()

A.阳坡温度高,不适合树木生长

B.阴坡为西风的迎风坡,降水多,适合树木生长

C.阳坡山地放牧与过度樵采毁坏了森林

D.阴坡温度低,蒸发弱,土壤湿度大,林木生长旺盛

17.关于伊犁河谷种植业发展的主导自然条件是()

A.地形平坦开阔B.灌溉水源充足C.热量条件较好D.土壤肥沃

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覆顶

,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

称为船形屋(见下图)。

此回答18-19题。

18.该传统民居最可能位于(  )。

A.青藏高原B.黄海沿岸

C.海南岛山区D.东北平原

19.该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

A.高寒缺氧B.潮湿、多虫鼠

C.多火山、地震D.干旱缺水

 

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

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20-21题:

20.关于图中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

B.我国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

C.乙地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

D.丙地区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落后

21.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优势主要表现在 ()

①交通便利  ②资源丰富  ③老工业基地基础好  ④科技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图分别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甲区域如今面临常规能源枯竭,乙区域长期缺乏常规能源。

读图完成22-23题。

22.关于甲、乙两区域铁路建设的限制性条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区域冬季雪灾频发B.甲区域沼泽广布,有季节性冻土分布

C.乙区域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形平坦D.乙区域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23.下列关于解决两地区能源不足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甲区域大力开发地热能、沼气B.甲区域从俄罗斯输入石油,铺设输油管道

C.乙区域利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D.乙区域发展风能、潮汐能

读湘北某城市略图,完成24-25题。

24.根据图示分析,该城市优越的区位条件主要是(  )

A.水资源丰富B.交通便利C.地形条件好D.气候适宜

25.该城市是湖南省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中心,下列有关石化工业的区位因素,正确的是(  )

①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②有较大的消费市场 ③有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 

④有丰富的水资源 ⑤有便捷的交通运输 ⑥有廉价的土地

A.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④⑤D.①⑤⑥

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  )

A.甲地区农业以水稻种植业为主

B.乙地区太阳能、地热能丰富

C.丙地区河流航运价值高D.甲、乙两地湖泊均为外流湖

27.图中(  )

A.①河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补给B.②河流经我国地势第一、二阶梯

C.③河流域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D.③河水能已实现梯级开发

28.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很多中药材生长习性独特,有的喜阴,有地喜光,有的喜湿,有的耐寒,有的耐旱,有的耐盐碱……。

甘肃省地理位置独特,是全国中药材资源大省,素有“天然药库”、“千年药乡”之称。

近年来,依托中药材,甘肃制药、药膳食品、日化用品等工业蓬勃发展。

(1)简述甘肃省地理位置的特点。

(4分)

 

(2)分析甘肃省种植中药材的区位优势。

(5分)

 

(3)说明依托中药材发展工业对甘肃省的积极影响。

(4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一从2009年起,新疆投资60亿元实施伊犁河谷土地开发整理工程,两年后新增耕地320余万亩,为把伊犁河谷打造成我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新疆部分地区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和伊犁河谷地区山河分布示意图

(1)指出左图中甲所在地区的名称,并分析其降水量小的原因(3分)

 

(2)结合右图简要分析伊犁河谷成为“西域湿岛”的原因。

(2分)

 

(3)分析对伊犁河谷的开发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和解决措施。

(4分)

 

3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1分)

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富、多风、植被稀疏。

图中所示区域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

(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

(3分)

 

(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

(3分)

 

(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

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

(5分)

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31.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

结合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3分)

(1)描述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特点并阐释其主要影响因素。

(4分)

 

(2)东北大米粒形短圆,颗粒饱满,质地坚硬,色泽清白透明、胶质率高,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蒸煮后出饭率高、粘性较小、米质较脆、饭粒油亮、香味浓郁。

在东北种水稻有两种观点。

请你选择一种观点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3分)

观点A:

在东北地区广泛种植水稻观点B:

东北地区不适宜广泛种植水稻

 

(3)近年来中国人到甲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

(3分)

 

中国气象视频网2013年8月16日讯近期,强降雨“驻守”东北地

区,黑龙江、嫩江、松花江等多条流域出现超警戒水位,受持续降雨影响,松花江流域发生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嫩江上游发生超50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黑龙江发生、1987年以来最大洪水,黑龙江、嫩江和松花江干流800多处堤防发生渗漏、冲刷、管涌等险情。

(4)根据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分析此次洪涝产生的自然原因(3分)

 

32.图甲示意我国某区域的水系分布。

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图甲中的M地进行实地考察,并查阅了相关资料,发现近30年来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图乙示意M地的等高线分布,表格示意M地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甲乙M地的等高线地形图(单位:

m)

耕地

林地

草地

荒地

其他

1978年

55.0%

19.8%

4.9%

15.4%

4.9%

2008年

40.2%

44.1%

6.2%

1.3%

8.2%

(1)描述M地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4分)

 

(2)根据图表材料,分析M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原因和对R河水文特征的影响。

(4分)

 

(3)N湖泊周围的平原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试评价其成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

(4分)

高二下学期地理单元测试(8)答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时间90分钟

1.B2.C【解析】1.根据等值线分布规律,数值按递增或递减的顺序变化,②等值线的数值可能是50mm或400mm,C、D错。

结合图中河流形状,②等值线附近是黄河,且处于祁连山的东南部,夏季风的迎风坡地带,降水应较多,不可能是50mm,A错,B对。

2.①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部,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所以降水丰富,C对。

图中①地不临海,A错。

受南北向山脉阻挡,不是东南季风迎风坡,B错。

没有冷暖气团交汇,D错。

3.D4.A【解析】3.根据图中的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青藏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所以昼夜温差大,但是夏季气温低,气温的年较差小。

4.该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最主要的自然特征为高寒,所以植被以草原、高寒草甸等为主;由于海拔高,气温低,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冬季受地形阻挡,冬季受寒潮影响小。

青藏高原地区,地势平坦,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5.D6.B【解析】5.读图,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

北内陆地区,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水源短缺,该地区多为内流河,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冬季河流结冰,该地区降水少,水土流失少。

6.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比较干旱,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业;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且距经济发达地区较远,水资源短缺,不适合发展花卉生产;该地区生产长绒棉,应加大可以投入,发展优质长绒棉和彩色棉。

7.D8.B【解析】7.兰新高铁经西宁到张掖后与原来的兰新铁路重合,显然加强了西宁市对外交通联系,D正确。

8.兰新铁路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沿线多大风天气,对高铁平稳运行构成威胁,B正确。

9.B10.C【解析】9.环渤海经济圈位于我国华北地区,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该区处在季风气候区,雨季集中,而人口密度大,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都较多,水资源短缺是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10.图示棉区为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商品棉基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且雨季集中,光热条件好(特别是棉花成熟季节)是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条件。

11.C12.D【解析】11.该地最低月气温在0℃以下,可以排除D项;该地区夏季降水量较多,气温较高,雨热同期,为温带季风气候,且春季多大风,故应该为华北地区。

12.由上题可知,该地位于华北地区,植被以落叶阔叶林为主;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农业耕作制度为两年三熟。

由图可知,该地区春季气温高,多大风,且降水少,故蒸发旺盛,为一年中最干旱的季节。

13.D14.A【解析】13.图中河流径流量不大,季节变化大,故A错误;水流不平缓,不可全年通航,故B错误;从等高线判定河流自东北流向西南,故C错误;河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所以无凌汛现象,故D正确。

14.据区域特征判定该区域是我国北方地区,所以旱涝灾害频繁,故A正确;不适宜种植茶树,故B错误;西北部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较肥沃,适宜发展种植业,故C错误;作物熟制为一年二熟,故D错误。

15.A16.D17.B【解析】15.伊利河流域北部为北天山山脉,南部为南天山山脉,海拔都在4300米以上,两山形似一“三角形”,该“三角形”向西开口,中部为海拔在3500以下的乌孙山,而伊利河位于北天山山脉和乌孙山之间。

该地盛行偏西风,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形成地形雨,较多的降水使得植被覆盖率高,河流水量大,北部高大的山脉可阻止来自西伯利亚的干冷空气,南部高大山脉可阻止南侧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入侵。

16.阴坡位于背阴坡,温度较低,蒸发较弱,湿度较大,所以有利于树

木的生长;而阳坡温度较高,蒸发较强,湿度较低,水分条件就不如阴坡,只适合草甸生长,从而形成“阴阳脸”现象。

17.该区域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源是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而伊犁河谷有伊利河流经,灌溉水源充足,成为该地种植业发展的主导自然条件。

18.C19.B【解析】18.从建筑材料和房屋结构上可知,

该地气候湿热,故符合条件的C正确。

19.该传统居民建筑,中空,建筑材料以竹为主起到的防潮,防虫鼠的作用,故B正确。

20.C21.B【解析】20.我国区位指数大致是从东向西递减,东部区位指数高主要是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科技发达等社会经济条件优势,但丙地区区位指数低主要原因是地形崎岖、经济落后。

21.甲为珠三角地区,该地水陆交通便利、邻近港澳台和东南亚,可充分利用外资和技术。

22.C23.A【解析】22.根据图中信息可以

判断,甲、乙两区域分别是我国三江平原和浙江沿海,甲区域纬度高,地势低平,冬季雪灾频发、沼泽广布、有季节性冻土分布;乙区域位于沿海,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表起伏大,台风、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

所以两区域铁路建设的限制性条件表述不正确的是乙区域沿海地区多平原,地形平坦。

故选C。

23.甲没有地热资源,纬度高气温低,不利于生物发酵,使用沼气时间很短,该区域离俄罗斯近,而俄罗斯石油丰富,可以从俄罗斯输入石油,铺设输油管道。

乙区域缺乏常规能源,但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丰富,可以利用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能源,发展风能、潮汐能等新能源。

故选A。

24.B25.C【解析】24.图显示有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等多条交通线,交通便利。

25.石油化学工业是市场导向型工业,当地石油资源匮乏,交通便利,水源丰富。

26.B27.B【解析】26.根据图中经纬网判断甲、乙、丙为东北的三江平原(①图们江)、青藏高原的三江源(②澜沧江)、横断山脉的三江并流(③为怒江)故甲地主要种植小麦,排除A;丙地为横断山脉,落差大,且经济落后,排除C;乙地地处内陆大部分湖泊为咸水湖,为内流湖,排除D;乙地青藏高原,为我国太阳能和地热能主要分布区。

27.根据上题,①图们江主要为雨水补给;③怒江河流域地形复杂,表现为垂直地带性,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③为怒江,落差大,水流湍急,经济落后,排除D。

②澜沧江经过我国的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选B。

28.【答案】

(1)①大致位于32°N-43°N,92°E-109°E;地处亚热带到中温带的过渡带;

②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到干旱区的过渡带;③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结合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三大自然区交汇处;④地处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和经济走廊(“丝绸之路”、“欧亚大陆桥”要道),毗邻新疆、青海、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并与蒙古国接壤,蒙、维、藏、回等少数民族聚居区结合部。

(每点1分,任意答4点得4分)

(2)①自然地理环境县有过渡性、多样性特点,适合多种中药材生长,中药材资源丰富;

②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③劳动力充足;④产品质量好,中药材用途扩大,市场需求增加;

⑤地处西北交通要道;中药材加工技术进步;⑥政府政策引导,推动中药材种植。

(每点1分,任意答5点得5分)

(3)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然资源潜力,促进中药材专业化种植,调整种植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    ②有利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中药材附加值;

③有利于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实现脱贫致富;

④有利于带动贸易、物流、科技服务第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⑤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每点1分,任意答四点得4分)

【解析】

(1)可以从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区域间位置等来分析,重点强调甘肃省位置的过渡性即可。

海陆位置:

深居内陆,地处湿润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纬度位置:

地处亚热带向中温带的过渡地带;区域位置:

地处三大高原的结合部,是我国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要道。

(2)主要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来分析。

自然因素方面:

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该地药材种类的多样性;社会经济方面,主要从种植历史、劳动力、市场、政策、交通、产品质量等因素来分析。

(3)主要从产业发展、居民收入以及区域经济发展和联系来分析。

产业发展: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延长产业链、提供较多岗位、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区间文化交流等。

29.【答案】

(1)准噶尔盆地。

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加之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

(3分)

(2)伊犁河谷虽然远离海洋,但其向西(呈喇叭口形)敞开的地形,有利于接纳西风带来的气流,形成山地降水,从而成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

(2分)

(3)环境问题:

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

措施:

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合理灌溉,利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4分)

【解析】

(1)甲地在北疆,是准噶尔盆地。

该地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绕的内陆大盆地,地形闭塞,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因而降水稀少。

(2)伊犁河谷

虽然远离海洋,伊犁河谷北、东、南三面环山,呈喇叭口形且向西敞开的地形,有利于接纳来自于大西洋的西风带来的气流,形成山地降水,多地形雨,从而成为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湿岛”。

(3)伊犁河谷虽有“西域湿岛”之称,但年降水量较少,属半干旱、干旱区;若过度开发可能出现:

土壤盐碱化和荒漠化。

因此当地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节约用水;合理灌溉,利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

30.【答案】

(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风沙在此沉积。

(3分)

(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

(3分)

(3)观点A:

(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   论据:

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临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河流持续搬运泥沙;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

观点B:

(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   论据:

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河流源地及流经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

(5分)

【解析】第

(1)题,沙源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

一是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二是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河水汛期与枯水期明显,河床裸露提供沙源;三是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M地刚好处于冬春季节的下风地带,风沙在此沉积。

(2)题,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且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说明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河谷的走向与风向一致,对风阻挡作用小,两条河流在H县城附近交汇,且该地峡谷较窄,容易形成风口。

第(3)题,本题是一道开放性试题,两种观点都会有自己相应的论据,首先,认真思考两种观点,看哪一种观点你提供的论据更加充分、更具有说服力;其次,选择相应观点,结合选择观点提出相应论据即可。

31.【答案】

(1)分布特征:

东段为东一西走向(1分)。

影响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1分)。

西段为东北一西南走向(1分)。

影响因素:

地形(1分)。

(2)观点A:

在东北地区广泛种植水稻   原因:

东北地区雨热同期;水系发达、多湿地,水源充足;全国最大的平原东北平原,地形辽阔平坦,利于机械化;广泛分布着黑土,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机械化程度高;我国人口多,市场广阔。

(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共3分)

观点B:

东北地区不适宜广泛种植水稻  原因:

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尤其是水稻幼苗是容易受到寒流影响;半湿润地区水资源不足;本地居民以面食为主,距离市场远。

(3)甲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甲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临近甲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

(每点1分,答对3点即可,共3分)

(4)7-8月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在此停留时间长,降雨强度大;东北地区地形封闭,地势平坦,水流缓慢;仅靠黑龙江、辽河排涝于区域之外,雨水多时排水不畅、不能及时排洪。

(3分)

【解析】

(1)描述走向特点关键要学生分段考虑,在于学生看图能力,析图等分布特征:

东段为东一西走向(2分)、西段为东北一西南走向。

由题意可知,季节冻土日数是指土层中的水被冻结的天数,受当地温度的影响,由图可知走向,而影响温度的因素主要有:

纬度:

由于东段走向为纬度平行,且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地形:

由于西段的走向是由于大兴安岭的影响。

(2)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观点理由的阐述主要从当地的自然条件气候(热量、温差、降水)、土壤、地形、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政策、科技、劳动力、地价等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