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237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61.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docx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联合呈现

2012年10月

从需求出发,促进儿童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3

以慈善之烛点亮生命之光...5

前言...7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9

一、研究背景...9

二、研究目的...10

三、研究方法...11

第二部分:

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的提出...12

一、儿童慈善需求难以全面准确确定的主要原因...13

二、目前已有的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14

三、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雏形...18

第三部分:

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的建构过程...23

一、框架的建构方法和目标...23

二、从公益组织的实践中看到的发展趋势...24

三、纵向体系的建立:

以流动儿童为例...34

四、横向体系的建立:

如何更好的满足儿童需求?

...44

第四部分:

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汇总...69

从需求出发促进儿童慈善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全国妇联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副理事长赵东花

中国儿童慈善事业深深植根于传统社会爱幼护幼的精神土壤中,并在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中获得了新的方向和动力。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现代慈善事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学术机构、媒体到个人,都对儿童慈善事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儿童对社会服务的巨大需求呈现出来,为慈善组织运作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同时,弱势儿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的多样性,对服务提供方——公益慈善组织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国有超过2.2亿0-14岁的儿童,占全国人口16.6%。

不管是政府还是公益慈善组织,要想为儿童提供最优质的服务,首先都需要准确确定儿童需求。

从需求层次来看,有贫困儿童的基本生存需求、困境儿童的特殊权益保护、以及所有儿童都具有的发展需求;从需求领域来看,有营养、医疗卫生、大病、心理发展、品德教育、体育教育、艺术教育等;从弱势儿童群体类别来看,有留守儿童、流动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等,他们分别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并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这些需求也在变化着。

如何能够实现对各类弱势儿童群体的多元化需求的准确分析和把握,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实施项目,成为众多慈善组织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共同调研编写的这份《中国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是对这个问题进行思考探索的初步成果。

报告提出一个分析框架,从横向和纵向上构建出一个儿童各类需求以及针对这些需求设计项目所需要的核心技术的坐标轴谱系。

这仅仅是给各位公益界的同仁提出了一个路径,一种方法,抛砖引玉,为业内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准确定位现阶段儿童需求,只是专业化道路上的第一步,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公益基金会,将会以此为新的起点,增进与业内的沟通交流,进一步思考探索,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与大家携手同行!

以慈善之烛点亮生命之光

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和中西方文化交流交融,以慈善组织为载体的现代慈善事业得到了蓬勃有力的发展。

如今,她已走过了31年。

31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之中只是短暂一瞬。

毋庸置疑,慈善事业是年轻的。

年轻则蕴含着生机,有着发展的远大前景,而发展更需要充分把握时代所赋予的使命和机遇。

年轻也会遇到挑战和成长的烦恼,更需要各方呵护和监督。

令我们振奋和鼓舞的是,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系列政策法规的相继出台,《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的发布,都为中国特色慈善事业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财富和实践指南。

而慈善的普世性特点,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人道主义精神的光大、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促进、对于和谐社会的创建和民生的改善则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我国慈善公益事业都处于重要的历史机遇期。

如何在实践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之路?

需要我们深思。

作为改革开放后我国成立最早的公募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为我们作出了表率。

这份适时推出的《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扣时代脉搏、紧握行业动态,以现阶段儿童慈善理论研究与实践运作相结合,为广大从业者开展儿童慈善工作提供扎实有效的理论依据。

仔细阅读该研究报告后,认同其独具的前瞻性、创新性、综合性和指导性。

它将引领我们突破传统救助的思维模式,力求达成儿童公益慈善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以实际需求为导向,以做大做优做精做强为原则,将其最大限度地与社会公众参与儿童公益慈善事业的需求与期待紧密契合,从而激发社会公众奉献爱心的原生动力和最大热情,将“人人可慈善”的现代慈善理念落到实处,进而赋予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生命力。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

作为世界上拥有儿童数量最多的国家,儿童慈善事业任重而道远。

在这里,寄希望于全行业继承和发扬先进的、开放的组织理念,以敏锐的行动力引领年轻的慈善行业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让我们共同努力,以慈善之烛为亿万儿童点亮生命之光芒。

前言

《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2012)》是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与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合作开展的一个研究项目。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公益基金会,在儿童教育及福利事业领域运作了31年,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在公益研究领域5年耕耘,接触以儿童为工作对象的组织机构数百家,为数十家机构提供战略咨询或建议,从而形成了对儿童领域的深度观察和思考。

项目从2012年5月起至10月止,历经6个月的时间,最终产出为一个综合性的、具有领域内战略高度的框架体系,我们希望该框架对将来儿童慈善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工作产生引领性的作用。

整个研究期间,编写组在全国13个省市走访了45家儿童领域相关组织,深入了解了他们的项目设计及实施、组织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式、服务对象状况、当地社会状况等,从而形成了对于儿童慈善领域的深度认识。

但这个框架所依据的信息量远不止于此,它汇集了研究团队数年来的基础经验和理论思考,是研究团队耕耘多年的成果之精华。

此前知识的积累、问题的思考和案例收集在此都被充分挖掘和利用起来。

可以说这份报告展现了研究队伍在儿童慈善领域的认识与探索过程。

此外,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咨询、访谈了相关学者,参考了兄弟团队的研究成果,他们很多研究已经站到了领域发展的前沿上,我们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受益匪浅,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儿童慈善需求框架研究不仅仅是一次调查资料的集中展示,而是利用资料建构一个理论框架,最终产出是一个具有理论高度和现实指导力的分析体系。

目前对于儿童慈善需求的基本调查工作已经被众多的组织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但是我们在儿童领域的实践中看到,儿童慈善领域缺乏的不是数据和资料,而是一个解读数据、整理事实资料的分析体系。

本次研究就是针对这一问题而开展的。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应该以儿童的基础慈善需求为起点不断的生长和发展。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儿童慈善领域的工作沿着纵向和横向生长。

在纵向上从低到高,具体表现为由基础慈善向特殊权益发展,然后再向儿童全面发展过渡;在横向上,由朴素的基础慈善向着专业化的项目运作发展,最终实现各种儿童慈善项目的有深度的专业化的运作,形成专业技术、服务模式和文化理念。

我们希望通过该框架体系对现实中的诸多经验进行总结和分析,用理论体系为实践项目定位,进而为儿童慈善领域的资助方、公益项目运作者提供指导,我们也希望该框架能够对儿童慈善事业的发展在价值理念和专业化运作方面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

由于时间仓促,信息量大,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仁指正!

第一部分:

研究背景、目的和方法一、研究背景

随着我国小康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公共事务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都逐渐提高,尤其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关注度逐渐加强,为慈善事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同一时期,企业和个人积累的社会财富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近几年,数量呈井喷式爆发的社会组织成为慈善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国现代慈善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无论是政府、社会组织还是学术界都积极致力于推动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在着力改善民生的方针指导下,国家对儿童福利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大,从政策和经费等方面保障弱势儿童福利的实现。

从全国范围来看,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基本实现之后,先后提高了孤儿救助养育标准,将农村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纳入医保体系,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设立学前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民族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加强残障儿童救助等。

不难发现,国家对儿童的投入已经覆盖到教育、医疗、学龄期营养等领域。

上述这些,恰恰正是公益慈善组织也在发挥作用的领域。

纵览公益组织的慈善项目,会发现它们也大量集中于助学、大病救助、营养改善等领域。

弱势儿童例如孤儿、罹患大病儿童、残障儿童等,既是民政部门的救助对象,也是众多公益组织的帮扶群体。

而像大病医疗、营养补给、基础教育等领域,既是财政投入的领域,也是公益组织引导社会爱心资源进行支持的领域。

在这些需求领域,公益组织在某种程度上充当了“探路者”的角色。

随着政府职能的不断完善,这些需求逐渐被纳入到政府保障体系中。

公益组织面临着新的课题和发展空间。

要确定未来的工作领域和发展方向,公益组织首先需要做的是了解有哪些弱势儿童群体,以及他们不同层面的需求。

确定儿童的需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有2.2亿0-14岁儿童,占到了人口总体的16.6%。

如果对这部分群体进行一个需求状况的全面调查、统计和分析几乎无法想象。

而单就其中的弱势儿童来说,他们的困境和需求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

基于此,本研究试图利用资料建构出一个具有理论高度和现实指导力的对于儿童慈善需求的分析体系,供业内交流使用。

二、研究目的

通过对目前中国儿童慈善领域的发展现状的梳理,我们发现,虽然儿童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是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对于不同儿童群体迫切的需求还没有清晰明确的答案。

一些研究试图对全国所有地域、所有类型的儿童的所有慈善需求一一呈现,但是这样做有可能既无法提供完整的基础数据又无法提供一个有深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目前的中国儿童慈善领域缺少的不是对某种类型儿童的慈善需求的关注(恰恰相反,这方面的专项研究报告已经很多,在下一部分会作简单呈现),而是缺少一个总领性的、系统性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

因此,我们的目的是提出一个系统性、引导性的儿童慈善需求理论体系,我们称之为“儿童慈善需求框架”,来引导社会爱心资源的投放和输送,提高社会公众慈善捐助的使用效率。

该儿童慈善需求框架可以回答这样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l儿童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l儿童需求的内在结构是怎样的?

l资助儿童时应该注意什么?

(即公益组织在满足儿童需求的具体过程中应该遵循什么样的专业化原则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本报告通过实证性研究,归纳现实中的数据和资料,提出一个系统性的儿童慈善需求框架,为公益组织瞄准儿童慈善需求提供系统的参考;为儿童慈善项目的选择提供清晰的定位;也为儿童慈善具体工作的开展提供专业性的指导原则。

希望这个理论体系可以作为后来研究者和实践者可供拓展的系统性的框架模型,共同为中国儿童慈善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研究为主。

关于定性研究,我们采用了多种具体方法,包括文献研究、访谈、参与式观察以及行动干预研究等。

首先,我们阅读了大量儿童研究的文献和调查报告,对研究现状和政策现状进行梳理;其次,我们在全国13个省市访谈和跟踪了45家儿童领域相关组织,深入了解了他们的项目设计及实施、组织的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式、服务对象的状况、当地社会状况等。

关于定量研究,主要采用了研究团队从事流动儿童课题研究的调查数据。

该调查对北京市郊区的6所流动儿童聚集学校进行了1276份问卷的调查工作。

这些数据主要用于报告第三部分纵轴体系的建立。

第二部分:

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的提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逐渐弥补了一些儿童需求儿童问题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化。

首先,就困境儿童类别而言,不同类别的困境儿童呈现出各自不同的需求,如失依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流浪儿童、自闭症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服刑人员子女等。

我们不能再以统一化和标准化的方式来解决不同类别儿童的问题。

其次,不管是何种类别的儿童,除了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同样有着全面发展的诉求。

随着现代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所有的儿童都应该获得更高层次的发展机会,如何满足儿童的发展需求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因此,对于儿童的需求到底是什么的追问就越来越多,而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一个系统性的理论框架。

一、儿童慈善需求难以全面准确确定的主要原因

确定儿童需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根据第6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中国的儿童数量占到了人口总体的16.6%。

如果对全国2亿多的儿童进行一个需求状况的调研和普查几乎无法想象。

而单就其中的弱势儿童来说,他们的需求状态也是不断变化的。

另外一些具体的原因导致我们无法准确的描述儿童的全部慈善需求。

第一,儿童对需求的认知不全面。

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孩子最了解自己需要什么,但是其实孩子本人只能描述出部分需求,因为儿童受到自身阅历和成长经验的限制,很多需求位于他们的视野之外。

比如,一家公益组织带领孩子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做了一次儿童交往活动,孩子们也因此获得了团队感、增能感等重要的收获,但在活动之前,孩子们并不知道自己有这些方面的需求。

第二,表层需求往往不是最重要的需求。

在很多情况下显而易见的需要可能与更深层的问题或状况有关,但是人们可能并未觉察到他们之间的关系。

例如,大龄孤儿对生活补助的需求非常迫切,但是如果只是单纯的给他们提供生活资助和物质援助是否有助于他们的生活改善?

其实,对于大龄孤儿来说,一份谋生的技能比一份短期的资助要重要的多。

很多时候受助人可能无法评估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孰重孰轻,容易选择首先满足眼前的生活需要而忽略长远的发展。

而专业的公益慈善组织,需要认真的评估到底哪种需求是根本性的需求。

第三,一些儿童需求的“诊断”需要专业技术。

某些困境儿童的特殊需求需要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把握。

例如留守儿童,他们的需求需要通过以社会心理学为核心的专业技术进行深度综合分析才能够实现。

再如流动儿童,针对他们的需求调查则更多需要社会学的支持,了解他们在城市的融入状况,他们的教育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的状况等等。

而对于像自闭症、残障儿童,他们的需求状况则更多的需要医学背景和心理学背景的知识来加以把握。

第四,一些具体的需求信息的变动性较大,需要长期的跟踪调研和深入的社会学实践才能够获得。

例如流浪儿童的数量和他们的需要。

因为流浪儿童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他们的生活不固定性和对社会救助的排斥导致很难进入他们的群体、深入他们的生活。

对流浪儿童数量的统计这项基础工作的开展都十分困难,更何况了解他们的需求状况。

二、目前已有的儿童慈善需求研究报告

对于儿童需求的研究,很多机构和公益组织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近几年时间里,有很多综合性的儿童需求调查报告和各个特殊儿童群体专项需求调查报告先后出炉。

这些成果既有综合性的内容,又有单项的调查研究,既有基础需求的调查,又有发展需求的探索。

这些需求报告向我们呈现了儿童领域复杂多样的需求状况。

以下通过列表的形式简单呈现近两年部分有代表性的儿童状况和需求研究报告,并对这些报告所关注的儿童需求进行简单汇总(见表1)。

表1:

近两年儿童需求研究报告列表

序号报告名称发布机构发布时间关注对象主要需求1中国青少年生殖健康调查报告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2010/05/04青少年l获得可靠的生殖健康知识

l学校开设相关生殖健康知识课程和讲座

l医疗机构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l青少年通过正规的渠道获得生殖健康治疗2心智障碍儿童调查报告南都公益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2010/11心智障碍儿童l心智障碍儿童获得早期治疗和康复服务

l心智障碍儿童获得教育3儿童遭受家庭暴力案件调查分析与研究报告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2011/03受虐儿童l儿童家庭需要基本的儿童权益及教育理念、方法普及培训

l伤害发生,儿童及相关群体合理化的报案途径

l受虐儿童能够获得基本的保护,尤其是家庭内部的暴力发生后,儿童能够在家庭之外找到庇护,免除多次伤害

l有效的儿童保护体系(包括政策、法律执行、监护权剥离等)4女童遭受性侵害情况的调研报告广东省妇联、广东省检察院2012/04受害女童l受获得安全教育和自我保护能力训练

l对于遭受性侵犯的女童有着特殊的需求,尤其是需要获得心理救济和法律救济5中国自闭症儿童现状分析报告北京星星雨教育研究所、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2012/04自闭症儿童l基本的医疗需求,包括诊断、评估、个别训练及关于治疗的相关知识

l获得基本养护、康复服务

l获得特殊教育服务

l获得保障和经济救助6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2012报告中国学生营养与健康促进会、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2012/05/21农村儿童l营养和健康7中国儿童福利政策报告(2012)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2012/05/31中国儿童l儿童福利政策法规的完善8北京打工子女社区教育需求调查报告木兰社区活动中心、新公民计划2012/06打工子女l音体美设施和器材

l课外辅导

l图书

l多样化的社区活动9留守儿童健康人格报告全国农民工文化送温暖行动组委会、中国人口宣教中心2012/07/02留守儿童l情感需求及健康人格的构建10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2012)卫生部2012/09/12出生缺陷患儿l综合防治体系建设

l母婴保健

三、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雏形

面对上述列表中的成果,我们发现,目前在儿童需求领域的调查已经非常专业化,各个领域都有专业的团队进行调查研究,每个方向都涉及多学科多层面的问题。

启动这项研究,我们希望进入公益组织的实际运作层面,在这些基础调查报告信息之上,进行更高层面上的分析加工,产生出一个更具有综合性、指导性的“儿童慈善需求分析框架”,其特征是:

综合性、系统性、有深度、引领性。

公益慈善已经远远不是一个简单赠与,即通过给钱来满足单项需求的过程,也难以通过简单的需求调查来指导公益实践。

儿童公益慈善领域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深度的领域,儿童需求的判断首先应在一个体系化的框架中进行。

质性的判别、以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分析、行动指导框架的建立,已经优先于简单的数据收集。

基于这样的原则,本研究力求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

第一,呈现儿童需求的总体“生态”,即系统化的需求状况。

我们希望能够将众多的儿童慈善需求整合为一个需求体系,在其间建立一个有机的联系——“综合性需求体系”。

第二,如何满足儿童需求,即在单个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专业化技术、系统化服务模式和文化价值的体现,我们称之为“单项目体系”。

我们认为,要实现效果的最优,就需要有一套与之相匹配的专业化、系统化的做法。

两方面沿两个方向伸展开,纵向是综合性需求体系的建立,横向是单项目体系的完善。

1、纵向:

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

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是指所有儿童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物质、情感、技能、发展等各个层面的需求总和,而所有这些需求又具有一定的内在关系,并且处于一种互动转换的过程,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就是在呈现儿童不同的需求基础上,将儿童需求进行分层和提炼,形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通过研究现有报告和实际调研发现,儿童的需求虽然非常多样,还是可以根据其被满足的方式和内在联系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用钱可以满足的基本需求,这方面的需求往往与贫困、灾难联系在一起,可称之为“基础慈善需求”。

例如,救灾、基本生活费的提供、营养满足、大病的救治、学费的提供等。

这些需求只要提供足够的资金基本就可以得到满足。

第二,那些不是通过钱就能够满足的需求,但仍然属于基本生存层面的需求,它们通常与特殊的困境相关联,属于一些专项的权益,可称之为“特殊权益需求”。

例如:

留守女童、流浪儿童、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孤儿、残障儿童、受毒品艾滋病影响儿童等。

每一类群体分别处于不同的困境,面临不同的需求缺陷,因所处的特殊境遇而产生的需求我们称之为“特殊权益需求”。

第三,最难以通过金钱满足的是儿童发展需求。

在保障基本生存基础之上如何通过专业化的公益方式促进儿童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发展需求虽不再与贫困、失能、特殊的困境直接关联,但却同样是困境孩子也面临的需求。

同时,这些需求也是普通儿童所具有的。

这些需求可称之为“发展需求”。

例如,艺术能力的培养、团队意识的培养、思想品质的培养、公民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儿童参与和表达的机会、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人生意义的探寻等等。

发展,是帮助的最高境界,是提供儿童服务的最终目标。

以上三个需求层面可以通过下图综合性地表达出来(见图1):

基础慈善需求:

因缺乏资金而造成的基本生活等方面的需求。

特殊权益需求:

因陷于某种特殊的困境所形成的独特需求。

发展需求:

所有儿童都涉及到的高层次需求,为了体现公益性,在此主要关注困境儿童在发展方面的需求。

基础慈善特殊权益发展需求图1:

儿童综合性需求体系示意图(圆圈表示各种具体需求,圆圈的大小不同代表需求的多样性)

2、横向:

儿童慈善单项目体系

“单项目体系”就是在满足一个具体的需求过程中,也就是在开展某个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做法,在操作过程中所形成的模式,以及服务项目背后的文化理念。

总体来说就是为了更好的满足儿童某项需求应该如何去做。

单项目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

第一,运作项目的专业性。

尤其是在不能单独靠钱就可以解决的项目中,更是需要专业性。

例如,如何使流浪儿童愿意接受你的影响,因为很多流浪儿童连父母的管束都很反感,他们往往不愿意接受救助中心的帮助,而是不断的逃离,反复流浪。

再如,如何避免在慈善资助的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

尽管基础慈善可以通过给钱基本解决问题,但是,给钱的一个最大危害就是会造成受助人对资助的依赖,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养懒”。

因此,在资助儿童的过程中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来“给钱”。

这些都是运作项目时需要考虑和具备的专业技术。

第二,项目不断深化形成整体服务体系。

一个好的项目往往在满足某一个具体需求的过程中会不断深入了解受助人的一系列需求,会通过一点形成一个资助体系,将相关的志愿者动员、资助者回馈、社工技术的运用、后续工作等一整套内容都做出来,这其实也是在最好地满足儿童的需求。

第三,儿童救助与文化理念。

在儿童慈善项目中尤其需要赋予高层次的文化理念,因为为儿童服务的项目可能会对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人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没有正确的文化理念做引导,很可能会对儿童造成不可逆的终生影响。

我们所强调的文化理念不一定是某种特定的理论,而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只要是遵循科学和理性的规律以及尊重人性的立场衍生出的相对具体的价值原则都可称之为文化理念。

例如,帮助孩子的过程中,从不同的组织中看到了这样一些说法:

“陪伴孩子成长”、“让他们形成对社会的感恩意识”、“让孩子们学会坚强、敢于接受挫折”……这都是文化的成分。

除了这三方面以外,还有很多其他需要满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