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165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1.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docx

云南省玉溪二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生物

绝密★启用前

云南省玉溪二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生物(答案解析)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20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为纯种的原因是()

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受粉

C.豌豆是自花传粉、闭花受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

【答案】C

【解析】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而且是闭花受粉,避免了外来花粉的干扰,所以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

2.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  )

A.EeFfGg×EeFfGgB.EeFfGg×eeFfGg

C.eeffGg×EeFfGgD.eeffgg×EeFfGg

【答案】D

【解析】测交是指杂合体与隐性类型(每一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的个体进行杂交,在题目给出的选项中:

A选项中,EeFfGg×EeFfGg三对基因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没有一对基因是测交的;

B选项,EeFfGg×eeFfG中只有只有第一对基因是测交,其余都是杂合子的自交组合;

C选项,eeffGg×EeFfG中前两对基因是测交,第三对不是;

D选项,亲本eeffgg×EeFfGg中有一方三对基因都是隐性纯合,另一方都是杂合,所以三对基因都是测交。

3.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的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 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

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

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

【答案】A

【解析】鉴定豌豆是否是纯合子的最简捷的方法是自交,若后代不出现性状分离,说明该豌豆是纯合子,否则是杂合子。

让豌豆进行自交,省去了母本去雄、套袋、授粉等杂交措施。

判断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将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纯合子进行杂交,F1所表现出来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未出现的为隐性性状;要不断提高纯合子的比例,此时不可以进行测交,因为测交是让被测个体与隐性性状的个体杂交,而此时谁显谁隐还未确定。

不断提高小麦纯合子比例的方法,是不断让小麦进行自交。

4.番茄果实的红色对黄色为显性,两室对一室为显性,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

育种者用纯合的具有这两对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二代中重组表现型个体数占子二代总数的(  )

A.7/8或5/8B.9/16或5/16

C.3/8或5/8D.3/8

【答案】C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有两种情况(设红色A,黄色a;两室B,一室b):

①AABB×aabb,②AAbb×aaBB。

这两种情况杂交所得的F1均为AaBb,F1自交所得F2中,A_B_(双显性:

表现红色两室)占9/16,A_bb(一显一隐:

表现红色一室)占3/16,aaB_(一隐一显:

表现黄色两室)占3/16,aabb(双隐性:

表现黄色一室)占1/16。

若为第一种情况AABB×aabb,则F2中重组类型(红色一室和黄色两室)占3/16+3/16=3/8;若为第二种情况AAbb×aaBB,则F2中重组类型(红色两室和黄色一室)占9/16+1/16=5/8。

5.关于教材中相关实验选材及相关叙述中,正确的选项是(  )

A.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实验时,低倍镜观察应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深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

B.选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可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检验结果

C.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中选择山柳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没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及花小难以杂交实验等

D.在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盐酸的作用是增大细胞膜对染色剂的通透性并使DNA与蛋白质分开

【答案】C

【解析】观察DNA和RNA的分布时在低倍镜下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区域观察,然后再换高倍镜观察,A错误;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时,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必须保持恒温,而斐林试剂检验还原性糖的过程必须要加热,这会破坏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导致实验失败,而碘液检测淀粉时不需要改变温度,这是碘液相对于斐林试剂的优点,B错误;孟德尔对杂交实验的研究中选择山柳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山柳菊没有易区分的相对性状及花小难以杂交实验等,C正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中盐酸的作用是: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D错误。

6.豌豆子叶的黄色(Y)、圆粒种子(R)均为显性,两亲本杂交的F1表现型如下图所示,让F1中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2的性状分离比为(  )

A.2∶2∶1∶1B.1∶1∶1∶1

C.9∶3∶3∶1D.3∶1∶3∶1

【答案】A

【解析】由F1圆粒∶皱粒=3∶1,知亲代相应基因型为Rr×Rr;由F1黄色∶绿色=1∶1,知亲代相应基因型为Yy×yy,故亲代基因型为YyRr×yyRr。

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为1/3YyRR、2/3YyRr,F1中绿色皱粒豌豆基因型为yyrr。

按如下计算:

1/3YyRR×yyrr→1/6YyRr、1/6yyRr;2/3YyRr×yyrr→1/6YyRr、1/6Yyrr、1/6yyRr、1/6yyrr。

综合考虑两项结果,得YyRr∶yyRr∶Yyrr∶yyrr=2∶2∶1∶1。

7.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减数分裂发生在能够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中 ②减数分裂的过程是由原始的生殖细胞形成成熟的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 ③减数分裂的特点是细胞中的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 ④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⑤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同样具有一定的细胞周期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成熟有性生殖细胞后不再继续分裂,所以没有细胞周期。

8.如图是某生物细胞处于分裂过程中某时期染色体图,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4条染色体,4个四分体

B.该生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有4、8、16条三种可能性

C.若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2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必定是r

D.若1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理论上该生物

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

【答案】D

【解析】图中细胞内有4条染色体,联会后形成了2个四分体。

精巢内的细胞可能发生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为2、4、8三种可能性。

同源染色体上可能含有相同基因或等位基因,即1号染色体上有基因R,则2号染色体的对应位点上有R或r。

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可以发生自由组合,若1号和3号染色体上分别有基因A和B,则2号和4号染色体上可能有基因a和b,理论上该生物可能形成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

9.仅考虑核DNA,下列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可能相同,而DNA含量一定不同的是(  )

A.初级精母细胞和精细胞

B.精原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

C.卵原细胞和卵细胞

D.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

【答案】D

【解析】初级卵母细胞中染色体含量为2n,DNA含量为4n,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数为2n,DNA含量为2n,所以初级卵母细胞和次级卵母细胞的后期染色体数目相等,而DNA含量一定不同。

10.某雌性动物体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基因型为MMNn。

如下图为该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①、③表示有丝分裂过程

B.孟德尔遗传规律发生在②细胞中

C.④细胞表示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

D.④细胞在分裂之前发生了基因突变

【答案】C

【解析】细胞①、③表示有丝分裂过程,A正确;孟德尔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正确;④细胞分裂均等,表示极体,C错误;④中两条子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而该动物体中没有m基因,该基因是通过基因突变形成,D正确。

11.红眼(R)雌果蝇和白眼(r)雄果蝇交配,F1全是红眼,F1自由交配所得的F2中红眼雌果蝇121只,红眼雄果蝇60只,白眼雌果蝇0只,白眼雄果蝇59只,则F2产生的配子中具有R和r的卵细胞及具有R和r的精子的比例是(  )

A.卵细胞:

R∶r=1∶1,精子:

R∶r=3∶1

B.卵细胞:

R∶r=3∶1,精子:

R∶r=3∶1

C.卵细胞:

R∶r=1∶1,精子:

R∶r=1∶1

D.卵细胞:

R∶r=3∶1,精子:

R∶r=1∶1

【答案】D

【解析】亲代红眼雌果蝇基因型可能为XRXR、XRXr,白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因F1全为红眼个体,所以亲代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只能为XRXR,F1中红眼雄果蝇基因型为XRY,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二者交配,F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RXR∶XRXr∶XRY∶XrY=1∶1∶1∶1;其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

F2中红眼雌果蝇(1/2XRXR、1/2XRXr)产生的卵细胞有两种类型R∶r=3∶1;F2中红眼雄果蝇(1/2XRY)和白眼雄果蝇(1/2XrY)产生含R、r的精子的比例为1∶1。

12.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a,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b,则该城市女性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几率分别是()

A.小于a,大于bB.大于a,大于b

C.小于a,小于bD.大于a,小于b

【答案】A

【解析】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是男性高于女性,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则是女性高于男性。

13.决定猫的毛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基因型bb、BB和Bb的猫分别表现为黄、黑和虎斑色。

现有虎斑色雌猫与黄色雄猫交配,生下三只虎斑色小猫和一只黄色小猫,它们的性别是()

A.全为雌猫或三雌一雄B.全为雌猫或三雄一雌

C.全为雌猫或全为雄猫D.雌雄各半

【答案】A

【解析】由于基因B和b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其等位基因,所以同时含有B和b的只是雌猫。

基因型为XBXB是黑色雌猫,基因型为XbXb是黄色雌猫,基因型为XBXb是虎斑色雌猫,基因型为XbY是黄色雄猫,基因型为XBY是黑色雄猫。

由此可见,三只虎斑色小猫为雌猫,黄色小猫可能是雌猫(XbXb),也可能是雄猫(XbY)。

14.如图所示,b是由1分子磷酸、1分子碱基和1分子a构成的化合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m为腺嘌呤,则b肯定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在禽流感病原体、幽门螺杆菌体内b均为4种

C.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b,a为脱氧核糖

D.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最多有6种

【答案】D

【解析】由于图中的a可能是核糖或脱氧核糖,所以若m是腺嘌呤,则b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或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A项错误;禽流感病原体中只有RNA,所以b为4种核糖核苷酸,但在幽门螺杆菌体内有DNA和RNA,所以b为4种核糖核苷酸和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共8种,B项错误;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b,但其中的a为核糖,C项错误;如果a为脱氧核糖,则b构成的核酸完全水解,得到的化合物为:

磷酸、脱氧核糖、4种碱基共6种,D项正确。

15.以DNA的一条链“—A—T—C—”为模板,推测经复制后的子链是()

A.“—T—A—G—”B.“—U—A—G—”

C.“—T—A—C—”D.“—T—U—C—”

【答案】A

【解析】DNA复制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

16.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总碱基数的比例为q,若此DNA分子连续复制n次需要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为()

A.(2n-1)MB.M(1/2q-1)

C.(2n-1)M(1-2q)/2qD.(2n-1)M/2nq

【答案】C

【解析】由于DNA分子中胸腺嘧啶的数量为M,占碱基总数的比例为q,故碱基总数为M/q,故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M(1/2q-1),那么连续复制n次,需要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的个数为(2n-1)M(1-2q)/2q,故C正确。

17.DNA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

A.核苷酸种类多样B.碱基配对方式多样

C.空间结构多样D.碱基对排列顺序多样

【答案】D

【解析】DNA分子的多样性取决于碱基对的数量和排列顺序,故选D。

18.细菌DNA复制的特点是()

A.只在细胞周期的特定阶段(S期)进行

B.同样具细胞分裂周期,可以连续分裂

C.DNA复制完毕,然后进行RNA转录和蛋白质翻译

D.细菌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同时进行

【答案】D

【解析】细菌DNA复制、RNA转录和蛋白质合成同时进行,这是细菌对快速生长的适应。

DNA复制不受细胞周期的限制,快速生长的细菌,在上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时,细胞内的DNA已经复制到一半进程,以保证迅速进行下一次分裂。

19.关于RNA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少数RNA具有生物催化作用

B.真核细胞内mRNA和tRNA都是在细胞质中合成的

C.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密码子

D.细胞中有多种tRNA,一种tRNA只能转运一种氨基酸

【答案】B

【解析】真核细胞内的mRNA和t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少数RNA是酶,具催化作用;mRNA上决定1个氨基酸的3个相邻碱基称为1个密码子;tRNA具有特异性,一种tRNA只能识别并转运一种氨基酸。

20.如图为细胞中多聚核糖体合成分泌蛋白的示意图,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图中P肽段)。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若P肽段功能缺失,虽可继续合成新生肽链,但无法将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

B.合成①的场所是细胞核,但⑥的合成与核仁无关

C.多个核糖体结合的①是相同的,但最终合成的肽链②、③、④、⑤在结构上各不相同

D.若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则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一定会发生改变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可知,P肽段可以引导新生肽链进入内质网,所以当P肽段功能缺失时,新生肽链无法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也就无法进入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该蛋白质也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但核糖体中仍然可以继续合成肽链。

①为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⑥为核糖体,其合成与核仁有关。

多个核糖体均结合在同一条mRNA(①)上,在翻译过程中始终以同一条mRNA(①)为模板,所以合成的多肽链的结构是相同的。

①中有一个碱基发生改变,会引起密码子的改变,但当改变后的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时,合成的多肽链结构就不会发生改变。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共60分)

21.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P、p基因控制),抗锈和感锈是另一对相对性状(显、隐性分别由R、r基因控制),控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均独立遗传。

以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

再用F1与丁进行杂交,F2有四种表现型,对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如图:

(1)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丁的基因型是________。

(3)F1形成的配子种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这几种配子的原因是F1在形成配子的过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F2中基因型为ppRR的个体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光颖抗锈植株所占的比例是________。

(5)F2中表现型不同于甲和乙的个体占全部F2的________。

(6)写出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

________。

(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

【答案】

(1)毛颖、抗锈 

(2)PPrr、ppRR ppRr (3)PR、Pr、pR、pr 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 (4)1/8 3/8 (5)1/2 (6)RR∶Rr=1∶2

【解析】由纯种毛颖感锈植株(甲)和纯种光颖抗锈植株(乙)为亲本进行杂交,F1均为毛颖抗锈(丙),可判断毛颖、抗锈为显性性状,亲本甲、乙的基因型分别是PPrr、ppRR;丙的基因型是PpRr,由每对相对性状的植株数目比例作出的统计结果图判断丁的基因型是ppRr。

因为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分离,而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自由组合,因此F1形成的配子种类有PR、Pr、pR、pr四种。

由于只考虑抗锈和感锈一对相对性状,即Rr和Rr杂交,因此F2中抗锈病的基因型及比例为RR∶Rr=1∶2。

22.观察如图所示的遗传病的系谱图,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各遗传系谱图,判断甲、乙、丙家族的遗传病类型(将备选答案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甲家族最可能患有____________;

②乙家族最可能患有____________;

③丙家族最可能患有____________。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C.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D.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假设丙家族所患的遗传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若等位基因用A、a表示,试判断:

①Ⅱ7与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②Ⅱ5能产生______种卵细胞,含A基因的卵细胞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③假如Ⅲ10与Ⅲ14结婚,则不宜生育,因为他们生育病孩的概率可高达________。

【答案】

(1)①C ②A ③C

(2)①100% ②2 50%(1/2) ③25%(1/4)

【解析】

(1)由甲家族中的8号、9号、13号三个个体可以判定这种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

由乙家族中的10号、11号、13号可以判定该病为显性遗传,再根据4号和7号的关系确定这种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由丙家族中的9号、10号、16号可以判定是隐性遗传,再根据8号和14号的关系可以确定这种病的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2)丙家族中,Ⅱ7的基因型为Aa,Ⅲ10的基因型也为Aa。

Ⅱ5的基因型为Aa,能产生2种卵细胞。

Ⅲ10的基因型为Aa,Ⅲ14的基因型为Aa,他们生育病孩的概率为1/4。

23.如图为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实验是________(填人名)所做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图解。

(2)该实验是在________(填人名)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3)在对R型细菌进行培养之前,必须首先进行的工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做出__________________的假设。

(5)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在该实验中加入DNA酶,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此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据此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够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艾弗里(及其同事) 

(2)格里菲思 

(3)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 (4)DNA是遗传物质 (5)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

(6)蛋白质、荚膜多糖等不是遗传物质 培养基中只长R型细菌 蛋白质、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解析】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是在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的基础上实现的,体外转化实验的前提是分离并提纯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荚膜多糖等物质,依次观察各种成分的作用,其假设就是“DNA是遗传物质”。

如果加入了DNA酶,DNA被分解,R型细菌就不会发生转化。

24.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写出上述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标记?

请简要说明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过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

保温一定时间后,搅拌,离心。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不含有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液的上层,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比理论值低。

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上清液的放射性应该为0,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过程中,从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中去,将会产生误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4)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2)①同位素标记法②a.噬菌体增殖后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b.未侵入的噬菌体会使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3)C(4)DNA和蛋白质中均含有N元素

【解析】

(1)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要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先将大肠杆菌置于含35S标记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再用噬菌体侵染已标记的大肠杆菌。

(2)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同位素标记法。

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如果这一段时间过长,噬菌体增殖后会从大肠杆菌中释放出来,离心后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中去,未侵入的噬菌体会使上清液中具有放射性。

(3)噬菌体侵染细菌过程中,只有噬菌体的核酸进入,新合成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是噬菌体的DNA利用细菌的场所及原料等条件合成的。

(4)因为DNA和蛋白质中均有N元素,所以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DNA。

25.如图①~③分别表示人体细胞中发生的3种生物大分子的合成过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中过程②发生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交规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