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1211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8 大小:97.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8页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8页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8页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8页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10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docx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文本说明书

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

(2003~2020)

说明书

 

长沙县人民政府

长沙市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目录

 

第一章概况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发展目标

第三章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四章规划区土地利用规划

第五章县城性质规模与规划空间层次

第六章县城总体布局

第七章居住用地规划

第八章公共设置用地规划

第九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十章地形地貌利用与自然生态保护

第十一章外围生态圈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第十二章景观风貌与城市形象规划

第十三章综合交通规划

第十四章城市给排水规划

第十五章电力信息工程规划

第十六章燃气工程规划

第十七章环境保护与环卫设施规划

第十八章县城综合防灾规划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现状概况及历史沿革

一、现状概况

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的东郊,毗邻株洲市、湘潭市、浏阳市、汩罗县、平江县等市县。

湘江从其西境流过;京广铁路纵贯南北,107国道、319国道、京珠高速公路、长永高速公路从其境内通过;黄花国际机场坐落于该县黄花镇。

长沙县总面积1997km2,其中耕地73.74万亩,林地135万亩,水面14.2万亩。

全县辖20个乡镇,495个居民组及村民委员会,总户数22万户,总人口73.6万人(不包括在长沙县工作、户口不在长沙县的4.73万人)。

至2001年底,县城人口规模已达6.3万多人,用地规模已达到15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14km2)。

长沙县历史悠久,民风古朴,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东汉祝良、三国桓阶、书法家怀素、教育家李文照及被章太炎先生誉为“无公则无民国,有史必有斯人”的革命家黄兴等,一个个都光照青史,名垂千古。

县内更有“六朝遗庙”陶公庙,及河图观、铁炉寺、龙喜故城址、常丰故城址、宋明窑址、仙人石、飘峰塔、左宗棠墓等历史遗迹,有黄兴故居、杨开慧故居、徐特立故居等革命纪念地。

本规划区属亚热带季风潮湿气候区,气候温暖潮湿,年平均气温16.7~17.38℃,最高气温40.6℃,最低气温-9.5℃,年均大于10℃的有效积温为5275℃。

年降水量1287.8~1422.0mm,全年日照数为1677小时,无霜期275天。

本地区地处湘江河流冲积IV级阶地,地貌形态为低丘垅岗,地形波状起伏。

因长期流水侵蚀,冲沟较发达,多为“U”型开阔谷地。

规划区内呈树枝状分布的多条垅沟及大小的水塘是降雨期地表水径流发达的地域。

区内普遍为第四纪地层所覆盖,下伏为第三系地层,地层结构简单,层序较清晰,区内分网纹状粉质粘土、砂砾石层和紫红色粉砂质泥岩、泥岩软弱层两个工程地质层。

长沙县城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东、北、西三面环山,地势由北、东、南逐渐向西南倾斜,构成一个不规则的“畚箕”形态。

境内岗地、平原、山地、丘陵、水面五类地貌齐全。

县境内矿产资源有花岗石、矿砂、石灰石等非金属矿和钴土、锯、钽、铜等金属矿。

长沙县历来是湖南省主要的产粮区。

近年来,长沙县致力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市化建设,特别是1996年长沙县城迁址星沙后,大力发展招商引资,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总量快速增长,经济结构趋向合理,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根据2001年国民经济资料统计,全县完成工农业总产值240.0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132.46亿元,比上年增长了6.5%;农业总产值28.78亿元,比上年增长5.2%;财政总收入5.86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5元,比上年增长6.9%。

全县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18.6:

54.2:

27.2。

小城镇已成为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县域内的乡镇企业均有良好的发展基础。

全县乡镇企业总产值187.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8%,小城镇已成为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增长源。

区内经济密度为7104万元每平方公里,人均GDP为43568元。

二、历史沿革

全县自1984年撤销人民公社建制,设立41个建制乡镇。

全县小城镇建设从80年代开始起步,80年代中期仅有榔梨一个建制镇,80年代末发展到5个建制镇,90年代进入快速发展阶段,96年长沙县县治由长沙市潘家坪搬迁至星沙镇,结束了长沙县历史上有县无城的历史。

1995年撤区并乡(建镇),现在全县辖15个建制镇,5个乡,495个自然村。

第二节规划背景及上版总体规划内容与实施情况

一、规划背景

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电子信息、生物工程和新材料的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浪潮,我国加入WTO后带来的国民经济多元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等,都使长沙县处于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变数较大的环境之中,既面临大机遇,也面临大挑战。

特别是我国“十五”时期将全面实施既定的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开发、城镇化等发展战略,将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金融政策和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等改革政策,从而为长沙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一个较为宽松而有序的良好发展环境;同时,全国各地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将更大地激活和扩大国内市场,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1992年以来,随着长沙市星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带动了长沙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县城人口在十几年中加速聚集,城市规模迅猛扩大,到2001年底,县城人口规模已达到4万多人,用地规模已达到12km2(其中工业区面积5.14km2)。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增长,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越来越大,原有的规划区范围内,几乎没有了发展的余地。

同时,由于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已把长沙县县城纳入了总体规划的范围,把长沙县作为长沙市“一主二次”发展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必然为长沙县县城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

因此,长沙县人民政府为抓住城市发展的新机遇,促进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对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进行修编,以实现建设21世纪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设施完备、交通便捷、管理先进的现代化新城区的目标。

二、上版总体规划内容与实施情况

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是1992年由湖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制的,1997年由长沙市规划设计院对92版总规进行了修编,经过近十年的开发建设,基本形成一座初具规模的新型城市。

(一)上版总体规划内容

1、城市性质

长沙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集科、工、商、贸为一体的多功能开放性的现代化综合性的经济开发区。

2、城市规模

近期:

2005年城市建设用地10.5km2,人口10万人;

中期:

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12km2,人口12万人;

远期:

2015年城市建设用地15km2,人口15万人。

3、用地发展方向

主要向东面山地丘陵发展。

4、建设用地范围

西至老107国道,南临马泉组团,东至新规划的外环线,北至松雅河、月形山,建设总用地面积为15km2。

5、规划结构

规划构筑“两轴三区”的结构形态,即80米宽道路由北向南连接行政科研、商住经贸、工业三个中心;60米宽道路由西向东贯穿开敞绿地、行政办公商贸、公园绿地、科技园四个中心,两条轴线强调以绿色空间取得有机联系,形成绿绕城厢,城中泛绿的花园城市形态特征。

6、功能分区

319国道以南为工业园区用地;319国道以北中部和西部为商住经贸、行政办公、居住;东部为科技园用地,整个用地结合现状自然山地均衡布置六处公园,并与城市主干道内的绿带有机结合,形成点、线、面的绿化系统。

(二)上版总体规划的实施情况

1996年元月30日长沙县县治搬迁星沙开发区,打破了原开发区以经济技术产业为主体的规划格局,星沙已逐步发展成为全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因此长沙县委县政府及时地提出了对92版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长沙县总体规划自1997年重新修编至今已有5年多时间,这几年来,城市各项建设项目逐步实施,各个方面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一座现代化新型城市已初具规模。

1、规划实施情况大致如下

1)依据该规划,组织编制了长沙县交通网规划、长沙县城乡绿化一体化总体建设规划、长沙县县城环境卫生设施规划等20个专项规划和黄兴环保工业园等多项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了长沙县城工业布局和新区的开发建设。

2)按规划改善了城市道路交通状况,星沙大道、漓湘路、金华路、开元路、黄兴大道、京珠联络线等相继建成拉通,新建了长途汽车站、货运市场、月形山立交桥等大型公用基础设施。

3)按规划加大了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力度,新建了星沙污水处理厂、110KV高压电力线改线、100KV星沙北变,天然气门气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

4)按规划新辟了文化公园、中心绿化广场,预留了三处公园用地,腾飞岛休闲旅游区正在启动。

2、上版总规存在的问题

1)上版总规对城市化进程预见不足,在上一轮长沙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长沙县县城规划到2010年城市人口10万人,规划面积控制在12.0平方公里,其规划范围为西至京珠高速公路,北至松雅河,南至梨江路,东至东四线。

而根据最新测绘数据,长沙县县城至2001年,实际规模已经达到12.0平方公里,另从当地用地统计报表分析,1997年至2001年5年时间内共新增城市建设用地3.41平方公里,平均每年68.35公顷,现在12平方公里控制范围内已无地可用,发展空间的制约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瓶颈,土地供需矛盾极为突出。

客观上,上版总规已失去了对县城建设的指导作用。

2)上版总体规划由于受当时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规划中城市向东的扩展性不强,东西向道路向东伸展考虑不够。

3)上版总体规划确定的319以南为工业园区用地,319以北为办公居住用地的规划结构过于单一,不适应长沙县城的大规模发展,不利于城市整体服务功能的发挥。

三、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一)国家宏观社会经济背景的变化要求调整城镇规划理念

1、经济体制转轨

93年以来,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明确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目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给城镇发展建设带来了全新课题,计划经济模式下,城镇规划行为基本上属于政府对城市社会经济计划所进行的空间安排,而市场经济一方面要求规划对城市建设进行宏观调控与引导,以克服市场行为的盲目性、自发性、狭隘性与短期行为心理,另一方面又要求规划具有一定的弹性,培育对市场经济的适宜敏感度。

2、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刚踏上经济快车、人多地少、人均资源贫乏的中国显得尤为重要。

1994年3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中国21世纪议程》,宣布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国家21世纪的发展,1996年全国第四次环保会议上江泽民主席明确提出,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与科教兴国并列的两大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按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城市建设不能只顾眼前或近期利益,城市规划应从长远着想,城市的人口增长、经济发展、资源供给与环境容量等方面必需达到最优协调。

3、加速城市化的趋势

建国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走过了一段十分坎坷的历程,1978年以前,我国的城市化进程非常缓慢。

改革开放所带来的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变化,农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城市经济集聚效应的增强,促成了我国城市化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中国的这列城市化快车终于在本世纪未启动了,但它的车厢里挤载着十亿人口,担负着大量的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安排以及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造成的城市职工下岗、再就业的双重压力,中国的城市化究竟走什么样的道路,城市发展如何面对如此沉重的现实,这是城市规划与发展应该研究的新课题。

(二)省市域跨世纪规划战略的构架,促使长沙县县城在区域发展中重新定位。

1、湖南省“一点一线”发展战略

湖南省委省政府进行跨世纪的蓝图设计时,确定了“一线一点”的经济发展战略,“一线”是指岳阳、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郴洲六市相连的一条线;“一点”指长沙市。

长沙县县城是“长沙”这个点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

2、长株潭经济一体化规划构想

长株潭三市俗称“金三角”,两两相距不到50公里,是全省乃至中国中南、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群。

为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省委省政府已明确提出实施三市经济一体化,目前三市交通、电力、金融、信息、网络和环保五个专题规划已陆续出台,远景三市核心区将形成以湘江和现京珠高速公路为双轴的南北向带状组团式结构,长沙县县城是京珠高速公路轴线上的一个重要节点。

3、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一主二次”的发展战略

根据《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送审稿),长沙县作为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主二次”(“一主”是指长沙市主城区,“二次”是指长沙市的两个副中心:

河西新城和星马新城)结构中的城市副中心,作为长沙市加快城市化进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长沙县县城的重要性日渐突出。

星沙镇作为长沙县县城所在地,同时也是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一定的高新产业基础,如三一重工、光南摩托、LG曙光、远大空调等。

规划作为高新科技产业、航空产业、综合贸易和出口加工产业为主的现代化产业区。

长永高速公路以北,利用现有公共设施,建设市级融市级副中心;长永高速公路以南,远大路以北,规划为大型电子、生物工程等新型工业区,以外向型、高档次、集约型的发展策略为主。

(三)县域经济社会及县城建设的实际,期盼着一个满足新世纪发展需要的县城总体规划

长沙县新县城建于1992年8月,建城9年来,已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12亿元,实现了水、电、气等七通,创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

全区共签订招商项目312个,投资总额达129亿元,其中三资项目53个,合同利用外资8.82亿美元,累计到位外资3.1亿美元。

引进企业99家,其中三资企业41家,内资企业58家。

形成了以LG曙光、三一重工、光南摩托、长海数码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企业群体。

到2000年,区内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72.51亿元,实现利税21.98亿元,出口创汇4758万美元。

县城内骨干企业2000年产值达22.3亿元,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预计到2006年骨干企业的产值将达160.5亿元,分别为三一重工有限公司60亿元,年平均增长40.2%;金利彩印公司产值6亿元,年均增长8.4%;LG曙光产值50亿元;维一长城公司产值10亿元;光南摩托公司产值5.5亿元,年平均增长25.6%;力元新材料公司产值4亿元,年均增长24.0%;娃哈哈长沙公司产值5亿元,年均增长20.9%;望新集团产值10亿元,年均增长18.6%。

长沙县县城已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定将更加凸显。

因此,亟需一个与之发展速度相配套的、满足新世纪发展需要的新一轮总体规划来指导其建设与发展。

四、规划修编重点

(一)根据省委省政府“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战略进行城市产业发展研究,确定长沙县县城的功能定位、总体发展目标,提出城市发展战略。

(二)科学论证作为长沙市新一轮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副中心——星马新城主要组成部分星沙镇的环境容量、用地规模和人口规模。

(三)在县城用地发展条件评价的基础上,构筑县城远期发展的总体空间格局,并制定各项用地布局规划。

(四)适应近期建设的需要,尽快制定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重大基础设施布点规划。

第二章规划指导思想与城市发展目标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

一、结合建设部提出的“高质量的环境,高效能的基础设施,高水平的服务,高度发达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四高”要求,以人为本,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空间。

维护城市特色可持续发展,把握市场经济规律,适应改革开放,需要,精心设计,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构筑县城新世纪的发展蓝图,为长沙县社会经济发展拓展战略空间。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要求,处理好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发展关系,实现县城社会、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规划思想,以集约用地、节约资源为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确定县城空间发展形态及城市用地格局,将长沙县城建设成为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设施配套、交通方便、文明卫生、环境优美的新型城市。

四、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结合实际、通变创新、突出重点、强调特色,通过充分挖掘县城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特色,提高城市感召力,加速资本积累,促进城市全面快速发展,努力把县城建设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工业型城市。

五、满足现代都市生活的文化需要,注重文化内涵的提高,充分展示以湖湘文化为突出代表的传统历史文化底蕴,重塑历史文化名城形象,构筑新兴的现代产业群,营造浓郁的都市文化氛围。

第二节规划依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及其他有关法律;

二、《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及其他有关国家标准;

三、《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

四、《长沙县县城总体规划》(1998);

五、范围内及周边已批已做规划。

第三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与目标

一、优势分析

1、自然条件优势

长沙县属丘陵地区,自然条件相当优越,长沙县历年来作为重要的产粮区,《史记》有“长沙,楚之粟地”的记载。

县城北靠捞刀河,南倚浏阳河梨江,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注重环保,使之基本保持了“山在城中,城在山中,青山掩映,绿水蜿蜒”的美感,利于形成良好生态环境的新型城市。

2、区位交通优势

长沙县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岸,省会长沙市东郊,毗邻株洲市、湘潭市、浏阳市、平江县、汩罗市等市县。

区位条件极为有利。

湘江从其西境流过,京广铁路纵贯南北,107国道、长永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从其境内通过,黄花国际机场坐落于该县黄花镇,这些均为长沙县的发展提供了交通上的强有力支持。

随着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一体化建设步伐的加快,使三市的经济指标在全省的比重日趋增大,也使三市的内联强度日益加大,辐射力日益明显,而作为长沙市卫星城的星沙,借此优势将得到快速发展。

3、基础设施优势

长沙县星沙镇始建于1992年8月,建城9年来,已完成基础设施总投资12亿元,实现了水、电、路、气等七通,具有良好的经济投资环境,利于县城的后期发展。

目前,区内主次干道已拉通20条,总长60公里,6座大型跨线桥已竣工通车;已完成12.84公里架设铁塔33座的三回超高压线路的改道工程,2个110KV的变电站已投入使用,目前区内日供电能力已达240万千瓦时;2座日供水10万吨的自来水厂已投入运行;21层高装机容量为10万门的程控大楼已竣工,现已开通6千门程控电话,实现了与156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联网。

4、经济结构优势

由于县委县政府在招商引资上切实采取“效益好,无污染,利环境”的原则,严格把关工业企业和其它企业项目的建设,使区内的经济结构布局日趋合理,同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并形成了以LG曙光、三一重工、光南摩托、远大空调、长海数码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企业群体,同时,县内企业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并建成以广电中心为龙头,影视传媒和旅游休闲业相结合的产业,因此,区内基本摆脱了高消耗、低产出的传统经济模式,科学、合理、高效益的经济结构正在形成。

长沙县由于所处区位条件的限制,在全国的城郊地区尤其与东南沿海发达的地区相比,尽管主要指标逐步接近,但仍存在一个相当的差距,只有依靠经济全球化大潮和“入世”带来全方位开放的契机,从现实所处的经济高度起步,实事求是地采取可操作性的对策举措,才能抓住机遇、跨越发展。

我们今年对不同地区的城郊做了部分典型调查,现搞选部分郊县与长沙县并列比较,以便清醒地看到长沙县已达的高度和存在的不足,这里既有沿海发达城郊也有中部地区的省会城郊。

长沙县与部分郊县综合经济比较

郊县

指标

长沙县

正定县

青岛城阳区

北京大兴区

上海松江区

北京房山区

晋江市

鄞州区

人口(万人)

73.9

44.1

43

53.5

49.55

81.4

146

72

面积(km2)

1997

468

535

1030

2019

1380

GDP(亿元)

96.7

49

151.6

62.73

130.89

84.3

279.48

170.2

人均GDP

(元)

13108

11100

35300

1158.6

26416

10356

19142

23315

财政收入(万元)

38382

17700

63678

5231.8

120700

50000

73900

185000

人均纯收入(元)

3435

3621

4381

5006.5

4602

5977

5531

固定资产投资(亿元)

26

15

45.5

20.7

招商引资(亿美元)

0.797

5.7

7.63

44.77

(累计)

4

外贸供货值(美元)

9427万

870万

13.2亿

1.1亿

10.75亿

17.5亿

9.7亿

二产GDP

(亿元)

52.4

18.85

93.38

21.7

75.38

19.4

154.7

二、劣势分析

不少单位沿老机场路散乱布置,难以做到用地的集约使用;县城东片路网尚未成形,基础设施薄弱,制约了经济的发展;而且县城现有的商业服务设施职能单一,配套不全,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这一切都是影响长沙县城迅速腾飞的因素。

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从接触到各方面来看,无论是省委的要求还是县领导的预期,似乎都是工业化。

我们经过讨论和反复思考,建议对战略目标作重大的调整,即:

一个目标——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两个县次——县域经济和县城经济,三个方面互动并进——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城镇化、以工业化为拉动全局的龙头。

理由是: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对大中城市郊区和沿海发达地区提出的要求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现在江、淅、沪、京、津等地也是这个提法;“工业化”是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得一个阶段生发展,相应的从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工业后社会,其实质量是现代化,而且现代化建设无止境,中央要求的是“率先”、“基本”。

从长沙县看,现代化是包括农业与农村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城镇建设现代化三个方面,从县域经济角度是建设现代化城郊型区域经济,从县城看则是建设现代化城市经济。

这在理论上合乎逻辑,实践中符合长沙县实际,否则,工业化是三化互动中的一“化”,是手段,同时又是目标,会出现矛盾之处。

长沙县的县域经济发展目标可表述为:

以“入世”和全方位开放为契机,以省会长沙市为依托,以工业化为龙头,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镇化互动互促,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用十年左右时间,把长沙县建设成为拥有发达的城郊型高效农业、现代化非农产业、多层次城镇体系、文明、繁荣、富庶、环境优美,多功能、开放式、现代化的城郊经济区,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济总量达到全省地级市中等水平。

成为湖南省工业强县、农业强县、(以商贸、旅游为重点的)服务业强县。

考虑到长沙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提出的人口300万人、面积350平方公里的规划目标,推算届时势必将长沙县一部分(有可能是县城星沙镇及南部几个较发达的建制镇)划入市区规划,行政是既可能仍保留现有县级建制,也可能改为“区”级建设。

因此,有必要将包括开发区在内的县城做一个独立的目标表述为:

充分利用“入世”开放的契机,以开发区建设为核心,以引入外来资源为条件,通过资源重组和优势重塑,用十年左右时间,把县城星沙镇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配套齐全,环境优美宜人,经济繁荣发达,以工业为龙头,集工业、商贸、旅游、居住于一体,融城市现代风格和自然风光于一身的现代化、开放型、花园式城区,成为长沙市副经济中心,经济总量居全省级前列。

“十五”计划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

——到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2000年价计算)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0%。

人均GDP为3~5万,GDP三次产业结构比例控制数<15%,≥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案例设计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