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50312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1.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x

河北省安平中学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1、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60分)

1.《世界文明史》中说:

“(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

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

”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B.韩非子C.墨子D.荀子

3.儒家经典强调: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

4.韩非在《扬权》篇中说: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他主张()

A.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改革B.人无贵贱,一律受法律约束

C.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结束分裂,建立统一的国家

5.下图所示是清康熙帝为纪念中国古代某思想家而题写的匾额。

该思想家是()

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万世师表”的匾额

6.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认为君主受命于天,就应遵守自然规律,管理好社会人亊,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

这说明董仲舒()

A.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B.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D.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地位

7、下面是两汉社会观念高频词汇统计表。

下列对于统计表分析正确的是()

类别

关键词

出现频次

所占比例

社会伦理观念

仁、礼、信

17 586次

46.53%

法观念

法、刑

4648次

12.30%

财富观念

利、财、富

4765次

12.61%

公平公正观念

均、平

4427 次

11.71%

道观念

6 367 次

16.85%

A.主流价值儒学化B.法家大行其道

C.重利轻义观盛行D.伦理脱离政治

8.董仲舒认为“礼”的主要原则是“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据此可知董仲舒()

A.与孟子的民本思想有相异之处B.认为礼是学习的最高目标

C.认为干预政治的关键在于正君心D.使儒家思想形成一个严密的思想体系

9.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规定太学生员为博士子弟,一律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

太学兴办()

A.加强了意识形态控制B.促使其他学派文化凋零

C.实现了选官的公平化D.瓦解了贵族政治的基础

10.儒家思想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派的思想,到西汉中期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其根本原因是()

A.它主张“仁政”B.它主张“天人感应”

C.它融合了阴阳家及黄老之术D.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11.史学家钱穆把汉代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

“汉高祖以来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

”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

A.郡国并行B.独尊儒术C.察举取士D.士族兴起

12.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等,这些读物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

这说明南宋()

A.社会动荡人心败坏

B.书院教育非常发达

C.商业发达影响农业

D.儒家伦理的普及化

13.理学是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内核,吸纳佛、道思辨哲学、宇宙生成、万物化生等理论及精神修养方法,而最终形成的一种既有精巧的思辨形态,又有极为现实的纲常伦理内容的哲学体系。

这表明理学

A.以弘扬纲常伦理和倡导个性解放为本B.源于汉代儒学的天命思想

C.融合佛道思想凸显其逻辑性和道徳性D.成为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

14.南宋思想家陆九渊认为“物欲”和“意见”是人心之弊,所以要将其剥落、扫除。

他作为自己安身立命的准则是()

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

15.王阳明在《传习录》中说,当有一个人看见一个小孩子掉到井里面,必然会动侧隐之心,倘若顺着这种侧隐之心的自然发展,他必定会奔走呼救。

王阳明意在借此阐发()

A.发明本心的方法论B.知行合一的行为准则

C.理生万物的宇宙观D.格物致知的修养方法

16.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

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学()

A.正统地位受到冲击B.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C.趋于世俗化大众化D.具有思辨性哲理化

17.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君子、小人之辨。

材料表明()

A.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B.封建专制主义仍占主导地位

C.传统的儒家思想被彻底否定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18.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认为“君权神授”、黄宗羲则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以下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儒学思想家的观点前后矛盾

B、三种主张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真实反映

C、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三种主张都发展了儒家学说

19.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发展情况示意图。

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a处处于低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

影响

B.b处处于高潮是受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的推动

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的冲击

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

20.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21.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

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

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

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B.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

C.源于强化皇权统治的需要D.私人无法对天文作出贡献

22.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是中国对人类文化进程的伟大贡献。

下列关于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表述,正确的是()

A.造纸术传入欧洲的时间最早B.指南针经由陆路传到阿拉伯

C.都是经过阿拉伯传播到西方D.是欧洲社会转型的根本动力

23.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

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4.唐代画家张彦远曾说,“然今之画人,粗善写貌,得

其形似,则无其气韵;具其色彩,则失其笔法。

岂曰画也?

”这表明他注重()

A.描绘人物形象B.逼真摹写客观事物

C.绘画布局构图D.传达主观情致神韵

25.下图是宋代画家文同的《墨竹图》,该图()

A.讲究布局,气势雄壮

B.对比强烈,富有个性

C.技法上吸收了西方绘画的文化特色

D.反映了中国传统绘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26.中国古代文艺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众多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尚、时代风貌,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文艺的表述正确的是()

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奠定古典文学浪

漫主义的基础

B.随着宋朝商业的发展,诗的另一种形式——词出现并成主流

C.书法艺术以隋唐时期为分水岭,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

D.清道光年间,在“徽汉合流”的基础上形成了京剧

27.某历史兴趣学习小组在参观博物馆时,对秦朝残缺不全的“左丞相印”封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然而对封泥字体特点争执不下。

以史为据,可知该封泥字体()

A.字形方正,笔画详备,规矩严整B.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C.字形略长,笔画圆勻,富于图案美D.工整清晰,飞洒活泼,雅俗共赏

28.“在中国文化史上,小说、戏曲等内部隐藏着反叛理性的思想意识与文化诉求,因而往往游离于主体意识形态之外。

”这是因为小说和戏曲()

A.以反对宋明理学为宗旨B.都蕴含了反封建的精神

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要求D.体现了民主意识的觉醒

29.较之前的小说,《西游记》更以人物为情节的中心。

这—宗教题材的小说在形象构成的方式上给人以荒诞无稽的感觉,而实际上它却带有一个鲜明的倾向。

这一倾向是()

A.怪诞化B.脸谱化C.世俗化D.功利化

30.鸦片战争时期,研究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广泛使用世界地图,如《海国图志》共收地图77幅,《瀛寰志略》有地图42幅。

该现象的出现表明当时()

A.政府重视对世界地图的研究B.世界地图均以中国为中心

C.部分士人有一定的世界意识D.史地著作被社会普遍接受

31.下列言论,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机器制造之事,为今日御侮之资,为自强之本”

②“国人欲摆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③“将来民族革命实行以后……那恶劣

政治的根本,不可不去”

④“欲自强,必先

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速立宪法”

A.①④③②B.④③①②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

32.有史家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辨”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第二次思想解放到第三次思想解放花了20年的时间”。

下列选项中促使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向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

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A.洋务运动和实业救国思想的涌现B.义和团运动和清末“新政”开始实施

C.戊戌变法和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D.袁世凯独裁和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33.1917年6月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时局杂感》:

“吾人理想中之中华民国,乃欲跻诸欧美文明国家,且欲驾而上之,以去其恶点而取其未及施行之新理想。

”这主要表明当时先进知识分子()

A.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认知和反思

B.对欧美文明缺陷的批判和否定

C.对中国社会未来的深刻思考和探索

D.对三民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4.洋务派与顽固派、维新派与顽固派、革命派与保皇派之类的思想争论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近代史,这些争论所涉及的共同话题可能是()

A.政治的民主化B.救亡图存C.经济的工业化D.思想的自由化

35.中国近代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下列思潮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三民主义”②“师夷长技以自强”

③“师夷长技以制夷”④“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A.②③①④B.②④③①C.③②④①D.④③①②

36.从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康有为的“托古改制”,从三民主义到新文化运动,一些激进派提出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造成近代西学地位不断提高,以儒家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学”地位不断下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逐步加深B.中国社会的变化和逐步转型

C.西方列强的侵入,西学涌入中国D.知识分子的思想逐渐激进

37.“胡适提出的文学革命其实是一剂泻药。

而陈独秀、钱玄同、鲁迅等人还嫌它不够猛烈,又以更激烈的

态度提出新的口号,于是‘废除汉字”‘将线装书统统丢进茅厕里”“不读中国书”等种种骇人听闻的说法便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而且到现在还有人为之猛拍巴掌。

”该评论指新文化运动()

A.起到了文化革新的作用B.自下而上解放思想的弊病

C.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灾难D.其发起者其实是胡适

38.某学者说:

“孔家店倒了,孔子往何处去?

是回到王朝中国,为他重建圣人排位,还是回到民间社会,确立其文化个体性?

”。

该学着旨在(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B.反思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D.主张重建传统儒学思想体系

39.梁启超说:

“以社会主义运动之立场而论,欲此主义之传播与实现,不能不以劳动阶级为运动主体。

劳动阶级不存在之国家,欲社会主义之实现,有道无由。

而劳动阶级之发生,恒必与资本阶级相缘。

故必有资本阶级,然后有劳动阶级,有劳动阶级,然后社会主义运动有所凭籍……”“资本主义必非社会终极目的明矣,不过借以为过渡。

”这表明他()

A.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

B.认为当时的中国还不具备实现社会主义的条件

C.仍然主张君主立宪制

D.还没有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的弊端

40.1920年8月在上海出版的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堪称“红色中华第一书”,初版的千余册立即销售一空,又应读者要求于同年9月重版。

至1926年5月,此书已相继印行17版。

这表明当时()

A.中国人由此开始接触社会主义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传播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成为时代主题D.中国知识界普遍接受马克思主义

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

非选择题(共2道

大题,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材料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一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

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第三册《周易程氏传》

材料三: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

一李贽《焚书》

材料四:

夫私者,人之心也。

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1)概括材料一的思想主张,作者为什么会提出这一主张?

(4分)

 

(2)材料二宣扬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作者提出这些观点的目的何在?

(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李贽的思想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6分)

 

(4)上述材料反映的儒家思想发展变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分)

材料一: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其自身内在规律的驱使下,伴随着殖民扩张,积极向外扩展。

而中国文化作为小农经济和专制主义的产物,主要是在中华文化圈中循环与发展。

于是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被动

地向现代文化转变……经过痛苦的选择与艰难的取舍,我们终于逐渐融入现代化浪潮……

材料二: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

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

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

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如何看待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以来人们对西学称呼的

演变并作简要评价。

(6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提出的国人“觉悟”经历的三个阶段及其实践活动。

(6分)这些实践活

动对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河北安平中学2018-2019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

1-5ADBCB6-10AAAAD

11-15BDCBB16-20CBDDD

21-25CABDD26-30DCCCC

31-35ADCBC36-40BCBBB

41答案:

(20分)

(1)(4分)主张: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大一统.

原因:

适应国家统一和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2)(6分)观点: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或宣扬封建纲常、封建道德规范).

目的:

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合理性.

(3)(6分)主张:

强调人的正当私欲,不能脱离基本的物质生活去空谈仁义道德.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政治腐败.

(4)(4分)特点:

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趋时更新.

42.答案(20分)

(1)它是中西文明碰撞的必然趋势与选择。

(4分)

(2)称呼演变:

夷学——西学——新学。

评价:

说明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立场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反映了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6分)

(3)三个阶段及实践:

学术觉悟,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发起洋务运动;政治觉悟,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伦理觉悟,激进派掀起新文化运动。

(6分)

影响: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作用,促进人们的觉醒,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财会金融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