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6077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8.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docx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docx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内容摘要]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促进了中国 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本文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我国和世界上其他一些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中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直接投资依存度的变化趋势,分析了我国经济增长中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贡献,提出在新时期要大力发展外向经济、提高直接投资依存度、保持对外贸易依存度的稳定增长,共同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对策。

  战后,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经济活动日益频繁。

据统计,1998年全球货物贸易总额达55620亿美元,为1950年的90倍。

1998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流出流入再创新高,分别达6490亿美元和6440亿美元,投资存量则超过40000亿美元。

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将探讨改革开放以来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一、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直接投资依存度的变动趋势

  国际上一般用对外贸易依存度来测定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即一国或地区在某年内进出口商品总值与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

为了更准确地分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我们又将对外贸易依存度分为出口贸易依存度和进口贸易依存度,分别是出口贸易总值和进口贸易总值与当年GDP的比值。

表1列出了世界上几个主要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近10年来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变动情况。

我们可以根据贸易依存度的大小将这些国家和地区大致分为两种:

一种是从韩国、马来西亚、泰国和台湾等为代表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和地区最显着的特征是国土面积较小,都在致力于本国和地区的工业化,走外向型发展战略。

近年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平均对外贸易依存度均在50%以上,尤以马来西亚最高,1995年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173.2%。

另一类是以阿根廷、巴西、印度和中国等为代表,这些国家和地区最显着的特征是国土面积较大,在经济开放的同时必须兼顾国内市场的发展,走外向型和内向型结合的发展道路。

因此,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都不高。

  我国的进出口贸易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增长,特别是90年代初以来增长更快。

1988——1998年进出口贸易平均增速为13.5%,高于同期GDP的增长率9.21%。

199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虽较上年稍有下降,但仍达3239.3亿美元,居世界第十一位。

另外,从90年开始,除1993年外,我国的出口贸易依存度一直高于进口贸易依存度,持续的外贸顺差增加了我国的外汇储备,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

  我们再来考察国际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

国际上一般用直接投资依存度来表示一国和地区直接投资流出流入对其经济增长的贡献,即ODI+IDI/GDP。

同样地,我们用吸收外资依存度表示一国和地区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与GDP之比,用对外投资依存度表示一国和地区向外直接投资的流量与GDP之比。

从图2可以看出,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92年以前,这一时期外商直接投资流量不大,且多以开展合作、合营企业为主,外商独资企业很少。

第二阶段是1992年以后,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数量急剧增加,1998年外商直接投资达453.63亿美元,是1990年的13倍,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直接投资吸收国。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吸收外资依存度在样本国中是最高的,说明了90年代以来我国大力引进外资带来经济增长。

但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对外投资依存度却不高,低于马来西亚、韩国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显示我国直接投资流出流入的不均衡状态。

这种不均衡状态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经济处于起飞阶段是比较常见的现象,但我国直接投资流出流入的不均衡状况要比印度、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严重的多。

  二、原因探析

  以上我们分析了对外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中的推动作用。

近几年来,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在贸易和直接投资领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

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自1994年达到顶峰的43.6%以后呈下降趋势,1998年已降至33.8%,其中出口依存度为%,进口依存度为%。

直接投资依存度也是自1994年达到年89%高峰后一直下降。

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了近年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和直接投资依存度的持续走低:

  1、亚洲金融危机对我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消化。

东南亚金融危机,造成了世界经济的一次衰退。

据统计,1997年世界经济增长了4.5%,而1998年则下降至2.5%。

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经济更是呈现负增长。

除了台湾和新加坡外,其他国家和地区GDP下降0.5%-%、各国币值普遍下挫5—70%。

这场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最直接影响是出口受到极大的挑战。

1998年我国出口仅比上一年增长0.53%,而1992-1997年平均增幅近20%。

其中向亚洲地区的进出口分别下降了1.5%和9.9%。

另外,由于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纷纷采取种种优惠措施吸引外资流入,如放开外资企业持股比例、开放零售和批发市场等,因此影响了我国外资的流入。

1998年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仅比上一年增加0.46%,而1990一1996年增长速度高达53.6%。

相比之下,1998年仅韩国、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和泰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就达对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9.5%。

  2、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有待优化。

统计资料显示,1980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所占比重为50.3%,而1998年这一比重已经降至11.2%,工业制成品比重已占%。

从表面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出口商品结构,但在我国出口商品中,外资企业所占的比例已从1980年的%上升到1998年的%。

另外,出口中的加工贸易比重从1981年的4.81%上升到1997年的54.5%。

这种“两头在外”的贸易方式给经济带来的推动作用要大打折扣。

我国出口贸易的产品中还是以劳动密集产品为主,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特别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的产品很少,没有较高的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由于东南亚许多国家货币贬值,导致这些国家出口增加。

由于这些国家的出口结构与我国相似,从而挤占了我国许多产品的出口份额。

  3、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步伐缓慢。

向国外直接投资设厂可以绕开关税和配额等非关税壁垒的限制,扩大产品出口,刺激本国经济增长。

1998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6490亿美元,比1997年增加38.7%。

而我国1990-1998年对外直接投资平均仅为24亿美元,仅占同期平均GDP的0.41%。

而韩国、马来西亚分别为0.6%和2.0%。

由于我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企业的对外投资在很大程度上不是基于企业自身追求利益的驱动,而是一种政府行为,因此导致了海外企业普遍存在的产权不清、管理混乱、效益低下等问题。

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我国的对外投资将会长期停留在低水平上。

  4、据发达国家工业化的经验,一国经济在国际化进程中,首先是对外贸易的发展对本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因此外贸依存度会显着上升。

但当外贸依存度上升到一定水平以后,就会出现缓慢增长的相对稳定的态势,同时直接投资依存度却逐渐上升并最终超过外贸依存度。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这就决定了不能向小国那样实行“贸易立国”的外向型发展战略,而是要在扩大开放的同时,兼顾国内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据表1,我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于其他一些发展中大国,外贸依存度进一步上升的空间已经不大。

另外我国吸收外资依存度在发展中国家处于领先水平,外资流入基数很大,今后再出现前几年那样的跳跃式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外资流入很可能是缓慢增长甚至出现小幅下降。

因此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以刺激国内需求,扩大出口,带动投资依存度和贸易依存度的提高势在必行。

  三、新时期发展贸易和直接投资的思考

  我国自1997年实现“软着陆”以来,经济未能重新起飞,而是有滑坡趋势。

1998年GDP增长%比上一年下降了一个百分点,物价持续下跌,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

为此,国家先后采取降息和增发国债等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启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然而并未起到期望的绩效。

1999年GDP增长7.1%,仍未能摆脱谷底。

在这种新的经济形势下。

如何刺激国内有效需求?

我们认为,单纯地通过扩张国内需求的办法是不够的,应充分结合贸易和投资的关系,全面刺激国内需求和国际需求,发挥它们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首先,要充分利用国内现有的资源,走技术创新的道路。

当前我国国内许多企业,特别是一些国有企业,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商品积压、开工不足的局面,造成资源的闲置和浪费、对此,我们一方面要采取更为开放的投资政策,引导外资增加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项目投资,另一方面要立足企业自身,充分发掘内在潜力,针对国际市场的变化,开发出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出口,增强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对于我国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要加快新产品开发以及更新换代,力争确保原有的市场份额。

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特别是高科技产品,要加大研究和开发投入,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充分发挥技术的溢出效应,促使国内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某些行业和企业尽可能到国外直接投资,发展本国的跨国公司。

我国国内一些行业如纺织、电子等,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初具国际比较优势。

这些行业的国内市场已趋饱和,众多厂商为了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而竞相降价,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利润率急剧下降,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些颇具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如海尔、康佳等。

这些企业应立足全球,到国外直接投资设厂,采取独资或与当地厂商合资的形式,利用当地资源,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

此外,通过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可以增加投资收入,保持经常项目帐户盈余,增加我国的外汇储备。

为此,我们必须制定自己的海外投资战略,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加强政府的宏观管理,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

  再次,吸引外资应注重效益和质量。

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投向不尽合理。

截止1998年,我国吸收的合同外商直接投资中投向工业的比例占59.8%,而投向农林牧渔的比例仅占%,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也仅占1.63%。

这种状况反映了外商投资于我国,看中的主要是廉价的劳动力和“超国民待遇”的投资环境,因而外资的流入带来的贸易效应较大,但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技术和知识的溢出效应。

因此,国家应采取更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鼓励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外向型农业投资,提高基本建设、基础产业、资本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品的项目比重,鼓励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投资,坚决制止只追求外资数量而忽视质量和效益的做法,杜绝低水平、低层次的重复引进一般外资项目,把重点放在更高层次的产业结构升级上,以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