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4958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

《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docx

教育奠基从深度阅读开始

 本课程主讲人所得收益, 

 全部捐赠新教育基金会。

 

 感谢您购买本课程,

 让我们和孩子一起阅读,共同成长!

 

 

 

 

本课程涉及大量推荐图书展示

强烈建议视频观看

 

 

 

 

我们推荐

 

0-6岁家庭:

父母独立学习

引导孩子培养阅读习惯

 

7-12岁家庭:

亲子共学

让孩子直接感受阅读者的魅力 

 

跟着朱永新教授一起阅读

让孩子在阅读中创造自己!

 

关注“新父母说”公众号

获取更多育儿新知!

 

 本课超值加时15分钟 

 朱永新老师亲授朱熹读书法 

 分享自己的深度阅读技巧 

 帮助孩子学会深度阅读 

 

 

 

大家好,

我是朱永新,

是“新教育实验发起人”,

也是新父母大学的联合发起人。

 

读书贵有法。

读书方法应该说是非常重要。

 

读书法的基本纲领,也可以说是读书的基本原则。

对这个问题,其实我觉得讲得最清楚的、最系统的,一直到今天仍然没有过时的,大概就是宋代理学家朱熹,我们朱家的老前辈对此的论述最详细。

 

在《孟子集注》这本书里面,他就明确指出: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

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

曲艺且然,况圣人之道乎?

” 

 

朱熹认为任何事情其实都有一定的方法,教有教的方法,学有学的方法,离开了具体的方法,教师则“无以教”,学生则“无以学”,终将一事无成。

 

所以在总结前人的读书经验和自己长期艰苦自学的实践的基础上,朱熹也提出了很多非常有见地的读书方法。

在他死后不久他的弟子门人就专门编了一本书,叫《朱子读书法》。

 

 

 

朱熹读书法

 

根据元初的著名学者程端礼的《程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里面记载,朱熹的门人和他的私淑之徒,会粹朱子平日之训,而节取其要,定为读书法六条,那就是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这六条读书法影响很大,已经成为古代读书法的纲领或者原则,被后世的学者奉为圭臬。

 

那么现在我想跟大家就来分享一下,我曾经在《中国人才》杂志专门写过一篇文章,推荐他的这六条读书法。

 

 

 1、循序渐进  

 

什么叫循序渐进,也就是说你读书应该按照书本的逻辑体系和学习者的水平,有系统有步骤地来进行。

我想它应该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就是你读书的时候,要注意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打好基础。

用朱熹的话来说,就是“盈科而后进”。

比如说《论语》和《孟子》这两本书,你最好是先读《论语》,再读《孟子》,而不可以倒过来。

 

第二,读书要量力而行,不要超越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知识和智力的发展水平。

 

第三,要加强复习,巩固所学,朱熹说反对“只要去看明日未读底,不曾去䌷绎前日已读底”的读书方法。

 

所以他认为你只有学而时习,温故知新,不断地强化,你才能巩固所掌握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循序渐进。

 

 2、熟读精思 

 

 

熟读精思,其实就是读书要把记忆和思维结合起来,所以首先当然要熟读,因为你只有读熟了,才能记得牢,朱熹用一句话叫“一唤便在目前”。

所以只有记得牢,你才能思得精,你才能领会所学的东西,如果不能够熟读精思,那就等于囫囵吞枣,食而不知其味,有害而无益。

 

当然朱熹所说的熟读,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储存知识、保有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能够提取和应用知识是为思维服务的,所以熟读和精思,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记忆和思维的之间的这种内在的联系。

 

 3、虚心涵泳 

 

这是讲读书的一种状态,也就是说你读书的时候,要虚怀若谷、惊心思虑、仔细认真、反复研磨和体会书中的旨趣。

 

朱熹曾经说,“读书之法无他”,也就读书没有其他的方法,“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也就是说你只有专心致志地去读,反复地去把玩,反复地去研磨,这个时候你才能有比较好的效果。

 

所以在虚心静虑、沉潜玩索、认真研磨的情况下,你才能让自己“胸中有所得,见得道理明”,所以虚心是很重要的。

虚心涵泳是读书自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条件。

 

 4、切己体察 

 

什么叫切己体察,就是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同时重视书外的功夫,把读书和自己的生活体验,和自己的生命体验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

 

所以朱熹也说读书的入门之道是“将自个己深入到那道理中去,渐渐相亲,与己为一”。

也就是说你把读书的时候,把自己的生命,把自己生活的体验融进去,变成自己的一个组成部分。

 

“而今人道在这里,自家在外,原不相干”,那也就是现在的人,读书书归书,道理归道理,自己归自己,没有关系。

所以他说“学者读书,需要将圣贤言语,体之于身”。

 

朱熹也特别强调“读书不能直视随文取义,赶趁期限,不见悦处”。

也就是说你读书不就是简单去弄懂文字的语言,不要去赶时间现时现刻要把它读完,不要读得很痛苦,一点不开心。

要把书中的道理,反复地体验,深究它的含义。

 

朱熹他也强调“读书,如果停滞于文字上做功夫,纸上求理义,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来反躬自求,切己体察,那么既无所得,又无所益”。

朱熹讲的道德体验,我觉得是特别结合自己的生活、人生、生命这样一个实际,我觉得是说的很有道理。

 

 

 5、著紧用力  

 

什么叫著紧用力,就是下工夫。

 

读书要有顽强不懈的意志,用朱熹的话是“抖擞精神,下苦工夫,花大力气”。

他曾经这么描写什么叫著紧用力。

叫“宽著期限,紧著课程。

为学要刚毅果决,悠悠不济事。

且发愤忘食,乐以忘忧,是甚么精神,甚么骨肋!

 

马克思在《资本论》法文版的序言里面也曾经说过: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我想这也是对读书治学为什么要下苦功夫,要著紧用力的一个非常深刻的说明。

 

 6、居敬持志 

 

 

什么叫居敬持志,就是你读书既要有专静纯一的心境,又要有坚定久远的志向。

 

敬呢,古人特别强调“敬”,特别是儒家把它看成叫“守门户之人”,其实用现代心理学的翻译,其实就是注意力。

你在读书的时候,注意力要集中,你一边读书一边想着其他的事情,你肯定读不进去了。

 

前苏联的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经说过:

注意是一个唯一的门户,只有经过这个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挨近的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里面去感觉。

 

所以注意力的确是我们整个智力活动的一个组织者和维持者。

我们的所有的智力活动,包括阅读在内,你必须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注意力参与的情况下,你才能非常具体、非常顺利而有效地发生、发展和形成。

 

其实朱熹讲的“志”,从现代心理学讲的志向、动机有相似之处。

注意和志向这两个因素,其实都是心理学的很重要的关键词。

朱熹觉得抓住这两个比较特别重要的心理因素,是所谓的“圣门第一义”。

 

所以把它们联系起来研究的话:

居敬是纲,持志是本,都在读书自学活动中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

 

我觉得讲的是非常有道理的,也就是你有了志向以后,再专注地去阅读,那就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所以朱熹的读书法,不仅是古代读书法的纲领,我觉得在今天,其实他说的就是深度阅读,这也是我们今天特别要跟大家分享的深度阅读的问题。

 

 

 

为什么要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

 

那么为什么要培养孩子深度阅读的能力呢?

也就是说,你仅仅阅读还是不够的,你要读得有效果,就要深度阅读。

 

其实曹文轩老师也说过:

阅读有深阅读和浅阅读之分。

浅阅读的愉悦和深阅读的愉悦,它们来源是不一样的。

 

浅阅读的愉悦,可能直接来自于它的内容的有趣、文字的生动。

而深阅读的愉悦可能来自于思维,来自于品位,来自于研磨以后的那种刹那的辉煌。

所以阅读者的乐趣,不仅仅在文本所给予的那些东西上,其实更在于在探究的过程之中。

 

那么浅阅读给人们带来的是一种愉悦,而深阅读带给人们的是两种愉悦,而这两种愉悦中,无论是哪一种都一定在质量上,超过浅阅读给予的那种阅读,那种愉悦。

 

轻而易举地获得是一种愉悦,艰难追问和挖掘之后忽有所悟是一种愉悦。

那么前一种愉悦往往不需要更多的付出,而后一种愉悦则需要付出努力。

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有深度的阅读。

 

深度阅读的愉悦和浅阅读的愉悦,不是一个层次的愉悦。

深阅读和浅阅读相比,我觉得它往往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提高了知识源的覆盖面。

 

深度阅读基于我们的知识图谱,整合了多方面的数据源,深阅读它拓展了知识的深度,同浅阅读相比,它也增强了知识点之间的这种语义关联,降低了读者的学习成本。

 

同浅阅读相比,深阅读还实现了智能知识推荐。

在书籍内容理解和阅读行为理解的前提下,实现人们的个性化知识的推荐,和具有情景感知能力的知识推荐。

 

那么相对于浅阅读而言,深度阅读是以提升学识修养和理论思维、工作能力为目的的、深层次的阅读形式。

而浅阅读是一种浅层次的,以简单轻松甚至娱乐性为目的的一种阅读形式。

 

深度阅读是读者和作者心与心的交流。

虽然对大部分人来说,深度阅读可能费的时间会更多。

但是它不仅仅能够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还能够陶冶我们的情操。

 

在这样一个浅阅读盛行的时代中,如果我们能够有深阅读,我们得到的知识会更加完善、更加丰富。

 

深度阅读它克服了浅阅读知识平面化的缺陷,促进了知识和数据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了读者和书籍之间的相互理解。

 

深度阅读,把书籍从知识的载体提升为贴心的学习助手,把人们从繁重的学习中彻底地解放出来,也从形式上、内容上和用户的体验上改变了电子阅读模式推动阅读模式的革新。

应该说深度阅读也是下一代电子阅读的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深度阅读的意义

  

 

 1、它是深度阅读的关键 

 

深度学习跟浅学习不一样,它是一种高度的沉浸式的学习,是一个不断持续地深化,不断地拓展延伸的学习方式。

 

它涉及到三个领域:

动机情感领域、认知领域和人际领域,三个领域的维度和深度阅读相关。

所以它可以作为我们衡量一个人是不是进入深度学习状态的一个重要的标志。

 

所以重塑我们的学习意味着我们不应该继续地向孩子灌输那些纯知识的内容,让他们记住那些毫无意义的事实性知识,而是要带领他们去发现、理解和创造新的事物。

 

 2、深度学习是国际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发展趋势 

 

 

其实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以深度学习为重要内容的学习科学已经成为教育心理学的一个热门科学,我把它称之为叫显学。

 

深度学习是在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有生物科学、脑科学、心理科学、教育科学等交叉形成的这样一个前沿学科。

所以它从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教育界的普遍的关注。

 

世界上那些著名的大学,著名的科研机构都把深度学习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它也引领着整个世界的教育科学的变革的方向。

所以越来越多的国家在筹建专门地学习科学的组织和机构。

 

我参与发起的“中国教育三十人”也高度关注这个问题。

 

我们在前年在深圳专门举办了“学习的革命:

学习科学引领教育未来”的这样一个高峰论坛,邀请了海内外和两岸学习科学方面的著名专家,分享学习科学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介绍学习科学的发展和应用,以及如何把学习科学的最新成果运用于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实践的问题。

 

所以深度学习本身也是目前我们教育心理学里面最前沿的学科之一。

 

 3、深度学习是深度有效的学习,而深度阅读是真正有效率的阅读 

 

 

应该说所有的学科不仅仅是语文,都应该有深度的阅读,只有通过深度的阅读,才能够真正把我们的孩子们带到学科的广博和深邃中,把知识的小溪归结为海洋。

 

所以阅读绝对不仅仅是语文老师的事,它应该是整个学校的事,应该是所有学科的事,应该是教育的最最基础的事情。

 

 

 

怎么引导孩子走向深度阅读?

 

那么怎么引导孩子去走向深度阅读呢?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1、做好读书计划  

 

 

读书计划是深度学习的第一步。

比如说父母亲或者老师,能够跟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系统的读书计划,读书计划是深度阅读的第一步,那么这个计划怎么做?

 

首先你要分析自己的阅读史,要来看一看自己曾经读过哪些书籍,研究自己的阅读的结构是不是合理,如果有可能的话,你们根据我们新教育新阅读研究所研制的《中国人基础阅读书目》,以及你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根据阅读的是从浪漫到精确再到综合的这样一个阅读规律,为自己制定一个相对完整的读书计划。

 

可以利用计划来读一些基础经典,弥补一些缺少的知识结构,计划可以具体到月,甚至于周,定期检查计划执行的情况,每年总结和调整一次。

 

我觉得读书计划是很重要的,为什么?

 

因为人做事情,只有按照计划来做才有更强的目的性,更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那就像我们一个人一生,你要想看哪些风景,最好能够有个规划,你就有条不紊,就不会错过那些最美丽的风景。

 

读书也一样,我们人的一生大概要读哪些书?

 

其实人类那些最伟大的著作和经典,也是应该看过的。

就像那些最伟大的风景一样,所以你有了计划以后,你就不容易错过人类那些最伟大的精神风景。

 

如果你的孩子还在幼儿园,那你不妨从我们推荐的幼儿阅读的100种书目里面,带着孩子一本本地读,这就是个计划。

如果你觉得100本多了,你根据我们的基础书100本里面的30本或者说40本,基础的居多。

 

比如你的孩子上小学,你可以根据我们小学的书目。

如果你自己本身是父母,你还可以根据我们的父母的这样一个书目来选择最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

 

那么这样你做了规划以后,你就很清晰一个月读一本、两本还是三本。

那么一年有一年的计划,其实我觉得计划还是挺重要。

 

你像我自己,如果你们注意我的微博,我在新浪微博或者说我的头条“朱永新教育观察”,你就会看到我每一天有一个“童书过眼录”,每天有一个“新父母晨诵”,这些都是每天的阅读计划。

 

“童书过眼录”就是我每天要读一本儿童书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个分享也不是今天抓到一本就读,明天就抓到另一本,其实也是有大致的规划的。

比如说前一段时间,我连续读了十本的名人传记,那么我就系统地来读名人传记。

 

另外像我的“新父母晨诵”。

“新父母晨诵”就是这几年我先后读了杜威、苏霍姆林斯基、蒙台梭利、陶行知、叶圣陶等等,最近我在补写一些过去读了以后没有来得及详细展开的,和他们进行对话,这样你的读书计划就很清楚。

 

另外针对我自己的工作,针对政协的参政、议政,我也会选择一些书籍有计划地去读,所以计划我觉得是很重要的。

 

 

 2、进行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其实也包括学科学习的主题阅读,也就是说你读书的某一段时期,最好能有一个大的主题围绕这个主题。

 

你把很多书放在一起去读,或者说你重点目前想学习一个东西,你围绕着这个问题去选择一批读书。

这样你可以把不同的书进行对照、比较来进行研读。

 

阅读虽然不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可以结合学生们的学习来进行。

比如说我们学生进入了中学了,那么中学里面新开了很多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这些都是在中学新开的科目。

围绕着学科阅读,你就可以做个规划,主题性的阅读啊,往往效果会特别好。

 

我记得很清楚,我在全国人大的时候每次讨论法律条款,因为我们每两个月开一次人大常委会,常委会上都要讨论一些法律。

那么每个法律,其实对我来说就是一个主题,我要能够提出意见,提出我的想法,那就得专门去看相关的文献,然后才能对法律有所了解。

 

再比如说像我做新教育实验,这20年来,我们每年开一次新教育实验年会,每年都要攻克一个教育的难题。

比如说今年,今年我们做什么,今年新教育关注的就是道德教育,也就是怎么去培养孩子的良好的道德品性。

那么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中国当下的教育的最大的难题。

 

我们最担心的就是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我们的教育为什么会培养出来的言行不一致的两面人。

 

我一直在研究其实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把德育、德性的养成,看成是智育,看成是智性的养成。

用传授知识的方法在培养人的道德。

 

所以最近我在一直在读像涂尔干的《道德教育》,平克的《白板》《人性中的善良天使》等等,这些书对我很好地理解就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集中性地把个人的观点进行比较。

 

在这个方面你像宋代的大文豪苏轼,他的“八面受敌法”其实就是一个很好的主题读书法。

 

什么叫八面受敌?

《孙子兵法》里面讲叫“我专而敌分”,也就是当部队在八面多受敌的这样一个危机情况下,你怎么去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以众击寡,而不能以寡击众,八面出击。

分散兵力,其实也就是你读书在一段时间内,要集中精力去读好一个领域,或者集中好精力,读好一个主题。

 

 

 3、学思结合,不动笔墨不读书 

 

这个问题我们在上一节课也专门讲到了,读书它是需要思考的。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个大家都非常的熟悉。

 

但是读书和思考是怎么结合起来的呢?

写作当然是一个结合得比较好的方法。

 

如果说阅读是一种学习,是汲取,那么写作就是一种思考一种表达。

学习和思考相结合,阅读才能更有成效。

所以学会记录,做笔记本身也是深度阅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古人特别强调这一点,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特别强调在阅读过程中,对原著可以进行圈点、批注、记录,对提升阅读效果具有特别的重要的作用。

其实唐代的教育家,韩愈在《进学解》里面提到的所谓的“钩玄法”,就是读书的很有效的方法。

 

韩愈提出叫“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按照韩愈的方法,读书就必须首先把所读的书进行分类,然后根据性质类别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法。

 

在读那些记事性质的历史书集的时候,你必须要能够提纲挈领地把书中内容抽出来。

 

在读那些纂言性质的理论书籍的时候,你必须能够探取那些深奥的观点。

所以,提要钩玄法的关键就在于读书你要抓住重点,汲取精华。

 

在读书的时候,应该尽可能地采取知性阅读的方法,与书中的观点进行深度的对话,把握其要义精髓,可以通过摘抄、思维导图等方法。

 

其实思维导图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因为它是一个把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我认为它是深度阅读的一个比较典型的方法。

 

上一次跟樊登讲《未来学校》我就注意到,樊登讲书为什么大家很欢迎?

因为第一他不照本宣科,第二他讲的条理性很强,又有干货。

后来我了解他说,他的秘诀就是思维导图。

 

读一本书以后,把书里面主要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讲给大家。

那天我看他讲我的《未来学校》,就是一张纸,思维导图在上面。

 

那么思维导图怎么做呢?

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抓住一个最重要的关键点,作为一个核心词或者说关键词,然后从它展开。

展开以后,以最初的关键词作为核心去生长,生长成一个大树。

所以每一个关键点都代表着和中心主题的一个链接,而每个链接又成为另外一个中心的主题,向外发散出更多的连接点。

 

有人把它说是一个树状图,也有人把它说成是一个鱼骨图,鱼的骨头。

你去看它从关键点发散出来一个个的节点。

 

我觉得思维导图对我们来说,对理清我们阅读的内容还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就像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一样,相互连接也可以成为我们一个个人的重要的数据库。

 

 

 4、有详有略,浏览和精读相结合  

 

的确,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同的书也有不同的读法。

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书都精读,所以必须要结合工作的需要,结合自身研究的特点,选择不同的书来读,选择不同的方法来读。

那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内容,要采取浏览和精读的不同方法。

 

比如说我有时候一天要看三本书,而且这三本书并不全是粗读的。

 

有一些书只能读得相对比较简约,有一些书可能就读得相对比较深入,所以我不可能每一本书里面所有的篇章都要读。

我有的时候可以选读,而有一些有难度的书你看不下去,你可以先放一放,或者说你读不下去的篇章你可以先放一放。

 

那么一开始你也可以采取精读的方法,如果很难进行下去,你不妨先粗读,然后有合适的机会的时候再精读,效果就会好很多。

 

因为读书,它有的时候会受到人的注意力集中的情况和精神的状态,甚至于情绪的影响。

所以如何采取精读,如何采取泛读的方法都可以根据内容,根据主体的状态来定。

 

清代一个学者叫李光地。

他曾经提出过叫“精读一书法”,也就是怎么样去读通一本书。

 

他认为精读一本书的方法,不仅仅有利于锻炼记忆力,也是触悟领会其他书籍的基础。

对于精读的这本书,你一定要选好,必须是能够打好基础、触类旁通的书。

 

所以阅读的时候,你要仔细认真,字字解得道理透明,诸家说,你俱能辩其是非高下,这样你精读了一本书就能够成为做学问的根,以此为基础,你就可以收获滚雪球一样的效果,取得更多的支持。

 

 

 5、注重积累,成为某一个领域的小专家 

 

这个也是很重要,就是我们很多人读书读得很杂,没有形成相应的集中点,其实我觉得一个人读书,最好能够有自己相对擅长的、喜欢的、优势的领域。

这样你就形成自己的阅读领域、阅读特点,对丰富你的精神生活是具有非常大的好处的。

 

我一直认为每个人阅读,要逐步地形成关注某一两个重点领域,在广博的基础上能够适当地兼顾精专。

因为如果长期对一个问题聚焦性地阅读,你其实就能够成为一个领域的小专家。

 

我曾经大致说过,我说你如果一个人关注一个领域到三年,你基本上就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小专家了;如果你持续地关注一个领域十年,你基本上在这个领域就有发言权了;当然更不要说你如果一辈子关注一个领域,你的学术成就可能就很大了。

 

我注意到很多各行各业的一些有意思的人才,他们有的时候都是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以外成为另外一个领域的专家。

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往往和他的阅读有很大的关系。

 

我就看到有中学老师专门研究昆曲,写出了非常棒的昆曲的专著。

有中学老师专门研究诗词,他写出了非常棒的诗词学的著作。

他不是专门的诗词学研究专家,也不是专门的科学研究专家,但是他们做的不亚于我们专家的水准,那就是持续地专注和关注某一个领域。

 

像我自己我最初是研究心理学史的,但是后来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做教育管理工作,所以我必须要把教育管理把教育作为我的主要的专业。

幸好心理学跟教育学本身之间它是通的,这个也为我做专业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尽管如此,我还是用心地去读了一批教育学的一些专著,特别是我通过写作来带动。

我曾经写过一本《中国教育思想史》,其实就是通过写教育思想史,来带动我通读了整个中国古代的一些主要的教育文献。

 

到了民进中央工作以后,我跟我们参政议政部的年轻人也提出了类似的要求:

最好能够在某一个领域成为小专家,为什么?

 

你作为一个民进中央的参政议政部的工作人员,我们的会员提出好的建议,提出好的意见,你要有鉴赏力。

 

如果没有鉴赏力,对这个领域嚼不通,你可能就很难鉴别他的意见能不能用,他的意见有没有创见,他的意见有没有水平,就会把沙子当金子,把金子当沙子,很可能就没法辨别我们的会员的建议、提案是否真的有水准。

所以成为一个领域的小专家,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每个孩子在他成长历程中,总是有自己的特别优势的一些领域,特别感兴趣的一些问题。

因此你不妨在这个里面,给他多推荐一些书,和他一起共同多读一点书。

 

我前两节课我也介绍了像我的小孙子,他就特别喜欢关于火箭、宇航、太空这个方面的知识。

那么在这个方面是你给他推荐,慢慢他就形成了一个相对优势的领域。

 

 

 6、讨论交流,和其他人去分享阅读的心得  

 

讨论交流也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现在我们知道这是一个团队合作的时代,教育也是这样,那么解决教育问题,靠一个老师靠一个父母都是不够的,它需要一种通力的合作。

 

因此讨论、交流、分享就具有特别的意义,读书也是如此。

一个人读古人讲叫“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读书其实也是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