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4923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4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诗歌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docx

《诗歌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诗歌鉴赏.docx

诗歌鉴赏

龙文教育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教案

学生

朱永澜

学校

鉄一

年级

高三

次数

第次

科目

语文

教师

雷杨红

日期

月日

时段

-

课题

诗歌鉴赏

教学重点

1、课本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难点

1、主题的理解和掌握

2、特色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3、诗句表达赏析

4、形象分析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巩固与掌握

2、课本内容理解回顾

一、教学衔接:

1、检查学生的作业,及时指点;

2、通过沟通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了解学生的本周学校的学习内容。

二、内容讲解:

1、每周积累

2、诗歌赏析

(1)概念

(2)考点

(3)课堂同步练习

3、综合复习与练习题

4、补充练习

三、课堂总结与反思:

带领学生对本次课授课内容进行回顾、总结

四、作业布置:

管理人员签字:

日期:

年月日

 

作业布置

1、学生上次作业评价:

○好○较好○一般○差

备注:

2、本次课后作业:

 

课堂小结

 

家长签字:

日期:

年月日

 

一、每周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3分)

A.戏谑(xuè)木讷(nà)聒噪(ɡuō)恪尽职守(kè)

B.裨益(pì)附和(hè) 悭吝(qiān)刚愎自用(bì)

C.载体(zài)回溯(sù)熨贴(yù)咬文嚼字(jiáo)

D.觇视(chān)跻身(jī)感喟(kuì)自怨自艾(ài)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新中国成立60年来首次有歼击机女飞行员受阅,因此备受各界关注。

10月1日,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果然不孚众望,驾机零误差飞过天安门广场。

B.公园里摆放的各种盆栽菊花,姹紫嫣红,微风一吹,更是风姿绰约,意兴阑珊。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断流现象,面对这江河日下的情况,人们开始冷静地思考环保问题。

D.法国著名建筑师克雷甫刚出巴黎美术学院的校门,在建筑和数学两方面就相继崭露头角。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综合运用行政、金融、税收等多种手段和政策措施,以重点工程为抓手,着力推进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

B.男子网坛两大巨头的决战持续近6小时,成为史上最长的大满贯决赛展现在球迷面前,这场决赛开启了世界男子网球赛的新时代。

C.文物局提出,针对当前首都城市的发展与古都名城保护,相关单位应加强文物保护力度,落实各项监管责任。

D.“微博”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廓、栏杆、台阶、屋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的建筑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⑥①⑤②④③B.⑥⑤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⑥⑤D.②①③④⑥⑤

2、错题回顾

断句练习:

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

“与不期众少其于当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得士二人。

3、诗歌鉴赏

(一)古代诗歌分类

一、从诗歌的体裁可分为:

古体诗、近体诗、词和曲。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也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

(1)古体诗:

包括古诗(唐以前诗歌)、楚辞、乐府诗。

“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也属古体诗。

古体诗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

《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2)近体诗:

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①一种称“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②一种称“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3)词:

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

其特点:

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按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

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

词的一段叫一阕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阕、上阕、上片,第二段叫后阕、下阕、下片。

(4)曲:

又称为词余、乐府。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

散曲兴起于金,兴盛于元,体式与词相近。

特点:

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较多使用口语。

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

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

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必须同一宫调。

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二、从诗歌的题材可分为:

①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写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古代有些诗人由于不满现实,常寄情于山水,通过描绘江湖风光、自然风景平寄寓自己的思想感情。

这类诗常将要抒发的情感寄寓在后描写的景物之中,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寓情于景。

其风格清新自然。

②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表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⑤边塞征战诗,描写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二)表现手法综合图表

属别

概念

分类

说明

示例

赏析

表达方式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陆游《书愤》)

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议论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描写

动静

 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

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剌鸣。

(杜甫《漫成一首》)

第四句鱼跳的“动”更衬托出前三句景物的“静”。

虚实

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

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正侧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诗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势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抒情

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借景抒情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融情于景

作者的喜怒哀乐同写景状物结合在一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作者的感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标志:

拟人手法。

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赞美了梅花坚强傲岸的品格,虽是数九寒冬,但依然于肃杀中傲然绽放,散发出阵阵幽香,同时也象征了作者自己傲然独立、纯洁高尚的品格。

属别

概念

说明

示例

赏析

修辞手法

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

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短语并列。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也属于成白描手法。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问人间谁是英雄?

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属别

概念

说明

示例

赏析

表现手法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的《望洞庭》)

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

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亿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正衬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反衬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

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李德裕《登崖州城作》)

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

象征了自己被政敌迫害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对比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李白《越中览古》)

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抑扬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

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王昌龄《闺怨》)

这首诗采用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

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三)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鉴赏诗歌的基础。

鉴赏诗歌的形象,要求感受、理解诗中的形象,进而准确概括形象所寓含的感情。

诗中的形象可以是景,也可以是人,还可以是物。

而人物形象既可以是诗人自己,也可以是别人;但无论是别人,还是景或物,形象的背后一定有诗人站在那里,诗中刻画的形象只不过是诗人的感情寄托而已。

诗歌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鉴赏这三种形象的试题都出现过。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即诗人本身的形象,也包括诗人之外的人物形象,是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例如《登高》中杜甫的形象,后者例如《观猎》中的将军的形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以片段的形式表现出来,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眼神、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因此,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肖像、行动、语言、神态、心理)、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1.思路点拨。

(1)区分诗中人物形象是抒情主人公还是诗人之外的形象。

(2)注意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一般来说作者在塑造人物时往往综合运用描写手法,如语言、动作、肖像,特别是细节描写,还有正面、侧面描写。

(3)要结合作者对于人物的描写,概括出人物的特点。

(4)注意分析作者塑造人物的意义。

(5)对于诗人自身的分析要注意结合作者的处境、写作背景,要知人论世。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概括相关诗句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刻画了什么形象;第二步,概括所描摹场景的特点或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特征、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1、经典例题【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高冠谷口招郑鄂岑 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

涧花然①暮雨,潭树暖春云。

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

 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氲。

 [注]①然:

通“燃”。

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

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

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

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入手。

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

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

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氲”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

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

答案:

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步骤一)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氤氲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

2、简析下面这首宋词中写到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陆 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鬃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

[注]:

①沧洲:

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

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然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

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二、鉴赏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主要是指那些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这些形象有的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有的通过作者人格化了的描写,曲折地表现诗人自己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

高考中对事物形象的考查主要是针对某些事物形象的象征意义来设题。

通过分析事物形象的特点,来探求象征体和本体之间的联系,进而分析并把握诗歌的思想和情感。

解题指津1.思路点拨。

(1)熟记特定物象的象征意义。

(2)鉴赏一般物象要结合作者的处境,了解作者的身世,分析作者所塑造的形象的象征意义。

(3)抓住物象的特征与作者所包含的感情。

2.答题步骤。

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

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经典例题1、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 轼缺月挂疏桐,漏①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①漏:

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答案:

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沙洲冷”等冷色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富有情态的字词极写孤鸿之神态和心理。

解析:

这首词是苏轼被贬到黄州时所作。

上片一、二句写深夜,用“缺”“疏”“断”几个字极写幽独凄清的心镜。

三、四句用“孤鸿”衬托“幽人”,说只有幽人独自往来。

下片写孤鸿,实际也是写幽人(作者自己)。

“惊”“恨”“寒”“寂寞”“冷”等词语,写尽了“孤鸿”实际也是幽人飘飞不定的境遇和孤独寂寞的心态。

要鉴赏词中“孤鸿”的形象,就要抓住下片的四句;“惊起却回头”,是说孤鸿惊恐不安,非常警惕;“有恨无人省”,说它心怀幽恨,却无人理会;“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虽有“栖息地”,却“不肯栖”,只好寄宿在寒冷、寂寞的沙洲里。

当然“孤鸿”的形象首先是“孤”。

2、海棠郑谷春风用意匀颜色,销得携觞与赋诗。

秾丽最宜新著雨,娇娆全在欲开时。

莫愁粉黛临窗懒,梁广丹青点笔迟。

朝醉暮吟看不足,羡他蝴蝶宿深枝。

明代的王象晋形容海棠曰:

“其花甚丰,其叶甚茂,其枝甚柔,望之绰绰如处女。

”本诗中哪两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并写出海棠怎样的风韵美?

本诗中三、四句表达了这种意思。

海棠最美最动人之处就在于含苞待放之时。

海棠花蕾“新著雨”而又在“欲开时”,色泽分外鲜红艳丽,看上去有如少女含羞时的红晕,娇娆而妩媚。

海棠显得别具一番风韵,显得异常之美。

(意思对即可)巩固练习

房兵曹胡马

杜甫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作者在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

写胡马的用意是什么?

 

作者塑造了一匹瘦骨突出、两耳高耸、奔跑起来四蹄生风的大宛名马的形象。

歌咏胡马,抒发了喜爱赞美之情,寄托了自己驰骋疆场、纵横四海的志向和情操。

 

三、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

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

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鉴赏景物形象主要有以下两种要求:

(1)“诗中赏画”——看画面的形、色、动、静,欣赏诗的画面美。

古代许多写景诗多具有“诗中有画”的特征。

欣赏诗的画面美,主要从四方面着手:

一是物象的组合方式,二是画面色彩,三是动态,四是静态。

(2)“画中品诗”——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是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是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

解题指津高考对于景物形象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考查意象类和分析意境类。

1.考查意象类(例2)答题步骤:

第一步,找到相关诗句,识别诗歌意象,并根据诗中诗句或体现景物特点的关键词语概括意象特点;第二步,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意象;第三步,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

2.考查意境类(例3)。

(1)意境含义。

意境是诗歌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诗歌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2)考查内容。

意境类考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