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业五常法管理技术手册.docx
《餐饮业五常法管理技术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餐饮业五常法管理技术手册.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餐饮业五常法管理技术手册
餐饮业“五常法”管理技术指导手册
(大中型餐饮业试行)
一、五常法概述
“五常法”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的简称,是当今餐饮业广为推崇的先进的自身卫生管理模式,也是强化餐饮经营卫生意识,提高卫生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员工自律,消除餐饮卫生安全隐患的一种有效手段。
“五常法”的要义是“工作常组织,天天常整顿,环境常清洁,事物常规范,人人常自律”。
运用“五常法”管理能对餐饮业的安全、卫生、品质、效率、形象等进行科学有效地提升,是生产高品质产品、提供高品质服务、杜绝或减少浪费、提高企业效率、树立企业形象的最佳途径。
1、“五常法”含义
“五常法”是用来创造和维护良好工作环境的一种有效技术,包括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
它源自五个以“S”为首的日本字,故又称5S。
1.11S——常组织
定义:
判断必需与非必需的物品并将必需物品的数量降低到最低程度,将非必需的物品清理掉。
目的:
把“空间”腾出来活用并防止误用。
1.22S——常整顿
定义:
要用的物品依规定定位、定量、明确标示地摆放整齐。
目的:
整齐、有标示,不用浪费时间寻找物品,30秒找到要找的物品。
1.33S——常清洁
定义:
清除工作场所各区域的脏乱,保持环境、物品、仪器、设备处于清洁状态,防止污染的发生。
目的:
环境整洁、明亮,保证取出的物品能正常使用。
1.44S——常规范
定义:
连续地、反复不断地坚持前面3S活动。
就是要养成坚持的习惯,并辅以一定的监督措施。
目的:
通过制度化来维持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的成效。
1.55S——常自律
定义:
要求人人依规定行事,养成好习惯。
目的:
改变“人的素质”,养成工作认真规范的好习惯。
2、“五常法”实施意义
目前,虽然流行有许多先进的内部管理方法,但不少企业总是感到现有的许多管理方法仍不尽人意,特别在成本控制和工作效率提高等方面,体现不出明显的优势。
因此,企业往往钱投入了不少,制度也制定了不少,但是,所产生的预期效果多未能如愿。
由此,对实施五常法管理,也抱有了怀疑及担心,担心五常法同样不会给自己带来效益,所以,怕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又会付之东流。
其实,企业的这些担心恰恰正是“五常法”管理实施后,直接能够让企业感受和体会到浪费减少、效率提高、形象提升等发生的变化。
其具体实施意义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2.1提升企业品质、品牌的保障
2.1.1被顾客称赞为整洁的餐饮企业,顾客乐于前来消费;
2.1.2由于口碑相传,会在同行中树立典范形象;
2.1.3清洁明亮的工作环境,管理有序的运作氛围,会吸引更多的员工人才,提高了总体素质;
2.2开源节流的法宝
2.2.1降低很多物品的不必要的浪费;
2.2.2减少寻找物品时间,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
2.2.3是时间的守护神,能降低工时,不会延迟工作。
2.3提高安全卫生餐饮环境的保证
2.3.1宽广明亮,视野开阔的工作场所,能使人流、物流一目了然;
2.3.2物品堆放定点定位,标识明显,避免交叉污染,杜绝物品使用差错;
2.3.3走道清洁畅通,不会造成杂乱情形而影响工作的顺畅和突发事件的疏导。
2.4标准化的推动者
2.4.1大家都正确地按照规定执行任务;
2.4.2建立全能的工作机会,使任何员工进入现场即可开展作业;
2.4.3程序稳定,成本合理,服务质量可靠。
2.5形成令人满意的工作环境
2.5.1明亮、清洁的工作场所,能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情。
2.5.2员工业务素质提高,有示范作用,可激发员工积极性;
2.5.3能带动现场全体人员不断完善、保持整洁的工作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3、“五常法”实际效用
“五常法”管理的经验和成效,可简要归纳为五个方面的实际效用:
3.1提高整洁、安全、有条理的工作环境
3.2提高工作效率,物品有名有家
3.3提升员工素质
3.4保障食品品质
3.5塑造企业良好形象
二、五常法实施
1、实施步骤
可分为决定、策划、培训、实施、维持五个步骤。
1.1决定
即获得最高管理者的承诺并做好准备。
首先,单位中的最高管理者必须确立推行五常法的思想和决心,并设立专门的五常实施管理组织,由单位负责人领衔。
而且,像其它任何品质计划一样,最高管理者仅仅只有口头表态没有作用,而是需要做出全面承诺;最高管理者在推广活动中不仅口头宣布开始实施五常活动,而且,在具体推行、实施和培训等需要经费支持时,能够提供资金上的保证。
1.2策划
具体指做好五常促进活动的策划。
要做到第一件事就是要编制五常促进活动计划表。
这个计划表可以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
1.2.1五常管理小组应有专(兼)职人员和办公地点。
以本《手册》的相关内容和“餐饮业五常法管理实施评估表”为基础,确定本企业五常实施的切入点和关键环节、关键部门或岗位。
在第一步实施的计划中,要从五个常的各个要素里,选取一项事情来完成。
并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开展轰轰烈烈的“五常促进活动”,具体可采用五常日的形式。
1.2.2第一个五常日
常组织,发动全体员工,人人都有分工,对所有的作业区域与作业环境开展整理,确定每项物品的使用作用、使用频率,并据此进行分类,坚决丢弃或去掉不需要的物品。
1.2.3第二个五常日
常整顿,给常组织后确定需要留下的物品予以命名,给每一件命名物品贴上标签,确定位置,给物品做到有名有家。
1.2.4第三个五常日
常清洁,全体员工开展相应区域大扫除,包括对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货架等每一个角落的正面、背面、顶面、地面进行全面清扫,营造全新的清洁环境。
1.2.5第四个五常日
常规范,体现视觉管理和增加执行透明度,主要区域有五常责任人分工示意图,设备、设施均有五常责任卡,制定五常管理制度,并上墙。
1.2.6第五个五常日
常自律,分层分级开展五常培训,做好培训记录,培养员工了解五常内容,分担五常责任,养成良好操作习惯、树立良好个人仪表。
1.2.7管理小组对于五常促进活动中工作突出的部门、班组或个人,应及时予以发现与总结。
表彰和奖励那些在实施五常活动中表现最佳的部门、班组和个人,并为下一步的五常活动作出计划。
1.3培训
开展各个层面及全体员工的五常知识、五常理念和五常观念培训,是实施五常管理必不可少的环节,“五常法”管理是以消除企业浪费和在企业年内部进行持续的品质改善的活动。
开始实行五常活动时,每个企业都会感到比较辣手或是无从下手,当企业开始实施五常管理后,又会发现总是会有很多新问题不断地产生和需要解决。
虽然,企业可能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但是,这些问题,通过不断地解决,最终还是能够被完全解决的。
在五常管理活动中,训练下属能够制定并实施自己的方案是一种必要的培训。
完全靠一个人所取得的进步或者总是依赖别人帮助所取得的进步,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步。
因此,企业整体水平和形象的提升才是真正的进步。
在整个部门内或整个企业内的会议上,适时表扬已取得的成绩也属于培训的范畴,不仅是一种鼓励,而且也是必要的思想和信息交流。
培训的形式,可采取分层次,有重点地开展。
培训的关键,可以本《手册》“员工五常操作指导培训内容“为重点,使每一位员工从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了解为什么实施“五常法”、怎样实施“五常法”和如何实施“五常法”等知识,从而实现人人皆知五常、人人理解五常、人人认识五常、人人参与五常。
1.4实施
就是具体推行“五常法”。
这个阶段,主要依照本《手册》的有关内容,逐条对照,逐条落实,尤其应做好信息的收集保存。
应收集的主要信息有:
相片,相片是一种保持记录的良好方法。
相片可以是整个厨房的全景图,也可以是某些功能部位的全景图。
这些相片不仅可以供内部有关人员作参考,也可以作为企业实施“五常法”管理后取得进步的依据,同时,又可供评估专家参考。
录像,录像已被用作一种解决问题和说服观众的省力工具。
已实施“五常法”管理的企业发现,将五常日之前和活动期间的状况进行的对比,很能鼓舞人心,能激励参与人员的士气。
1.5维持
就是将已开展的“五常法”管理活动持之以恒。
因此,需要对企业五常活动予以评估。
在评估过程中,须确定评估方法和完善评估内容,最简便的评估方法就是采用“餐饮业五常法管理实施评估表”,作为企业对开展情况的评估标准。
简言之,五常法的实施步骤就是获得高层管理者的承诺、起草五常计划并实施、组织五常培训、做好信息收集保存、完善评估等五个方面工作的有机结合。
2、具体做法与要求
2.11S——常组织腾出有效空间
2.1.1对所在的工作场所进行全面检查,制定需要和不需要的判别基准,确定哪些需要、哪些不需要,同时,反省哪些不需要物品产生的原因。
需要
不需要
要用的设施、设备、电气装置
杂物、灰尘、纸屑、油污、蜘蛛网
工作台、物品架
破损的垃圾筒、箩篮筐、纸箱、呆科、滞料
使用的工用具、容器
损坏的工具、样品
原材料、半成品、成品
除统一放置的私人茶杯以外的私人物品
使用中的看板、海报
不再使用的吊扇、各种挂具、旧海报
各种清洁工具、洁具、用品
无用的各种管线和工具
检验用样品
无效的标牌、指示牌
其他需要的物品
其他不需要的物品
2.1.2清除不需要物品与淘汰不需要物品的重点对象:
设备设施;
库存物品,原辅材料;
作业场所的工具、用品、容器等。
2.1.3物品淘汰的准则:
物品用途不明确的;
物品已经变质或过期的;
物品已经不需要使用的。
属于淘汰准则内列出的物品,做好标记,由专人或专门管理小组负责集中收集及处理。
2.1.4破损设施、器具及时报修、清理:
已经破损的设施、工具、容器等,应及时报请修理,恢复正常使用功能,不能修理的或者已经破损淘汰的设施、器具,应及时清理出场所。
2.1.5私人物品的存放:
一般来讲,私人物品不应带入工作场所,个人衣服、挎包等随身必带的物品,应集中存放于更衣室衣柜内;在工作时间需要使用的个人物品如茶具、毛巾等,应统一存放于工作场所内指定的位置。
2.1.6调查需要物品的使用频率、决定日常用量,并进行分层管理。
物品的判定基准可参考下列基准表
使用次数
分层管理
一个月都不用使用一次的物品
作废弃处理或放入专门仓库
偶尔使用或也许需要使用的物品
放在作业区附近或暂存仓库
每星期需要使用一次的物品
放在作业区附近
每天都需要使用的物品
放在使用地
每天都使用三次及以上的物品
放在不用移动身子就可以取到的地方或身上
2.1.7根据基准表和每个岗位的意见,确定留下来的各物品的使用频率。
此基准包含整理和整顿时需要判别的物品,针对具体的整理、整顿内容,制定出符合本企业特点的所有物品的基准目录。
2.22S——常整顿让物品有名有家
2.2.1所有物品的存放位置都有标识:
对可供放置物品的场所和货物架进行统筹安排,划线定位,使得所有物品的存放均能做到有“名”有“家”,“名”即物品的名称,“家”即存放物品的位置。
其目的是为了让物品的存放归类,便于管理和方便拿取。
2.2.2所有的设施、设备均应有标签:
标签的主要内容可根据具体设施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设施的操作方法,设施的性能(消毒柜应当达到的消毒温度、冰箱应当满足的冷藏或冷冻温度)等,但管理责任人及其管理职责的内容必须明示。
通过设置标签,明确管理责任人和管理职责,以保证设施处于良好的和有秩序的运转状态。
2.2.3需要重点整顿和定位的区域:
冷菜间、仓库、烹饪区域、粗加工间、面点间等其他功能间。
2.2.4划线定位方式:
彩色胶带、彩色瓷砖、不同材质的栅栏、不锈钢上雕刻花纹等其他方法。
2.2.5划线定位线条的颜色:
可采用黄色、蓝色、绿色、红色等不同的颜色。
可由实施企业按照惯例或原有的底色等来确定采用何种颜色,原则上,应容易识别或比较醒目。
2.2.6定位线条宽度的参考标准:
主通道标线约10cm左右
次通道或区域定位标线约3cm~5cm~7cm左右
2.2.7将物品在规划好的地方按照定点定位、有名有家摆放整齐(规定放置方法),原则上,按产品类别(如冷菜间食品须集中放置在冷菜专间内)和按原料类别(如肉禽、蔬菜、水产品不同原料须归类放置)。
具体的放置方法:
立体放置(上下分层),提高利用率;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推荐左进右出);危险场所采用栅栏等措施予以隔离。
2.2.8放置的方法与原则,建议采用平行(物品架前后或上下平行)、直角(物品架放置做到垂直)原则,放置区域不得超过划定的范围,清扫用具以悬挂式方法放置等。
2.2.9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放置方法可因地制宜,力求实用、简洁、卫生、高效。
同时,应设置物品负责人及检点表,并应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人。
2.2.10标识所有物品(这是“五常法”实施目视管理的重点),具体可参照以下原则:
物品放置场所的标识与物品实物相一致原则。
标识包括大标识与小标识,大标识设在醒目处,小标识设在物品放置区域,醒目处标识
与物品放置区域(场所)标识应相一致的原则。
标识表示的方法可以标签、显示板、看板、现场划线或在划线上加注文字等目视容易识
别的原则。
标识是五常管理的关键环节,为能充分发挥标识的目视管理效能,企业在推行“五常法”管理时,在标识上应多下功夫、多动脑筋,如采用颜色辨识、采用可变换标识、采用插入式标识等。
2.2.11目视管理的载体
管理标签:
计量、仪表、设备、设施、工具、容器等使用周期、精度、校正周期、是否完好等,标签上做到一目了然。
管理界限标识:
应用明显的线条或颜色,标出一般使用范围和危险范围,原材料、半成品、配料、备用等物品,亦可借助不同颜色的标签、划线,标识最低的库存量,通过颜色提示使用者和管理者。
或采用定点相片展示,如果难以用标签或文字达到目视管理目的,可以在同一地点、同一角度对现场或操作进行照相,用相片作为限定的标准或规范管理的依据。
着色:
依照不同的重要性、危险性、紧急性程度,以不同的颜色提醒有关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从而达到目视管理的效率与安全。
2.33S——常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2.3.1建立清洁责任区。
利用本企业的平面图,对所有作业范围明确标识各区域的清洁责任人或责任班组,各责任区域应有细化的定置图(即定位到每个最小区域,如调味品桌、切菜台等都落实有固定的责任人)。
公共区域,可确定某个岗位(班组)或某个员工为包干责任人,或者采用轮值的方法,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切实有明确的责任人负责该区域的清洁卫生。
2.3.2掌握清洁要领。
对工作场所进行全面大清扫,包括地面、墙壁、天花板、台面、物架等地方。
规定例行大扫除的内容,要细化到每日清洁、每周清洁的时间、范围和内容。
注意清洁隐蔽的地方,为使清洁更容易,尽量使物品离地放置。
要注意配线、配管上部的清洁。
设施、设备周围的清洁。
转角处、操作台底下、桌子或柜子底下、冷库内、冰箱内等容易被忽略地方的清洁。
日光灯、紫外线灯及其他照明灯内壁和灯罩的清洁。
洗手间、茶水间的清洁。
橱、柜等顶面、背面的清洁。
清洁用品本身的清洁、并做到及时归位放置。
地面保持干燥、整洁,墙面、屋顶保持清洁。
仪器、设备每次用完清洁干净并上油保护。
破损的区域或物品要及时修补或清理,如墙壁、天花板破损或脱落,死角、常规方法清洁不到的地方,地面破损或积水处。
2.3.3认真履行个人清洁责任。
清洁必须细心,应树立在自己的责任范围内不允许存在有任何不清洁或有污秽情况观念,具体清洁时特别需注意:
清洁范围、对象,清洁方法、重点,清洁要求、标准,清洁次数、周期,清洁用品、工具,清洁时机、时间。
2.3.4具体清洁要求:
场所内墙面、屋顶无积尘、蜘蛛网;墙面、屋顶、门窗等无破损、发霉、发黑;工作台面、物品架(柜)、仓库物品摆放整齐清洁;除粗加工、餐具洗消间外地面无明显水渍;墙面、地面无油腻,走路不沾脚;油烟罩、排烟管表面光亮、无油污;餐具清洗后表面无残渣、无油腻,热力消毒后餐具表面无水渍;冷菜间操作前场所内空气用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冷菜间温度保持在25℃以下;合理配置洗手消毒液,有洗手标准图解;下水道定期清理,无沉积污水、污物;“四害”预防措施得当,各功能区域内无“四害”;固体废弃物分类整理、当日清运,工作现场垃圾桶加盖、表面清洁。
2.44S——常规范做到持之以恒
2.4.1认真落实前3S的工作。
充分利用文字、表格、照片、图片、张贴画、宣传资料、个人体会、讨论发言、大会演讲、表态等形式,在企业内部营造浓厚的“五常法”管理推行氛围和实施气氛。
“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既是一个过程,又是一种结果,通过“组织”、“整顿”、“清洁”三个过程,达到工作现场卫生整洁的状态,使企业的整体从感观上首先出现改变。
2.4.2制定目视管理、颜色管理的基准。
所谓卫生整洁,狭义解释是指“干净整洁”,广义解释是指“美化有序”,因此,除了要不断维持3S的效果外,还需要建立健全可以通过各种能够直接看到(目视)的措施,使管理者及员工可以通过目视化方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或问题,并立即加以消除,达到工作现场始终保持正常整洁状态的目的。
例如,一个定位为半成品的区域,如果放置着成品,那么就是发生了“异常”,应立即作出消除的处理。
借助整顿时实施的定位、划线、标识,彻底塑造一个地面、台面、物品、墙面明朗化的工作现场,让目视管理成为现实管理中的重要手段和内容。
2.4.3制定检查审核方法。
制定、建立“五常法”实施标准检查表或清洁卫生检查表,相关操作人员或责任人可以对照该标准履行自查与自纠,主管领导应定期或不定期地亲自参加对“五常法”实施情况的检查。
2.4.4制定奖惩制度,加强执行力度。
制定“五常法”管理实施奖惩办法,对实施过程中表现优良和执行不力的及时予以奖惩。
实施奖惩宜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重点应注重营造团队氛围,倡导团队精神、提倡团队荣誉,发挥团队作用,最终以实现五常管理为目的。
2.4.5任何场合任何时候始终维持5S意识。
企业高层与全体员工必须永远抱着坚定推行“五常法”的信心和决心。
运用企业5S信息、期刊,5S海报、徽章、标语,让5S工作在员工心目中做到运用自如,维持愉悦的心情。
随时评估企业实施5S的进程,实施全程做到明朗化,让全体员工了解企业5S推行的水准现在已达到什么程度,离目标还有多远,再提升多少水准能够赶超其他同行的水平等等。
从而激发员工参与五常的热情与干劲,进一步提升企业实施五常的进程。
2.4.6高层主管应经常带头检查5S,带头重视5S,带头实践5S。
应做到逢会必讲5S,布置工作必讲5S,检查工作必讲5S。
只有高层重视下级才会努力,只有上级关心下级才会有责任心。
发现有缺失或差距,应当场给予指正。
下级对于上级检查,须本着立即执行的心态与行动。
2.55S——常自律提升员工素质,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2.5.1持续推动前4S至习惯化。
前4S是基本动作,也是手段和过程,通过这些基本动作和手段,使员工久而久之无形中养成一种保持整洁的操作习惯。
作为企业主管,应不断教育部下,加强前4S的执行和改善,以改变日常工作行为与操作习惯。
5S推行一段时间基本成型后,仍须继续紧抓,若不继续抓,就容易出现放松和忽视,就会半途而废或走回头路。
5S运行正常后,每月可选择某一周为“五常加强周”,每年可选择某一个月为“五常加强月”。
2.5.2制定共同遵守的五常规则、制度或规定。
除非是企业有关一些政策性的规定,一般性规定尤其是有关“五常法”的规定,应尽可能让员工参与制定和知情。
内容包括作业要点、安全卫生守则、服装仪容仪表、礼貌待客须知等。
2.5.3将各种五常规定目视化,让一些规定用眼睛一看就能够知道是否落实和执行,目视化管理现场选择在明显且容易看到的地方。
目视方法可利用各类宣传的方式:
如应用漫画形式、应用图表形式,装订或制成管理手册;在员工操作现场制作标语、看板、卡片等。
三、五常法管理的组织与职责
1、管理组织
设立“五常法”专门管理小组,由单位负责人兼任该管理小组组长,全面负责“五常法”的实施及管理,管理小组人数应为单数。
小组内设“五常法”执行主管、“五常法”督察人员、部门主管。
具体的关系安排如下:
“五常法”管理组织结构图
单位负责人
执行主管执行主管……督察人员
部门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主管……
员员员员员员员员
工工工工工工工工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
2、相关人员的工作职责
2.1管理小组组长(企业老总或负责人)的工作职责
2.1.1负责本企业“五常法”管理实施的全面工作
2.1.2主持“五常法”管理小组成员办公会,研究和决定“五常法”实施的各项工作。
2.1.3审定“五常法”实施的计划和步骤,并抓好落实。
2.1.4做好“五常法”实施的阶段评估,适时调整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及实施步骤。
2.1.5审定本企业“五常法”实施的各项规范、制度、要求、相关考核办法、奖惩标准等。
2.2执行主管的工作职责
2.2.1在管理小组组长领导下,负责本企业“五常法”管理相关知识点宣传、培训和监督五常的执行。
2.2.2协助制定“五常法”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及时总结汇报。
2.2.3布置、督促、检查各分管部门负责人的工作。
2.2.4认真贯彻落实“五常法”实施的规范工作要求,督促、检查各项五常制度及五常规范的执行与具体落实情况。
2.2.5深入各部门,了解和检查“五常法”实施情况,认真记录“五常法”实施的每一过程,及时总结汇报。
2.2.6定期组织各部门间的相互学习,善于发现先进,善于运用先进促进后进,不断提高和改进工作方法。
2.2.7全面掌握“五常法”管理实施动态,及时分析及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
2.3督查人员的工作职责
2.3.1在管理小组组长的领导下,严格按照“督促、指导、把关”工作原则,全面负责“五常法”管理的实施监督和指导工作。
对管理小组组长负责。
2.3.2协助制定“五常法”工作计划,督察各部门“五常法”贯彻实施的执行情况,及时总结汇报。
2.3.3广泛听取员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进行分析汇总,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传工作。
2.3.4全面了解员工的工作状况,做好正确引导与指导,确保“五常法”管理顺利实施。
2.4部门主管的工作职责
2.4.1负责本部门“五常法”实施日常管理工作;
2.4.2协助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
2.4.3负责贯彻落实“五常法”实施的规范工作要求,督促、检查本部门成员各项制度及规范的执行情况。
2.4.4合理安排员工班次,并视实际情况随时做好调配。
2.4.5结合本部门的实际情况的需求,通过言传身教,激发员工工作和学习热情,对本部门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本部门人员的工作热情和服务技能,特别是五常理念及实践应用。
2.4.6每天主持召开部门班前例会,作好班前准备,班中督导,班后总结工作,并做好工作笔记。
2.4.7正确处理员工之间的工作矛盾,关心爱护下属。
2.4.8随时检查本部门的设施设备运转是否正常,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确保“五常法”管理正常实施。
2.4.9及时安排本部门的物品发放。
2.4.10督导员工操作习惯,检查员工仪容仪表,及时帮助纠正。
2.4.11带头搞好本部门的环境卫生,做好自查自纠。
2.5员工的工作职责
2.5.1熟悉并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五常要点。
2.5.2自己的工作场所自己负责整理、整顿,保持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