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630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5.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docx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

中考九年级化学溶液计算题及答案

1、实验室里同学们要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钙溶液。

药品柜中可供选择的药品只有氢氧化钙、氧化钙、碳酸钙和硝酸钙四种固体及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同学们交流讨论后,选择了一种固体药品并称取15g加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105.4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5g固体和111g氯化钙溶液(实验中物质损耗忽略不计),并将上述配好的氯化钙溶液倒入贴有相应标签的试剂瓶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学们选择的固体药品是;

(2)请根据已知条件计算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利用中和反应可以测定酸或碱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如,在一定量的待测酸(或碱)溶液中逐滴滴入已知质量分数的碱(或酸)溶液(这种溶液被称为标准溶液),直到酸、碱恰好完全反应,根据消耗标准碱(或酸)溶液的多少即可求算出待测酸(或碱)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右下图为某次测定过程中,溶液的pH随所滴加的某标准溶液体积的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

(1)根据右下图曲线可以判断在实验中是向(填“酸”或“碱”,下同)溶液(待测液)中滴加溶液(标准液)。

(2)在这次测定中,为了指示中和反应刚好完全,用酚酞做指示剂,即在待测溶液中先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看到现象,则证明中和反应刚好完全。

(3)如果实验中使用的酸是硫酸溶液,碱是氢氧化钠溶液,且待测液和标准液的密度均以

1.0g/cm3计。

若测定中取用待测液25mL,标准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5%,根据图中数据,计算待测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过程中数值保留至0.1)

 

3欲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受热不分解,且不与酸反应),甲、乙两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方案:

方案一:

①称取石灰石样品质量8g;②用酒精灯加热样品,直至质量不再改变;③将固体残余物放在干燥的器皿中冷却后称得质量6.9g;④计算。

方案二:

①称取石灰石样品质量8g;②加入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100g,使碳酸钙完全反应;③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含溶质3.2g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中和多余的盐酸;④计算。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100g质量分数为7.3%的盐酸中,溶质氯化氢的质量为g;

(2)你认为上述方案中,切实可行的是方案,不选用另一方案的原因是

(3)求方案二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将1.5g混有铜粉的镁粉投入100g稀硫酸中,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共收集0.1g气体。

过滤后,向所得溶液滴入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滴入时无沉淀生成,滴加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后开始出现白色沉淀。

当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80g时,恰好得到最多的沉淀量2.9g。

试求:

(1)原混合物中镁的质量分数;

(2)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至0.01%)

 

1、

(1)碳酸钙………1分

(2)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15g+105.4g-5g-111g=4.4g………1分

设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7344

x4.4g

x=7.3g………1分

盐酸的溶质的质量分数=7.3g÷105.4g×100%=6.9%………1分

答:

略。

2、

(1)碱;酸(每空1分)

(2)溶液的红色刚好褪去(1分)

(3)消耗掉的硫酸溶液质量:

24.5mL×1.0g/mL=24.5g

消耗掉的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24.5g×4.5%=1.1g………………1分

解:

设待测液溶质质量为x

2NaOH+H2SO4=====Na2SO4+2H2O

8098

x1.1g

80:

98=x:

1.1g………………1分

x=0.9g………………1分

待测液溶质质量分数为0.9g÷(25mL×1.0g/cm3)×100%=3.6%………………1分

答:

待测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6%

3

(1)7.3(1分)

(2)二(1分)碳酸钙要在高温下才能完全分解(1分)

(3)解:

设与氢氧化钠反应的HCl质量为x

HCl+NaOH===NaCl+H2O

36.540

x3.2g

36.5:

40=x:

3.2g

得x=2.92g(1分)

与碳酸钙反应的HCl质量为:

7.3g-2.92g=4.38g

设与盐酸反应的碳酸钙质量为y

CaCO3+2HCl====CaCl2+CO2↑+H2O

10073

y4.38g

100:

73=y:

4.38g

y=6g(1分)

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6g÷8g×100%=75%(1分)

解:

(1)设原混合物中镁的质量为x,

则Mg+H2SO4=MgSO4+H2↑

24      2

x0.1g

24:

x=2:

0.1g

x=1.2g,(1分)

Mg%=80%(1分)

(2)首先中和未反应的H2SO4   H2SO4+2NaOH=Na2SO4+2H2O

然后再发生如下反应,MgSO4+2NaOH=Na2SO4+Mg(OH)2↓(1分)

即NaOH全部转化为Na2SO4设最终所得Na2SO4的质量为y,

2NaOH~  Na2SO4

80    142

80g×10%y(1分)

80:

80g×10%=142:

y

y=14.2g(1分)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所得溶液质量为

100+80+1.2—0.1—2.9=178.2g.(1分)

则Na2SO4%≈7.97%(1分)

2、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2.有一包固体粉末,可能含碳、铝、铜、氧化铝、氧化铜中的一种或几种。

为探究该固体粉末的组成,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

(已知:

金属银在空气中加热无明显变化)

(1)操作1和操作2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烧杯、漏斗、玻璃棒碳、铝

【解析】

【详解】

(1)操作1和操作2是将固体与液体分离,操作1和操作2的名称是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玻璃棒;

(2)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样品中加入过量的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样品中一定有铝;固、液混合物过滤后,固体A中加入硝酸银溶液,生成蓝色溶液乙,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得到固体B,B在氧气中灼烧生成二氧化碳且有黑色固体残留,说明固体A中一定有铜、碳,但是固体A中的铜到底是来自样品中的铜还是氧化铜并不能确定,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可能存在氧化铝。

【点睛】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3.已知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G是一种重要的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E可做食品干燥剂。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图所示:

(1)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2)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途广泛,请写出其中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应③属于_________________反应(填“化合”、“分解”、“置换”)。

(5)B是最清洁的燃料,与其它燃料相比其优点有(写一点)________________。

【答案】H2OCH4Ca(OH)2+CO2====CaCO3↓+H2O气体干燥剂或食品干燥剂化合产物是水,无污染

【解析】

(1)A、B、C、D、E、F、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D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D是甲烷(CH4),A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A通电会生成气体B和气体C,所以A是水(H2O),C会与甲烷反应,所以C是氧气,B是氢气,甲烷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更说明A是水,E是一种金属氧化物,与水反应能生成一种常见的碱,所以E是氧化钙,因易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F是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G是一种重要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所以G是碳酸钙,经过验证,推出的各种物质均满足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正确,所以A是H2O,D是CH4;

(2)反应④是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化学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3)通过推导可知E是氧化钙,在日常生活中常被用作食品干燥剂;(4)反应③是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满足化合反应多变一的条件,属于化合反应;(5)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产物是水,无污染且热值高。

 

4.小慧同学在学习中构建了“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关系图”。

(1)X和Y分别表示:

________、_________。

(2)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B的名称为_________。

(3)关系图中放错位置的物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单质盐SO3亚硫酸硫化钠

【解析】

【详解】

(1)X对应的是S,S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Y对应的是硫酸钾、亚硫酸铵,属于盐类,故填:

单质;盐;

(2)A是硫元素化合价为+6价的氧化物,为SO3;B是硫元素化合价为+4价的酸,为亚硫酸,故填:

SO3;亚硫酸;

(3)Na2S中硫元素显-2价,不是+2价,故填:

硫化钠。

 

5.A〜H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一”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虚线圈中的两种物质类别相同.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

(1)写出化学式:

B,F。

(2)写出C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

(3)写出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转化为E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

【答案】

(1)HCl,CuSO4.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CuO+H2SO4═CuSO4+H2O;置换反应.(4)单质.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A~J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虚线圈中的两物质类别相同”,根据“A的浓溶液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用作干燥剂”,所以A是硫酸,硫酸会转化成酸B,所以B是盐酸,根据“C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所以C为氢氧化钙;根据“D广泛应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所以D是氢氧化钠;根据“E的水溶液为浅绿色”,则E为亚铁离子的溶液;根据“F可与生石灰、水配制成具有杀菌作用的波尔多液”,则F为硫酸铜;根据“A的稀溶液与G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F与H”,所以推测G是氧化铜,H是水,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1)根据分析可知:

B为HCl,F为CuSO4;

(2)反应C→D,即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故其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Ca(OH)2═CaCO3↓+2NaOH;

(3)根据分析可知:

A是硫酸,G是氧化铜,则A的稀溶液与G发生反应,即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故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O+H2SO4═CuSO4+H2O;

F转化为E,即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故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

(4)分类观是化学的核心观念之一.AB为酸,CD为碱,EF为盐,GH为氧化物,故以上8种物质没有涉及到的物质类别是单质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6.A、B、C、D、E分别是锌、硫酸、氢氧化钡、硫酸铜和碳酸钠五种物质中的一种,如图所示:

“﹣”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发生反应,其中D的溶液呈蓝色,A与B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

(1)D的化学式是。

(2)A与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C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4)下列可以替代E的是(填序号)。

①氯化铜②氢氧化钾③银

【答案】

(1)CuSO4

(2)Na2CO3+H2SO4=Na2SO4+CO2↑+H2O

(3)CuSO4+Ba(0H)2=BaSO4↓+Cu(0H)2↓复分解反应

(4)②

【解析】

试题分析:

(1)根据题目给出的流程图和信息:

D的溶液呈蓝色,因此D是硫酸铜;故答案为:

CuSO4;

(2)A与B反应生成的气体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那么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因此A、B是硫酸和碳酸钠中的一种,从连线关系可以看出A与硫酸铜不反应,所以A是硫酸,B是碳酸钠,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配平即可;故答案为:

Na2CO3+H2SO4=Na2SO4+CO2↑+H2O;

(3)硫酸铜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铜蓝色沉淀,配平即可,此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答案为:

CuSO4+Ba(0H)2=BaSO4↓+Cu(0H)2↓;复分解反应;

(4)因为E是锌,锌能与硫酸反应,在氯化铜、氢氧化钾和银中,只有氢氧化钾能与硫酸反应,因此可以替代E的是氢氧化钾,故答案为:

②。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7.有一包固体,可能是Cu(NO3)2、K2SO4、KCl、K2CO3、KOH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为了探究该固体的组成,某化学小组设计并开展以下实验:

已知,步骤I中固体全部消失,溶液呈蓝色,无气泡产生,步骤II、III中均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经推论,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4)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____________。

【答案】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Cu(NO3)2、K2SO4 Ba(NO3)2+ K2SO4=BaSO4↓+2KNO3 Cu2+、K+、H+ 

【解析】

本题是推断题。

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解题时注意加入试剂的量对反应后溶液成分的影响。

(1)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

原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理由是向固体中加入过量的稀盐酸时,无气泡产生;

(2)固体加过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且溶液呈蓝色,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硝酸铜,硝酸铜与氢氧化钾能发生反应不能共存,则说明一定不存在氢氧化钾,根据题

(1)的分析固体中一定不含K2CO3,在步骤Ⅰ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说明固体中一定有硫酸钾,在步骤Ⅱ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含氯离子的溶液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的沉淀,由于在步骤Ⅰ中加入了盐酸,不能说明固体中一定有氯化钾,所以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Cu(NO3)2、K2SO4 ;

(3)步骤II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反应是硫酸钾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化学方程式是Ba(NO3)2+ K2SO4=BaSO4↓+2KNO3;

(4)根据题

(2)中的分析可知,步骤III所得蓝色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 Cu2+、K+、H+ 。

 

8.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E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H是一种补钙剂。

请回答:

(1)写出A、C的化学式:

A__________;C__________;

(2)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H4H2O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

【分析】

根据A~H都是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所以A是甲烷,甲烷和氧气点燃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B是氧气,D会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D是二氧化碳,C是水;根据E是一种常见的干燥剂,E和水会发生反应,所以E是氧化钙,F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所以G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白色沉淀H是碳酸钙,H是一种补钙剂,代入检验,符合题意。

【详解】

(1)已知A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则A是甲烷,化学式为CH4;C为水,化学式为H2O;

(2)反应④氢氧化钙和碳酸钠的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符合复分解反应,所以“内项结合,外项结合”,所以此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