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580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

《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docx

徐州医学院教学大纲格式

蚌埠医学院

《外科学总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外科学总论

英文名称:

BasicSurgery

课程类型:

专业主干课程

总学时:

72学时理论课学时:

42学时实验学时:

30学时

适用对象:

临床医学本科

课程简介:

外科学总论,又称基本外科,是外科学的基础。

内容包括外科的基本理论,如外科休克、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围手术期处理等;外科基本技能,如外科无菌术、组织的切开与缝合等。

是学习外科学的基本课程。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外科学总论是外科学的基础,也是医学基础理论与外科临床相结合的桥梁课程。

又是外科学中进展最快的领域。

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坚实的外科基础理论,为将来从事外科各专业打下良好的根基。

二、教学基本要求

将医学基础理论与外科临床实践相结合,使学生了解外科疾病引起的各种全身性病理生理变化,掌握不同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熟悉其处理原则。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掌握】外科学的范畴

【熟悉】外科学的发展史

【了解】1.我国现代外科学发展和成就

2.怎样学习外科学

【教学内容】

1.外科学的范畴

2.外科学的发展史

3.我国现代外科学发展和成就

4.怎样学习外科学

第二章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

(自学)

【掌握】基因诊断的原理、意义及基因诊断的主要技术了解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熟悉】1.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及检测

2.基因治疗的概念、条件、步骤,生物学应答调节剂疗法的分类

3.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了解】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内容】

1.基因诊断的原理、意义及基因诊断的主要技术了解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2.肿瘤标志物的分类及检测

3.基因治疗的概念、条件、步骤,生物学应答调节剂疗法的分类

4.分子生物学在临床中的应用

第三章无菌术

(实验教学)

【掌握】1.消毒灭菌的概念

2.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3.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熟悉】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

【了解】手术室的管理

【教学内容】

1.消毒灭菌的概念

2.手术人员和病人手术区域的准备

3.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4.手术器械、物品、敷料的灭菌、消毒法

第四章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掌握】1.水和钠代谢紊乱类型、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2.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3.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熟悉】1.体液的主要成分和分布

2.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酸碱平衡的维持

【了解】1.外科病人体液失调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2.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3.低钙血症和镁缺乏的病因、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体液的主要成分和分布

2.体液平衡及渗透压的调节,酸碱平衡的维持

3.水和钠代谢紊乱类型、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4.低钾血症和高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5.代谢性酸中毒和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6.外科病人体液失调临床处理的基本原则

7.呼吸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第五章输血

【掌握】1.输血的适应证

2.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熟悉】输血技术及注意事项

【了解】1.自体输血的方法

2.常用的血液成分制品及其适应证

3.常用的血浆代用品

【教学内容】

1.输血的适应证

2.输血的并发症及其防治

3.输血技术及注意事项

4.自体输血的方法

5.常用的血液成分制品及其适应证

6.常用的血浆代用品

第六章外科休克

【掌握】1.休克的定义、分类

2.休克的临床表现和监测

3.休克的治疗措施

4.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熟悉】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了解】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和治疗

【教学内容】

1.休克的定义、分类

2.休克的病理生理变化

3.休克的临床表现和监测

4.休克的治疗措施

5.失血性休克和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6.创伤性休克的病因和治疗

第七章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掌握】1.MODS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诊断

2.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3.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熟悉】1.MODS的防治要点

2.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发病基础与机制,治疗原则

【了解】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基础和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1.MODS的概念、临床表现及诊断

2.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及治疗

3.急性肺损伤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4.MODS的防治要点

5.应激性溃疡的概念及发病基础与机制,治疗原则

6.急性肝衰竭的发病基础和临床表现

第八章麻醉

【掌握】1.麻醉学的定义、范畴及方法分类

2.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3.全身麻醉定义、全身麻醉的实施、并发症及其处理

4.局部麻醉定义、局麻药的药理、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

5.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机制与生理

6.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适应证及并发症

【熟悉】1.常用全身麻醉药

2.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了解】1.麻醉机的基本结构和应用

2.气管内插管术

3.控制性降压和全身低温

【教学内容】

1.麻醉学的定义、范畴及方法分类

2.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

3.全身麻醉定义、常用全身麻醉药、全身麻醉的实施、并发症及其处理

4.局部麻醉定义、局麻药的药理、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

5.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机制与生理

6.蛛网膜下腔阻滞、硬膜外阻滞麻醉的方法、适应证及并发症

7.麻醉期间和麻醉恢复期的监测和管理

第九章重症监测治疗与复苏

【掌握】1.呼吸及循环监测的评估及治疗原则

2.复苏的概念、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方法

【熟悉】1.ICU的概念及工作内容

2.后期复苏的内容

3.复苏后的治疗

【了解】病情的评估

【教学内容】

1.ICU的概念及工作内容

2.呼吸及循环监测的评估及治疗原则

3.复苏的概念、初期复苏的任务和方法

4.后期复苏的内容

5.复苏后的治疗

6.病情的评估

第十章疼痛治疗

【掌握】1.疼痛的临床分类、程度评估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2.慢性疼痛的治疗范围、常用方法

3.癌症疼痛的治疗方法

【熟悉】术后镇痛的方法

【了解】术后镇痛常用药物

【教学内容】

1.疼痛的临床分类、程度评估及其对生理的影响

2.慢性疼痛的治疗范围、常用方法

3.癌症疼痛的治疗方法

4.术后镇痛的方法及术后镇痛常用药物

第十一章围手术期处理

【掌握】1.手术前的一般准备与特殊准备

2.手术后的处理

【熟悉】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了解】围手术期的概念、手术的类型

【教学内容】

1.围手术期的概念、手术的类型

2.手术前的一般准备与特殊准备

3.手术后的处理

4.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第十二章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掌握】1.肠内营养的制剂、实施、并发症防治及适应证

2.肠外营养的制剂、转入途径、并发症及适应证

【熟悉】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了解】饥饿、创伤后的代谢变化

【教学内容】

1.人体的基本营养代谢

2.饥饿、创伤后的代谢变化

3.肠内营养的制剂、实施、并发症防治及适应证

4.肠外营养的制剂、转入途径、并发症及适应证

第十三章外科感染

【掌握】1.外科感染的分类、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2.疖、痈、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和淋巴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3.破伤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4.全身性外科感染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熟悉】1.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

2.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了解】气性坏疸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教学内容】

1.外科感染的分类、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2.疖、痈、蜂窝织炎、丹毒、淋巴管和淋巴结炎的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和治疗

3.手部急性化脓性感染的特点、临床表现和治疗

4.破伤风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预防和治疗

5.全身性外科感染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6.外科应用抗菌药的原则

第十四章创伤和战伤

【掌握】1.创伤和战伤的诊断

2.创伤的处理(急救与程序、进一步救治、闭合性、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熟悉】1.创伤和战伤概念与分类

2.创伤和战伤的病理(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创伤并发症)

【了解】战伤的救治

【教学内容】

1.创伤和战伤概念与分类

2.创伤和战伤的病理(组织修复和创伤愈合、创伤并发症)

3.创伤和战伤的诊断

2.创伤的处理(急救与程序、进一步救治、闭合性、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第十五章烧伤、冷伤、咬螫伤

【掌握】1.热力烧伤的伤情判断、烧伤面积的估算、深度的识别、严重性分度、吸入性损伤的诊断

2.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3.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熟悉】1.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2.烧伤的治疗原则

3.烧伤创面的处理

【了解】1.植皮术

2.电烧伤、化学烧伤

3.咬蛰伤

【教学内容】

1.热力烧伤的伤情判断、烧伤面积的估算、深度的识别、严重性分度、吸入性损伤的诊断

2.烧伤病理生理和临床分期

3.烧伤休克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4.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断与防治

5.烧伤的治疗原则

6.烧伤创面的处理

7.植皮术

第十六章显微外科

【掌握】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

【熟悉】1.显微外科的基本手术技术

2.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了解】显微外科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的显微外科在国际上的地位

【教学内容】

1.显微外科的发展历史及我国的显微外科在国际上的地位

2.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

3.显微外科的基本手术技术

4.显微外科的设备和器材

第十七章肿瘤

(肿瘤学教研室讲授)

【掌握】1.肿瘤的临床表现、尤指肿瘤的局部表现

2.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

3.恶性肿瘤的分期、转移方式和治疗原则

【熟悉】1.肿瘤的分类、病因

2.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的表现、诊断与治疗

【了解】肿瘤的三级预防

【教学内容】

1.肿瘤的分类、病因

2.肿瘤的临床表现、尤指肿瘤的局部表现

3.恶性肿瘤的诊断方法

4.恶性肿瘤的分期、转移方式和治疗原则

5.常见体表肿瘤与肿块的表现、诊断与治疗

第十八章移植

【掌握】1.移植相关的名词及其定义、分类

2.移植器官供者的选择,器官的切取与保存

【熟悉】器官移植的主要适应证

【了解】1.临床移植免疫的特点及移植抗原的临床含义

2.临床排斥反应综合征的分类、机制和特点

【教学内容】

1.移植相关的名词及其定义、分类

2.器官移植的主要适应证

3.临床移植免疫的特点及移植抗原的临床含义

4.临床排斥反应综合征的分类、机制和特点

5.移植器官供者的选择,器官的切取与保存

四、实验及见习

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课外习题及课内讨论

第一章

1.外科学的范畴

2.外科学的简史

3.现代外科学发展的基础

4.我国现代外科的发展和成就

5.怎样学习外科学

第二章

1.基因诊断的原理、意义及主要技术

2.试述生物芯片技术在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3.分子生物学在外科临床的应用涉及哪些方面

4.以原发性肝癌为例,介绍肿瘤基因治疗的策略

第三章

1.应用于灭菌的物理方法及其适用范围有哪些?

2.常用化学灭菌剂和消毒剂种类及应用

3.手术人员手臂消毒法的原则

4.详述病人手术区的准备(皮肤消毒,铺无菌布单的要求)

5.熟悉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第四章

1.等渗性缺水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2.低渗性缺水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3.低钾血症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治疗

4.代谢性酸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

5.试述胃液丧失过多致代谢性碱中毒的病理生理及治疗。

第五章

1.输血的适应证有哪些?

2.大量失血者血容量的补充应遵循哪些原则?

3.输血发生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的原因、临床表现有哪些?

如何预防和治疗?

4.自体输血的优点,常用方法及禁忌证?

5.常用血液成分制品及其适应证有哪些?

6.浓缩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和冰冻血浆的各自特点及适应证?

第六章

1.休克的临床表现

2.休克的一般监测和特殊监测及其意义

3.简述中心静脉压监测的意义

4.休克的治疗原则

5.失血性休克时如何补充血容量

6.感染性休克的临床表现

第七章

1.何谓MODS?

如何分型?

诊断中应注意哪几点?

预防措施有哪些?

2.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有哪些?

如何鉴别肾前性和肾性的急性肾衰竭?

3.急性肾衰竭少尿期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治疗原则是什么?

4.简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急性肺损伤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

5.应激性溃疡非手术治疗包括哪些措施?

第八章

1.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麻醉前用药的种类

2.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的药理及全身麻醉的并发症

3.椎管内麻醉的解剖基础,机制与生理

4.硬膜外麻醉的严重并发症——全脊椎麻醉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以及处理原则

第九章

1.循环监测的评估及治疗原则

2.复苏的概念,包括哪些内容?

何谓初期复苏?

3.呼吸循环骤停的诊断标准及心脏停搏的三种类型

4.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的方法。

第十章

1.疼痛的定义、疼痛引起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

2.疼痛治疗的常用药物?

3.癌痛三阶梯疗法的基本原则、癌痛的椎管内注药治疗。

4.传统术后镇痛方法有哪些缺点?

5.何谓病人自控镇痛(PCA),分哪二类?

第十一章

1.按照手术的时限性外科手术分哪几种?

2.如何进行术前胃肠道的准备?

3.哪些情况需要术前预防应用抗生素?

4.心脏危险指数系统(CRIS)的意义。

5.糖尿病人术前准备注意哪些?

6.术后各种不适的常见原因及处理有哪些?

7.手术切口的分类、愈合分级。

8.术后出血的原因、判断及处理。

9.术后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第十二章

1.正常机体蛋白质及氨基酸、能量储备及需要、营养状态的评定

2.饥饿、创伤后糖代谢的改变

3.肠内营养的适应证及其优点

4.肠外营养的适应证、组成和并发症

5.肠外营养导致肠道细菌移位的原因

第十三章

1.外科感染的分类、病理演变与治疗

2.急性蜂窝织炎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何谓脓毒症?

脓毒症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

4.何谓静脉导管感染?

何谓肠源性感染?

脓毒症主要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5.破伤风的典型临床表现和治疗原则是什么?

6.外科感染抗菌药物应用的适应证有哪些?

药物的选择可参考哪些情况?

第十四章

1.创伤愈合的类型,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及创伤并发症

2.创伤急救的原则和步骤

3.急救常用的止血方法

4.开放性创伤的处理

第十五章

1.烧伤面积的估算、深度识别。

2.烧伤休克期病理生理变化的特点、临床表现及液体疗法的方案。

3.烧伤的初步处理有哪些?

4.烧伤全身性感染的诊断。

第十六章

1.显微外科的定义

2.显微外科的应用范围

3.显微外科的基本手术技术

4.显微外科的发展历史

第十七章

1.肿瘤的局部临床表现

2.肿瘤的诊断方法

3.肿瘤的分期

4.良恶性肿瘤临床鉴别要点

第十八章

1.简述与移植相关的名词及其定义

2.四种排斥反应的机制和各自特点

3.切取器官保存的原则是什么

4.试述临床免疫的主要特点

5.试述T细胞在移植物排斥反应中的功能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理论课,以讲授为主,应有别于单纯病理、生理等基础课,教师应结合丰富的临床资料,将基础理论融汇入实际病例中去。

通过提问,复习有关理论知识,结合举例,启发同学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结合,从而掌握所学内容。

充分利用多媒体优势,将直观的图片、资料等大量信息传达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七、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内容

课堂讲授

习题课

实验、见习课

其它教学环节

小计

(一)绪论

2学时

(二)外科领域的分子生物学

2学时

(三)无菌术

2学时

(四)外科病人的体液失调

4学时

(五)输血

2学时

(六)外科休克

4学时

(七)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

4学时

(八)麻醉

4学时

(九)重症监测与复苏

2学时

(十)疼痛治疗

2学时

(十一)围手术期处理

2学时

(十二)外科病人的营养代谢

2学时

(十三)外科感染

6学时

(十四)创伤和战伤

2学时

(十五)烧伤、冷伤、咬蛰伤

2学时

(十六)显微外科

2学时

(十七)肿瘤

4学时

(十八)移植

2学时

总计

42学时

2学时

6学时

八、考核方式

笔试(闭卷)各教学环节占总分的比例:

实验作业及平时测验:

25%,期末考试:

75%

九、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教材:

《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参考书:

《黄家驷外科学》(第6版),吴阶平、裘法祖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外科学学习指导》,吴肇汉主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十、说明

外科学总论内容是外科学的基础。

外科基础理论内容丰富,进展迅速,而教学时数相对较少,上好总论课程既要求教师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又需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为了帮助任课教师抓住教材内容精要,统一教学重点,逐步实现教考分离,以提高教学质量,检验教学水平,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我们组织编写了《外科学总论教学大纲》。

本教学大纲根据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和卫生部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及其配套教材《外科学学习指导》编写,内容包括第一至第十八章,大纲对每个章节的教学目的,讲授内容均提出了具体要求,复习纲要则有利于指导学生自学与复习。

参与本大纲编写的教师都具有较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并得到有关专家的支持,尽管如此,也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教学实践中提出宝贵意见,以利大纲的更新、充实、修改。

十一、本大纲主要起草人、审阅人

主要起草人:

刘瑞林2006年7月15日

审阅人:

刘生光2006年7月20日

蚌埠医学院临床教学部院(系)、部外科学总论教研室

2006年8月2日

蚌埠医学院课程教学大纲执行审批表

大纲名称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

总学时数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教研室

意见

教研室主任:

年月日

系、部意见

 

系、部(院)主任:

年月日

教务处

意见

 

教务处处长:

年月日

 

《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大纲(2006版)

课程名称:

外科基本技能英文名称:

BasicTrainingofSurgery

课程性质:

实践教学课程,独立开课适用专业:

临床医学本科

考核方式:

分为日常考核、操作考核、卷面考核、提交实验结果,实验成绩占总成绩25%。

课程简介:

该课程是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教学必修课程。

通过学习,让同学掌握外科的无菌原则和外科手术基本操作技术,为临床实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其中理论教学5学时,试验教学25学时(其中动物实验9学时,技能训练15学时),共计10个内容。

实验教材及参考书:

自编教材

实验一

一、类别: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识别线结种类

2.学会单手、双手、持钳三种打结方法,要求正确地打好方结,三重结和外科结。

3.熟悉手术缝针和缝线分类、特点及使用适应范围。

三、实验内容:

实验室规则

外科打结法

手术缝针和缝线介绍

四、学时:

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

各类缝针、缝线

示教用红白粗棉线。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

1.集中介绍外科实验室规则,纪律及外科基本操作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2.讲解线结的种类,打结方法,手术缝线种类及适应证。

3.分组练习:

四人一组,在老师指导下学习三种打结方法。

实验二

一、类别: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通过洗手、穿衣、戴手套的实际操作,树立严格的无菌观念。

2.初步认识和掌握外科常用手术器械及其正确使用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学习洗手法,穿无菌手术衣,戴手套

2.认识常用手术器械及使用。

四、学时:

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

1.洗手刷、肥皂水、小毛巾。

2.含70%酒精或含1:

1000洁尔灭溶液的泡手桶。

3.无菌手术衣、手套。

4.常用外科手术器械一套。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

1.集中讲解洗手、穿衣、戴手套的方法后分二组实习。

2.第一组,换鞋、更衣、戴好口罩、帽子进洗手室。

先看老师示教,然后定规刷手、泡手、再进入实验手术室,学习穿无菌衣、戴手套。

3.第二组由老师介绍手术器械,并练习正确使用方法。

4.二组交换

实验三

一、类别: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正确的组织切开、止血、缝合、剪线、拆线和基本操作。

2.练习、掌握常用器械的使用方法。

3.熟悉几种常用缝合法。

三、实验内容:

手术基本操作练习

四、学时:

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

基本手术器械,缝针缝线,猪肉块或人选皮肤模块。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

1.集中讲授手术基本操作,观看影像资料

2.换鞋、更衣、进入实验手术室,分组看老师示教。

3.2~4人一组操作练习:

切开、止血、结扎、缝合、拆线等。

4.抽查同学打结,并总结本次实验。

 

实验四

一、类别: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肠切除指征

2.学习肠端-端吻合术方法

三、实验内容:

离体肠管端-端吻合术

四、学时:

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

离体猪肠或人造肠管模型;持针钳、缝针、缝线、剪刀、肠钳等。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

1.集中讲授肠切除指征,肠吻合方式及方法(见第二章第五节)。

2.换鞋进入实验手术室,分组观看老师示教。

3.每2人一组,练习肠端-端二层吻合术。

4.总结。

实验五

一、类别: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学习手术区皮肤消毒方法、范围,无菌巾、单的铺放。

2.了解手术人员的分工,位置及交换位置方法。

三、实验内容:

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四、学时:

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

1.人体模型。

2.消毒器械、药液

3.无菌布类包(无菌巾、单)。

六、实验中注意事项:

1.集中讲授手术进行中的无菌原则。

2.换鞋、更衣、戴口罩、帽子、进入实验室看老师示教。

3.手术组分工,洗手(碘伏洗手法)。

4.进入手术室、穿衣、消毒、铺巾及交换位置的练习。

 

实验六

一、类别:

综合性实验。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清创术步骤和方法

2.了解一期缝合及二期缝合指征

三、实验内容:

清创术

四、学时:

3学时

五、主要仪器设备:

清创缝合包、肥皂水、盐水、碘酒、酒精棉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