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互联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
《社区互联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互联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区互联信息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策划书
*****省区域内社区信息化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件
附件一:
社区信息化试点的涵
附件二:
建立社区信息化实验示范基地的涵
附件三:
倍增计划
附件四:
大连市民政局开展“互联社区”的开通工作
附件五:
中社联大连分公司一年投入费用列表
附件六:
《中国信息化》杂志政务栏“互联社区联动中国”报道
附件七: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
附件八:
北京东华门街道互联社区市场运作项目书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提要
1、项目名称:
*****省区域内社区信息化综合网络服务平台建设工程。
2、项目性质:
新建。
3、项目建设单位:
中社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4、法人代表:
隋庆浩(总经理)
5、建设地点:
*****省(全省)。
6、建设规模:
覆盖*****省全境社区信息化综合网络服务平台(互联社区)。
7、建设周期:
批准成立之日起两年内。
8、主要建设内容:
互联社区网络平台;
基于互联社区平台下的BtoC电子商务平台;
互联社区连锁便民服务中心;
基于电子商务平台下的物流系统;
其他与社区信息化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相关的项目系列。
9、项目申报单位:
中社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0、投资规模:
项目投资估算总额为2亿元。
11、资金筹措:
项目投资全部由企业自筹。
第二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依据
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
当前现代服务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各地区也都在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如何把握新一轮服务业投资机遇和做好服务业“十二五”规划工作十分重要和迫切。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的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保障的功能从政府剥离到社区,社区已经成为社会管理的最前沿。
社区信息化作为现代服务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社区信息化在便利居民生活,提升社会生活水平,加强政府与居民互动与沟通,加快构建服务型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民政部门是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部门,2001年制定的《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以社区建设为中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社区服务为切入点,为社区居民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和服务”。
2006年年初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社区信息化工作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2007年4月,社区信息化标准研究起草小组正式成立,主要任务是开展社区信息化标准的研究和起草工作。
目前,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指导意见》的部署,已形成了由民政部牵头、国信办协调、相关部委协同的联合工作机制,正为推进社区信息化营造了全面的宏观政策环境。
我国政府提出的政策等宏观条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1、《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2、《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的指导意见》;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
4、《全国民政系统信息化2001—2005发展规划纲要》;
5、《民政部和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关于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年);
6、《*****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赣府厅发)[2007]32号);
7、温家宝总理《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8、《国家发改委关于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发改产业(2010)116号)。
第三节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实践依据
中社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从2006年开始独立研发创建的“互联社区”——社区信息化公益性项目综合网络服务平台。
1、互联社区平台自2006年12月在宁波率先试点,受到了当地政府、社区、企业及居民的热烈欢迎和大力支持。
2008年7月5日《中国信息化》杂志政务栏予以“互联社区、互联中国”专题报道。
2008年10月,被宁波市信息产业局评定为社区信息化示范单位。
2、2008年6月,互联社区项目列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技术应用“倍增计划”。
3、2008年8月,由原国务院信息化推进小组牵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中国社区信息化研究中心的专家专程考察了互联社区项目,对互联社区项目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合作建立社区信息化实验示范基地,进行互联社区产、学、研一体化运作。
4、2009年11月,中社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中国标准化院实现合作,互联社区项目全程参与社区信息化《社区基础通用数据元》及《社区信息化术语》两项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5、2010年1月,互联社区项目在大连市全市铺开。
6、2010年2月,互联社区项目在北京市东城东区华门街道南池子社区等42个社区。
7、2010年3月互联社区项目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进行试点。
通过几年来三个较大城市社会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实践,已经形成了公司自己的比较全面的建设和运营模式,更是具备了对互联社区项目的技术、研发和运行管理经验,并培养了一批专门技术管理和研发人才,具有十分成熟可靠、高效实用的技术实施方案。
第二章项目背景
第一节社区信息化项目发展政策背景
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加快发展服务业,形成较为完备的服务业体系,提供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丰富产品,也是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
我国需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服务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不断培育形成服务业新的增长点。
围绕城镇化和人口老龄化的要求,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和社会化养老等服务业。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大力发展教育、医疗卫生、新闻出版、邮政、电信、广播影视等服务事业,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为重点,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优化城乡区域服务业结构,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优化服务消费结构,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服务业不仅是今后我国扩大就业的主要渠道,具有安置就业的巨大潜力,还能整合各个社区的信息系统和资源,加强常驻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2006年初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明确提出社区信息化是“推进社会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要积极“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构建统一的社区信息平台,加强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的信息化管理,改善社区服务”。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要积极推进新能源汽车、“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面向生产、面向民生是我国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两个基本方向。
信息化建设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实现社区信息化是发展面向民生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是推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完善城市管理机制的现实选择。
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有利于提高社区组织工作效率,促进社区居民自治,沟通社情民意,化解社区矛盾;有利于增强政府科学决策能力,促进跨部门的业务协同,推动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有效覆盖到社区;有利于提升社区服务业发展水平,改善服务质量,方便居民生活。
第二节社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原则
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政府引导、社区自治、社会参与”的方针,以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规划标准为导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资源,逐步建成集社区管理、服务和居民自治为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社区事务管理信息化、社会服务信息化,不断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
推进社区信息化应当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
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不断满足社区居民需求、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的宗旨,坚持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执政为民、服务于民。
二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政策引导的作用,以社区为基础,组织、培育、鼓励、扶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这项事业。
三要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社区信息化建设应统一规划、统一领导,打破部门和区域界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在统一标准下多方协作,努力实现各类社区信息化成果和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信息资源。
四要坚持注重实效,因地制宜。
社区信息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需促用、以用促建”的原则,因地制宜,突出应用。
要促使社区信息化平台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节社区信息化项目行业发展现状
社区信息化,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发展迅速,各地普遍开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创新社区管理,社区信息化开始崭露头角,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一个独特的内容。
国外社区信息化水平已相当发达,比较有代表性的当推新加坡的虚拟社区“电子公民中心”。
它是一个三维虚拟社区。
在这个社区中,人们可以完成自己的虚拟人生,而政府部门都是人生旅途上的一个个站点。
医疗保健、商务、法律法规、交通、家庭、住房、招聘等信息部门都在“人生之路”两边的建筑物里。
在人生之路上,可以找到从出生到死亡所需要的所有政府信息。
例如在“国防大厦”里面,年轻人可以登记两年义务兵役。
该网站有三大特色:
第一,以人生的整个里程为依归,将现实世界中政府与公民的关系真实再现于虚拟的数字世界之中;第二,以客户为中心,为公民提供一个完整集成的电子服务包;第三,协同各部门、各机构的“一站式”、“窗口式”服务。
1、社区信息化建设的内容:
即网络平台建设、管理平台建设、服务平台建设。
具体来说,社区信息化是指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为政府、居委会、居民和包括企业在内的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和机构搭建互动网络平台,建立沟通服务渠道,从而使管理更加高效,服务更加优质,最终使居民满意,进而不断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所以,在我国社区信息化既是电子政务的延伸,也是一种便民利民的服务。
2、社区信息化的营运模式。
我国当前社区信息化的营运模式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叫“政府客户模式”,社区信息化建设与各级政府或当地民政部门紧密合作,通过政府各级组织的渠道将电信业务渗透到社区、居民以及周边商家。
第二种是“企业客户模式”,社区信息化建设与各小区的物业公司合作,围绕物业公司及社区业主的需求开发或整合业务。
杭州社区信息化建设走的就是一条政府搭台、企业投资并运作管理的商业化道路;第三种则是与政府的“松散合作模式”,其中松散并不是指其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关系松散,而是指当地政府基本上将社区信息化委托给当地运营商运作,并不进行太多干涉,形成政府调控与社区自治结合互补的新格局。
3、社区信息化的功能。
目前有四种模式:
侧重管理的模式,社区的信息化着眼于使政府更好行使管理职能;强化商业服务的模式,其落脚点是保护企业的利益、规范商业服务;强化居民自我管理和服务的模式,以社区信息化为手段,来实现居民对社区的管理和建设;着眼公众服务的模式,利用社区综合管理应用平台,对自然人、法人在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社会事务、城市综合管理需求等方面提供综合性的一站式服务。
从2001年民政部提出社区信息化建设要求至今,经过8年的建设,我国各地在探索社区信息化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最早(1998年)起步的天津和平区马场街道联通居民与服务的社区信息化,宁波市让每个居民体验“拨一拨就灵”的“81890社区服务中心”,北京市东城区朝阳街道内务社区以优化居务管理开通居民诉求通道为核心的信息化服务系统,上海市卢湾区五里桥街道的“一口式社区事务受理”,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道可全程查询的“一站式公共服务”,深圳罗湖区后台整合政府资源前台一站式为民服务的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青岛“大一统”的社区信息化建设模式等,从不同角度对社区信息化建设进行了探讨,尽管社区信息化发展势头良好,但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制约,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总体水平不高,尚处于起步阶段,暴露出很多共性问题:
一是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
城市社区信息化建设需要统一规划,并建立行业标准。
标准问题既涉及到数据标准,又涉及到管理与服务标准。
数据标准包括数据采集的基本要素、数据的来源、数据采集的方法及要求等,标准统一有利于各地系统间的融合贯通;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包括社区管理与服务的范围、内容、深入的程度以及如何将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等问题。
由于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导致各地政府各自为战,不仅模式多样,而且进展明显不平衡。
不仅城市与城市之间存在鸿沟,即使同一个城市的社区之间,发展也很不平衡。
如,青岛虽然是全国社区信息化建设先进城市,但只有四方区82个社区居委会引入了城市社区便民服务系统,其他区还没有引入这个系统。
同样的情况在全国其他城市也普遍存在。
二是多头管理、重复建设,导致成本过高。
社区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
由于体制原因,长期以来我国部门间条块分割严重,一些门专业性强,权力相对集中,条线管理也非常明显,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而言,要进行条块整合时就显得困难重重。
目前的情况是,很多职能部门均在社区开展相关管理工作,同一批居民的基本情况,在不同部门建立的系统中多次出现,而且数据采集的方法和标准差异很大,这样既造成了重复建设,也严重增加了社区的工作负担。
广州市曾经有的街道共接到了6个部门下发的9套软件,重复建设现象非常严重,成本过高现象十分突出。
这样做的另一个不良后果是资源整合力度不高,“信息孤岛”现象大量存在。
三是系统的扩展性不强,整体架构和技术有待提升。
现代社区的发展要求社区信息管理和服务系统的拓展结构具有延展性,既要满足社区群众当前的需求,又要满足社区群众长远发展需求。
在模块设置上要突出适用性的同时,体现前瞻性。
过去,社区居民对养老、医疗、收取水、电、煤气等事项比较关心,但目前出现的一个趋势是,社区居民对政治参与愿望强烈,对教育、健康的关注度明显提高。
这个变化要求信息服务系统能够及时调整,进行技术升级,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新的需求。
四是社区信息建设人才匮乏。
信息化社区的建设和管理最终还是要通过人来完成,而人才队伍的质量对于社区信息化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目前,虽然大部分街道干部都已接受过计算机知识培训,但由于从事社区信息管理的人员大都年龄老化,知识程度不高,计算机基础知识严重匮乏,网络维护能力低下,遇到一点小的故障就无能为力。
有的社区经常出现连线障碍,使前来接受服务的群众深感不满。
第四节社区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社区信息化建设,是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开展社区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从群众需求出发,着力扩大公共服务的渠道和领域,建立健全服务网络体系,打造为民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它对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和社会管理水平,服务民生、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2、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服务的需要。
不少居民特别是社会困难群体需要更多形式提供信息和便捷的服务,而现有信息渠道、服务渠道单一的局面很难让群众满意。
一方面是大多居民希望通过更多渠道,特别是网络和触摸屏等更加简单的方式实现个性化服务需求;另一方面是城乡居民网络应用的普及程度与社区相对传统的工作模式形成较大反差,传统服务与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3、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和社会服务资源,更好地为民服务的需要。
公共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充分利用政府公共服务资源,把政府及政府各职能部门各类服务信息和服务资源整合应用,将各级服务中心、站、所等整合成为社区公共服务平台连锁的、可经营的服务设施体系;通过招商和规范原有的社区服务组织形成规范的服务队伍;通过建立社区管理信息系统,规范社区居委会的管理;通过服务平台引进社会各类服务和中介组织加盟网络化管理和经营,规范企业服务行为,让居民放心消费等。
将多种资源有机整合,形成平台特有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成为政府政务公开的窗口,社区管理的平台,居民生活的帮手,企业发展的舞台。
4、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推进社区建设的需要。
随着政府各职能部门将管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少数部门在基层街道建立独立的信息系统和数据库,由于未能全面、系统地整合社区各种管理和服务,造成传统工作方式与少数现代管理手段并存,未能从根本上减轻基层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造成街道与社区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制约了社区信息化的发展,因此需要一个标准,形成统一的平台来进行规范管理和服务。
5、社区信息化建设,是推进高技术支撑的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居民可以通过网站、呼叫器、电话、触摸屏、短信以及社区服务站等多种手段提出服务需求,使平台成为有效汇集居民海量服务需求信息的中心。
社区服务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平台将服务信息转接给加盟服务商,使其具有稳定的客户资源,就会增加大量的就业岗位,拓宽社区就业的渠道,同时也促使社区服务企业的经营方式发生转变,从单项产品服务向无限的信息服务转变,从等待服务向预约上门服务转变,以信息化的手段带动社区服务产业化的发展。
第三章项目申报单位基本情况
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发展现状
中社联(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社区信息化网络平台研究、推广及开发相关软件、网络编程、三D社区的科技发展公司,技术力量雄厚,总部设在北京。
2006年,中社联公司完成了互联社区平台的研发,并于当年率先在浙江省宁波市开始互联社区项目试点。
试点期间,项目受到了当地政府、社区居委会、商家企业和居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先后被宁波市政府确定为社区信息化示范单位和国家培增计划项目。
现中社联已完成宁波市80个社区,北京东城区、海淀区共计42个社区以及大连市的200个社区的信息网建设,其中在大连已开始运营社区信息网的增值业务,预计到2010年7月底,在北京及大连的社区信息网达到一定规模及成熟以后,开始运营两地的增值业务。
第二节社区信息化综合网络平台项目—互联社区项目介绍
1、什么是互联社区
互联社区是为我国社区信息化建设而量身打造的。
互联社区并不是居委会办公电子化,也不是基层政府工作电子化。
互联社区是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现实社区的各种资源整合在一起,以虚拟现实的形式为政府、社区、企业、居民搭建一个交流、沟通的自助式信息化服务公共平台,推动和谐社区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是一个公益性综合社区信息网络平台。
中科院专家学者评介互联社区是我国“现有社区信息化模式中最完善最全面的一个,也最贴近社区信息化的信息网络平台”。
2、互联社区的主要功能。
互联社区最主要的功能,是联通社区居民、地方政府、小区物业、电子商务以及居民需要的所有公共服务系统,在共建、共治、共享基础上,有效化解社区矛盾和纠纷,全面整合社区信息资源,为居民提供便利、实用、安全、充分的公共服务和商务服务,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和谐社区的建设。
3、互联社区的特点:
倾听民意,服务民生:
政府通过互联社区平台便捷地传达信息,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加强与基层百姓之间的互动,随时知晓小区动态,了解社情民意,把各种矛盾解决在基层,防患未然,拉近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
政府主导,服务外包:
作为政府社区信息化的公益性项目,由政府主导和协调基层落实开通互联社区,由专业团队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这种运作模式改变了以往政府单方面投资社区信息化的格局,大大节省了人力财力.
资源整合,成本低廉:
互联社区平台前期投资已获得专项基金支持,整合各类资源,免费为社区搭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成本低,层次少,建网速度快质量好。
多方参与,多方共赢:
政府、社区、企业、居民等多方共同参与互联社区的管理与建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交流,和谐共融,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居民的需求,最终实现多方共赢。
专业技术,长效机制:
技术支持来自清华及海外学子多年的研发成果,专业的技术保障为建立一套适合于中国社区的服务和技术培训的模式提供了长效机制。
4、项目的主要做法:
(一)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通过互联社区信息化平台,实现政府、社区、企业、居民在和谐中互动、在互动中和谐。
政府引导支持确保信息发布的权威性。
社区信息化是城市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角度来看,社区信息化应该是“政府搭台,各方唱戏”,政府主导搭建基础信息平台,相关部门、组织以及社区居民在平台上开展工作,提高社区管理效率和服务水平,成为一个多方互动的平台。
服务跟踪建立互联社区的诚信度。
居民通过互联社区提出的种种建议和意见,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信息员(每一个小区都有一个居委会信息员和物业信息员)及时解答落实,或者反馈事件进展情况,这就是服务跟踪机制。
三级网络安全机制确保信息安全。
互联社区既是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最直接的窗口,同时又是公开性曝光度很强的工具,为了保证互联社区的信息安全,项目建立三级安全机制。
第一级:
网民自治。
由社区和物业把关,在网民中选出一至二位作为社区论坛的管理员,对居民发表的言论做好引导和劝勉工作。
对偏激型居民的牢骚和抱怨言论及时阻止和化解,保证论坛良性化发展。
第二级:
社区和物业。
社区论坛相关责任人——社区和物业,对居民提出的各种意见、建议、咨询和要求及时答复和解决,使居民感觉到自身价值和尊严,从而更积极地参与各种社区建设。
第三级:
专业的技术公司。
专业的技术公司利用自身优势和实力,根据国家关于网络信息管理的政策,以专业技能对网络信息进行全天候监控,净化网络信息,进一步确保互联社区的信息安全。
2,整合资源,搭建统一的服务平台。
互联社区是个超大型现代服务信息平台,各类主体都通过统一的入口实现和谐互动。
所以,互联社区项目在设计时就在各种功能模块里为各类主体留置了入口,把各类资源整合到统一的平台中来。
(1)整合政府资源。
互联社区可以使居民对政府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的运作一目了然,同时也是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的必经之路。
(2)整合社区资源。
作为全国性运营的网络平台,互联社区全力打造全市社区以及全国社区的共享网络平台和基础数据库,是有效整合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必要手段。
(3)整合物业资源。
通过对物业公司的整合,互联社区能够发现物业公司的服务状况和存在问题,从而对物业市场作出全盘摸底和划分水平档次,促使物业公司更好的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4)整合市场资源。
互联社区对社区周边小商小铺、各类企业都有详尽的调查和统计,通过网络中心和社区网络管理员随时补充更新,形成全方位、大覆盖、多功能的服务大市场;同时也为商家企业拓展了市场,宣传了自身形象。
(5)整合网站资源。
互联社区还是政府和民间诸多网站的集成,从而在这个平台上形成“网络超市”,社区信息“航空母舰”。
互联社区以超大服务平台取胜,以规模经营出效益,以品牌推广树形象,在实践中极易推广和操作。
3,专业化服务,实现可持续发展。
要保证社区信息化平台建得起,管得好,用得久,引进有经验的专业技术公司进行系统平台的运营和维护,形成互联社区建设、运行的长效机制至关重要。
(1)改变政府单方面投资的格局。
建立多方互动的社区服务体系,由过去单纯依靠政府大包大揽转变成由政府牵头支持,企业投资、构建和运营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