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海洋民俗.doc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7427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课海洋民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二课海洋民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二课海洋民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二课海洋民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课海洋民俗.doc

《第二课海洋民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课海洋民俗.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课海洋民俗.doc

青岛市地方课程

蓝色的家园

七年级海洋教育篇教案

第二课海洋民俗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海洋民俗的体现形式。

理解渔民独特的衣、住生活民俗。

2.了解渔民出海时特殊的民俗。

3.了解青岛海洋节的有关知识。

二、教学重难点

1.知道海上作业习俗。

2.了解青岛国际海洋节。

三、教学准备

百度、优酷、土豆等网上影音资料、PPT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利用课件展示今天要探究的课题,内容有:

海洋生活习俗、海上作业习俗、海洋信仰、海洋节日

(二)探究海洋生活习俗

1.探究海洋生活习俗之服饰

(1)展示福建惠安女渔民的“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引导学生看书P60“学海拾贝”。

(2)展示舟山男渔民的“笼裤”,引导学生说出其好处:

利于作业方便、舒展。

(3)展示海南女渔民的“直筒笼裤”,引导学生说出其好处。

(海南海边渔民的服饰以“轻”、“薄”为主要特征,以抵御强烈的阳光和炎热的天气。

这里的渔女们还保持传统的着装,上衣是无领左襟衫,身穿直筒笼裤,头戴宽檐尖顶竹帽,美观又方便劳作。

2.探究海洋生活习俗之居住

(1)烟墩角村成排联片的海草房

(2)福建霞浦,海上人家,被誉为“海上威尼斯”。

(3)深圳沙井蚝壳屋。

(期间,拓展“蚝”与牡蛎的区别)

(4)因纽特人的冰屋。

(期间,拓展“因纽特人”名称的由来:

因纽特人就是我们熟知的爱斯基摩人,他们是北极地区的土著民族。

他们打猎为生,以肉为食,毛皮制作衣物。

爱斯基摩一词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叫起来的,即“吃生肉的人”。

爱斯基摩人并不喜欢这名字,而将自己称为“因纽特”人,在爱斯基摩语中即“真正的人”之意。

3.探究海上作业习俗

(1)造船习俗:

习俗一,渔家称船为“木龙”。

故对造船非常讲究、隆重,须择吉日良辰祭神,才能破木动工。

船上梁头(“龙骨”),定位时要挂红披彩,水舱梁头合拢处,内衬银元或银角子,且要“皇朝”通宝字样,用银钉或铜钉钉上,俗称“船魂灵”。

习俗二,渔船称“木龙”,故有龙眼。

它用硬木制成半圆形向外凸出,周边用白漆涂上底色,中间呈黑色即眼珠。

眼后衬入银元(龙洋),用五色彩条扎于银钉上,就此形成造船的最后一道工序,俗称“定彩”。

也须择日定时,俗称“启眼”。

习俗三,新船下水习惯:

新船下水,事先邀请几十名身强力壮的帮工,在船身披红戴绿,周围敲锣打鼓,鞭炮齐呜的氛围中,将船徐徐推入海中,名为“赴水”(音“富庶”),意求吉利。

新船赴水时,船主(老大或“长元”)要站在船头上,先向木工(“大木”)师傅送馒头,继而将馒头抛向在场围观者,叫做“新船下水抛馒头”。

(2)船饰习俗“海不扬波”:

船饰习惯:

在渔船的后栏板上的彩色油漆间,写上“海不扬波”等横幅,意船在海上航行中平风息浪。

(3)插旗习俗:

船上必须插旗,用彩色丝绒的“龙”旗、“鏊鱼”旗,或到佛教胜地普陀山请来的“令”旗,或本地寺、庙请来三角形的杏黄“佛”“令”旗,或绣有“顺风得利”的旗帜,后者就是插旗的根本目的。

(4)设置“圣堂舱”:

设置“圣堂舱”:

置于渔船后舱的一个专供“船关老爷”(海神)神龛,以渔船“开洋”“拢洋”,按严格的规矩供祭。

4.探究祭海

(1)同伴合作,看书P62“思维冲浪,明确:

祭海的定义。

田横祭海节是我国北方规模最大的祭海节。

(2)看视频《来田横过祭海节》,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田横祭海节上,渔民为什么在供品猪的嘴里放钱?

②在海伸庙里击“平安鼓“击几下?

③为什么烧四柱香?

④摆几样海产品?

为什么?

5.探究海洋信仰

(1)让学生简单介绍妈祖、波塞冬的传说

(2)老师课件展示伊曼雅的传说,明确伊曼雅是巴西的海神。

伊曼雅,被认为是水、鱼类和一切同水有关的物种的母亲。

她原是西非人崇拜的偶像,当16世纪西非人作为奴隶被贩卖到巴西时,因饱受磨难和死亡的威胁,只好祈求伊曼雅保护。

因此,到达巴西的幸存者十分感激海神,认为生命是她恩赐的。

由此,他们对伊曼雅的崇拜也传入巴西,海神节也成为今天巴西最隆重的宗教节日之一,每年的2月2号都要隆重举行海神节祭祀。

(3)看书明确:

信仰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6.探究青岛国际海洋节

(1)小组合作,看书P63“思维冲浪”,交流自己所知道的青岛国际海洋节。

强调:

青岛国际海洋节于1999年开始举办。

丰富的活动内容。

(2)同伴合作,完成P64问题一。

(3)课件展示:

海洋节以“拥抱海洋世纪,共铸蓝色辉煌”为主题。

青岛国际海洋节的几个亮点,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青岛国际海洋节。

2004年:

庆祝“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观教育论坛。

2005年: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系列活动周暨“海大开放月”活动:

1.国家“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邮票首发式2.“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邮票、邮品、纪念品展3.增强全民族海洋观念,重塑郑和辉煌大型海洋观教育图片展4.世界华人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郑和”与海洋文化论坛。

2008年:

海洋节融于奥运会,青岛是奥帆比赛中心。

2009年:

安排了“海军活动板块”。

举行海军军事院校三项竞赛(游泳、舢板、越野赛)、军乐队表演等活动。

届时,观众将一睹中国海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崭新面貌

2013年:

鱼苗放流活动。

(三)小结

教师寄语:

青岛,因海而生、凭海而兴。

与海共荣贯穿着这座城市的百年历史,成就了对外开放城市、现代化国际大港、海洋科研之城、品牌荟萃名城和滨海旅游胜地,这是我们青岛人的骄傲,我们要为“拥抱海洋世纪,共铸蓝色辉煌”而努力学!

(四)课外拓展

搜集资料,办一份“介绍海洋民俗”的手超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