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2418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docx

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题库

第一章

简述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

即人力资源战略规划,是根据企业总体发展战略的目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大致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

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诊断和评价,组织设计与调整,以及组织机构的设置等。

3、制度规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建设的程序、制度化管理等内容。

4、人员规划。

人员规划是对企业人员总量、构成、流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

人力资源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简述工作岗位分析内容、作用、程序内容:

在企业企业中,每一个工作岗位都有它的名称、工作条件、工作地点、工作范围、工作对象以及所使用的工作资料。

1、在完成岗位调查取得相关信息的基础上,首先要对岗位存在的时间、空间范围作出科学的界定,然后再对岗位内在活动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即对岗位的名称、性质、任务、权责、程序、工作对象和工作资料,以及本岗位与相关岗位之间的联系和制约方式等因素逐一进行比较、分析和描述,并作出必要的总结和概括。

2、在界定了岗位的工作范围和内容以后,应根据岗位自身的特点,明确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提出本岗位员工所具备的,诸如知识水平、工作经验、道德标准、心理品质、身体状况等方面的资格和条件。

3、将上述岗位分析的研究成果,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以文字和图表的形式加以表述,最终制定出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人事文件。

作用:

1岗位分析为企业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岗位分析为员工考核、晋升提供了依据。

3岗位分析成为企业改进岗位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岗位分析是企业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计划,进行人才预测的重要前提。

5岗位分析是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因此,可以说,岗位分析为企业建立较为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提供了前提条件。

程序:

(一)准备阶段本阶段的具体任务是:

了解情况,建立联系,设计岗位调查的方案,规定调查的范围、对象和方法。

1、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各类岗位的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基本数据和资料。

2、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1)明确岗位调查的目的。

(2)确定调查的对象和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4)确定调查表格和填写说明。

(5)确定调查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为了搞好工作岗位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说明该工作岗位分析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使有关员工对岗位分析有良好的心理准备。

4、根据工作岗位分析的任务、程序,分解成若干工作单元和环节,以便逐项完成。

5、组织有关人员,学习并掌握调查的内容,熟悉具体的实施步骤和调查方法。

必要时可先对若干个重点岗位进行初步调查分析,以便取得岗位调查的经验。

(二)调查阶段本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调查方案,对岗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

(三)总结分析阶段本阶段是岗位分析的最后环节。

它首先对岗位调查的结果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最后,再采用文字图表等形式,作出全面的归纳和总结。

简述工作岗位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原则:

1、明确任务目标的原则。

2、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方法:

(一)传统的方法研究技术,是运用调查研究的实证方法,对现行岗位活动的内容和步骤,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找出其中不必要不合理的部分,寻求构建更为安全经济、简便有效作业程序的一种专门技术。

包括:

1、程序分析。

2、动作研究。

(二)现代工效学的方法,是研究人们在生产劳动中的工作规律、工作方法、工作程序、细微动作、作业环境、疲劳规律、人机匹配,以及在工程技术总体设计中人机关系的一门科学。

(三)其他可以借鉴的方法,对企业的岗位设计来说,除了上述可采用的两种方法之外,最具现实意义的是工业工程所阐明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的区别两者既相互联系又存在一定区别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

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

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才能胜任本岗位的工作”的问题;工作说明书不仅要解决岗位说明书的问题,还要回答“该岗位是一个什么岗位?

这个岗位做什么?

在什么地点和环境条件下做?

”3、具体的结构形式不同。

工作说明书不受标准化原则的限制,可繁可简,结构形式多样化;岗位规范一般由企业职能部门按企业标准化原则,统一制定并发布执行的。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1、基本资料2、岗位职责3、监督与岗位关系4、工作内容和要求5、工作权限6、劳动条件与环境7、工作时间8、资历9、身体条件10、心理品质要求11、专业知识和技能要求12、绩效考评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的联系与区别工作扩大化和工作丰富化虽然都属于改进岗位设计的重要方法,但两者存在明显差异。

工作扩大化是通过增加任务、扩大岗位任务结构,使完成任务的形式、手段发生变更;而工作丰富化是为员工提供获得身心发展和趋向成熟的机会,充实工作内容,促进岗位工作任务的完成,促进员工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简述企业定员的作用、原则。

作用:

1、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用人的科学标准。

2、合理的劳动定员是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基础。

3、科学合理定员是企业内部各类员工调配的主要依据。

4、先进合理的劳动定员有利于提高员工队伍的素质。

原则:

(一)定员必须以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为依据。

(二)定员必须以精简、高效、节约为目标。

1、产品方案设计要科学。

2、提供兼职。

3、工作应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划分。

(三)各类人员的比例关系要协调企业内人员的比例关系包括:

直接生产人员和非直接生产人员的比例关系;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的比例关系;非直接生产人员内部各类人员以及基本生产工人和辅助生产工人内部各工种之间的比例关系等。

(四)要做到人尽其才,人事相宜。

(五)要创造一个贯彻执行定员标准的良好环境。

(六)定员标准应适时修订

说明企业定员的基本方法。

(一)按劳动效率定员是根据生产任务和工人的劳动效率、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二)按设备定员是根据设备需要开动的台数和开动的班次、工人看管定额,以及出勤率来计算定员人数。

(三)按岗位定员是根据岗位的多少,以及岗位的工作量大小来计算定员人数。

(四)按比例定员按照与企业员工总数或某一类人员总数的比例,来计算某类人员的定员人数。

(五)按组织机构、职责范围和业务分工定员主要适用于企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定员。

六、介绍企业定员的新方法。

(一)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管理人员进行定员。

(二)运用概率推断确定经济合理的医务人员人数。

(三)运用排队论确定经济合理的工具保管员人数。

(四)零基定员法。

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特点与构成。

特点: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1、录用。

2、保持。

3、发展。

4、考评。

5、调整。

(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现了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

构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可以从基础性管理制度和员工管理制度两方面入手,进行规划设计,属于劳动人事基础管理方面的制度可以包括:

组织机构和设置调整的规定;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工作的规定;岗位设置和人员费用预算的规定;对内对外人员招聘的规定;员工绩效管理的规定;人员培训与开发的规定;薪酬福利规定;劳动保护用品与安全事故处理的规定;职业病防治与检查的规定等。

对员工进行管理的制度主包括:

工作时间的规定;考勤规定;休假规定;年休假的规定;女工劳动保护与计划生育规定;员工奖惩规定;员工差旅费管理规定;员工佩戴胸卡的规定;员工因私出境规定;员工内部沟通渠道的规定;员工合理化建议的规定;员工越级投诉的规定;员工满意度调查的规定等。

简述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原则、要求和步骤。

原则:

(一)共同发展原则

(二)适合企业特点(三)学习与创新并重(四)符合法律规定(五)与集体合同协调一致(六)保持动态性要求:

(1)从企业具体情况出发;

(2)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3)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4)注重系统性和配套性;(5)保持合理性和先进性。

步骤:

(一)提出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草案

(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组织讨论。

(三)逐步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程序1、概括阐述建立该项人力资源治理制度的目的或原因,以及明确其在人力资源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重要性和必要性;2、对执行或负责该项人力资源治理的组织设置、职责范围等,以及各参与该项人力资源治理工作的人员的责任、权限、义务和实施方法作出具体的规定;3、明确规定具体实施该项人力资源治理制度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以及该制度规定的目标、程序、步骤和结果的运用等;+|#b+M:

V6@L9d9s4、说明该项人力资源制度设计或制定的原理和依据,对信息采集、渠道、传递、运用、反馈的形式和方法,以及具体的指标和标准作出简要、科学、确切的解释和说明;5、具体规定该项人力资源活动的类别、层次、期限、时效等;6、对涉及制度执行过程所需表格的运用方法给予明确的阐述;7、对与之配套的人力资源治理制度之间衔接的执行方法、执行原则作出明确的规定;8、对该项人力资源治理工作中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员工的权利和义务、具体程序和治理要求作出具体的规定;9、对该项人力资源治理制度的解释、实施、修改、时效等有关问题作出必要的说明。

简述人力资源费用审核的方法与程序。

方法:

在审核费用时,首先要认真分析人力资源管理各方面活动及其过程,然后确定在这些活动及其过程中,都需要哪些资源、多少资源给予支持(如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

这些费用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公司根据上年度预算与结算的比较情况提出一个控制额度。

大部分由人力资源部门掌握,项目之间根据余缺,在经济批准程序后可以调剂使用。

对有些项目如培训费用,按使用部门进行控制,避免部门之间相互挤占而完不成各自的培训任务。

程序:

在审核下一年度的人工成本预算时,首先要检查项目是否齐全,尤其是那些子项目。

在审核时,必须保证这些项目齐全完整,注意国家有关政策的变化,是否涉及人员费用项目的增加或废止。

特别是应当密切注意企业在调整人力资源某种政策时,可能会涉及人员费用的增减问题,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使其得到充分体现,以获得资金上的支持。

总之,工资项目和基金项目必须严格加以区别,不能混淆。

在审核费用预算时,应当关注国家有关规定和发放标准的新变化,特别是那些涉及员工利益的资金管理、社会保险等重要项目,以保证在人力资源费用预算中得以体现。

简述人力资源费用控制的作用与程序。

作用:

1、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在保证员工切身利益,使工作顺利完成的前提下使企业达成人工成本目标的重要手段。

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是降低招聘、培训、劳动争议等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重要途径。

3、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为防止滥用管理费用提供了保证。

程序:

1、制定控制标准;2、人力资源费用支出控制的实施;3、差异的处理。

第二章

员工招聘渠道有哪些?

简述各种员工招聘渠道的特点。

渠道:

内部招募:

(一)推荐法;

(二)布告法;(三)档案法。

外部招募:

(一)发布广告(特点:

影响力大,能够吸引大量求职者,但往往不一定符合要求。

时间效率高,信息发布迅速。

);

(二)借助中介;1、人才交流中心;2、招聘洽谈会;3、猎头公司。

(三)校园招聘;(四)网络招聘(特点:

成本低,方便迅速,不受时空的限制,方便对求职材料的管理);(五)熟人推荐(特点:

节约成本,员工了解被推荐人,成功率比较高,保证应聘人员的质量和可信任度;但可能容易形成裙带关系)。

特点:

内部招募:

1、准确性高;2、适应较快;3、激励性强;4、费用较低;5、在组织中造成一些矛盾,产生不利影响;6、容易抑制创新。

外部招募:

1、带来新思想和新方法;2、有利于招聘一流人才;3、树立形象的作用;4、筛选难度大,时间长;5、进入角色慢;6、招募成本大;7、决策风险大;8、影响内部员工的积极性。

选择招聘渠道的基本步骤1、分析单位的招聘需求。

2、分析潜在的应聘人员的特点。

3、确定适合的招募来源。

按照招聘计划中岗位需求数量和资格要求,根据成本收益的计算来选择一种效果最好的招聘来源,是内部还是外部,是学校还是社会等。

4、选择适合的招募方法。

按照招聘计划中岗位需求数量和资格要求,根据成本收益的计算来选择一种效果最好的招聘来源,是发布广告还是上门招聘,借助中介等。

对应聘者进行初步筛选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

一、筛选简历的方法

(一)分析简历结构;

(二)审察简历的客观内容;(三)判断是否符合岗位技术或经验要求;(四)审查简历中的逻辑性;(五)对简历的整体印象。

二、筛选申请表的方法

(一)判断应聘者的态度;

(二)关注与职业相关的问题;(三)注明可疑之处

简述面试的基本步骤

(一)面试前的准备阶段;

(二)面试开始阶段;(三)正式面试阶段;(四)结束面试阶段;(五)面试评价阶段。

简述面试的技巧

(一)开放式提问;

(二)封闭式提问;(三)清单式提问;(四)假设式提问;(五)重复式提问;(六)确认式提问;(七)举例式提问。

简述心理测验的分类一、人格测试;二、兴趣测试;三、能力测试;1、普通能力倾向测试;2、特殊职业能力测试;3、心理运动机能测试。

四、情境模拟测试法;1、语言表达能力测试;2、组织能力测试;3、事务处理能力测试。

公文筐测试,也叫公文处理。

这是被多年实践充实完善并被证明是很有效的管理干部测评方法,是对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掌握分析各种资料、处理信息以及做出决策等工作活动的集中和抽象。

测试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

该情境模拟的是一个公司在日常实际中可能发生的或者是经常发生的情境,比如面临下级的请示、客户的投诉、同级部门的协助请求、外部供应商提供产品信息等。

提供给应试者的公文有:

下级的请示、工作联系单、备忘录、电话录音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背景知识:

公司基本情况、市场信息、外部各种环境等。

把这些公文等资料放在一个公文筐中,公文筐测试之名就是由此而来。

通过测试指导语的说明,让应试者以管理者的身份假想自己正处于某个情境:

常常是模拟出一定的危急情况下,完成各种公文的处理。

主考官通过观察其处理过程对其个人自信心、企业领导能力、计划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敢担风险倾向能力、信息敏感性等实际能力做出判断与评价。

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

文件编写要逼真;文件的处理难度要有差异,素材要充分;向应聘者介绍背景情况;处理结果交给评价小组;

无领导小组讨论无领导小组讨论法是对一组人同时进行测试的方法,他将讨论小组(一般由4-6人组成),不指定谁充当主持讨论的组长,也不布置议题与议程,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测评者也不出面干预,令其自法进行。

最后的测评过程,是由几位观察者给每一个参试者评分。

这些维度通常是主动性,宣传鼓励与说服力,口头沟通能力,企业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自信,创新能力,心理承受力等。

这些素质和能力是通过被测评者在讨论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来表现的。

简述如何进行员工招聘的评估。

一、成本效益评估:

(一)招聘成本;

(二)成本效用评估;(三)招聘收益成本比。

二、数量与质量评估:

(一)数量评估;

(二)质量评估。

三、信度与效度评估:

(一)信度评估;

(二)效度评估。

招聘活动的评估公式总成本效用=录用人数/招聘总成本招聘收益成本比=所有新员工为组织创造的总价值/招聘总成本录用比=录用总数/应聘人数*100%招聘完成比=录用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应聘比=应聘人数/计划招聘人数*100%

简述劳动分工的内容与原则内容:

1、职能分工;2、专业(工种)分工;3、技术分工。

原则:

1、把直接生产工作和管理工作、服务工作分开;2、把不同的工艺阶段和工种分开;3、把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分开;4、把基本工作和辅助工作分开;5、把技术高低不同的工作分开;6、防止劳动分工过细带来的消极影响。

简述劳动协作的内容、要求与形式。

内容:

企业的劳动协作除了要安排好最基层的班组、作业组的组织之外,还应当搞好车间一级的协作。

要求:

1、尽可能地固定各种协作关系,并在企业管理制度中,对协作关系的建立、变更,解除的程序、方法,审批权限等内容作出严格的规定。

2、实行经济合同制。

3、全面加强计划、财务、劳动人事等项管理,借用各种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保证协作关系的实现。

形式:

简单协作和复杂协作

简述员工配置的方法。

以人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岗位为标准进行配置;以双向选择为标准进行配置。

简述“5S”活动的内涵。

1、整理。

改善和增加作业面积;使现场无杂物,行道通畅,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磕碰的机会,保障安全,提高质量;消除管理上的混放、混料等差错事故;有利于减少库存量,节约资金;改变作风,提高工作情绪。

2、整顿。

对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即把要用的东西,按规定位置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进行管理,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以最简捷的流程完成作业。

3、清扫。

在进行清洁工作的同时进行自我检查。

4、清洁。

对整理、整顿、清扫的成果的巩固和维持,使之制度化。

5、素养。

即教养,努力提高员工的素养,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严格遵守行为规范,而不需要别人督促,不需要领导检查,这是“5S”活动的核心。

简述劳动轮班的组织形式

(一)两班制;

(二)三班制;1、间断性三班制;2、连续性三班制(三)四班制;1、“四八交叉”;2、四六工作制;3、五班轮休制。

简述四班三运转和五班四运转的组织形式四班三运转:

也叫四三制,其轮休制是以八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四个轮班,实行早、中、夜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工人每八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工作制度。

也可安排工作三天休息一天,或工作九天休息三天,从循环期上看,可分为四天、八天、十二天等形式。

在实行每周40小时的工时制度下,企业采用本轮班方法时,每个月需要安排一个公休日。

五班四运转:

即五班轮休制,它是员工每工作十天轮休两天的轮班制度。

以十天为一个循环期,组织五个轮班,实行早、中、夜三班轮流生产,保持设备连续生产不停,并每天安排一个副班,按照白天的正常时间上班,负责完成清洗设备、打扫卫生、维护环境等辅助性、服务性工作任务。

简述劳务外派与引进的程序1、个人填写《劳务人员申请表》,进行预约登记。

2、外派公司负责安排雇主面试劳务人员,或将申请人留存的个人资料推荐给雇主挑选。

3、外派公司与雇主签订《劳务合同》,并由雇主对录用人员发邀请函。

4、录用人员递交办理手续所需的有关资料。

5、劳务人员接受出境培训。

6、劳务人员到检疫机关办理国际旅行《健康证明书》《预防接种证书》。

7、外派公司负责办理审查、报批、护照、签证等手续。

简述劳务外派与引进的管理。

劳务外派的管理:

(一)外派劳务项目的审查;

(二)外派劳务人员的挑选;(三)外派劳务人员的培训。

劳务引进的管理:

(一)聘用外国人的审批;1、拟用的外国人履历证明;2、聘用意向书;3、拟聘用外国人原因的报告;4、拟聘用外国人从事该项工作的资格证明;5、拟聘用外国人健康状况证明;6、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文件。

(二)聘用外国人就业的基本条件;1、年满18周岁,身体健康;2、具有从事该项工作所必须的专业技能和相应的工作经历;3、无犯罪记录;4、有确定的聘用单位;5、持有效护照或能代替护照的其他国际旅行证件。

(三)入境后的工作。

1、申请就业证;2、申请居留证。

第三章

培训需求分析的作用与内容作用:

1、有利于找出差距确立培训目标2、有利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3、有利于进行前瞻性预测分析4、有利于进行培训成本的预算5、有利于促进企业各方达成共识内容:

一、培训需求的层次分析1、战略层次分析2、组织层次分析3、员工个体层次分析二、培训需求的对象分析1、新员工培训需求分析2、在职员工培训需求分析三、培训需求的阶段分析1、目前培训需求分析2、未来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基本工作程序

(一)做好培训前期的准备工作。

1、建立员工背景档案;2、同各部门人员保持密切联系;3、向主管领导反映情况;4、准备培训需求调查。

(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

包括1、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行动计划;2、确定培训需求调查工作的目标;3、选择合适的培训需求调查工作;4、确定培训需求调查的内容。

(三)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工作。

1、提出培训需求动议或愿望。

2、调查、申报、汇总需求动议;3、分析培训需求;4、汇总培训需求意见,确认培训需求。

(四)1、对培训需求调查信息进行归类、整理;2、对培训需求进行分析、总结;3、撰写培训需求分析报告。

如何进行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与整理?

选用的方法和工具培训需求信息可以通过档案资料来收集,主要来源渠道有

(1)来自于领导层的主要信息;

(2)来自于积压部门的主要信息;(3)来自于外部的主要信息;(4)来自于组织内部个人的主要信息。

培训需求信息的收集方法:

(1)面谈法;

(2)重点团队分析法;(3)工作任务分析法;(4)观察法;(5)调查问卷。

培训需求信息的工具:

(1)培训需求概况信息调查工具;

(2)态度、知识和技能需求信息调查工具;(3)课程选择式调查工具;(4)外部培训机构或培训经销商、服务商调查工具。

分析培训需求适应注意的问题

(1)受训员工的现状,即他们在组织中的位置,以及以前是否受过培训、受过什么样的培训、培训的形式有哪些等问题。

(2)受训员工存在的问题。

(3)受训员工的期望和真实想法。

(4)仔细分析收集到的调查资料,从中找出培训需求,并注意个别需求与普遍需求之间的关系

运用绩效差距模型进行培训需求分析。

1、发现问题阶段。

问题是理想绩效和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一个指标。

往往其存在问题的地方,也就是需要培训来加以改善的地方。

2、预先分析阶段。

通常情况下,对问题进行预先分析和直觉判断是很重要的。

要决定一般方法的问题及应用何种工具收集资料的问题3、需求分析阶段。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寻找绩效差距。

传统上,分析的重点是工作人员目前的个体绩效同工作要求之间的差距,随着环境变化速度的加快,需求还包括分析未来组织需求和工作说明。

因此,工作设计和培训就高度地结合在一起了。

培训规划的主要内容。

1、培训项目的确定;2、培训内容的开发;3、实施过程的设计;4、评估手段的选择;5、培训资源的筹备;6、培训成本的预算。

制定员工培训计划的步骤和方法。

1、培训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可以运用从纯粹的主观判断到客观的定量分析之间的各种方法。

方法的确定依赖于对于整个工作中“哪些工作领域是最重要的”和“哪种培种效果最好”的判断。

然而,最可靠的需求分析基于实证性的数据。

我们要尽可能客观地收集和分析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真正地需要培训。

2、工作说明。

工作说明的方法包括直接观察熟练工的实际工作,收集熟练工自己的介绍等间接资料,等等。

有些方法注意熟练工的外显行为,有些方法则注意熟练工进行工作时的精神活动。

当工作说明根据实证数据来决定培训目的与什么相关,与什么不相关时,它才是最可靠的。

因此要尽可能搜集客观的、全面的数据。

3、任务分析。

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进而对它们进行分类,并分析它们的技术构成。

另一种方法是列出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心理活动,然后进行分类和分析其技术构成。

两种方法中,设计者既可靠主观定性分析,又可靠客观定量分析。

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工由费用、时间等因素来决定。

4、排序。

通常,排序依赖于对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药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