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鉴赏专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106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专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诗鉴赏专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诗鉴赏专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诗鉴赏专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诗鉴赏专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鉴赏专题.docx

《古诗鉴赏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鉴赏专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古诗鉴赏专题.docx

古诗鉴赏专题

印高二全级

(高考放假使用)

高二语文古诗鉴赏题

1.阅读下面的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溪村即事

元·周权

寒翠飞崖壁,尘嚣此地分。

鹤行松径雨,僧倚石阑云。

竹色溪阴见,梅香岸曲闻。

山翁邀客饮,闲话总成文。

(1)古人曾赞“寒翠飞崖壁”中的“飞”字用得好,你认为呢?

(3分)

(2)诗中的“山翁”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分)

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回答问题。

(7分)

临平①道中

道潜

风蒲猎猎弄轻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洲。

注:

①临平:

山名,在今浙江杭州市。

(1)简析“弄”字在首句中的表达效果。

(3分)

(2)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4分)

 

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宿王昌龄隐居①

(唐)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②群。

【注】①王昌龄未出仕前,隐居在石门山。

常建辞官西归后到石门山一游,在好友王昌龄当年隐居处住了一夜,当时王昌龄外出做官,并不在此。

②鸾鹤:

古常指仙人的禽鸟。

(1)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

(4分)

(2)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

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

(3分)

4、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共7分)

减字木兰花·竞渡

黄裳

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

鼓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

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

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请赏析上片中的“飞”和“破”字。

(3分)

 

(2).该词主要采用什么描写手法?

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夜雨薛逢①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②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

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

②桂玉:

喻昂贵的柴米。

(1)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

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3分)

(2)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4分)

6.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7分)

秋思

白居易

夕照红于烧,晴空碧胜蓝;

兽形云不一,弓势月初三。

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

萧条秋气味,未老已深谙。

(1)本诗的前四句全是写景,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4分)

(2)“秋气味”是怎样的情味?

它是如何传达出来的?

(3分)

7.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春日怀秦髯

(宋)李彭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

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

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

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①听晓莺。

注:

①日边:

指天子近旁或国都。

(1)颔联中使用何种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分析。

(3分)

(2)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请简要赏析。

(4分)

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南乡子

黄庭坚

重阳日,宜州城楼宴集,即席作①。

诸将说封侯,短笛长歌独倚楼。

万事尽随风雨去,休休,戏马台南金络头②。

催酒莫迟留,酒味今秋似去秋。

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

注:

①黄庭坚为仇家构陷,被流放到宜州,只能栖身戍楼,困苦不堪。

②戏马台,南朝宋武帝刘裕在彭城(今徐州)戏马台欢宴重阳。

金络头,多为有功武将战马头部的佩饰。

(1)词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本词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分析。

(4分)

9.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诗句勾画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②颔联是全诗的核心部分,其中动词的使用更让诗句增色不少,请选取其中一个动词并结合全诗赏析其表达效果。

 

10.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7分)

荔枝香近

宋·周邦彦

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

尽日恻恻轻寒,帘底吹香雾。

黄昏客枕无憀①,细响当窗雨。

看两两相依燕新乳②。

楼下水,渐绿遍、行舟浦。

暮往朝来,心逐片帆轻举。

何日迎门,小槛朱笼报鹦鹉③。

共剪西窗蜜炬。

【注】①无憀:

无聊的意思。

②燕新乳③报鹦鹉:

都暗含鸟雀恋巢之意。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蕴含了什么感情?

(3分)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结合相关诗句做简要分析。

(4分)

 

11.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听筝

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

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结合诗句分析。

 

(2)请简要赏析“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两句。

 

12.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水仙子·夜雨

徐再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

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1)这支曲子的题目是“夜雨”,全曲却没有一个“雨”字,作者是如何写“雨”的?

(3分)

(2)“落灯花,棋未收”两句就刻画人物形象来看属于怎样的描写方法,反映了人物怎样的心情?

(4分)

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7分)

梅花

[唐]崔道融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朔风如解意,容易①莫摧残。

【注】①容易:

轻易的意思。

(1)简要概括本诗中梅花意象的内涵。

(3分)

 

(2)结合本诗运用的表达技巧,简要分析诗中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4分)

 

14.阅读下面两首作品,回答后面的问题。

(7分)

读《长恨辞》宋·李觏

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①。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四块玉·马嵬坡 元·马致远

睡海棠②,春将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患。

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注:

①化用《长恨歌》中“夜雨闻铃断肠声”。

据《明皇杂录》,玄宗逃奔蜀地,在经过斜谷口时,大雨如注,正思念杨贵妃的玄宗听到雨声与铃声相应和,倍感凄楚和痛苦,于是创作了《雨霖铃》曲。

②睡海棠:

比喻杨贵妃。

(1)李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3分)

 

(2)李诗和马曲都以唐玄宗和杨贵妃事入诗,但感慨的对象及目的并不一致。

请简要阐述。

(4分)

 

1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第

(1)

(2)题。

送灵澈上人①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注释:

①灵澈上人:

唐代著名僧人,本姓杨,字源澄,会稽(现在浙江绍兴)人,后为云门诗僧。

上人,对僧的敬称。

(1)这首诗写出了一个什么形象?

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3分)

(2)这首诗在描写上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请简要分析。

(4分)

16.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7分)

除 夜 作

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⑴从体裁上看,此诗属于________诗。

(1分)

 

⑵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2分)

答:

⑶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冲刺建议】

1掌握诗歌答题规范。

例如炼字类题目,坚持“解释+还原+作用”三原则;

意境类题目,坚持“翻译+两个双音节词概括+作用”,等等。

②以默写的形式,强化记忆各种表达技巧。

③熟悉各种诗歌类型的思想感情。

高二语文古诗鉴赏题答案

1.(7分)

(1)“飞”字用得准确传神,“化静为动”,写出了青松长在悬崖峭壁如飞之状,显出傲岸挺拔的风姿。

(2)通过描写了溪村的清雅、幽静、深远的世外仙境,山翁邀客饮酒,闲话成文,写出了一个不同凡俗、耿直孤傲、高雅脱俗的山翁形象。

同时,寄寓了诗人要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悠然自得(闲逸)、返朴归真的情怀。

2.(7分)

(1)弄,动词,摆弄。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细腻地描写了蒲草随风摆动的美妙姿态,突出表现了蒲草轻柔的体态。

[3分。

“拟人”,1分;“随风摆动”,1分;“轻柔体态”,1分。

(2)本诗描写了蒲草在风中轻柔摆动,蜻蜓在蒲叶上时停时去,荷花开满水面的夏日江南水乡秀丽清新之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闲适(或:

喜悦)以及对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4分。

景物及其特点,各1分;情感,2分。

3、

(1)“宿”字,写花影象安睡在庭院中一样(1分);“滋”字,写出了苔藓在滋长蔓延(1分);暗示这里少人活动,甚至久未有人,突显了隐居地的清幽静谧(1分);两句写出了隐居之地寂静而不乏生机,与人事疏离而与自然亲近的情趣(1分)。

(2)尾联是说我也要辞别俗世,到这里与鸾鹤为侣,隐逸终生(2分)。

表达了自己归隐的志向(1分)(或者,表达了对王昌龄原先归隐的追慕,深情地呼唤王昌龄和自己一起归隐。

4、

(1).“飞”字形容赛船急划而来的速度,令人仿佛可以看到群舟竞发的实况;“破”字写出了船的凌厉前进的气势。

两个字渲染出竞赛的紧张气氛。

(2).此词采取白描手法,通过色彩、声音来刻画竞渡夺标的热烈紧张气氛。

同时反映了人们热烈紧张的精神状态。

龙舟飞驶,鼓击春雷,写出了参与竞渡者的紧张行动和英雄气概。

5.

(1)“诗眼”是首联中的“忧”字。

(1分)全诗先写作者生活的艰辛(“心关桂玉”);次写命途的不顺(“运落风波”);最后写生命的衰老(“志气俱消”“白发新添”)。

(答出相关意思即可,2分)

(2)其一,借景抒情。

如首联通过描述滞雨通宵未歇,直到天明,侧面暗示作者通宵未眠,表明忧愁之久,内心无时无刻不被忧愁缠绕。

(也可分析颈联)。

其二,比喻手法,将“百忧”比喻为雨中生机勃勃滋生的青草,表现出忧愁的烦乱纷杂。

其三,视觉与听觉结合。

树上集聚的早鸦,是作者所见之景;沉闷的鼓声是作者所闻之景。

这些景物凄冷萧条,传达出作者愁闷落寞的心情。

其四,对偶,如颔联和颈联(分析略)

(两种表现手法,正确指出是何种手法各1分,举例说明各1分;共4分。

6.

(1)主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分),从色彩和形状两方面(1分),描绘出一幅晴空落照、云奇月朗的秋日图景,给人一种绚烂多姿、清新旷远的感觉(1分)。

(2)“秋气味”指的是游子的怀乡思归之情、人生未老却前途萧条的伤感之情。

(1分)诗人触景生情:

看雁飞、听砧声而想念家乡。

虽是秋爽景明,而自己却感到满目萧条肃杀之气。

(2分)

(共3分。

意思对即可)

7、

(1)①“花迎人笑”采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一派明媚景象、蓬勃生机;又写出人们的欢愉心情。

②“花如解语”化用典故,从借指人化为实指花,创造出新的意境。

(表现手法1分,分析2分,①②两点答出一点即可)

(2)答:

“晚节渐于春事懒”表现了诗人因年事渐高,游赏春日兴致不高(1分);“病躯却怕酒壶倾”写了诗人赏花既已无意,饮酒又为病体所限(1分);因此,心情抑郁、颓唐(1分);所怀念的友人又远在都城,突出心情的落寞、伤感(1分)。

8

(1)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众将热议功名与自己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作了鲜明对比,(1分)突出了词人耿介孤高的形象(1分),表达了词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1分)。

(手法1分。

作用2分)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关键:

1、在短笛前加主语“我”,2、注解一即是暗示,3、“诸将”“独倚楼”等都可以引导读者。

2、有据注释一说

(1)表现黄庭坚壮志未酬、怀才不遇,这是脱离诗歌的分析。

A、手法除了对比外,还可以答反衬(衬托)。

但答了拟人、借景抒情的不得分。

B、第一题的情感方面:

凡是答了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的给1分,但答了壮志未酬、思乡、年华易逝的不给分。

(2)①诸将在议论立功封侯,而自己却悄然独立,和着笛声倚楼长歌,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鄙弃。

②一切的是非得失、升沉荣辱,都淹没时光流逝的波涛中。

即使是象宋武帝刘裕彭城戏马台欢宴重阳的盛会,也成为历史的陈迹而一去不复返了,表达了对人事(盛衰)无常的感慨。

③词人举杯劝酒,过去的就让它过去。

词人兴致勃发,插花于头,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豁达乐观)。

(任答两点,答对一点得2分)

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

除了原答案的情感外,答到下列情感的也给两分:

悲愤、孤独、哀愁一类情感;壮志未酬;时光易逝,年华易老。

“复杂”一词看似复杂,结合具体诗句可以逐一得到解释。

9.

(1)①诗句勾画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1分)②首联从大处落笔,写孤山寺所见之景。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

“初平”,写春水初生,略与堤平。

“云脚低”,写白云低垂,与湖水相连,勾出了早春的轮廓。

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③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陶醉在鸟语花香,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地离去了。

(2分)

(2)①“争”字:

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

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

②“啄”字:

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10.【古诗鉴赏】(7分)

(1)(3分)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

乱红飘零水中,随风而逝,在尽日的微寒中,室内香雾萦绕。

黄昏时面对细雨当窗,一个人在静静的观看燕子成双。

(1.5分)

词中蕴含了词人踪迹无定,凄切思乡,孤苦无依,寂寞闲愁的感情。

(答出其中一个关键词即给1.5分)

(2)(4分)衬托:

下片先写行舟待发,江浦又绿来衬托游子思归。

虚实结合:

最后三句写虚

景,写对未来的展望,对未来的绵绵期冀。

化用典故:

并化用了李商隐的“何当共剪西

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句,写出了倦客思归,对家园的向往之情。

(答对两点,即给4分

11.参考答案:

(1)借筝声传达心声,抒发感时伤别之情。

“无限秦人悲怨声”。

诗人由秦筝联想到秦人之声,以此渲染他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

中间两联围绕“悲怨”二字,诗人对筝声展开了一连串丰富的想象和细致地描写。

颔联写大自然的景物,那筝声展现出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颈联写人世的悲欢,那低沉、幽咽的筝声,好似谁家的白发老母枯坐灯前,为游子不归而对影啜泣;又好似谁家的红颜少妇伫立楼头,为丈夫远出而望月长叹。

“独”、“空”两字,尤使画面显得分外凄清,增加了盼子思夫、离愁别恨的分量,更加真切感人。

尾联直抒胸臆,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格外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怀念!

抒发了伤离别之情。

 

(2)诗人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同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将听觉感受转化为视觉印象,顿时使悲怨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给读者以更生动具体感受。

筝声象柳条拂着春风,絮絮话别;又象杜鹃鸟绕着落花,啁啁啼血。

那柳条摇荡、柳絮追逐、落英缤纷、杜鹃绕啼的暮春情景,更加渲染出一片伤春惜别之情。

12

(1)本曲写雨的句子仅“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两句,是从侧面来写雨,(1分)用梧叶和芭蕉在雨中的声响来写出秋雨的淅淅沥沥,(1分)渲染了一种悲凉、寂寥的氛围。

(1分)

(2)这两句采用了细节(或白描)描写的手法,(1分)可以让人想见,三更梦醒时分,灯已燃尽,棋未下完,只好作罢的情景,(1分)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的孤独、寂寞和忧心忡忡的心情。

(2分)

13.

(1)寂寞、孤傲、美丽、风韵、清雅。

(评分标准:

答到一点1分,答到三点满分。

【解析】答案的来源:

寂寞(数萼),孤傲、美丽(孤标画本难)、风韵(香中别有韵)、清雅(清极不知寒);用原文语句作答不给分,答梅花在自然属性,如耐寒、清香,不给分。

(2)托物言志(或借物喻人)。

情感要点:

对梅花高洁素雅的品质的赞美之情;对梅花被吹落的惜花惆怅之情;借梅花抒发自己的身世感伤之情。

(表达技巧,1分。

感情每点1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应得分。

14.

(1)对比(1分),唐玄宗对宠妃杨玉环的死思念不已,涕泪“倍沾襟”,而对为抵御叛军浴血奋战而葬身沙场的将士却毫不“动心”(1分),借此指出唐玄宗并非“圣明天子”,只不过是一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昏君(1分)。

(2)李诗以唐玄宗为对象,抒发读《长恨歌》的感慨,意在批评唐玄宗作为君王居然把个人情感置于将士生死、国家安危之上(2分);马曲以杨贵妃为感慨的对象,将安史之乱的祸因归结于杨玉环,发出国家兴亡之叹,意在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2分)

15.

(1)这首诗写出了一个在暮色苍茫中荷笠归远的独行僧清寂的形象。

寄寓了诗人对灵澈上人的深挚情谊和送别挚友的依依不舍之情(答出形象1分,感情1点1分)

(2)①正衬:

自然之景为人物提供了广阔的背景图画,人物置身于自然之景中,人与景互为映衬,相得益彰。

②反衬,以声衬寂。

钟声从远处传来,更显出郊野的宁静肃穆,而此时,诗中人物的离情别绪更强烈了。

(这一点也可以回答为“视听结合”)③使用叠词:

第一句“苍苍”写出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第二句“杳杳”写出竹林寺的深远和暮钟声的悠扬,音韵和谐,画面精美,诗意盎然。

(每点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手法1分,分析1分)

16【参考答案】

⑴近体诗或(七言)绝句,(1分)

⑵这是一个远在他乡的游子形象。

他客居旅馆,思念家乡,倍感孤单凄凉。

(形象1分,特点1分)

⑶一二句“实”写诗人客居旅馆,思念家乡,倍感孤单凄凉,第三句撇开自己,从对方入手,想象故乡亲人思念千里之外的自己的情景。

诗人借助想象拓展了诗歌意境,深化了羁旅天涯,思念故乡感情(孤寂和感伤)。

(答出“虚”和“实”的具体内容各给1分,答出“拓展意境”和“深化感情”各给1分,意思答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