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9740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docx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docx

《内科护理学》课程整体设计

朱葵阳

一、 课程特色

1课程定位

内科护理学是临床护理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学科,是关于认识、预防、治疗疾病、护理内科病人、促进内科病人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

它是临床各科护理学的基础,故学好内科护理学是学好临床专业护理课程的关键。

2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内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要点、护理评估内容、主要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要求学生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掌握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护理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一定的对内科病人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以及对内科常见急症的配合抢救能力。

要求学生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在护理实践中表现出关心、爱护、尊重他人、认真负责的态度和具有移情理念。

(1知识方面;讲授内科护理学各系统常见疾病的概念、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及相关辅助检查,对病人能够做出正确的评估,提出病人的护理诊断、实施护理及健康教育。

满足实用型内科护理学基本理论知识的需要。

(2能力方面:

部分疾病结合案例进行PBL教学、运用评判性思维教学,通过录相、临床见习等,培养临床实践中认识护理问题、分析护理问题和解决护理问题的能力。

(3素质方面:

培养和提高人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协作精神,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

二、 课程特色

1、 以专业能力为导向创新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材的要求,遵照必需、够用,适用的原则,确定课程教学目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基础”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

2、 结合教、学、做一体。

建立临床实验室,见习基地,开展医院临床见习,充分接触病人。

提供学生真实的职业环境,实现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教、学、做一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 课程设计

总的理念:

是以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为目的,以护理专业能力为导向,突出专业能力培养,强化实践教学,结合教、学于一体,有效提高学生专业能力。

1、以人为本

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严谨治学,不仅要以自己的学识去教人,更要以自己高尚品格去育人,培养学生热爱护理专业,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于一体。

2、 因材施教

认真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爱好、志趣、个性特征,特别是他们的原有素质和知识底蕴,以此为根据,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他们各有所得,各有长进。

3、 工学结合

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使教学工作与临床内科护理工作紧密结合,淡化学科意识,增强整体观念。

在内科护理学见习、实习中巩固专业基本知识,加快适应岗位,提高学生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

4、 与时俱进

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及时将临床内科护理新进展引入课堂教学,不断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更符合临床实际,缩短课堂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吸收先进的教学思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四、课程教学内容

坚持科学性、合理性和针对性,根据护理内科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遵循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遵照必需、够用,适用的原则,整合教学内容。

1、内容选取

内科护理学教学包括绪论、呼吸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循环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消化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泌尿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血液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病人的护理、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神经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共10章内容。

其中理论90学时,见习10次,理实一体34学时。

2、 重点、难点

重点:

内科常见疾病病人的护理(慢性阻塞性肺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病人的护理);内科急危重症病人的护理(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呼吸衰竭、尿毒症、肝性脑病和脑出血病人的抢救配合)。

难点:

内科护理学内容多,牵涉的范围广,并且与医学基础知识联系紧密,如涉及到疾病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药物的临床应用,护理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应用是难点,难学和难教是学生和教师共同面对的问题。

整体护理观的形成;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护;

3、 重点、难点及处理

(1、把握学科特点,掌握学习方法。

运用评判性思维和循证护理的方法进行学习。

为使学生掌握这些内容,将素质教育贯穿于课程始终,课程中安排了充分的学时,使学生学习了系统的理论知识后,及时进行见习、角色扮演和考核。

并将临床护理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扩充到课程中。

(2、灵活选择教学方法。

教师之间不断交流、总结教学经验,集体备课,重点内容精讲,将难点讲透,引导学生思考,不断回顾以前所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疾病的基本知识点,再运用整体护理的理念,去寻找病人的护理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寻求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从而促使内科病人康复和健康。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方法,做到因材施教。

引入案例教学法、临床见习、角色扮演、讨论式等方法,按照护理程序,根据病人实际情况,探讨病人除躯体疾病需要的护理外,心理问题、家庭和社会问题全面评估和护理,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通过模拟情境训练评价学生整体护理观形成的程度,达标后进入临床护理实践。

到临床、社区结合实际进一步掌握病情观察的内容、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技巧,以培养学生根据不同人群、不同需要灵活运用护理技术,实施整体化护理的能力。

(3、加强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等基础医学知识的联系。

课前教师引导预习内容,为下次学习做准备。

(4、联系临床实际,加强与临床学科的联系。

针对临床具体病例制作教学录像片。

如急性心肌梗死的监护首先,训练学生的心电图操作技能和心电图图谱的分析能力利用模拟重症监护病房(CCU),模型示教、临床见习。

到临床见习、实习,在带教教师指导下为患者实施各种监护技术操作。

(5、广泛采用现代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表现手法多样化。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教学设计

(1、遵照必需、够用,适用的原则,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实施以护理专业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效性和职业性。

(2、提供学生真实的职业环境,做到教、学结合,课堂教学与临床教学有机结合,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2、 教学方法

(1、精讲点拨法。

对重要知识的精讲点拨,启发、诱导、设疑、提问等方法,促进学生思考。

(2、自学讨论法。

指导学生自学教材中的某些简单的内容、参考文献,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评。

(3、案例法。

通过临床典型案例,分析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提出护理诊断,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专题讲座。

针对内科护理学新技术,新进展,组织专题讲座,拓展教学内容。

(5、社会实践(含见习、实习)。

组织学生到医院各科室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健康评估,分析护理问题和寻求解决护理问题的方法,到社区进行慢性病的健康指导。

3、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

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课件图文并茂。

丰富生动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实践教学。

利用2所附属医院,3所教学医院和42家实习医院、行见习和实习。

(3、网络教学。

应用网络技术的优势,在校园网建立了药理学课程网站,网站上有课件、案例、授课录像、学习指南、习题,模拟试卷等学习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