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4004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57.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docx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合成催化剂方案

合成催化剂更换安全技术方案

1、目的及现状说明:

甲醇合成催化剂于年4月21日投入使用,至今已4年,经历了65次开停车。

目前催化剂压差已达460kpa(设计为200kpa),合成塔中、上层催化剂活性下降,热点温度已移至催化剂下层,大量有效气在下层反应,合成塔出口温度已达到285℃,出口温度已超过合成塔设计温度275℃,严重威胁设备安全。

同时,合成气不能完全利用,甲醇有效气单耗偏高。

2、专项内容:

(一)催化剂钝化方案

在卸出触媒前,需进行触媒的钝化,也就是用空气缓慢地氧化,使单质铜转化为氧化铜。

原子态铜被掏出合成塔时,由于空气中的氧与催化剂充分接触,短时间内渗透到催化剂表面,产生大量的热,以致局部温升过高或温度突升,产生膨胀压力,将造成合成塔内件变形或拉裂。

所以触媒应按要求充分钝化,冷却到60℃。

具体步骤及要求如下:

1、关闭来自净化工序的界区阀,合成系统停车,合成气压缩机保持运行。

打开系统氮气阀门,进行置换降温。

汽包压力高于低压蒸汽压力时,可通过PV15401向低压蒸汽管网泄压,若压力低于低压蒸汽管网压力时可打开汽包现场放空阀门,以利于加快系统降温速率,降温速率控制在50℃/h以内。

2、利用合成气压缩机的氮气循环,置换系统有效气体含量低于0.2%,并保持高循环率操作,以利于改善流量分配,减少氧化时间。

3、通过PV-15421慢慢卸压到1.6MPa。

关闭PV15421前后切断阀,卸下阀后短节,需固定好,系统改向火炬放空为就地放空。

4、床层温度降到60℃以下,由合成气压缩机入口接工厂空气,开始加入空气,由开始钝化直到入塔气中氧浓度为0.1%(空气加入量通过手操阀HV15301和流量计控制),至少应在3小时以上;在合成塔进出口取样点(CA15401/15402),以分析氧气的消耗。

5、如温升不超60℃可以0.1-0.5%增量每间隔1小时逐步增加氧量,并进行检验。

在10小时以上的时间内,将入塔气的氧浓度慢慢提至1%,应注意控制出塔气温度不得超过60℃,如超过此温度,必须将入塔气中的氧浓度降下来。

6、维持合成塔入口氧含量2-3%持续氧化,当合成塔出口出现氧突破时,应缓缓增加入口温度,以保证较深度的钝化,接着在3~4小时内,将氧浓度提至4%,并维持出塔气温度在60℃以下,在此浓度下,再钝化2小时以上。

7、以上各阶段操作,原则上床层温度没有明显变化,则可以缩短各阶段钝化时间,逐渐增加空气量,至进出口18%稳定不变且过程有没有温度明显增长,必要时可打开PV-15421阀排放氮气,将系统全部换为空气,并再维持2小时以上则可认定为钝化过程结束。

8、催化剂温度降至40℃以下,系统氧含量大于18%,可燃气体含量小于30ppm,置换结束,停联合压缩机,停冷却水。

将系统慢慢泄至常压,交付检修,具备催化剂卸料条件。

9、附钝化曲线。

Vol/vol

 

21%

 

4%

2%

1%

 

0.5%

0.1%

35101518212630h

10、钝化耗空气量计算

托普所催化剂共92m3,CuO含量53.75%,堆密度:

980kg/m3;托普所生产催化剂厂家提供理论钝化耗空气量为810m3/T,测算所需空气为74520Nm3,加上后期置换用空气量,预计在100000Nm3。

(钝化只是在催化剂表面形成钝化膜,并不需要所有的单质铜都生产CuO。

实际空气消耗量相对要小些)。

(二)催化剂的卸出方案

1、准备工作

(1)触媒钝化完成。

(2)运送瓷球及废触媒的车辆、场地准备就绪。

(3)现场接两根消防水管,以备触媒因为钝化不彻底降温用。

(4)操作人员准备好工作服,防尘面具、空呼等。

(5)卸开合成塔下部卸料口法兰盖(只留下一个螺栓,并使之松动)。

(6)消气防现场监护。

(7)高压清洗水枪具备使用条件。

2、卸出催化剂方案

拆开合成塔上封头人孔及出口管卸料口,由上管板处检查触媒的下降情况并作记录,检查上部催化剂烧结情况,取出不锈钢网。

具体步骤如下:

(1)卸催化剂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及长管面具进入合成塔上封头,取出上封头内的不锈钢网。

接好水管,做好充水准备。

(2)将小车停在要卸触媒的一个卸料口下面。

慢慢挪开卸料口下面的法兰盖,让瓷球流出。

(3)当有大量触媒流出时,关闭卸料口法兰。

(4)按上述方法,卸出另外两个卸料口的瓷球。

(5)将瓷球运走,过筛回收利用。

(6)将运触媒的小车推到卸料口的下面。

(7)打开法兰盖让触媒流出,可根据流出时间分别取上、中、下三个触媒样(甲醇安排技术员负责)。

(8)按同样方法卸出另两个卸料口的触媒,直至无触媒流出。

(9)卸催化剂人员穿戴好工作服及长管面具进入合成塔上封头,用木锤轻轻敲击上管板,使未流出的触媒落下。

(10)在下封头内安装几个安全灯,从上管板上逐根检查催化剂管,将没卸出的催化剂用铁丝捅出,再用空气吹扫合成塔,吹净触媒粉尘。

(11)将卸出的催化剂和瓷球分别运出存放现场。

(12)利用高压水枪对列管进行逐根清理,保证管内清洁,防止装填过程中发生架桥现象。

(13)用工厂空气吹干反应器,使之具备装填条件。

3、注意事项

(1)戴好防护面具,减少于铜催化剂的接触。

(2)卸触媒时要防止触媒钝化不彻底,遇空气着火。

(三)催化剂的装填方案

1、催化剂装填前的必要条件

(1)联合压缩机组备用。

(2)确认塔内清扫吹除干净,触媒管管壁光洁。

(3)合成汽包及合成塔壳程已降至常温。

(4)轴流风机备用。

(5)催化剂及所用氧化铝瓷球已运至现场

(6)塔底脚手架已搭好,以便下面装惰性瓷球时使用。

(7)卸下合成塔出口的连接管,打开触媒筐的人孔盖和顶封头,打开合成塔的上封头人孔,用排风扇使塔内通风或自然通风,直到塔内O2含量≥18%为止。

(8)接好设备用安全灯两套,对上下封头及管板、反应管进行仔细检查清理,确保反应管无异物,并将杂物除去。

(9)天气良好,无雨、雾、大风等。

2、人员准备

搬运20人开桶、纪录2人

过筛10人装料斗10人

塔上塔内20人(四班)电工2人

钳工2人分析工2人

现场指挥2人

除塔上人员外,其它为两班,人员共计80人。

3、物资准备:

筛子(不锈钢丝网3X3mm)4个;吊车2台,带吊耳料斗(制作1m3)4个。

测量绳(8m)6根(含线坠);长管式防毒面具6套。

24V或36V安全灯4套;10×10m大帆布两块。

半长筒雨靴(39-42#)20双排风扇两台。

帆布手套70付

安全带6付尼龙编织袋100个。

平头铁锹10把

帆布筒(φ200×20000)1条

运催化剂手推车1辆胶皮桶6个

小定滑轮2个尼龙绳60米

大木锤(φ200×300把长800)5把

小木锤(φ100×200把长300)5把

平整用木粑(把长500mm、粑板100×200mm)2把

手套、毛巾、防尘口罩各160幅。

催化剂78m3φ10瓷球10.5m3

Φ25瓷球32m3

4、装瓷球

(1)操作人员必须将身上佩带的钥匙、手表、硬币、钢笔等物品取下,穿专用的工作服,戴安全帽,长管呼吸器进行工作。

(2)操作者进入下封头内,将φ10、φ25瓷球装填高度在塔内各方向做好标记。

(3)在下封头触媒筐周围包好不锈钢丝网,以防止瓷球堵塞气孔。

(4)塔外人员将瓷球运至现场,倒在准备好的大帆布上粗选(无明显破裂,可直接装入),选好的φ25瓷球装入编织袋内,送入下封头内。

(5)惰性球装填在触媒筐上,应分布均匀,当装至支撑架侧人孔时,由侧人孔处继续装入,当侧人孔不能再装时,封死侧人孔。

(6)改在触媒筐顶封头处装填,当装至距下管板250mm处,改用φ8的瓷球继续装填,用木耙尽力向里推,尽力多装,当在顶封头也不能再装时,将瓷球推平,保持同一高度。

封闭顶封头。

(7)操作人员改由上封头人孔进入合成塔上部,补装瓷球。

(8)将瓷球用吊车吊至合成塔上平台,送入上封头内由两名操作人员小心缓慢、均匀撒装,防止个别管子装填过量;为防止“架桥”,应常用木锤振上管板。

(9)用探绳经常测量瓷球的高度,使瓷球的充装高度与下管板上沿平齐。

如有不足处补装,最后用木锤振上管板。

5、装催化剂

(1)操作人员除按装瓷球的第一条准备外,还必须戴防风镜,进入封头的3人带长管式呼吸器,在合成塔出口处安装排风扇,并使之处于运行状态。

(2)按照上管板划分好的四个区域循环装填。

(3)每塔需要5位操作人员,2名进入封头内,控制帆布袋,一名看护长管式呼吸器的进气口,一名控制料斗上的阀门负责指挥。

(4)将热电偶插放到正确的位置。

(5)将触媒桶运至现场后,用吊车分批吊运到合成塔上封头所处的平台,送过程中要小心,减少触媒破碎。

(6)筛选用的筛子和大帆布均已准备好,并且打扫干净,打开触媒桶过筛。

(7)筛过的触媒装入料斗;通过料斗自封头人孔处,打开料斗下面的插板,通过帆布袋使触媒流入合成塔。

(8)上封头内的操作人员按照管排顺序,均匀缓慢地控制触媒的流出速度,并不断用木锤敲打上管板,严防架桥。

(9)为使催化剂在管内的堆密度和高度均匀分配,帆布管应连续在水平方向移动,顺序首先在与人孔相对的区域装填,管满后慢慢后退,热电偶管要小心单独装填,慎防损坏和触媒架桥。

(10)触媒装至距管口约0.5~1cm处,将多余的催化剂颗粒扫入相邻管中,最好用小木锤普遍敲击上管板以保证整体的均匀效果。

(11)待所有管全部装至与上管板齐平后,继续并将剩余触媒平铺于上管板之上200mm处(如有催化剂多余,最高不超过250mm)。

(12)催化剂表面平整后,用网孔为3mm的金属不锈钢丝网盖在催化剂上将表面保护,并用不锈刚合金管将其固定,金属不锈钢丝网再铺上10的氧化铝球100~200mm高。

(13)检查反应器内有无留下工具及其它物品;由生产、技术、机动、安环、甲醇联合验收合格后,签署验收单,封闭上封头人孔回装合成塔的出口管。

(14)至此,装填工作全部结束,清理现场。

装填示意图

6、催化剂装填完成后的吹扫、气密

(1)吹扫的目的是吹走催化剂装填过程中遗留的粉尘和碎片。

(2)催化剂装填完成后,用联合压缩机向合成系统充氮气进行吹扫,以合成塔出口作为排放口,出口法兰前加挡板。

吹扫合格后,复位合成塔出口与管道的连接法兰,然后向合成系统充氮气并保持系统微正压。

(3)催化剂装填完成管道复位后,用高压氮气对系统进行气密,升压速率不超过每分钟1公斤。

7、注意事项:

(1)装填前后要将合成塔同合成回路的其他部分彻底隔离;人员办理进塔入罐作业证方可进入,现场放置气体检测仪,分析人员保持2小时分析一次。

(2)操作人员戴长管呼吸器进入塔内,要有专人看护长管的气口。

(3)在合成塔上部作业要系好安全带。

(4)触媒装填过程必须按照预先分区均匀装填。

(5)触媒运送过程,不得滚动触媒桶。

(6)筛选、装填时不得踏在触媒上,以免破碎。

(7)由于铜为重金属,要防止重金属中毒,减少皮肤直接和触媒接触。

(8)上封头人孔内的操作人员必须用长管式呼吸器,不得用口罩式过滤器。

(9)制定装填记录表,专人记录装填量。

安排专人负责开桶、核对催化剂型号、数量。

计量人员必须准确记录氧化铝球及催化剂的装填量,并及时与装填人员联系。

(10)避免铁质工器具混入催化剂内。

(11)催化剂装填前必须用Φ3mm筛子轻轻过筛,除去运输途中产生的少量粉末与碎片。

(12)装填人员入塔前应将手表、钥匙及口袋内一切杂物掏出,以防止掉入合成塔内,入塔后严禁直接在催化剂上行走和踩踏,应在催化剂上垫木板,用手或木板平整催化剂表面。

(13)气候有变,遇下雨天时应停止装填工作。

塔口用防雨布封好,未装完的催化剂放入桶中密封好,并将催化剂桶放置在干燥的屋内。

(四)催化剂的还原方案

1、准备工作

(1)还原操作所需的配管已经完成、氢气已运至现场。

(2)联合压缩机正常备用。

(3)合成回路气密试验合格。

(4)氮气、还原气、开工蒸汽、循环水、锅炉给水、合格备用。

(5)所有仪表调试合格,反应灵敏准确。

(6)水桶、计量称、胶管、防毒及劳保用品、消防器材准备就位。

(7)分析人员准备就位,仪器及取样工具、具体分析项目已明确。

(8)系统阀门位置正确,不发生内漏现象。

(9)用氮气置换系统直至O2≤0.1%充压10kg/cm2建立最大循环后可以开始升温。

2、逐步投用合成塔R15401A/B的水路循环。

(1)联系调度,用合格的脱盐水给合成汽包S15403建立30%液位。

为了防止造成锅炉给水管网压力的波动,充水要缓慢进行,液位达到50%后将LV15401投自动。

(2)调节磷酸盐加药线PPA-15401-1″上FI-15405的流量在6L/h左右,向S15403注入化学品。

(3)现场打开合成汽包S15403的蒸汽放空阀门,并逐渐建立副产蒸汽去放空管线的蒸汽流动。

(4)随着触媒还原反应的进行,合成塔出口的温度进一步提高,当合成塔产生的蒸汽满足LS-15403-14″管网的温度、压力要求时,进行取样分析,当蒸汽的SiO2、Na+、电导都分析合格并充分暖管后,将其送到蒸汽管网,并将PI15401设定在2.0Mpa后PV15401投自动。

(5)在开车启动期间,合成塔R15401A/B底部夹套导淋应打开,保证废锅的液位在正常范围内。

(6)打开E15404、E15402A/B顶部排气阀,微开上水阀,先对水冷器进行排气。

排气结束后打开上水、回水阀,水冷器投用。

(7)注意:

在触媒升温还原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触媒升温还原方案》的温控指标。

当触媒床层温度波动时,可以通过PV15401以及调节循环气量等手段来调节触媒床层温度。

3、触媒的升温、还原

(1)分别打开开工蒸汽阀PV-15412前倒淋阀,排净冷凝水,稍开前切断阀,暖管合格,关导淋,开前后切断阀,用开工喷嘴调节蒸汽量以10-25℃/h的速率将催化剂升温到130℃恒温5小时,再以10℃/h的速率继续升温到170℃。

(2)在120℃之前检查氢气流量表,记下合成塔进出口温度TR-15424、TR-15425及触媒层各点温度TIC-15404-406(1-4)、TIC-15407-409(1-4)。

(3)从还原线向合成系统补充合格氢气,开始时量要小,及时分析合成塔进口H2浓度。

当H2浓度在0.5%时,以5℃/h的速率将温度升至180℃。

(4)以热点温度为准,严格按照还原进度表进行升温;升温过程中稳定气包液位在50%。

(5)温度由180℃升至200℃,此阶段为主还原期,升温速度为2℃/h。

(6)稳定入口H2在1-2%,在200℃时恒温25小时。

g.当合成塔出口氢气突破并接近1%时,可以10℃/h的速率升到230℃,但不可超过230℃.

(7)随氢气消耗的下降合成塔入口浓度可缓慢增加到4%,维持此状态2小时,如连续的氢气分析消耗小于0.1%且底部绝热层无温升,还原的总出水量与理论出水量相符,出水速度也无变化可认为还原结束。

4、操作控制

(1)每半小时计量1次出水量,控制温度和加H2量,做到升温平稳,出水均匀;每半小时记录一次分离器现场液位高度。

(2)开工蒸汽要保持稳定,每半小时分析一次进出口H2、含量并及时上报主控室,合成塔进、出口处H2的浓度差>1%时,应立即减少进口的H2浓度。

(3)还原时,系统压力会有所变化,不足1.0Mpa时补充氮气,高于1.0Mpa,增大驰放气量。

(4)时刻监视合成塔进、出口温度,若温度有突升趋势;或一旦合成气压缩机故障停车应立即切断还原气,蒸汽卸压并补充氮气。

待条件具备提高空速后再进行还原。

(5)65℃以上每半小时测量一次出水量。

理论出水量为:

108*(15%~16%)=16.2~17.3t,其中物理水为2.16~3.24t。

5、升温还原工艺指标及曲线图

阶段

时间(h)

塔热点温度(℃)

升温

速率

(℃/h)

进塔气H2浓度(%)

压力MPa

入塔流量(Nm3/h)

出水速率(Kg/h)

阶段

累计

升温

I

2

2

室温~60

20~25

0.5-1

≥7×104

≤200

II

6

8

60~120

10

0.5-1

III

10

18

120~170

5

0.5-1

IV

2

20

170

0

0.5-1

还原

I

20

40

170~190

1~2

0.5~1

0.5-1

30

70

190~210

0.5或0

1~2

0.5-1

10

80

210~230

2

2~8

0.5-1

2

82

230

0

8~25

0.5-1

6、注意事项:

(1)升温过程应严格遵守所要求的升温速率。

(2)还原过程严格贯彻“提温不提氢、提氢不提温”的原则。

严格控制入塔气中氢气浓度,平稳升温,控制出水速率,作到出水均匀。

(3)温度升到65℃开始放水,对还原生成的水要严格计量,妥善处理。

(4)整个还原过程中,开工蒸汽要保持稳定,进出口氢浓度的分析每半小时分析一次,数据及时可靠。

(5)循环气流率在相对于催化剂的最小空速1000h-1的基础上尽可能高,以增强对上部绝热层的移热和节约还原时间。

(6)在升温还原过程中要严防触媒床层超温且最终还原温度要求控制出口不超230℃。

(7)操作人员应精心操作,认真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上报。

(8)确保压缩机正常运行,机组运行发生故障或床层温度突升,应立即切断氢源与热源,并加大氮气量,尽可能保持合成塔温度稳定。

(9)还原时如合成塔出口CO2≥1%,必须用N2气进行置换,使CO2降下来。

可以采取连续置换,在保持系统压力稳定的情况下,合成塔前后连续补放。

(10)还原结束标志:

出水量与理论出水量相当、达到230℃后提高氢气含量无明显反应、进出口H2含量不变化。

7、轻负荷生产

(1)还原结束后,确认前工序操作指标,使CO、CO2、H2及总硫含量符合工艺要求。

待前工序具备条件后即可准备导入新鲜气。

(2)将触媒床层温度稳定在220℃,缓慢通过XV15301的旁路阀导入新鲜气,以0.1MPa/min的升压速率导入,升压速率不能太快,防止造成催化剂破碎。

注意系统压力不得高于5.0MPa,合成塔出口温度超过220℃,并以此来控制合成塔汽包压力。

(3)随着合成反应的进行,可以依据触媒的床层温度通过PV-15412逐步关小喷射器的蒸汽量,当反应热能维持床层温度时,缓慢关闭PV-15412蒸汽进出口阀,打开出S15403的蒸汽阀PV1540控制汽包压力以恒定催化剂温度于既定指标。

(4)在原始开车阶段,粗甲醇中含有较多的杂质,该粗甲醇可排入杂醇油槽,在排放过程中要不断的取样分析,待产品透明澄清、无异常气味时取样分析,粗产品合格后,采入粗甲醇槽,LICA15403给定30%投自动。

(5)当甲醇闪蒸槽S15402液位达到30%时,打开LV15404及其前后切断阀,将LICA15404给定50%投自动。

(6)视情况调整合成工段负荷并适时投运氢回收装置,合成系统先在不大于50%负荷运行两天,70-80%负荷运行3-5天,然后再提负荷。

(7)轻负荷生产时,保持组分和流量稳定,升降压速率不大于0.1Mpa/min。

三、安全技术措施

1危害识别

(1)一氧化碳(CO)

一氧化碳(CO)为无色、无气味、易燃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呈兰色火焰,但不能自行燃烧,标准密度1.2514Kg/m3(在0℃和101.325Kpa时),与空气的密度比0.9678,点燃温度605℃,热值1269KJ/m3,水中的可溶性0.03537m3CO/m3H2O(在0℃和101.325Kpa时),与空气混合时的点燃极限(在20℃和101Kpa时)点燃下限为12.5VOL%、点燃上限为74.2VOL%。

由于CO一载体密度很低[粗煤气(p=0.92Kg/m3)和净煤气(p=0.4Kg/m3)],所以泄漏时气体混合物扩散很快,以致在危险区内有很高的中毒、火灾和爆炸危险。

正常条件下,CO只通过呼吸道吸入,由于CO和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Hb)的亲和力要比氧气(O2)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高240倍,所以吸入的CO和空气就会排斥氧气,并影响氧气的输血功能。

CO和血红蛋白的结合是可逆的。

一旦在血液中的CO分压高于吸入空气的CO分压时,CO就会通过肺部扩散(排出)。

通过呼吸过量的氧气也能加速CO的分解。

CO可以增加农药和四氯化碳的毒性作用。

吸入CO的最初症状是头痛、昏晕和乏力、鉴别力衰退,头晕眼花和耳鸣,心跳加速和呼吸急促。

严重时会引起四肢疼痛、嗑睡、意识紊乱、心力和呼吸衰退,皮肤呈鲜红色,在急性期过后,会即刻或在若干个月潜伏之后出现诸如呼吸节奏失调、心脏功能障碍、记忆和视觉衰退等症状。

当身体内血红蛋白的三分之二被CO固定时将发生死亡。

(2)甲醇(CH3OH)

甲醇为无色透明、易挥发、高度极性液体,具有微弱的酒精气味。

甲醇易燃,自燃点464C,闪点8C。

甲醇蒸汽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为6.036.5%。

甲醇有毒,吸入会引起中毒。

CH3OH在空气中的极限允许浓度为50mg/m3。

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甲醇的危险程度为Ⅲ级,属中度危害。

(3)氢气(H2)

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比空气轻,无毒。

易燃、易爆。

在空气中最低着火点为572C,在空气中的爆炸范围为4.075.6%。

根据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分级标准,甲醇的危险程度为Ⅲ级,属中度危害。

(4)催化剂

主要成分为CuO防止重金属中毒,此外钝化不充分时易放热,发生燃烧。

2、事故预想

(1)置换隔离不彻底,造成人员中毒;

(2)高处作业发生坠落;

(3)钝化不彻底,发生着火现象。

(4)装填过程中空呼佩戴未按要求,造成人员重金属中毒。

(5)氢气等可燃气体泄漏,造成着火。

3、预防措施

(1)施工过程中进行有效隔离,现场技术、安全均有专人负责指导、监护,安全措施逐项落实;

(2)高处作业佩戴安全带;

(3)准备两个消防水带,钝化不彻底时将催化剂降温。

(4)塔内作业,佩戴空呼,同时系安全绳,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将人员救出。

(5)现场配置可燃气体探测仪,发现泄漏及时用防爆工具进行处理。

4、应急预案

(1)受到一氧化碳(CO)伤害时:

a、在注意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将中毒者从危险区救出。

b、保证供给新鲜空气,松开紧扣的衣服,并使其侧身躺放。

C、当呼吸停止时,进行人工呼吸。

d、当心脏停止跳动时,进行急救(心脏按摩、人工呼吸)。

e、保持身体热量(用毛毯、衣服等裹住)。

f、CO中毒人员一般来讲需躺着运送,但不许自己移动(在暂时感觉好转时)。

g、将CO中毒人员送去进行药物治疗。

(2)受到甲醇(CH3OH)伤害时

a、应使吸入甲醇蒸汽的患者离开污染区,并安置休息和保暖,严重者须就医诊治。

b、皮肤接触时须用水冲洗,脱去污染衣物,经洗净后方可再用。

C、甲醇如进入口内,应立即漱口(用1%碳酸氢钠液彻底洗胃,并催吐)并送医院救治。

(3)发现着火处理:

催化剂未充分钝化,发生着火,立即通知主控、班长,着火的准确位置及火势情况,并迅速按下火灾报警器报警,用消防水带浇灭未充分钝化的催化剂。

四、安全责任落实:

安全第一负责人:

生产负责人:

设备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