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916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

《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docx

K12学习爱莲说教案设计

爱莲说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⒈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⒉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⒊学习莲花高洁的品质,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的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情景导入

  有感情地诵读席慕容的《莲的心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预习检测

  1、请一位同学当老师检查本课生字。

  蕃颐濯淤涟

  蔓亵噫鲜有闻

  2、解释加点的词语。

  可爱者甚蕃濯清涟而不妖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

  宜乎众矣

  3、介绍本文的作者、写作背景及体裁。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任职南康郡时,曾率属下在府署东侧开辟一四十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清香扑鼻。

作者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借花述志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议论文的范畴,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4、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自己轻声把课文读一遍,做到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

这一遍的要求是:

读通课文,感情充沛,声音响亮,精神饱满。

  三、课文分析,探究文意

  1、请同学们找出自己喜欢的、有独特见解句子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2、合作探究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并赋予了莲花哪些品格?

  师明确:

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描写莲花的。

他把莲花比做君子,赋予了莲高洁、质朴、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端庄令人敬重等品格。

  、作者借花喻人,抒情言志。

那么他把菊花比作什么?

把牡丹比作什么?

写菊、写牡丹的目的是什么?

  师明确:

  ·菊是隐逸者,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

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

  ·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

既婉曲地批判当时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又通过菊的正面衬托和牡丹的反面衬托突出自己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保持正直坚贞节操的生活态度。

  、文章的主旨句是哪一句?

说说这篇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莲,花之君子者也

  ·作者把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他是要赞美君子形象,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

借赞花来赞人,这种写法就叫作借物喻人和托物言志。

  ·归纳主题:

作者以莲自况,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慕名利的高尚品格,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逐富贵的世风。

  、本文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方法?

  师明确:

对偶,排比,比喻,拟人。

  3、学生再读课文,同学们,我们学完了课文后有哪些收获呢?

  四、拓展延伸:

莲文化的魅力

  1、请欣赏几幅莲花的图片。

  2、积累古诗文中描写莲花的诗句

  3、仿写:

我心中的莲

  例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仿句:

我爱莲花,因为它濯清涟而不妖,恰如品行端正,美名远扬的少女。

  我爱莲花,因为它中通外直,恰如风度翩翩,高洁正直的雅士。

  4、根据文章内容、意境、情感完成下面对联

  世人爱牡丹富贵茂叔敬莲花高洁

  、周敦颐爱莲说明志柳宗元小石潭抒怀

  五、课堂检测

  1、《爱莲说》的主旨句是————。

文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句子

  是————————。

  2、予独爱莲的原因是—————————。

  3、生活中,感叹知音甚少,我们常引用文中的一句话是——————。

  六、课堂总结

  七、板书

  【教学设想】

  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

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

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

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

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

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

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

“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

  四、介绍作者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

“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yūliánxièzhuóxiǎn

  2、词解释:

  蕃:

  染:

沾染(污染)濯:

洗涤

  亵:

亲近而不庄重

  鲜:

很少

  宜:

应当

  六、指导朗读

  如: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

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八、学生口译本文大意

  九、译文

  第一段译文: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

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

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十、讨论点拨

  1、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

  明确: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十一、你认为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

生长环境: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十二、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

  明确: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

  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

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

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

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明确:

这是一个反问句。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

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

衬托手法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

  十四、

  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

比较阅读:

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

《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总结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

托物言志

  作者借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

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

  十六、形成性测试

  1、默写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眼中的莲花具有哪些品质?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等。

3、作者借赞美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表达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十七、作业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