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732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 种子的萌发》教案 济南版.docx

八年级生物上册《414种子的萌发》教案济南版

《4.1.4种子的萌发》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通过设计对照实验,掌握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方法;

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重点)。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提高做探究实验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探究活动中提高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3)理解对照实验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图片展示农民播种,学生欣赏后提出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可能需要哪些外界条件?

”以此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作出假设,提出:

“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

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之后教师向学生质疑:

“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引导学生分析排除“肥料”这个因素(因为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进而学生作出假设:

“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那么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检验。

为了降低学习的难度,保证实验的条理性以及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性,并且体现出小组成员的相互合作精神,教师先指导各实验小组先明确分工:

组长(主持讨论每一个问题,做好分工);讨论内容记录员;(简单记录讨论的结果,准备组间交流);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的负责;实验操作人(负责实验的操作,其他人辅助)。

然后教师出示讨论的提纲,学生参照提纲和课本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讨论提纲如下: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2.实验探究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用具?

3.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

其中“讨论1”,根据生活常识,学生能够作出选择:

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

“讨论2”,有的学生可能根据课本上的材料回答,有的学生可能选择其他的材料用具,只要选择恰当,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进行实验。

“讨论3”和“讨论4”主要涉及到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问题,也是重点。

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讨论4”中除了课本涉及到的,学生提出的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可以告诉学生,如有兴趣,课后可以就这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5”和“讨论6”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有共性,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观察并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

讨论结束后,教师主持小组间交流讨论的结果,各小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实验计划。

本实验的具体实施在课下完成,实验期间教师要提醒、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要求每组负责的学生,要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以备下节课组间交流汇报。

并注意记录本组操作过程中是否规范、出现什么问题、组员是否都参与到实验中等。

结论

(一)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及结果。

虽然在讨论提纲中已明确了实验步骤,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对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会出现结论相同而过程不尽相同的现象,因此教师应给予每个小组以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不论实验成功与否,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科学创意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学生谈出设计思路。

对于不成功的小组,教师帮其分析原因,鼓励其课后重做。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实验中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相互合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的科学精神对于实验成功的重要性。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思考:

我们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共分了几个步骤?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一步设问:

我们用这六个步骤探究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不可以用这六个步骤来探究其他条件(如光)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指出:

我们可以用这六个步骤来研究任何生物的生命现象,因为这是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让学生可以选其中一个(如光)作为进一步探究课题。

在学生简单讨论后,让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自行制定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实施探究(如,可用黑布包裹作为探究“光”因素的对照组。

一周后学生会发现瓶子无论是否用黑布遮盖,瓶里的种子都会萌发,并完成探究报告。

学生的探究报告既是对本节课教学情况的反馈,又可作为对学生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然后把每位学生在整个实验探究中的表现通过自评、同学评和教师评都记录到其成长档案袋中。

(二)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再通过CAI课件分别展示完整的、无胚的、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的萌发状况(萌发长出健壮的幼苗、未萌发、幼苗发育瘦弱),让学生观察回答后结合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种子的自身条件有:

完整的、活的胚,贮存时间短的,渡过了休眠期的种子。

进而教师指导学生实物投影不同的种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和说明,例如,破损的、干瘪的、发育不够完善、贮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相关实验器材,引导生物实验小组学生做好相关实验;相关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课前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生物实验小组学生做好相关实验。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提问

2分钟

1、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子房壁发育成,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胚珠里面的受精卵发育成,最终雌蕊的子房发育成。

2、菜豆种子的结构和玉米种子结构的异同点

菜豆种子

玉米种子

不同点

相同点

学生回忆,给出准确、规范的答案。

将复习旧知常态化,从而强化知识的识记和落实。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5分钟

图片展示农民播种,学生欣赏后提出问题:

农民播种的季节及播种前需做哪些准备工作?

推测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

学生欣赏图片,思考,回答。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6分钟

在一定的季节播种因为:

土壤要湿润因为:

土壤要疏松因为:

教师向学生质疑:

“哪些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呢?

”引导学生分析排除“肥料”这个因素(因为种子本身有贮存养料的结构,种子的萌发不需要肥料。

)进而学生作出假设:

“水、阳光、空气、土壤、适宜的温度可能是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

”那么假设是否成立,需要用实验的方法来检验。

后教师出示讨论的提纲,学生参照提纲和课本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讨论提纲如下:

1.选择什么样的种子比较好?

2.实验探究时,需要准备哪些材料用具?

3.怎样探究不同环境条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应当将种子分成几组?

4.怎样设置实验对照组,对照组应提供什么样的温度、水分、光和空气等的条件?

对每一对照组,除了所研究的条件外,其他环境条件是否应当与对照组一样?

5.每一组应当有多少粒种子?

每一组只有一粒种子行吗?

6.每隔多长时间观察一次?

对各组实验是否应当同时观察?

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观察并参与到各小组的讨论中。

讨论结束后,教师主持小组间交流讨论的结果,各小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实验计划。

本实验的具体实施在课下完成,实验期间教师要提醒、督促学生认真完成,随时抽查,适时给予评价。

要求每组负责的学生,要仔细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得出结论,以备下节课组间交流汇报。

并注意记录本组操作过程中是否规范、出现什么问题、组员是否都参与到实验中等。

探究活动:

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

材料用具:

方法步骤:

(1)

(2)

(3)

(4)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实施计划:

(1)

(2)

得出结论:

表达交流:

(1)

(2)你的实验结果与其他小组的相同吗?

若不相同,找出其中的原因。

进一步探究:

你还能设计其它变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吗?

提出:

“种子萌发所需外界条件可能有:

水分、土壤、阳光、温度、空气、肥料等。

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作出假设,学生参照提纲和课本的实“验方案,以实验小组为单位制定实验计划。

“讨论1”,完整的、饱满的、活的种子。

“讨论2”,有的学生可能根据课本上的材料回答,有的学生可能选择其他的材料用具,只要选择恰当,教师都应予以肯定,并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自己的材料用具进行实验。

“讨论3”和“讨论4”主要涉及到控制变量和对照实验的问题,也是重点。

要让学生明白实验条件中除了要研究的问题外,其他的应该保持一致。

“讨论4”中除了课本涉及到的,学生提出的其他影响种子萌发的条件,可以告诉学生,如有兴趣,课后可以就这个问题设计实验方案。

“讨论5”和“讨论6”让学生明确实验要有共性,避免偶然性和减少误差。

分组完成探究实验。

激励学生积极动脑,并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同时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或参照课本提供的资料作出假设,回顾探究实验步骤,完善探究实验。

进一步提高做探究实验的能力。

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探究活动中提高与他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理解对照实验的意义。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10分钟

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及结果。

虽然在讨论提纲中已明确了实验步骤,但是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的不同,对实验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不可能面面俱到,往往会出现结论相同而过程不尽相同的现象,因此教师应给予每个小组以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不论实验成功与否,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科学创意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学生谈出设计思路。

对于不成功的小组,教师帮其分析原因,鼓励其课后重做。

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教师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对实验中工作态度认真严谨,相互合作良好的小组予以表扬,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相互协作的科学精神对于实验成功的重要性。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思考:

我们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共分了几个步骤?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进一步设问:

我们用这六个步骤探究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可不可以用这六个步骤来探究其他条件(如光)是否影响种子的萌发?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一步指出:

我们可以用这六个步骤来研究任何生物的生命现象,因为这是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教师再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让学生可以选其中一个(如光)作为进一步探究课题。

在学生简单讨论后,让他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自行制定计划、利用课余时间实施探究(如,可用黑布包裹作为探究“光”因素的对照组。

一周后学生会发现瓶子无论是否用黑布遮盖,瓶里的种子都会萌发,并完成探究报告。

学生的探究报告既是对本节课教学情况的反馈,又可作为对学生的一个过程性评价。

然后把每位学生在整个实验探究中的表现通过自评、同学评和教师评都记录到其成长档案袋中。

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

教师再通过CAI课件分别展示完整的、无胚的、子叶或胚乳被部分切除的种子的萌发状况(萌发长出健壮的幼苗、未萌发、幼苗发育瘦弱),让学生观察回答后结合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种子的自身条件。

进而教师指导学生实物投影不同的种子,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和说明,例如,破损的、干瘪的、发育不够完善、贮存时间过长等都会影响种子的萌发。

各小组汇报实验现象及结果。

最后师生一起归纳各小组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都是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条件。

六个步骤探究了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学生思考影响种子萌发的其他因素,让学生可以选其中一个(如光)作为进一步探究课题。

观看CAI课件,结合种子的结构,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所学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出种子的自身条件有:

完整的、活的胚,贮存时间短的,渡过了休眠期的种子。

给予每个小组以充分表达和交流的机会。

不论实验成功与否,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科学创意都应给予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学生谈出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和锻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交流展示,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既让学生展示了自我,又提供了一个思维碰撞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应便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思维能力。

知识整合

迁移应用

7分钟

实验探究题: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的情况如下表,请回答:

装置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潮湿(含一定水分)

干燥

种子萌发数量

23

0

24

0

⑴根据杨明同学的实验设计,可以推测,本实验探究了和光照是否种子萌发所需要的环境条件。

⑵实验甲和乙对照,变量是,通过这组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⑶根据实验甲和的实验结果判断,光照不是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请说明理由。

⑷实验设计中,实验甲和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个变量。

⑸如空气充足,甲实验中有2粒种子没有萌发,其可能的原因是:

(6)能否设计实验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

过渡:

同学们这节课表现的非常出色,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

大家来反思一下: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分析、交流。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这一环节的设计促进了知识的整合、迁移和应用,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教师设计的反馈训练不是简单的一问一答,而是由知识立意逐步过渡到能力立意,针对性强,注重知识的应用,使学生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释实际生活中的生物学现象或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后,由学生自我总结所学与所思,得出结论性的知识,并能用规范的语言加以描述。

要求学生要合上教材叙述,强化知识的识记。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5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

1、2、3、4、5、6;

B类:

1、2、3、5;

C类:

2、3、5。

课下作业:

《助学》

A类:

1、2、3、4、5、6、7、8;

B类:

1、2、3、7;

C类:

1、2、7。

学生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达标测评----你过关了吗?

1、一般情况下与种子萌发无关的条件是()

A.温度B.空气C.水分D.阳光

2、种子萌发是需要充足的空气,是由于种子不停地进行()

A.制造营养B.蒸发水分C.呼吸D.制造氧气

3、某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们进行小麦发芽实验,共用了250粒种子,其中没有发芽的种子共有10粒,该实验小组种子的发芽率是()A.9%B.95%C.96%D.98%

4、春播时有许多要注意的事,例如:

在华北豌豆要比棉花播种早,其主要原因是()

A.受温度控制B.受水分影响C.受光照的影响D.受地区的影响

5.小李对种子的萌发很感兴趣,于是就照着右图做了以下实验:

将同种具有

相同、较强活力的植物干种子分别置于①空气中,②水面可以接触空气的

位置,③水中。

关于这一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种子②的萌发力最强B.①、②两粒种子之间的对照条件是空气

C.②、③两粒种子之间的对照条件是水分

D.这个实验说明种子萌发需要空气、水分和温度

6.下图表示探究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实验装置,每个烧杯均放有等量的干燥种子(10粒),并提供相应环境条件。

(1)每个烧杯放入10粒种子而不是1粒种子,其目的是什么?

(2)C装置水较多且在水面上有油层,其作用是什么?

(3)在上述五个实验装置中,请找出一组对照实验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唯一变量是什么?

(4)如果只探究光照是否对种子萌发有影响,应选择哪几个装置进行实验观察?

(5)你能预测哪些烧杯中的种子将在7天后发芽?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体现课改精神,注重对学生科学方法的训练

“科学探究”被放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十个主题的首位,目的是强调教师要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其他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

学生进行探究的真正意图,不仅在于掌握生物学知识本身,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让他们亲自体会科学家是如何困惑于问题;如何假设问题的“答案”;考虑从哪些途径去解决问题,并以此渐渐地养成探究的态度、方法和思维的品质。

本节课所涉及的“对照实验”的设计是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实验方案其中涉及的有三个变量:

水分、空气、温度,设计方案是有一定难度的,很多学生感觉无从下手。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时教师给予了提示,讨论后又进行了实验方案分析。

体现了教师引导、启发、点拨的主导作用。

在教师进行实验方案分析后,学生普遍反映思路清晰了。

及时诊断“光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方案的设计,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通过设计“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实验方案,使学生又一次得到了训练。

从反馈来看学生基本学会了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2.注重课堂与课外的结合,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

通过课前查阅资料、讨论实验方案、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学生自我小结等,教师多提供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充分活动。

在活动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生命活动的探究,常常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学校课程的安排,通常是由间隔的课时组成的。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实验设计、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课下完成实验。

这样课内外交织,活动内容多而不乱,时间利用上也比较节约。

不足之处:

在课堂学习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而学生普遍存在着差异,有的活动如设计实验观察记录表,不是每位学生都能完成。

有些问题也讨论的不是很透彻。

由于学生是课下在家里独立完成实验的,在实验操作上遇到的困难难以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以上问题要在今后教学中加以注意,使课堂教学更完美。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注意这几个问题,我想同时加强学生的自评意识和互评意识。

以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