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5443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docx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的中医秘方

1 清宫阿胶膏

【来源】《傅青主女科》

【组成】阿胶、牛肝、红枣肉、三七粉等

【用法】①出血期一次服用15到20粒,一日三次,非出血期服用的话一次服用10粒,一天3次。

注意事项:

注意在饭中或饭后服用;服用清宫阿胶膏时要注意饮食要清淡,不要吃生冷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不要饮酒,注意多喝开水,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疲劳;还要注意在出血期间不要过性生活;感冒期间停止服用

【功用】补肝肾,健脾,补气清热,化瘀止血。

【方解】阿胶——归肺肾两经,集补肾、补血,补气于一身。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萎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

肺燥咳嗽,劳嗽咳血,便血崩漏,妊娠漏胎。

牛肝提取物——养血补肝。

治血虚萎黄,虚痨赢瘦,妇人产后出血。

红枣肉——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益气养肾、补血养颜、健脾益胃、养血安神、补肝降压、治虚劳损。

【主治】崩漏(血热型)。

症见阴道骤然下血甚多,血色鲜红,烦热口渴,睡眠欠佳,面色潮红,腰酸,心慌气短,倦怠乏力,舌红苔黄,脉象数大。

【疗效】一般一个疗程可见显效,四至五个疗程可治愈。

2 祛瘀止崩汤

【来源】周鸣岐,《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柴胡10克,赤芍12克,当归10克,生地15克,红花、桔梗各10克,牛膝、香附各12克,阿胶10克,栀子12克,丹皮10克,黄芩15克,甘草8克,鲜藕节3块为引。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早饭前、晚饭后各温服1次。

其中阿胶烊化兑入。

【功用】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方解】崩漏即崩中漏下,指在非经期忽然阴道大量出血,或持续淋漓不断出血。

崩漏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经血从胞宫非时妄行,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不外乎肝不藏血,血热妄行,脾不统血(气不摄血),血不归经,肾虚亏损,冲任失调等。

常见病因有血热、肾虚、脾虚、血瘀等。

此病可突然发作,亦可由月经失调发展而来。

一是血热:

热入冲任,迫血妄行。

《付青主女科》说:

“冲脉太热而血即沸,血崩之为病,正冲脉之太热也。

”《女科证论》引王海藏云:

“妇人血崩,来如潮涌,明是热势妄行。

”指出了血热导致崩漏机理。

血热亦有虚热实热之分,治当有别;一是血瘀:

经期、产后,余血未尽,不慎房事或兼外感,内伤,瘀阻冲任,瘀血不行,新血不得归经,此即《血证论》中所云:

“凡系离经之血……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机。

”此皆为实证。

又脾虚不统,肾虚失固等,此系虚证。

本症多因血瘀、气滞、血热所致之崩漏,治宜活血逐瘀,凉血止崩。

故方中用柴胡、香附疏肝解郁,畅顺气血,并升达清阳,以利降浊;红花、川芎、赤芍活血化瘀,相得益彰;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牛膝善降,黄芩清热,一清一降通利血脉,引血引热下行,以利祛血府瘀热;当归、生地、阿胶养血滋阴,以防理气药泄散,活血药破损而耗伤阴血;丹皮、栀子清热泻火除烦,凉血活血止血;藕节涩平,功专收涩止血,凉血化瘀。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配伍,气血兼顾,疏肝行气以利祛瘀;升降同用,升清以利降浊,使瘀浊得逐,不再为患;又攻中有补,祛瘀而不伤正;可使气机升降有常,出入有序,气血流畅,瘀去血止。

崩漏治法:

以调节脏腑功能为主,使气血平和,冲任得固,其病自愈。

古有“漏轻崩重,漏缓崩急”之说,治疗时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主治】适用于血瘀、气滞、血热型之崩漏,月经失调导致的崩漏等证也可应用此方。

【加减】本方系在王清任“血府逐瘀汤”方基础上加减而成。

临床使用,应随证加减。

若出血量多,加地榆炭、棕榈炭或焦山栀、香附炭;出血日久、量多者,加黄芪、阿胶加量;出血量多,热象明显者,加重生地、黄芩用量;出血量多,夹有瘀块,小腹痛者,加蒲黄炭、五灵脂、泽兰。

随证加减,灵活化裁,应用此方,自当显效。

【疗效】屡用效佳,一般服7~15剂即效或痊愈。

【附记】切忌在经期行房事。

.3 益气固冲汤

【来源】贾锐,《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黄芪30克,白术、醋柴胡、陈艾炭、仙鹤草、甘草各10克,党参、芥穗炭、当归、炒川断各15克,升麻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3次。

【功用】益气升提,固摄冲任。

【方解】本方以扶正固本为原则,将塞流与澄源并用。

方中重用黄芪益气升提摄血;佐以升麻、柴胡升举清阳;党参、阿胶益气养血;仙鹤草、芥穗炭止血。

全方益气固本,摄血止崩,疗效甚佳,竟达99%。

但血止以后,应更方调理善后。

本方对气虚不摄的功血效果甚好,但对阴虚内热或肝经郁热型的功血,治疗效果尚待观察。

【主治】更年期功血及青春期功血。

【加减】出血量多,加血余炭,陈棕炭各10克,乌梅炭5克;气虚甚则党参易红参;血虚,加生地炭20克,阿胶10克;血热,加丹皮,炒黄芩,焦山栀各10克;血瘀,加蒲黄炭、茜草各10克;气郁,加香附、藕节、莲房炭各10克;日久不愈,加三七末5克(冲服),海螵蛸、白芨各10克,鹿角霜20克。

【疗效】治疗青春期及更年期功血290例,结果痊愈286例,服药2剂即愈者25例,服药3~6剂痊愈者170例,服药11~16剂痊愈者91例。

治愈率达99%。

4 健脾固冲汤

【来源】刘云鹏,《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黄芩、白芍、白术各9克,甘草3克,生地、地黄炭各9克,阿胶12克,姜炭6克,赤石脂30~60克。

【用法】上药用清水浸没煎沸后,再以文火煎20分钟左右,每日1剂,分2次煎服。

赤石脂布包煎,阿胶烊化兑服。

【功用】健脾坚阴,固涩冲任。

【方解】脾为统血之脏,脾虚不能摄血,故血外溢,日久肝肾阴伤,冲任不固,则为崩漏下血。

方中黄芩苦寒坚阴,白芍柔肝敛阴,阿胶、生地、地黄炭养血滋阴、止血;姜炭、赤石脂涩血固冲任,且姜炭守中有通,更能起到引血归经,祛恶生新的作用;合之白术、甘草健脾益气而摄血。

全方养血敛阴、健脾摄血,固涩冲任,妙在健脾而不温燥,养阴而不碍脾,适用于中老年血崩而无瘀滞者。

【主治】崩漏下血,量多色红,口干,纳差,四肢乏力,舌质红而干或淡红,苔黄,脉虚数或沉软。

【加减】舌苔黄腻,热甚者,加川黄柏9克;下血量多或心悸者,加棕榈炭9克,龙骨、牡蛎各18克;舌质红,脉细数或手足心热,加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腰痛者,加杜仲、续断各9克;气虚者,加党参15克。

【疗效】临床验证30例,均以本方加减,服药5~10剂均获痊愈。

效果信然!

5 滋阴固气汤

【来源】罗元恺,《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党参12克,黄芪15克,白术9克,阿胶6克(烊化)、续断9克,菟丝子15克,首乌12克,山萸肉、鹿角霜各15克,白芍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滋阴,补气,摄血。

【方解】方中以党参、黄芪峻补气血;白术健脾益气;鹿角霜补虚助阳;首乌、菟丝子、山萸肉补益肝肾;阿胶养血止血;白芍敛阴和营;续断通调血脉;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以补气为主,气足可以摄血;以滋阴养血为辅,血充则肝能藏血,血归正经,何崩之有!

【主治】崩漏。

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加减】出血多者,加棕炭、赤石脂、益母草;并重用参、芪,并艾灸隐白、大敦、三阴交,共收止血之效;血止后,加入枸杞、补骨脂、巴戟天、仙灵脾、杜仲等品,以增强补肾之功。

【疗效】临床验证多例,疗效甚佳。

.6 育阴止崩汤

【来源】韩百灵,《百灵妇科》

【组成】熟地、山萸肉、杜仲各20克,海螵蛸、白芍、牡蛎各25克,川断、桑寄生各20克,阿胶15克,蒲黄炭20克,炒地榆50克,生山药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育阴潜阳、固冲止血。

【方解】方中熟地、山萸肉、桑寄生、杜仲、川断滋补肝肾;白芍敛阴和营;山药健脾补肾;阿胶养阴止血;海螵蛸、牡蛎固涩止崩;蒲黄炭、炒地榆祛瘀止血。

诸药配伍为用,标本兼顾,共奏育阴潜阳、固冲止血之功。

【主治】崩漏(青春期功血)、证属肝肾阴虚者。

【加减】流血过多者,加棕炭、侧柏叶各20克;气虚下陷者,加升麻15克,黄芪25克;烦热者,加麦冬、地骨皮各15克;烦热较甚者,加盐黄柏、知母各15克;不出血时,减原方中蒲黄炭、炒地榆,加何首乌20克,龟板25克,久服为宜。

【疗效】黑龙江省巴彦县第二人民医院冯忠医师验证治疗100例,用本方随证加减(如血热加丹皮、地骨皮、知母;气滞加栀子、香附、枳壳;血瘀加桃仁、红花、赤芍,去白芍、地榆炭;血量过多,加茅根等),结果痊愈86例、好转12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8%。

【附记】笔者临床观察:

本方不仅用治青春期功血(肝肾阴虚)疗效好,而且对肾阴虚之更年期功血,效果亦佳。

7 崩漏停

【来源】高玉明,《新中医》(5)1990年

【组成】柴胡6克,煅龙骨、煅牡蛎、生地炭各30克,女贞子、焦白术、木贼草、墨旱莲各10克,乌贼骨、熟大黄炭各9克,贯众炭、仙鹤草各15克,田三七粉5克(吞服)。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理肝脾、益肾固冲。

【方解】本方是从吾师韩鸣谦老中医的“崩漏黑散”化裁而来。

功血一证,大抵青春期多由肾气未充、肾精未实、封藏失固所致;生育期多由肝脾失调,房室孕育又直接与肾有关。

故在调理肝脾之中、兼以治肾;更年期多由肾气衰退、精血日亏,故治则本乎“补脾胃以资血之源,养肾气以安血之室”。

故方中用柴胡疏肝调气,配煅龙骨、牡蛎安神宁志、又能敛血;熟大黄炭一味而兼止血、消瘀、凝血三功、与生地炭一处,又取其质凉血宁血之效,使血静而不妄;女贞子、墨旱莲滋肝肾之阴;焦白术、乌贼骨统摄而补脾。

血既离经必致留瘀,以参三七配仙鹤草祛瘀止血;贯众炭缩宫而止血;木贼草疗肠风、止痢及妇人月水不断。

本方标本兼治、攻补同施,共奏调理肝脾、益肾固冲之效。

【主治】功能性子宫出血。

【加减】若热在下焦,逼血妄行,经事每致超前、色鲜而紫、不予清理,沸热难息,故重加土茯苓30克以上,丹皮10克。

熟大黄、生地,其效更速;经净后,加麦冬、枸杞子各10克;气虚者,加党参30克,黄芪15克;肝肾阴虚,加阿胶珠、山萸肉各10克;脾肾阳虚者,加鹿角胶6克,仙茅、仙灵脾各10克。

若或阳虚、血来色淡、肤色㿠白、唇口不荣、爪甲无华、肢冷软弱,或腰冷如冰、缓者加芡实、仙茅、补骨脂之属,重者立加参附、倍用龙牡,以回欲脱之阳。

【疗效】治疗43例(其中实热型14例、气虚型7例、肝肾阴虚型17例,脾肾阳虚型5例),治疗后随访3个月,结果痊愈(各期出血持续7天以内,月经量正常,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周期,青春期建立正常月经周期,更年期月经稀发至经闭)24例;显效(各期出血持续10天以内、月经量减少一半,青春期周期变化有1~2个正常周期,生育期周期22天以上,症状基本消失)14例;无效5例。

总有效率为88.4%。

.8 栀母霜汤

【来源】胡玉荃,《中医杂志》(6)1987年

【组成】炒栀子15克,鸡血藤30克,益母草30克,红花炭9克,川楝子炭12克,鹿角霜10克,生甘草12克,白茅根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血疏肝、清热止血。

【方解】青春期崩漏多因肾气不足、冲任失调、胞脉失固所致,故方用鹿角霜补益肾气、温补肾阳,并能止血,以达到补肾调冲任的目的;崩漏日久不愈、血亏气弱,致血行不畅、瘀血不去、新血不生,所用鸡血藤、益母草、红花炭既可养血活血,又可逐瘀止血;血失过多,肝血不足,肝气易郁,郁久化热,故加栀子、川楝子炭理气止血、疏肝清热;生甘草清热解毒、补益脾胃、调和诸药;白茅根清热凉血止血,又有清利甘草壅滞水湿之功。

治疗血崩,急时多用塞流之法,以防暴脱,常用收敛固涩之品;但青春期功血,系与肾肝有关,纯用补气健脾,固涩止血是无效的,而用本方之补肾养血,清热疏肝调经为法,却获得良好效果。

【主治】青春期崩漏(功血)。

【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各15克;血瘀,加三棱、莪术各6~9克,海螵蛸15克;平时经量少带下多,兼有湿热者,加黄柏9~15克,墓头回15克,丹皮、赤芍各10克;伴见发热者,加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各15~30克;肾虚,加女贞子、菟丝子、淫羊藿各10~15克;血止以后,去红花炭,加逐瘀清热补肾药如三棱、莪术、黄柏、墓头回、淫羊藿、女贞子等。

服至经前3~7天停药,经行以后视经量多少再用基本方。

1个月为1疗程。

【疗效】治疗86例,痊愈(出血停止、月经周期正常,连续2年以上不发者)74例(占86%),好转(出血停止,但3个月后又复发)6例(占7%),无效6例。

总有效率为93%。

其中12~15岁年龄组疗效最好,42例中治愈38例;19~24岁年龄组疗效较差,17例中只治愈12例。

9 扶正止崩汤

【来源】金明文,《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当归、白芍各9克,黄芪30克,党参15克,仙鹤草30克,侧柏炭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血、固本止崩。

【方解】“功血”多属虚(血)多实少,故方用党参、黄芪益气摄血;白芍、当归补血养血、合之则大补气血,扶助正气;更加仙鹤草、侧柏炭祛瘀、收涩止血。

本方标本同治,故止血效佳。

【主治】气血虚弱之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功血尤宜。

【加减】阴血虚,加阿胶、熟地,倍归芍;血止后归脾汤巩固;气阴不足,加白术、山药,倍参芪;血止后补中益气汤巩固;兼气滞,加山栀、香附;兼血瘀,加三七、茜草;血热,加大小蓟、藕节;出血多者,加龙骨、牡蛎、白芨。

【疗效】治疗100例,痊愈88例,显效10例,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8%。

对74例患者随访3月,其中55例月经周期、经期、经量均正常。

10 益肾止血汤

【来源】《名医特色经验精华》

【组成】生地、白芍各9~15克,女贞子、墨旱莲各12克,蒲黄9克,小蓟、槐花各12克,地揄9克,茜草炭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调摄冲任,益肾止血。

【方解】方中生地、白芍滋阴养血;女贞子、旱莲草补肾养肝;蒲黄、小蓟、槐花、地榆、茜草炭止血。

合而为方,有较好的止崩漏、固冲任作用。

【主治】崩漏。

可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

【加减】出血过多,气随血脱,加党参12克,白术9克;兼有小腹不适,加木香9克,元胡12克,小茴香15克;漏下日久,可加归脾丸12克。

【疗效】据陈泽霖观察,此方治疗不少功能性子宫出血病人,疗效在90%左右。

不管表现为崩中漏下,或月经一月二行,均能收效,且疗效较为巩固。

愈后再复发者不多,复发后再用仍能有效。

且不管有无排卵,均可用之。

无排卵者,服药后也多能促使排卵。

【附记】本方为上海第一医学院妇产科医院协定处方。

11 补益冲任汤

【来源】何任,《名医治验良方》

【组成】小茴香3克,炒当归9克,鹿角霜6克,女贞子12克,沙苑蒺藜9克,党参15克,淡苁蓉9克,补骨脂12克,淡竹茹15克,紫石英12克,枸杞子、旱莲草各9克。

【用法】崩漏一般以塞流止血为多,摄止以后,即服本汤以补益冲任,以复其正,连服一两个月,每日煎服1剂,日服2次。

崩漏即不再复作。

【功用】补冲任,益肝肾。

【方解】《金匮要略》谓:

“虚寒相搏、此名为革、妇人则半产漏下……”,《丹溪心法》说:

“妇人崩中者,由脏腑伤损冲任二脉、血气俱虚故也。

”李东垣、张景岳等或谓脾虚、或谓气郁、或谓血瘀,而主要病机则为冲任损伤,不能制约经血。

导致冲任损伤之原因,一般有血热、血瘀、脾虚、肝肾不足数端。

治崩漏常用止摄,此“急则治标”而易复作。

崩漏贵在治本,治后断根,不使再作。

本方连服,意在“缓则治本”。

冲任关乎经、带、胎、产,与脾胃肝肾亦有密切关系。

“冲为血海,任主胞胎”。

就崩漏而言,若冲任功能正常,肝、脾、肾各有所司,则证自愈,足证治崩漏之根本在于补益冲任,此亦本方立论之根底。

益奇经补冲任当用何药?

李时珍谓:

“八脉散在群书,略而不悉,医不知此,因摞病机。

”据此,何氏从《临证指南》、《本草纲目》、《女科要旨》、《付青主女科》、《济阴纲目》、《王氏医案释注》、《温病条辨》等收集补冲任药及方,经多年之临床采用,筛选而成本方。

本方用于辨证属冲任虚寒者,症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红、精神萎靡,头目虚眩、面色晦黯,尿频而长,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尺脉尤甚者,一般不做大的加减。

综观本方为合王氏温养奇经方及吴氏通补奇经丸之鹿角霜、当归,沙苑蒺藜,小茴香、党参、苁蓉、紫石英、枸杞子、补骨脂。

更融入女贞子、旱莲草者,于大量温补奇经药中,适当加入苦温、甘寒之品(二味即王肯堂二至丸方),养阴、收敛、安五脏。

淡竹茹乃治血证精品,共合成有制之师、补益冲任,每收奇功。

【主治】崩漏久治不愈(包括经西医妇科诊断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或人流后出血量多如崩或淋漓不净,或疑似子宫内膜异位致崩等)。

证属冲任虚寒者。

【加减】临证应用,应随证加减。

【疗效】多年使用,效果甚佳。

一般服3~5周可愈。

12 归经汤

【来源】刘炳凡,《中国中医药报》

【组成】党参15克,白术、茯苓各10克,炙甘草5克,黄芪20克,当归10克,大枣5枚、桂圆肉12克,炙远志3克,酸枣仁、五灵脂炭、蒲黄炭各10克,荆芥炭5克。

【用法】每日1剂,上方用冷水浸泡后煎煮。

文火煎煮3次,每次150毫升,分3次温服。

【功用】益气宁神、化瘀止血。

【方解】脾主统血,脾旺则水谷精微充盈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即所谓“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脾虚则运化失常,五脏受累,冲任失养,即所谓“统摄无权,不能制约经血”。

故本方用四君(参、苓、术、草)健脾以增化源,脾旺则经行流畅;然有形之血不能自生,须赖阳气之温煦,而后才能补给,故以当归补血汤(归、芪)益气生血;气耗津伤,心气受损,故以大枣、桂圆肉、远志、枣仁以养血宁心;高凝出血,最忌见血止血。

刘氏以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加荆芥、三味炒炭(外焦内黄)活血以止血,亦即“通因通用”之法,其中五灵脂一味,朱丹溪最为赏识,半炒半生,每服三钱,水酒调服,名独行丸,治妇人产后“血冲心动”。

荆芥一味,华佗取其炒黑为“愈风散”,治产后血晕,清·吴仪洛在《本草从新》载:

“本品能助脾消食、通利血脉,治吐衄、肠风、崩中、血痢、产后血晕。

”此乃刘氏之经验结晶。

【主治】月经过多,形成崩漏,腹痛有凝块、淋漓不断,或经期延长出现气血两虚症状。

【加减】凡体质素虚,因平时过劳致心脾虚损,使血失流摄,血量愈来愈多,有血崩之势者宜用本方,以扶养心脾为主,用三炭使血归其经乃立方主旨。

如出血过多,四肢厥冷,脉微欲绝者,加人参5克,黑附片3克,以防其虚脱;盖女子以肝为先天,肝主藏血,如郁怒伤肝、情绪易激动,宜加生地、白芍各15克,养血柔肝;如尿频、尿急、伴阴虚有热者,去远志、当归,加女贞子、仙鹤草、白茅根各15克养阴以清热;如小腹胀满、冷痛、舌质淡、苔薄白、脉缓,加炮姜、砂仁各3克以温中暖下助消化。

【疗效】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一般服5~7剂即效,自后每次月经期服用3~5剂,连服三个月经期可愈。

【附记】本方既健脾统血,又用三炭活血止血,可谓标本兼顾之上策矣。

为提高和巩固疗效,月经期间忌冷饮,注意保温,情绪勿激动。

.13 加减清海汤

【来源】何炎燊,《名医秘方汇萃》

【组成】熟地24克,淮山药、山萸肉各12克,丹皮9克,北沙参15克,阿胶、麦冬各12克,白术、桑叶各9克,白芍15克,石斛2克,龙骨24克,女贞子、旱莲草各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服至5~7剂后,崩块之热得减者,去桑叶、丹皮,加龟板、鳖甲、牡蛎。

愈后每月经前服4~5剂,病根可除。

【功用】补养肝肾,降火止血。

【方解】女子青春时期,正当肾气旺盛之年,任脉通,太冲脉盛,天癸至,月事以时下,故当青春期月经之反常为病、主要关键在肾。

所以此方旨在养肝肾之阴,肾水足、肝阴充则相火安宅。

且方中熟地、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丹皮、阿胶多为凉血养血之品,既可遏其泛滥之势,又可补其漏泄之亏,又用沙参、麦冬、石斛养胃阴,以冲脉隶属阳明也;用白术、山药补脾气,以脾为统血之脏也。

此方既治下焦——滋补先天(肾、肝为女子先天),又兼顾中焦——健运后天之药融为一炉,堪称得治疗室女崩漏之要旨矣。

【主治】室女崩漏(肝肾阴虚型)。

症见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头晕目眩、虚烦不寐、盗汗、耳鸣、视力减退、低热颧红、手足心热、口干、腰膝疲软、足跟痛、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无力。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颇著。

一般服3~5剂见效,为巩固疗效,每月经前服3剂,连服3月(月经期)可根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