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517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docx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优化设计练习题42

第2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

一、选择题

1.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四项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2.在什么条件下种群才会呈指数增长?

(  )

A.当只有食物受到限制时

B.在物种适宜的环境中食物开始出现不足,但还不至于影响到该物种在这里生存

C.只是没有捕食者

D.只有在实验室内的实验条件下

3.2005年3月9日,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从进口废纸中截获入侵红火蚁。

若其流入境内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的环境中,其在一段时间内的种群增长率曲线将是(  )。

4.近年我国在近海海域实行“伏季休渔”,其目的是(  )。

A.控制捕鱼的大小和数量,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B.检测渔船和捕鱼器械,节省燃料

C.防止“赤潮”的出现和海水污染恶化

D.实施分区管理,避免渔事纠纷

5.下列选项表示四个不同国家中,在相同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实线为人口种群大小,虚线为每平方千米粮食产量〕。

请问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一个国家能生存得最长久?

(  )

6.在一定量的酵母菌培养液中放入活酵母菌若干,抽样镜检,视野下如图甲所示(图中小点代表酵母菌)。

将容器放在适宜温度下恒温培养5小时后,稀释100倍,再抽样镜检,视野下如乙图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B.探究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可以用标志重捕法

C.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D.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已经达到K值

7.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种群的增长速率逐步降低

8.当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生态因素对该种群的影响没有作用

B.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

C.食物将不再是限制种群发展的因素

D.出生率再也不会超过死亡率

9.下图为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仅表示种群内迁出的和死亡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而减少的个体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10.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t1~t3时间内甲、乙种群均呈“S”型增长

B.t4~t5时间内乙种群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C.t3~t5时间内甲、乙两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

D.t2时刻甲种群数量接近K/2

11.下图表示野兔进入某草原后的种群增长情况,对该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B段兔群数量较少的原因是性别比例失调

B.BC段兔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CD段兔群的生存斗争在进一步加剧

D.DE段兔群的增长率几乎为0

12.下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  )。

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

答题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非选择题

13.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选用了两种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的原生动物进行以下实验,各取10只原生动物A和B,以同一种杆菌为饲料,分别放在相同容积的容器中单独培养,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下表。

  天数/天

动物/只  

2

4

6

8

10

12

14

16

A

15

60

80

81

80

82

81

80

B

12

35

50

60

61

62

60

62

请分析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    。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增长都属于   型增长。

 

(3)如果将原生动物A和B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假如有一个种群全部消亡了,那么能够生存下来的种群最可能是    ,判断的理由是                  。

但达到稳定状态时,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        。

 

(4)有人提出一种观点:

混合培养时,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了杀死另一种生物的物质。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证明其观点是否正确,你的实验思路是   

 

 。

 

14.(2011·江苏高考)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发生的场所是        ;曲线BC段酵母菌呼吸的方式为          。

 

(2)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除葡萄糖大量消耗外,还有       、       。

 

(3)在T1~T2时段,单位时间内酵母菌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有                     、           。

 

(4)某同学在T3时取样,统计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明显高于D点对应的数量,原因可能有          、          和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出现错误等。

 

15.下图表示不同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曲线表示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    段,t3后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的原因是                        ,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

请判断并说明:

  

 。

 

(2)若此图表示池塘中某鱼类种群的增长曲线,希望长期获得较高的鱼产量,每次捕捞后该种鱼的数量需保持在    点左右,原因是  

 。

 

(3)若此图表示某地老鼠种群数量变化,如果灭鼠时只采用杀死的办法,采取措施后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有的数量。

请你依图提出更有效的控制鼠害的方案:

 。

 

(4)现将酵母菌菌种培养在盛有无菌马铃薯培养液的固定容器中,若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2mm×2mm)、滴管、显微镜等器具,测定容器中酵母菌数量的方案是 

 

 

 。

 

参考答案

1.D 2.D

3.A 有害生物刚到一个新的条件适宜且没有天敌的环境中,由于食物充足,种群数量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呈“J”型增长,会打破生态系统生物间原有的制约关系,将对其他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使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J”型增长曲线的增长率为定值。

4.A 合理利用资源是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之一。

实行“伏季休渔”就是把鱼的数量控制在K/2左右,使得鱼群有较高的增长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5.B 在四国人口种群大小与每平方千米土地粮食产量的关系中,只有B国每平方千米产量上升情况与人口增长相适应,基本能满足人口增长的需要,因此,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B国生存得最长久。

6.A 比较甲、乙两图中中央两格酵母菌数,乙是甲的两倍,乙是稀释100倍后的镜检结果,故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密度增加200倍左右。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体型较大的动物,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计数不能用标志重捕法。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压在相邻两边的菌体。

培养5小时后,酵母菌种群数量并不能确定是否已经达到K值。

7.D A项中由于空间和资源的限制,自然界中的多数生物种群的数量增长曲线通常呈“S”型;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率为0,所以B项的说法正确;种群数量的增加除受环境因素影响外,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种内斗争也会加剧,影响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C项说法也是正确的;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是先逐渐升高,当种群数量大于K/2时,种群增长速率开始降低。

8.B 种群按“S”型曲线增长达到K值时,种群的数量保持相对稳定,食物等生态因素限制了其发展,由于种群数量是变化的(相对稳定),出生率也会短时间超过死亡率。

9.C 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为“J”型曲线;一般在自然环境中,种群数量增长为“S”型曲线;两条曲线之间的数量差异就是由于环境阻力而造成的。

其中不仅有迁出率和死亡率的升高,还有出生率的下降。

在“S”型曲线中,随种群数量的增长,资源、空间的有限,种内竞争加剧,使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出率,从而使种群数量达到环境的最大承载量即环境容纳量(K值)时,维持相对稳定。

10.A 在t1~t3时间内甲种群并不一定呈“S”型增长。

t4~t5时间内乙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下降,说明其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但种群增长速率仍大于0,因而说明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

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说明此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t3~t5时间内乙种群增长速率为正值,说明此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11.A 此曲线其实是一个“S”型曲线,AB段兔群数量较少是因为野兔还没有适应该草原的环境,性别比例并没有失调;BC段兔群数量迅速增多,为增长型种群;CD段兔群数量增长减慢,是因为兔群的种内、种间等生存斗争加剧;DE段兔群数量已经达到了环境的最大容纳量,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增长率几乎为0。

12.D 首先注意纵坐标是种群增长速率,而不是种群数量,在增长速率为最大时,数量为K/2(K为种群数量最大值),因此K值=200×2=400(只)。

13.解析:

(1)分析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原生动物A单独培养6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原生动物B单独培养8天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生态学上称此数量为环境容纳量或K值。

(2)由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单独培养时,A、B种群数量都是由少到多,最后在K值周围波动,说明其种群数量增长都属于“S”型增长。

(3)由于原生动物A比B在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需要的时间短,且数量多;一旦将其放在同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原生动物A的竞争能力较强,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因此A最可能存活下来;由于共同竞争相同的环境资源,在达到稳定状态时,存活的生物种群数量比单独培养时要少。

(4)根据题意,可先单独培养原生动物A,然后用该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的变化,即可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

答案:

(1)环境容纳量(或K值)

(2)“S”

(3)A A繁殖速率比B快(出生率大) 少

(4)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用单独培养过原生动物A的培养液单独培养原生动物B,观察其数量的变化

14.解析:

图示AB段没有乙醇生成,所以酵母菌进行的是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C段有乙醇的产生并且酵母菌数量仍然增加,说明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同时存在。

在T1~T2时段,无氧呼吸产生能量少,对葡萄糖消耗量大,另外酵母菌大量增殖,所以这个时段葡萄糖消耗量大量增加。

酵母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大量CO2导致培养液pH下降,不利于其增殖。

在酵母菌计数前,需将培养液摇匀,若没有摇匀并从底部取样,酵母菌数量会偏高,另外,该时期酵母菌处于衰退期,有大量菌体死亡,若计数时没有把它们排除,计数也会偏高。

答案:

(1)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2)乙醇含量过高 培养液的pH下降

(3)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能量少 酵母菌种群数量增多

(4)取样时培养液未摇匀,从底部取样 未染色,统计的菌体数包含了死亡的菌体

15.解析:

(1)在cd段,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个体间争夺食物、空间等生存条件,种内斗争最激烈。

在此段(从t3开始)由于食物、生存空间等是有限的,故种群数量不能无限增长。

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影响,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

(2)若题图表示鱼的种群数量变化,每次捕捞后鱼的数量应保持在K/2(即b点),此时种群的增长最快,有利于种群数量的恢复。

(3)灭鼠时若只是杀死一部分老鼠,鼠种群数量下降到c点以下,但很快又恢复到c点。

若降低环境容纳量(即K值),如清除垃圾、储藏好食物,可有效地控制鼠害。

(4)利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的关键是计数准确小方格内的数量,求出平均值,再结合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体积,求出一定体积的酵母菌数量。

答案:

(1)cd 受到食物、空间、天敌等因素的限制 否,受到环境(食物、天敌、气候等)因素的影响

(2)b 既能捕获较多数量的个体,又能使鱼类种群数量尽快地增长和恢复

(3)增加老鼠生存环境阻力(可从食物来源、生活场所、天敌等方面考虑),使环境的容纳量降低

(4)用滴管吸取培养液,滴在盖有盖玻片的血球计数板上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放在显微镜下分别计数几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的数量并计算出一个方格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以此为据,估算容器的酵母菌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