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311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芦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芦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芦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芦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芦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芦笋.docx

《芦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芦笋.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芦笋.docx

芦笋

第一章文献综述

1芦笋概述

芦笋学名石刁柏,又名芦荀、龙须菜、索罗罗、细百合部、露笋等。

芦笋在植物分类学上属百合科天门冬属,雌雄异株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类,抗旱耐寒、适应性较强[1-3]。

人们以其幼嫩茎部分为食,口感清脆、味道鲜美,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植物蛋白、维生素等,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药食兼用型蔬菜,有“蔬菜之王”的美誉,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之上”,排名仅次于人参[4-5],长期食用,可延年益寿[6]。

芦笋原产欧洲、地中海、亚洲西部和小亚细亚周边,现全球都有大规模栽培,如美洲、大洋洲等[7]。

至今芦笋起源已有2000多年种植历史,17世纪初期传入美洲地区,18世纪进入日本,清朝末年引入中国,迄今已有逾百年历史,现在已广泛栽培于我国各地蔬菜种植区并出口,如河北、山西、山东、湖北,云南、浙江、福建等地[8-9]。

当前,芦笋产业在国内发展势头持续猛涨。

据统计,2000年芦笋栽培面积、国际出口贸易份额已经彰显中国芦笋行业世界领先的地位;直至2008年末全世界范围内芦笋种植面积约为25.3万hm2,亚洲地区种植面积约12万hm2,我国就占据了大部分约10万hm2,,成为全球第一的芦笋种植大国和出口大国[10]。

因耕作技术不同,分为白芦笋和绿芦笋;白芦笋的栽培历史比绿芦笋更长,因生长过程要培土且不见阳光而形成白色嫩茎,市场主要以加工成罐头销售;绿芦笋的栽培不需要培土,种子破土后在光照下生长成绿色,市场以新鲜销售为主[11]。

芦笋带给人们的产品和副产品主要有市场鲜销的绿芦笋、白芦笋罐头、芦笋饮料、芦笋酒和美容品等。

芦笋产业发展之迅速也使得我们将面对诸多问题,

(1)品种、种质杂化,通常只需一次栽种,连续收获十年,所以品种好坏将影响整个产业效益;

(2)新鲜芦笋保鲜技术,单纯的低温保鲜很难控制芦笋的营养流失;(3)芦笋采摘后大量的老茎被当废物丢弃,未能形成运作完整的产业链等等。

为更好实现芦笋体系良好、持续的发展,我们要不遗余力的发挥芦笋产业的经济价值。

2芦笋营养价值

芦笋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然而在其不同部位,营养组成存在差异。

有关报道显示[2,5]100g鲜芦笋中水分96.2g,总膳食纤维含0.7g,碳水化合物5g,蛋白质2.5g,脂肪0.2g,钙22mg,钠20.2mg,磷62mg,镁20mg,铁1mg,铜0.04mg,钾278mg,维生素A90mg,维生素B6.15mg,维生素C33mg,维生素B10.18mg,维生素B20.02mg,维生素B60.11mg,叶酸0.109mg,释放出热量为10.92千焦耳。

顾振兴等[12]在分析芦笋弃料的营养价值中发现每100笋皮中含水分92.46g,蛋白质1.47g,可溶性固形物4.92g,维生素C30.85mg,有机酸0.41g,钙4.82mg,磷15mg,钾68.74mg,钠4.51mg,镁9.99mg,铁2.2mg,铜0.3mg;每100g芦笋枝叶中含水分76.25g,蛋白质4.35g,可溶性固形物7.33g,维生素101.7mg,有机酸0.7g,钙27.2mg,磷55mg,钾120mg,钠6.19mg,镁45.6mg,铁4.8mg,铜1.08mg;每100g去皮笋中含水分94.52g,蛋白质1.33g,可溶性固形物4.52g,维生素C20.07mg,有机酸0.46mg,钙4.6mg,磷11mg,钾49.1mg钠2.36mg,镁9.2mg,铁0.11mg,铜0.15mg。

可见,丢弃的芦笋皮中同样富含较高的营养成分。

鲜芦笋及去皮笋营养成分通常被人们所熟知,而芦笋枝叶、芦笋皮同样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却被人们所忽视。

芦笋秸秆、枝及果等被笋皮、果皮被覆,间接反映了芦笋废弃物资源价值。

芦笋之所以被称为“蔬菜之王”,除含全面的营养和大量必需氨基酸、矿物质外,蛋白质含量比黄瓜、番茄、大白菜高出3-4倍;维生素B、C含量是黄瓜、番茄的6-8倍;尼克酸是番茄、白菜的2-3倍数[3];且具有高纤维、低脂肪、低糖的特质,极大的符合当代人们的饮食观及饮食保健的需求。

3芦笋活性成分

大量研究表明[3-4],芦笋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抗衰老、降低血糖、血脂、防治冠心病等功效,特别是针对抗肿瘤功效领域的突破;而这些疗效与其所含的生物活性成分息息相关。

芦笋生物活性因子主要分为三大类:

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类等物质。

为此,小小的芦笋吸引了国内外广大科技工作者医学家、营养学家、生理学家的眼球,并开展了大量临床试验和工作,为了大芦笋为更清晰的了解芦笋的药理作用、生物功效,我们对其主要活性成分进行阐述。

3.1芦笋中黄酮类物质

3.1.1芦笋黄酮及含量变化因素

黄酮类是一类以2-苯基色原酮结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化合物[13],蔬菜中芦笋是具备黄酮类化合物较高的品种[4]。

芦笋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芦丁、香橼素、槲皮素、山奈素,香叶木素等,其中芦丁所占比率最高。

分布于植物体内的芦丁是芸香糖基取代槲皮素A环3位碳原子后形成的[14]。

王建梅[15]发现芦笋品种之间黄酮含量存在差异,如白芦笋和绿芦笋之间,在光照的作用下,绿芦笋全身黄酮含量均高于白芦笋,其中绿芦笋头部黄酮含量是白芦笋头部黄酮含量10倍之多[16]。

同一株芦笋不同部位黄酮含量存在明显不同,通常芦笋叶高于茎,根部含量最少。

黄锡志报道[17],芦笋黄酮大多集中在表皮,从芦笋整体来看,茎越粗黄酮含量就越低。

研究还发现生长环境温度对芦笋黄酮含量产生影响,黄酮含量随季节发生变化,与温度成正相关;夏季采收的芦笋黄酮含量高出冬季芦笋20%[18]。

3.1.2芦笋黄酮提取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不同组织,其存在形式不一,果实、花、叶等组织通常以苷的结构存在,在纤维集中部位多以游离苷元结构存在。

因此,针对其组织性质、来源不同,采取合理的提取方法,包括水提法、提取剂法、超声波提取法、逆流萃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萃取法等。

水提法较单一,与通常煎熬中药类似,先将原材料晾干,再浸泡,文火焖煮,冷却后分离上清液,蒸发、浓缩、萃取、过滤即可,适合较大规模生产,但杂质较多[19-20]。

鲁晓翔等[21]利用微波提取法提取芦笋茶内黄酮,通过不同提取条件比较发现,当微波时间45s,乙醇浓度80%,料液比1:

25时效率最高,乙醇浓度对黄酮制得率影响最大。

周桂等[22]试验表明,利用超声波提取黄酮制得率最高,达到42.9%,但花费成本相对较高。

超临界萃取技术是最近10年运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利用超临界流体替代有机溶剂,避免最终产物受到有机溶剂污染,较好的保持样品物质活性。

王正云等[23]运用超临界萃取技术制得芦笋总黄酮比率最高,是常规乙醇提取法制取率的2.7倍。

提取得到总黄酮类包括黄酮类化合物和非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黄酮化合物中的单体[24]。

为了得到纯度较高的类黄酮化合物,我们要将其进一步分离纯化。

近些年运用较成熟的技术主要有吸附法,如溶剂萃取法、PH梯度萃取法、柱色谱法;层析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刘兴玲[25]选择5种大孔吸附树脂,测定芦笋茎黄酮静态、解析、动态吸附性能,发现NKA大孔树脂对芦笋黄酮吸附能力较强,达到49.5%。

庞候英[26]使用聚肽胺法分离芦笋皮黄酮类粗提物,纯化后芦笋黄酮含量达到54%。

3.2芦笋中多糖物质

3.2.1芦笋多糖及含量变化因素

多糖又名多聚糖,是由一大类酮糖或醛糖通过糖苷键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天然物质,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细菌、真菌和藻类中,是维持生命现象、形成细胞膜结构、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物质之一[27]。

生物多糖包括动物多糖、植物多糖、细菌多糖、真菌多糖、藻类多糖等。

动物多糖有糖原、壳多糖、透明质酸、肝素、酸性粘多糖等[28];植物多糖种类繁多,如黄芪多糖、茶多糖、银杏多糖、枸杞多糖等[29];真菌多糖包括木耳多糖、银耳多糖、灵芝多糖、香菇多糖等[30];藻类多糖多分布于海藻类植物如羊栖菜多糖、鼠尾藻多糖、海带多糖、螺旋藻多糖等[31]。

芦笋叶、茎、根及种子中都含有大量的活性多糖,根茎部含量相对较高。

季宇彬等[32]运用电泳分析发现芦笋多糖中含量最高为半乳糖,达到41.85%,其他成份有鼠李糖、果糖、葡萄糖、木糖、阿拉伯糖等。

W.E.Cake等[33]在芦笋种子中提取的多糖水解后得到甘露糖、半乳糖、果糖及葡萄糖,甘露糖含量达到24.2%,剩下三种占21.9%。

季宇彬和W.E.Cake研究比较发现,芦笋茎和种子单糖含量不同,茎以半乳糖为主,种子以甘露糖为主[32-33]。

3.1.2芦笋多糖提取分离

植物多糖在植物不同组织,其存在形式不一。

根据不同部位分为细胞外多糖、细胞壁多糖和细胞内多糖[34]。

提取多糖方法有很多种,常使用的有水浸提法、微波水提醇沉法、超声波辅助水浸提法等。

多糖中杂质含蛋白质成分较多,还包括色素、小分子等,多糖纯化主要针对这些杂质采取去蛋白、去小分子、去色素等手段,如柱层析、超滤、分级沉淀法;在去除蛋白过程中最好工艺是采用蛋白酶法。

崔莹光[35]采用水浸提法提取芦笋粗多糖制得率为10.5%,在此基础上应用Sevage法去除蛋白后多糖制得率为1.96%。

黄晓德等[36]采用反复醇沉法提取芦笋茎叶多糖发现温度9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

20,沉淀乙醇浓度80%,沉淀8h时效果最佳。

李姣等[37]利用热水浸法确定最佳提取温度100℃,料液比1:

20,提取时间3小时,萃取一次,同时采用正交试验分析影响提取芦笋多糖因素,发现提取温度为主要因子,然后依次为提取时间,料液比,提取次数;通过比较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性蛋白酶纯化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最高是碱性蛋白酶组,纯度达(52.4±0.47)%。

4芦笋生物功能与应用

4.1抗氧化、抗衰老功效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结构含多对电子的羟基,决定了其较强的抗氧化性。

马挺军等[38]研究发现,芦笋加工成品罐头中富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氨基酸,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赵静等[20]报道,在小鼠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中,不同浓度芦笋汁和芦笋黄酮对肝细胞抗氧化能力与二者浓度呈正相关。

段雅庆[14]采用体外模拟手段评价芦笋黄酮、芦笋多糖去除羟基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能力,当单一黄酮或多糖量越多,其能力越强;两者混合物能力则更高于单一黄酮或多糖的清除率,说明两者在抗氧化性领域可能具有协同效应。

在比较不同芦笋多糖浓度和甘露醇对羟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水平及外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试验结果发现浓度越高,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体外肝组织总抗氧化能力越强;以2.5mg/ml芦笋多糖浓度与22mg/ml甘露醇浓度对去羟基自由基水平相当[35]。

有文献报道[39],芦笋汁饲喂小鼠过程中能显著减少血浆、肝脏、大脑中LPO生成,但人年龄与LPO生成呈正相关,表明芦笋汁抗氧化防衰老的功效。

申梅淑等[40]报道芦笋多糖能明显抑制胸腺指数降低,拮抗胸腺内Bcl-2衰老基因表达,抑制细胞凋亡,起到抗衰老作用。

4.2抗肿瘤、免疫调节功效

当前,肿瘤的发生越来越趋于普遍化、年轻化,特别是恶性肿瘤,无不令人谈之色变。

芦笋具有抗肿瘤功效前人已有大量报道,黄玲[41]等使用MTT法观察新鲜芦笋汁作用胃癌细胞(SGC-7901)后增殖效果,结果显示新鲜芦笋汁能显著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生长,抑制率与芦笋汁浓度呈正相关。

夏俊[42]等探索不同水平浓度绿芦笋汁及提取液对S180、艾氏腹水型肉瘤小鼠肿瘤细胞内DNA合成与抑制效果,在浓度达到22*10-2mg/ml时,抑制肿瘤细胞核酸合成效果最佳。

季宇彬[43]试验发现不同浓度芦笋多糖对荷瘤小鼠红细胞产生积极影响,明显加强红细胞膜Cl-迁移能力,而红细胞在体液免疫中起到增强淋巴细胞、巨吞噬细胞抗肿瘤作用。

4.3降血脂功效

现今,“三高”症状已成为影响中老年人身心健康主要疾病之一。

而随着人们对芦笋的深入研究,发现芦笋的某些重要活性因子对降血脂有着特殊的功效。

冯翠萍[44]等观察常规日粮、高脂饲料、添加量为7%和10%芦笋皮粉对高脂症大鼠体内血脂的影响,添加组大鼠血清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提高。

在探讨芦笋、绿豆汁及香菇对高脂症大鼠体内血脂代谢调节影响过程中,芦笋降血脂功效同样得到论证[45]。

5芦笋秸秆存在现状

芦笋秸秆即芦笋地上嫩茎任其生长,形成高大植株部分,甚至分支出花果。

木质化程度很高,水分含量降低,不能直接使用。

目前,芦笋作为经济作物主要以其嫩茎食用,约占总生产值的23.5%,剩下76.5%的秸秆及枝叶等被视作产业“垃圾”[46],芦笋每年直接经济创收部分远低于剩下无法利用的秸秆,随意丢弃、焚烧,不仅资源浪费还带来诸多环境问题和安全隐患。

由此,作为世界芦笋外汇进出口第一大国,也同时面临芦笋“废弃物”能否优化处理、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等棘手难题。

前文对于芦笋营养价值、活性成分已有讲述,芦笋秸秆和芦笋嫩茎营养成分有所差异,但均有较高的利用前景。

芦笋秸秆也同样富含多种活性物质,包括黄酮类、多糖类化合物、皂苷、天冬氨酸等,具有抗肿瘤、抗氧化、降血脂等功效。

现今,国家农业产业大力倡导农作物秸秆高效利用政策,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而芦笋秸秆资源利用显得极具重要意义。

(1)芦笋茎枯病俗称“芦笋癌症”,是阻碍芦笋生产的严重病害之一,病原菌为天门冬茎点霉菌,而芦笋秸秆、枝叶物残存与芦笋茎枯病发病率、病情大小呈显著关系[46],及时清理并销毁残存“垃圾”是芦笋生产管理,控制病害的重要手段。

(2)基于芦笋诸多优点,许多学者对芦笋老茎进行试验性开发利用,取得预期的效果。

王琪等[47]通过堆肥手段,处理后芦笋老茎用于食用菌(鲍鱼菇、巴西蘑菇及黄白侧耳)的栽培,芦笋堆料抑制有害细菌生长,食用菌实体抗氧化性得到提高。

将芦笋老茎作为主料,其他材料作辅料,都能提高鲍鱼菇、秀珍菇产量,降低病害发生[48],此结论在李斌斌等[49]以芦笋老茎栽培姬松茸也得到了同样论证。

芦笋秸秆富含糖类粗蛋白、粗纤维等物质,可用于蚯蚓饲料原料来源,王忠豪等[50]采用微生物技术对芦笋秸秆先发酵处理,再用作蚯蚓饲料,蚯蚓粪便作为有机肥料投放农作物生产,形成良性的生态循环链。

芦笋秸秆还广泛应用于畜牧业、造纸业、化工等领域。

6芦笋秸秆在畜牧中研究应用

现今,资源紧缺、原材料缺乏、抗生素类药物滥用等问题制约养殖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芦笋周边产物为解决此类问题开辟新的思路。

众所周知,新鲜芦笋在市场上消费层次属中高端类蔬菜,市场价格与猪肉价格持平甚至高出,致使其新鲜嫩茎被用作动物饲料似乎不大可能。

然而除嫩茎以外被视作产业“垃圾”的芦笋秸秆、老茎及下脚料却大有用武之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便引发研究热潮,取得较好效果。

6.1在家畜上的应用

芦笋秸秆、茎叶等具有丰富的纤维、蛋白及各种家畜所需的养分物质。

马玉胜等[51]对芦笋茎叶进行营养测定分析,其包含粗纤维32%,粗蛋白26%,粗脂肪6%以及其他矿物元素及氨基酸,并在日粮中用7%芦笋茎叶草粉替代2%麸皮和5%玉米秸秆粉,观察育肥猪增重效果,试验组平均日增重提高10.9%,效益提高37%。

黄玉德等[52-53]用芦笋渣饲喂黑白花奶牛,平均奶牛日产奶率提高16.6%,体重有所提高,乳品质不受影响;在青贮芦笋茎叶代替青贮玉米秸秆饲喂黑白奶牛试验组达到同样效果,日产奶量提高19.4%,对其他指标无影响。

马裕盛[54]在泌乳牛饲粮中添加芦笋下脚料,日泌乳量提高14.9%;利用芦笋下脚料及芦笋茎叶青贮料对奶山羊试验中,试验组产奶量均得到显著提高[55]。

可以看出,芦笋及芦笋秸秆、叶、果等所含养对家畜营养代谢起到积极效果。

6.2在家禽上的应用

家禽消化系统与家畜相比存在很大区别,个体较小,对食物消化利用率偏低,针对芦笋秸秆、叶、果等对家禽生产效果的报道较少。

朱国生[56]研究芦笋秸秆茎叶应用于畜禽饲料,将芦笋草粉替代部分麸皮观察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2%-4%添加水平达到较好效果,产蛋率、蛋重有所提高,料蛋比降低。

夏季天气炎热,热应激对畜禽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石传林[57]在夏季高温天气用芦笋下脚料对种鸡进行补饲试验,观察种鸡生产性能的变化,添加组产蛋率提高5.9%,耗料比下降12.2%,说明补饲芦笋下脚料对种鸡抵抗夏季高温热应激有显著效果,生产性能得到提高。

熊立根[58]将芦笋秸秆水提物饲喂产蛋期余干乌鸡,添加组产蛋率、免疫球蛋白G及免疫球蛋白M水平得到提高,谷丙转氨酶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Manatsanun等[59]报道日粮补饲芦笋修剪料能提高产蛋鸡蛋重、蛋黄重、蛋白重,纤维消化率3%添加量极显著提高;Kumari等[60]研究表明日粮添加芦笋草粉能提高肉仔鸡抵抗新城疫能力,提高体内效应B、T细胞抗体水平。

以上报道说明,芦笋秸秆、叶、果等对家禽生理生化、生产性能、免疫机能方面均有改善作用。

 

研究目的与意义

芦笋作为名贵蔬菜,被广大消费者所认知,其活性作用已有大量相关报道,而芦笋秸秆、叶、果等资源化利用,特别对畜牧业生产所带来的作用,大多停留在原始阶段,如直观上生产性能的影响。

主要是将芦笋秸秆粉碎后添加;将芦笋秸秆进行提取用作饲料添加剂的报道更少,更未见其对畜禽不同阶段及生理生化、代谢机能的影响研究。

蛋鸡作为经济动物,在畜牧业生产占据较大比重,其生产、营养、免疫等指标的合理改善、优化是人们极为关注的。

因此,笔者就芦笋秸秆提取物对蛋雏鸡相关性能的影响作了初步研究,以弥补、丰富这一空白,为蛋鸡生产、饲料添加剂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第二章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开展时间与地点

1.2试验材料

1.2.1试验动物

试验选取1日龄、体重相近(38±1g)、健康状况良好的海兰褐蛋雏鸡225羽

1.2.2添加物

芦笋秸秆提取物,粉末状、棕色,主要含量为黄酮、多糖,由芦笋秸秆粉碎、自然光照晾干,经水提、喷雾干燥而成。

1.3试验设计与日粮

试验方案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

1日龄海兰褐蛋雏鸡全群称重并记录,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将其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

各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对照组)、5(Ⅰ组)、7.5(Ⅱ组)、10(Ⅲ组)和12.5g/kg(Ⅳ组)的芦笋秸秆提取物。

试验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3周龄;第二阶段为4~6周龄,试验期为6周。

饲料(小鸡料)购买于江西省伟梦饲料厂。

按配方将称好的芦笋秸秆提取物粉末与饲料充分混匀。

1.4饲养管理

试验前对鸡舍进行全面清洗、消毒;鸡舍通风、保温效果良好;每组试验在70*35*50的鸡笼中进行,采用网上平养。

育雏期间鸡舍保持在36℃左右,湿度60%左右;鸡全群自由采食及饮水,按照常规饲养管理及免疫程序进行,详细记录死淘数,观察试验鸡的生长情况。

1.5测定指标及方法

1.5.1生长性能指标

试验鸡于1、2、3、4、5、6周末早晨喂料前(12小时禁食,保证饮水)以重复为单位称重并记录每个重复饲料消耗量,鸡死淘数,计算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以及料重比。

平均日增重=(末体重-初体重)/天

平均日采食量=耗料量/天

料重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

1.5.2血液指标

分别于第3、6周末早晨喂料前(12小时禁食,保证饮水),每个重复选择2只体重相近鸡只;心脏采血5ml,其中3ml不抗凝,室温静置凝集后3000r/min离心10min,将制得上清液移入EP管内-80℃保存。

另外2ml抗凝管收集,冰块保温,立即使用全自动血液常规指标测定仪检测。

血液常规指标:

白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淋巴细胞数、中间细胞数。

血清生化指标送至江西省儿童医院检验科检测,包括总蛋白、白蛋白、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胆固醇。

1.5.3脏器指数测定

采血结束后,立即颈动脉放血致死;分别取出肝脏、胰脏、肾脏、胸腺、脾脏、法氏囊;依次进行称重。

肝脏指数=肝脏重量/鸡只体重(%)

胰脏指数=胰脏重量/鸡只体重(%)

肾脏指数=肾脏重量/鸡只体重(%)

胸腺指数=胸腺重量/鸡只体重(%)

脾脏指数=脾脏重量/鸡只体重(%)

法氏囊指数=法氏囊重量/鸡只体重(%)

1.5.4血清免疫球蛋白测定

送至江西省儿童医院进行免疫球蛋白测定

1.5.5消化酶活性测定

采血结束后,立即颈动脉放血致死;迅速打开腹腔取出十二指肠,至于冰面上,用镊子将十二指肠“U”形同一侧内食糜挤入EP管内,锡箔纸包裹好EP管口(防止瞬间低温食糜蹦出),立刻放入液氮瓶内,30min后取出放入-80℃冷冻保存备用;淀粉酶、脂肪酶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按照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分光光度计计量。

蛋白定量:

1)-80℃取出样品,冻融后准确称取0.5g食糜,按重量(g):

体积(ml)=1:

9加入生理盐水,冰浴下机械匀浆,3000转/分,离心15分钟,移液器吸取上清液,制得10%匀浆。

采用考马斯亮蓝法,测得待测样本蛋白浓度。

淀粉酶活性测定:

采用碘-淀粉比色法,原理为碘液与淀粉结合成蓝色复合物,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淀粉,前后吸光度测得淀粉酶活性。

脂肪酶活性测定:

比色法,原理为甘油三脂与水形成的乳胶,呈乳浊状,脂肪酶水解甘油三酯,使乳浊度降低,即可根据降低速率测得脂肪酶活性。

1.7数据处理与分析

采用STATVIEW1.22统计软件ANOVA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分析结果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2结果

2.1芦笋秸秆提取物对蛋雏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1所示,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芦笋秸秆提取物对1~3周龄蛋雏鸡平均日增重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随着添加水平的提高,鸡只总体呈升高趋势;4~6周龄Ⅲ组日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和Ⅳ(P<0.05)。

全期1~6周龄添加不同水平芦笋秸秆提取物对蛋鸡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P>0.05);Ⅲ组平均末重高于其他各组,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1~3、4~6和1~6周龄添加芦笋秸秆提取物对蛋鸡日采食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1~3周龄各组之间蛋鸡料重比差异不显著(P>0.05);4~6和1~6周龄Ⅲ组料重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和Ⅳ组(P<0.05),其他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3分析与讨论

3.1芦笋秸秆提取物对蛋鸡生长性能的影响

生长性能作为动物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的直接指标,不仅能够体现食物对动物体生理功能作用,同时还能反映动物体生长、发育状态。

现今,利用芦笋秸秆、叶、果应用于畜禽也已逐渐被人们所熟知,马玉胜等[62]将芦笋草粉替代基础饲粮饲喂鹅试验中发现能提高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新鲜芦笋浆作为添加剂饲喂罗非鱼试验中,发现极显著提高罗非鱼增重率,降低了饲料系数[63]。

芦丁作为芦笋秸秆主要功能成分之一,也有大量报道,能显著提高奶牛产奶量,降低血清尿素氮含量,提高溶菌酶水平[64-65]。

本试验结果显示,4~6周龄日增重、料重比Ⅲ组显著(P<0.05)好于对照组和Ⅳ组,而Ⅳ组差于对照组,可能是芦笋秸秆提取物本身成分较复杂,以芦丁、多糖为主,还包括酚类、萜类等物质,添加浓度较高时影响了适口性[14,66]。

从本试验来看,4~6周龄饲粮中添加芦笋秸秆提取物可促进蛋鸡生长,芦笋秸秆提取物添加量为10g/kg时,日增重、料重比效果达最优。

3.2芦笋秸秆提取物对蛋鸡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血液是动物机体重要组成部分,与内环境相对稳定、新陈代谢、气体交换、免疫应答等息息相关。

血液生化指标能客观的反映动物体生理及代谢机能状态[67]。

冯翠萍等[44]报道芦笋皮对高脂症小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显著升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Somani等[68]发现芦笋近缘种对早期糖尿性肾病小鼠有良好效果,对血糖、总胆固醇、尿素氮、甘油三酯及肌酸酐具有调控作用;饲粮中添加芦丁能降低血清尿素氮水平,白蛋白含量及谷丙转氨酶活性提高[64-65]。

本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添加芦笋秸秆提取物对1~3周龄蛋鸡血液生化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均无显著影响,较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