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090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docx

高考语文总复习综合小卷增分练6

综合小卷增分练(六)

语言应用+名句默写+论述文阅读

一、语言文字应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近年来,糖尿病在我国被列为高发疾病。

据统计,中国约有1.139亿糖尿病患者,且半数成年人徘徊在糖尿病边缘。

约5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后,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性病变,其患病率为非糖尿病者的4倍。

这绝不是________。

动脉血管闭塞后,肢体远端足部就会发生缺血,表现为患足皮肤发凉、发麻、退行性变,严重的患者出现足部坏死,也会出现医学上特有的间歇性跛行现象。

糖尿病足一旦发生感染,后果________,最轻微的表现是蜂窝织炎,皮肤发红发烫,重一点的,皮肤充满水泡,甚至破裂。

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避免病情不加剧,出现坏死、感染乃至不得不截肢。

其实糖尿病足并不可怕,不必________,关键是要尽早察觉,________。

我们建议患者自学一些简单的检查方法,学会给脚“号脉”,包括摸摸足部皮肤温度是否降低、脚是否有麻木感。

进一步可以进行血管彩超或下肢血管的CT检查。

如果发现有动脉闭塞现象,首先要考虑积极开通血管。

(    )。

随着国内血管腔内介入技术的兴起,糖尿病足的血管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解决。

简单地说,就是通过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来开通血管,类似于心脏支架手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危言耸听 波谲云诡 闻风丧胆 亡羊补牢

B.危言耸听 不堪设想 谈虎色变 防患未然

C.骇人听闻 不堪设想 闻风丧胆 防患未然

D.骇人听闻 波谲云诡 谈虎色变 亡羊补牢

[解析] 危言耸听:

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震惊。

骇人听闻: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语境中不是谈社会上发生的令人吃惊的事情,而是谈前文列举的数据对读者产生的心理影响,故选用“危言耸听”更恰当。

不堪设想:

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指会发展到很坏或很危险的地步。

波谲云诡:

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

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

文中指后果可能很严重,故选用“不堪设想”更恰当。

谈虎色变:

泛指一提到可怕的事物连脸色都变了。

闻风丧胆:

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吓破了胆,形容对某种力量极端恐惧。

句中指面对“糖尿病足”不要过度紧张害怕,并非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故选用“谈虎色变”更恰当。

防患未然:

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预防措施。

亡羊补牢:

比喻在受到损失之后想办法补救,免得以后再受类似的损失。

语境强调糖尿病未发觉之前应该采取措施,故选用“防患未然”更恰当。

[答案] B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为避免出现坏死、感染,病情加剧乃至不得不截肢的情况,应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

B.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以避免病情加剧,出现感染、坏死乃至不得不截肢。

C.一旦出现这些问题,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以避免病情加剧,出现感染、坏死乃至不得不截肢的结局。

D.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为避免病情不加剧,出现感染、坏死乃至不得不截肢的情况,应马上到专业的血管外科就诊。

[解析] 原句有成分残缺、不合逻辑和语序不当的语病:

一是“避免病情不加剧”滥用否定词,导致不合逻辑,应删去“不”字;二是“出现”缺少宾语中心词,应在句末加“的结局”或“的情况”;三是“坏死、感染”的顺序颠倒了,应改为“感染、坏死”。

C项,兼顾了这三个方面,修改得最恰当。

A项,修改后仍有语序不当的问题。

B项,修改后仍有成分残缺的问题。

D项,修改后仍有不合逻辑的问题。

[答案] C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般需要身体基础条件好,因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是很高的,手术后恢复也比较慢,所以传统方法是进行动脉搭桥术

B.由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很高,手术后恢复也比较慢,因此进行动脉搭桥术,且一般需要身体基础条件好是传统方法

C.传统方法是进行动脉搭桥术,因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是很高的,手术后恢复也比较慢,所以一般需要身体基础条件好

D.传统方法是进行动脉搭桥术,一般需要身体基础条件好,因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还是很高的,手术后恢复也比较慢

[解析] 根据上下文内容可知道,这里是将传统的开通血管治疗方法与微创介入治疗对比。

因此,补写语句的陈述对象应是“传统方法”。

相对而言,D项更连贯,表意最恰当。

[答案] 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会在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等方面产生一系列的生物生态适应。

比如仙人掌,长时间在沙漠里面生长,就减少水分的蒸腾,而且有储水组织;骆驼,长期在沙漠里面生活,就有了驼峰,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缺水的情况下脂肪就会分解出二氧化碳和水,供骆驼在最干旱的时候使用。

因此,人类作为大千世界的一个物种,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生物长期在特定的环境里生活(或:

生物想要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 ②驼峰里面是脂肪 ③也会对环境产生生物生态适应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然后说明画面内容并概括其寓意。

(5分)

(1)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85字,3分)

(2)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20字,2分)

[答案] 内容:

画面的左边有一个人双手举着一块大石头,他面前的地上有一只大蜈蚣,画面的右边是一个人坐在长椅上看报纸,他正回过头来对举着石头的人说:

“你举石头干嘛,想害我?

寓意:

所有的误会都是在不信任的基础上产生的(或:

不了解事实真相就会产生误会)

二、名句名篇默写(6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王安石《登飞来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表现技法极为相似。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开篇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缅怀英雄孙权,并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感叹当年的风流余韵已被岁月洗涤净尽。

[答案] 

(1)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2)千古江山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三、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城市的规模到底该多大

李侠 缪秋民

一个城市的规模通常是其历史自然演化的结果,即通过市场的作用最终形成资源承载量的合理配置,从而使城市达到最佳规模。

这个过程最初是自生自发的自然选择结果,但随着社会的进步,现在城市的规模也开始日益受到政策引导的强烈影响。

人类社会之所以会发展出城市,是因为城市更适合人类生存。

这一切皆源于城市自身所具有的优势。

首先,城市能够形成各种资源的集聚效应;其次,城市的市场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第三,城市能有效地降低信息的获取成本,有助于市场分工的细化与个体发展空间的拓展。

对于很多人来说,城市是发展的孵化器、新观点的播种机,城市更是文明的载体,文明随着城市扩散。

纵观世界,城市化不高的国家是无法成为文明与发达国家的。

由于各个国家人口基数差异,以及地理空间的限制,城市的规模不能按照一个简单的比例一刀切,但是,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稳步提升,治理半径随之扩大是必然趋势,支持城市规模扩大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香港、新加坡与东京都是很好的例子。

造成中国主要城市目前发展规模受阻的原因有三:

其一,采用计划经济模式控制的结果,并不能真实反映群体的心理偏好与需求;其二,我国城市的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的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城市开发率不充分;其三,诸多政策壁垒严重制约了外来常住人口转为户籍常住人口的数量,使得我国主要城市的规模难以达到理想状态。

中国城市人口的统计,是以户籍常住人口和外来常住人口为准的。

城市规模达不到理想状态,导致的后果有二:

首先是各种资源要素无法实现最优配置,造成资源的效率损失;其次是无法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不能最大限度上降低公共服务的成本,使得城市集聚效应的优势丧失。

在技术与人才日益一体化的今天,扩大城市规模,就是让城市生长。

如何让城市达到合理规模?

根据我国国情,完全放开城市规模,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社会震荡,不可取;仍沿用以往的严格计划模式,又会阻碍城市规模的合理发展。

鉴于此,笔者认为中型政府模式既可以加速城市规模的合理发展,又不会带来太大的社会震荡与阻力。

因此,以符合生态学为原则,适时提高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人口流入的门槛,放开二线城市人口落户政策才是明智的决策。

客观地说,人才的争夺将直接决定各区域未来在我国经济版图上的位置。

所以,真正决定一座城市成功的因素是人,而非建筑。

从战略布局上考虑,中国不但要有一大批大中型城市,更需要有几个超级城市,以此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实现均衡发展,超级城市凭借其自身辐射力无形中成为其所在区域内最大的文明播种机与经济发展引擎。

(摘自《中国青年报》2017年11月,

第15970期,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个城市的规模通常是通过市场的作用和自生自发的自然演化,最终形成资源承载量的合理配置而达到最佳。

B.就整个人类社会而言,城市是文明的载体,城市的规模取决于文明的扩散,城市化程度高才算是发达国家。

C.在信息时代,随着人类治理水平的提升,上海、香港、东京等特大城市都具备使城市规模扩大的各种条件。

D.城市自身所具有的资源集聚、市场机会、信息成本的优势使城市更适合人类生存,人类社会因此而发展出城市。

[解析] A项,“是通过市场的作用和自生自发的自然演化,最终形成资源承载量的合理配置而达到最佳”有误,最初是自生自发的,后来也受政策引导的强烈影响。

B项,“城市的规模取决于文明的扩散”主客倒置,应改为“城市的规模决定文明的扩散”。

C项,“上海”错,文中无此信息。

[答案] D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城市的规模与文明的扩散的关系。

B.文章第二段以大量篇幅阐述了我国主要城市的规模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的原因。

C.文章在建言如何让城市达到合理规模时,破中有立,破立结合。

D.文章第三段阐述了城市规模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与文章最后一段关联密切。

[解析] A项,只是从正面阐述了城市的规模与文明的扩散的关系。

[答案] A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计划经济模式治理下的城市,其群体的心理偏好与需求不能真正反映出来,城市的合理发展也会受阻。

B.在技术与人才日益一体化的今天,真正决定一座城市成功的因素并不是高大的建筑、健全的设施,而是人。

C.打破诸多政策壁垒,就可使外来常住人口转为户籍常住人口,使得我国主要城市的规模达到理想状态。

D.在战略布局上,我国应建设几个超级城市,以此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

[解析] C项,仅有外来常住人口转为户籍常住人口,还不足以使我国主要城市规模达到理想状态。

[答案]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