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3017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

《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docx

创新办学形式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

创新办学形式

着力打造实用型人才的摇篮

梅州农业学校

 

一、背景情况

梅州农业学校创办于1933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环境优美,治学严谨、人才辈出的公办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

学校占地375亩,校舍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现有在校学生7000多人。

新世纪之初,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取消了毕业分配,改为自主招生,学校的招生受到极大的冲击,年最低招生数仅为100多人,在校生不足600人,学校的生存发展面临严重危机。

2005年调整领导班子以来,学校抓住机遇,不断创新办学形式,切实转变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使学校走出了几年前办学“低谷”,实现了三个转变:

由培养干部向培养实用型人才转变、由“纯农”的办学旧模式向“综合型”的办学新模式转变、由年招生百人向年招生千人转变。

2005年学校招生600人,2006年招生1002人,2007年招生1506人,2008年招生2103人,2009年招生2539人,列我市同类学校之首,实现跨越式发展,学校被列入省示范性建设学校。

科研项目“竹子稻”研究填补了国内空白,荣获2007年梅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学校实训设备总值由2004年的不足1000万元增至3623万元。

学校是梅州市委、市政府与省教育厅共同打造的超万人国家级示范学校,2008年在梅州农业学校的基础上加挂“梅州市理工学校”,2010年3月为整合梅州市中职教育资源,市委市政府将创办于1972年的省重点中职学校梅州工业学校并入我校,实现强强联合。

二、改革的理念和措施

(一)创新办学理念,坚持“三个面向”

一是面向未来,明确发展思路。

发展是硬道理,是永恒的主题。

思路决定出路,我校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三五三”的发展思路,即发挥三大优势,落实五大工作重点,实现三个明显的办学目标,把农校办成综合性示范性学校。

1、发挥三大优势。

(1)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学校品牌、美誉度高。

(2)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有教职工300人,专任教师266人,其中有高级职称48人,中级职称80人。

(3)校园占地面积大,环境优美,地处梅州城区,发展空间大。

2、落实五大工作重点。

即招生、就业、教学、科研、管理等五项工作。

3、实现三个明显的目标。

(1)办学规模有明显扩大;2010年在校生人数达7000人以上,达省示范性学校,2011年达10000人以上,达到国家级示范性学校。

(2)办学条件有明显改善;双师型教师达70%以上,农科和工科实训中心设施完备。

(3)办学质量有明显提高,毕业生双证率达90%以上,一次性就业率达98%以上,毕业生深受用户欢迎。

经过实践证明,“三五三”发展思路切合我校实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了上级和社会的充分肯定。

二是面向市场,拓宽专业设置。

我校对传统的现代农艺、园艺、畜牧兽医、园林设计与管理等涉农专业进行优化建设,以巩固传统优势专业,保持农校特色。

与此同时我们以就业为导向,大胆适应市场设置专业,开设了汽车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模具制造、数控技术等工科专业,并与广东理工职业学校联办模具制造、数控技术专业。

针对我市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我校设置了电子商务、电脑美术与广告、电算化财会、观光旅游、企业管理、中英文秘书、烹饪、幼师等专业,使学校发展成为理、工、农、财、文、商兼有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从而更好地适应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更好地为“双转移”战略的实施服务。

三是面向社会,丰富办学层次。

我校坚持多层次、多形式办学,在坚持抓好中职主体的同时,上下延伸,向上与华农大、仲恺农业技术学院、佛山科技学院等联办自考大专、本科班,向下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学校人才、技术等优势,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学校依托科技部评为第一批国家级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为平台,每年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到镇、村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实行“滚动式”培训,尽可能现场教学,现场解决实际问题,每年培训专业户、农民技术员、村官等达2000多人次,深受农民欢迎。

2010年我校又被列为广东省首批中高职连读的试点学校,打通了中高职的通道。

(二)创新办学模式,坚持“三个抓”

一是切实抓好招生就业工作。

在积极拓宽职业教育专业的同时,我校非常重视招生就业工作,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工作重中之重。

首先,广泛征求教职员工意见,制定每年招生政策,广泛宣传发动,采取激励措施,调动每位教职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这项工作作为学校常年工作来抓,做到抓好抓早抓主动。

其次,学校坚持就业思想、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就业技能上对学生进行指导,端正学生的就业态度,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第三,实行“订单培养”的办学模式。

近年来,先后与深圳大亚湾核电服务集团、广州京博贸易有限公司、星光集团、深圳国威电子、标华丰公司等25个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既为企业培养人才,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保障。

学校还积极主动到珠三角等地去联系用人单位,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每年举行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使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

二是切实抓好职业道德教育。

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我校把培养合格公民作为德育目标,狠抓校风校纪,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努力把学生塑造成为专业知识扎实,政治思想好,能与人合作,有团队意识,道德高尚,文明守纪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

1、开设专门的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2、开展专题教育。

我校专门邀请市委党校领导来校作社会主义荣辱观专题辅导,邀请梅州军分区领导来校为退役士兵作专题辅导报告,邀请劳教所劳教人员现身说法,以及市司法学校校长作道德法纪教育专题报告,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我们还邀请了消防中队队长作消防知识讲座,组织学生参加全市消防竞赛活动,强化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

3、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结合“五•四”、“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4、加强学生纪律和行为规范管理。

通过校领导、中层干部、班主任三级挂钩管理新模式强化学生管理力度。

5、注重校园文明建设,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是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梅州市书香校园。

三是切实抓好职业技能教育。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

只有培养的学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受用人单位欢迎,才能带来“出口畅、进口旺”的良好局面。

为此,我校切实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实践技能的培养,提升教育质量。

1、专门成立教学督导室,督、导相结合,有效地提高了整个学校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2、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突出学生的技能教学,我校每学期都坚持举办教师专业技能竞赛、说课比赛和学生技能大赛,加强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实操技能。

我校学生参加省技能大赛多次获奖,其中有特等奖多人,一等奖10多人,列我市同类学校之首。

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特有工种鉴定考核,毕业生“双证”率达75%,提高了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鼓励教师向高学历、高职称进取,近年来,有24人评为高级讲师,35人取得中级职称,有13人在读华农大研究生,选派了10多位教师参加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4、学校专门设有高标准公共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实训设备1050万元,是梅州市第一流、广东省先进的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完善的技能培训硬件条件。

5、实行校企合作办学。

(三)突出地方特色,坚持“三个服务”

一是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我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心工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转化为生产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承担省人大议案《冬虫草子实体研究、开发》项目,获梅州市科技成果三等奖;实施省人大议案《新特优花卉引种、培养、推广》项目,效果突出;竹子与水稻远缘杂交技术取得了成功,育出水稻新品种“竹稻966”、“竹稻989”,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得到了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的高度重视,列入省科技厅的实施项目。

梅花科研项目荣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中东海枣的引种项目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二是服务“三农”工作。

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我校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农村贫困青年实用技能免费培训,与市扶贫办合作,每年举办2——3期500人以上的免费培训,并为学员推荐就业,达到“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有效地服务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此外,每年组织专业教师深入到乡镇、村委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帮助农村贫困青少年走出了“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困境,每年培训3000人次以上。

组织专业教师到乡镇举办科技咨询、科技服务,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深受农民欢迎。

为减轻农民负担,我校对涉农专业的贫困农民子女就读实行学费优惠,采取少收甚至不收的方式,至目前,共为1050多名学生减免共计700多万元学费。

三是服务山区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办学资金,是学校发展的血液。

山区职教发展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办学经费不足,为解决办学资金问题,我校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上级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学校的潜力,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勤俭办学,广开财源。

近年来,经过努力,争取了上级支持600多万元,学校自筹500万元,共投入了一千多万元用于教学楼,学生宿舍和教学配套设施,学生生活设施等的建设,新添置了200多台教学用电脑,新建了汽车实训、金工实验室、机电技术实验室等技能操作室,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00万,市财政配套850万元,共1050万元,购置了先进的工科实训实验设备,使学校教学设施更加完善。

目前的梅州农校设备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秩序井然。

2008年,为打造万人学校,我校在尧排校区规划兴建新校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需资金1亿元。

我校积极争取中央、省、市职教经费支持及学校自筹,目前资金已大部分到位,2010年9月份新校区可全面投入使用,新增学位5000名。

三、启示与思考

由于我校理念不断更新,开设专业贴近市场,课程设置定位准确,培养人才适销对路,学校办学之路越走越宽。

今后,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抓住新一轮职教发展的大好机遇,做强做大学校,积极申办高职学院,使学校办学水平迈上新台阶,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启示一: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

一是服务当地经济发展。

我校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心工作,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充分利用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并转化为生产力,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二是服务“三农”工作。

我校充分发挥学校的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开展农村贫困青年实用技能免费培训,有效地服务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三是服务山区职业教育发展。

我校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上级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挖掘学校的潜力,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勤俭办学,广开财源,购置了先进的工科实训实验设备。

2008年,在尧排校区规划兴建新校区,占地100亩,建筑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需投入资金1亿元。

启示二: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

中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需求。

中职教育的成功,关键在于学生能否成功就业。

中职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与社会需求贴近的紧密度。

我校把用人单位满意,学生满意,学生家庭满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成功的最终标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不断调整办学思路,主动服务,促进就业,大胆探索,勇于改革,积极推进办学思路、办学模式的创新,在为地方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为自身赢得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校先后与深圳大亚湾核电服务集团、广州京博贸易有限公司、星光集团、深圳国威电子、标华丰公司等17个企业签订用人协议,既为企业培养人才,又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保障。

学校还积极主动到珠三角等地去联系用人单位,与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每年举行毕业生现场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就业平台,使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8%以上。

启示三:

坚持以提高办学质量为重点

一是加强专业建设。

我校对传统的现代农艺、园艺、畜牧兽医、园林设计与管理等涉农专业进行优化建设,以巩固传统优势专业,保持农校特色。

我校积极适应市场设置专业,开设了汽车应用与维修、机电技术与应用、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模具制造、数控技术等工科专业,并与广东理工职业学校联办模具制造、数控技术专业。

针对我市第三产业的迅猛发展,我校设置了电子商务、电脑美术与广告、电算化财会、观光旅游、企业管理、中英文秘书、烹饪、幼师等专业,使学校发展成为理、工、农、财、文、商兼有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从而更好地适应为新农村建设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更好地为“双转移”战略的实施服务。

二是增加设备投入。

近年来,经过努力,争取了上级支持600多万元,学校自筹500万元,共投入了一千多万元用于教学楼,学生宿舍和教学配套设施,学生生活设施等的建设,新添置了200多台教学用电脑,新建了汽车实训、金工实验室、机电技术实验室等技能操作室,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200万,市财政配套850万元,共1050万元,购置了先进的工科实训实验设备,使学校教学设施更加完善。

三是深化教学改革。

我校积极深化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坚持专业理论适用够用,尽量压缩理论教学课时,加大实践教学力度,强化学生技能培养。

坚持因材施教,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将枯燥的专业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将复杂的操作过程通过模块化教学方式,由浅入深手把手地教会学生。

通过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消除或减轻学生的厌学心理,缩小教与学的矛盾,让更多的学生真正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在稳定我校教学质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我校的办学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