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972928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8.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

《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科研课题doc.docx

化学科研课题doc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

东宁二中化学组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1.课题提出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步深入,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新课程的理念,甚至片面地认为:

课堂上基础知识越少讲或不讲、设计的探究问题越多、课堂上越热闹、运用的教学手段越多、提供的资料素材越丰富,也就越是新课程下的教学。

显然,这样的教学只是在追求形式上的像“新课程”,在教学工作也就出现了大量的无效或低效的课堂教学。

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这是课程改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有多种可供选择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其中一个方案是如何使我们的教师拥有高效课堂的理念,掌握高效课堂教学的策略和技术。

为进一步总结、完善、提升近年来的课改经验,今年教育局明确提出“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教学工作以课堂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效益为中心”的理念,积极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注重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力求避免无效教学,减少低效教学,提高实验教学的力度,因此,根据教学实际、学生实际和化学学科特点,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发挥学科带头人和进修学校的“研究、服务、指导”作用,特提出《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的课题进行研究。

旨在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优化课堂教学结构,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学、会学的能力,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以学生为本,全面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化学高效课堂是针对化学课堂教学无效性、低效性而言的。

化学课堂教学高效性是指在常态的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是一节课)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

化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

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概括起来有三个方面:

一是效率高,二是效果佳,三是效益大。

“教学策略”就是实施教学过程的教学思想、方法模式、技术手段这三方面动因的简单集成,是教学思维对其三方面动因的进行思维策略加工而形成的方法模式。

教学策略是为实现某一教学目标而制定的、付诸于教学过程实施的整体方案,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所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

评价化学课堂是否高效主要是看能否高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高效地实现预期教学目的。

它既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化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追求。

而化学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化学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化学教师对化学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着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化学老师又能不失时机的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大纲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孔子的启发式和“知一乐一好”理论:

“不愤不启,不俳不发”、“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O

2.教学最优化理论。

巴班斯基认为:

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方式,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

要达到最优化的关键:

一是分析教材中主要的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实验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方式,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主观的经验、解释和假设,“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生主动地生成自己的经验、解释和假设。

它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而非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教师应该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管理者、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利用学生己有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探究交流,从而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实现实验教学。

4.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把人的能力总结为八点,即语言智能、逻辑一数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一动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智能。

加德纳有一句名言: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他认为,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的差别。

每个人都具备多元智能的潜能,如果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指导,每个人都有能力使所有的智能发展到一个适当的水准。

因此,“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一个学生应该从多元的角度,发现学生的智能所长,通过适当的教育强化他的长处,促进各种智能协调发展,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5.实验教学理论。

该理论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

实验教学理论的核心是教学的效益。

①“实验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②“实验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③“实验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④“实验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实验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作出决策。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1.研究目标

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探索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及时总结出实验的课堂教学策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转变和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树立高效教学观。

通过研究与培训从根本上改变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陈旧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改善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高效课堂教学规律。

通过本课题的实施与研究,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总结出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框架,使化学教师的教学都有章法可循,使教学过程科学化,合理化,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1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教会学生主动学习。

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1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使大多数教师自觉地变“奉献型”为“效益型”,变“经验型”为“反思型”,变“教书匠”为“教育家”,从而加快我区化学教师队伍的建设。

%1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工作强度。

即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和教师的解放,真正做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

2.研究内容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的策略。

主要针对当前课堂教学存在的效率低、效果差、效益小的问题,选取典型的案例进行分析,一边研究一边实践,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措施,具体研究的内容主要如下:

%1化学高效课堂的备课策略。

%1化学高效课堂的上课策略。

%1化学高效课堂的学习策略。

%1化学高效课堂的教学基本模式。

%1化学高效课堂的评价策略。

五、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具体安排及进度

第一阶段(2011.10-2012.7)课题准备阶段。

%1整理课题申报相关资料,完成课题申报、立项。

%1收集有关理论文献及实践资料。

%1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计划和管理制度,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第二阶段(2012.9-2013.12)课题实验研究阶段

%1课题开题,开展调查,随堂听课,收集整理原始资料,并初步归纳一些低效教学的现象及原因。

%1在分析教学低效原因的基础上,制定学生良好习惯监督表,学生对自己每天的行为进行自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课题组各实验成员继续进行培训学习,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完善实验教学的策略方法。

%1交流实践体会,推广教师在教学中成功的新经验、新方法,不断收集反馈信息,适时反思、感悟,进行再研究、再实践,课题负责人完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2014.3—2014.7)总结阶段

%1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1整理资料,提交课题组鉴定、验收。

%1科研成果推广。

2.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通过行动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实验教学操作策略及课堂实验教学模式,确立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

同时在研究中还辅之以调查研究、和经验总结法,确保本课题得以高效的实施。

%1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探寻促进课堂实验教学的开发与利用,探索实施实验教学的操作策略,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教育理论专箸、期刊、报纸及网络资料,及时了解并借鉴前人研究的成果以指导课题研究,夯实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调查研究法:

通过调查目前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现状,找出影响学生发展、影响教学效率症结所在,找准研究的最佳切入口和实验途径为。

%1个案研究法:

对探索中的个案进行研究,以证实研究效果。

%1经验总结法。

及时总结实验经验和教训,修改、补充和完善操作措施,力争使研究水平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

六、课题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学案导学,目标定学;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当堂检测,反思提高的高效教学模式和操作策略。

研究的创新点:

%1树立、探索“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1本课题最大创新点是“以人为本”,核心是关注的主体是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主题是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本课题另一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研究观念的改变。

课题研究从以理论专家为主体的传统教育研究转变为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研究范式。

%1本课题研究最为突出的特点是将个人研究、校本教研、区(县)级教研与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使课题研究富有生命力和研究价值。

七、课题的组织管理

1.组织管理

%1聘请了福建师范大学化学教学论和教学理论研究专家胡志刚教授和杨发福博士担任课题导师,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1洛江区教师进修学校黄振华校长,中学政治高级教师,亲自担任课题领导小组组长,统筹安排,为课题研究活动经费提供保障。

%1课题负责人朴春兰老师,中学化学一级教师,牡丹江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和较强的教育科研能力,近年来参与县级以上“十一五”研究课题3项,在各级以上发表论文多篇。

课题组其他成员也都是学校骨干教师,都具有较强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热情与能力,都参与县级以上“十五”、“十一五”研究课题的经验,发表专业论文数十篇,完全能够胜任本课题的研究工作。

%1课题组核心成员:

朴春兰张娟殷盛祥王月辉张伟殷慧灵张新宇

2.制度管理

课题组建立了一套行之实验的管理制度,能确保课题研究的实验、顺利开展。

同时,对研究经费的承担与筹措也作了相关规定,以保证课题研究的正常进行。

围绕本课题,课题组已经多次研究,收集、学习了国内外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实验教学的实施目的意义、具体实施办法、对研究重难点的实验突破以及如何取得科研探究的实际效果等,都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3.过程管理课题组通过经常性的课题研讨活动,交流心得、论文,研究课题进展中的一些问题,及时制订解决问题的措施,加强过程性管理。

《化学实验与研究性学习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东宁二中化学组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研究背景: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