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docx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
高考诗歌鉴赏题型及答题模式一览表
题目类型
提问方式
例子典型例题
答案示范
答题公式
1分析诗歌意象型(景物
形象)
竹石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诗歌描绘了怎样的意象?
②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
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
诗歌描绘了竹立足破岩,备受风霜雨雪的磨难,依旧顽强地生存着的意象(步骤一)。
诗人通过描绘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竹的意象(步骤二),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媚权贵,不迎合时俗的确刚劲品格。
(步骤三)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特点+意象表达的诗人的情感
模式:
诗歌描绘了 的意象。
诗人通过 意象,表达了自己 的情感或品格。
思路: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意象特点;
③指出意象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意境型
A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B次石湖书扇韵
桥西一曲水通村,
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
藕花多处别开门。
①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②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请简要分析)
A答:
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步骤一)。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B答:
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清幽恬静的画面(步骤①)。
写了小桥、流水、村庄、绿岸、浮萍、荷花、人家、庭院等景物(步骤②)。
(从视觉与嗅觉等角度)渲染出闲适雅寂的石湖风景(步骤③)
公式:
什么意象+意象组合成什么画面+表达诗人的什么情感
模式:
诗歌描写了 意象;②营造 的氛围,组成一幅 的画面;③表达了诗人 的思想感情,或给人 的启示和思考。
思路:
①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
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
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
3分析主旨(情感)型题
采桑子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解。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①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
③这首诗寄托怎样的的情怀?
答:
这首诗描写西湖月夜,湖水天光相映,柔风习习,夜鸟闲眠,一片宁静、美好,好似人间仙境(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步骤一)。
抒发了诗人爱恋西湖风光和现实生活的美好情怀。
(步骤二)
公式:
诗句描述内容(概述)+诗歌中的主旨
模式:
诗中描写了 (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的内容,抒发了 的思想感情。
思路: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4分析抒情形象型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消。
①这首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请简要分析.
②诗中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③诗中某一意象有什么特点?
象征了什么品格。
答:
本诗展现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高洁脱俗的诗人形象。
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公式:
什么人物形象(定性)+诗歌中的证据
模式:
诗中描写的是 的形象。
通过
句对 的描写,直接表现了 。
诗中 句,用 手法,表现了 。
思路:
①准确指出诗歌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②结合诗句阐释体现了人物的某某性格特点,
③小结,重申观点,描写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⑤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答案:
诗中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的形象。
通过前四句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
通过最后两句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5字词领全诗型(诗眼)型
A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B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① 某词是全诗的关键(诗眼),为什么?
② 哪个字词是全诗歌的关键(诗眼),为什么?
A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①诗中“折柳”的是寓意是什么?
②为什么“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B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悲”字是贯穿全诗的主线,你同意吗?
为什么?
A答:
①“折柳”是乐府古曲《折枝杨柳行》,寓意是“惜别怀远”。
②从诗歌内容来看,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主旨上的“关键”)
从诗歌结构来看,“折柳”二字是这首诗情感触发的媒介,思乡望归之情由《折杨柳》曲子“催化”,情动而辞牵。
它是一种铺垫,一次蓄势,没有它,下文抒情没有了着落,没有了承载。
(结构上的关键)
B答:
同意。
诗歌首联从衰草落笔,严冬枯草,四野苍茫,一片凄凉的景象,推出“悲”,为全诗奠定感情基调;颔联写送别的情景,寒云暮雪阴冷悲凉,仍紧扣“悲”字;颈联回忆往事,感叹身世,少孤动乱,远役他乡,身世飘零,还是没离开这个“悲”字;联收束全诗,仍归结到“悲”字,所以说,“悲”字是贯穿全诗的主线。
公式:
同意/不同意+结合首、颔、颈、尾阐述理由+重申观点。
模式:
同意/不同意。
诗歌首联 ;颔联 ;颈联 ;联收 ,所以 。
所以 。
关键:
本为门闩或关闭门户的横木→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或转折点,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关键的理解宜有两个层面:
一是形式,结构上关键;二是内容,主旨表达上的“关键”。
关键词的作用:
①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
②点明全诗的感情基调;
③揭示全诗的主旨思想;
④抓住这个词以小见大,把握全诗。
6炼字型
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
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
欲别频啼四五声。
①某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②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答:
“系”字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拟人手法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又符合春日和风拂拂的情景,
“啼”字表面写黄莺鸣叫,深层写黄莺殷殷挽留、凄凄惜别时离人伤心的啼哭,拟人手法,赋予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曲笔手法,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公式:
释义+手法(修辞或表现)+表达诗人的情感
模式:
某字在诗中的意思是 ,生动的形象地写出了 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在结构上起…作用,等。
炼字常用的表现手法:
拟人、渲染、烘托、对比、对偶、以动衬静,化静为动,情景交融等。
7分析句意型
A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B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静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①这句诗好在哪里?
②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一联是千古名句,请自选一个角度,作一简短赏析。
B“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A答:
运用了对仗的手法(1分),“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1分),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2分)。
B答:
用了拟人的手法(1分)。
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拟人的手法的诗歌中的证据(1分))。
写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2分)。
抒发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公式:
诗句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
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1分),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分),使什么变得怎么样,具有 的优点(1分)。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8分析技巧型
A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
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
稻田深处草虫鸣。
B墨梅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①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
巧/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③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有何效果?
A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效果?
B这首诗刻画了梅花什么样的特点?
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A答:
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
(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
(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B答:
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手法。
诗歌前两句用比喻刻画了墨梅“淡”雅朴素,高洁“清”秀的特点;后两句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点墨梅不夸颜色夸“清气”(步骤②——阐释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全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高洁的情感。
(步骤③——分析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公式:
诗句/诗歌是何种手法+手法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
某句诗用了 的手法(1分),写了
的内容(归纳时要善于摘录诗中词语组合)(1分),使什么变得怎么样,具有 的优点(1分)。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
①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结合诗句阐释怎样使用了这种手法,
③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9分析诗歌理趣型
A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B城东早春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
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
出门俱是看花人。
①“理趣”,顾名思义,是要说理而有趣。
理趣是指以生动具体的美的形象去表现特定的生活真理,使人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
A古代诗论家说,这首诗很有“理趣”。
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感受。
B这是一首蕴含着丰富而高雅理趣的写景诗。
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样的理趣?
A答:
诗歌前两句生动描写了一个倒映着“天光云影”的清澈如镜的“方塘”形象。
首句用比喻手法把“半亩方塘"比作一本书,把书打开,就好像打开一面镜子,既雅趣又新颖。
二句借用"天光"、"云影"这些为人们所喜爱、欣赏的自然美景,比喻写书中丰富的内容,情趣更浓。
三、四句“清如许”“源头活水来”在前两句基础上进一步挖掘,上升到理性认识:
“方塘”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输入,所以永远清澈。
作者通过这个“方塘”形象和比喻手法表现了“书本可以为个人的自我完善提供源头活水”的生活理。
所以说,这首诗很有“理趣”。
B①许多有价值的高雅的事情,要趁早做。
②不要一味从众,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③感觉要力求敏锐,要努力发现新的东西④要善于在别人不在意的地方发现生活中的美。
公式:
诗歌何种手法、何种形象+手法、形象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的哲理。
模式:
诗歌 句描绘了 形象。
用
手法写出了 的特点。
表达了
的生活哲理。
思路:
①诗中描绘了什么形象?
②这个形象有何特点?
用了什么手法?
③作者通过这个形象和手法表现了什么生活哲理。
10分析语言特色型
A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B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萧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C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①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②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A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B这首诗在语言方面有什么突出的特点?
试作简要赏析。
A答:
此诗的语言特色是清新自然、朴质无华,口语化。
(步骤①——画龙点睛指出何语言特色)“黄莺儿”是儿化音(口语化语言),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步骤②——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语言特色的)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步骤③——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B答:
全诗语句直白,意思含蓄,讽刺深刻。
(第一步)/前两句景中带情,展现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而“箫管迎龙”,后两句则与此相反,朱门(达官贵人)担心春雨到来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寻欢作乐。
(第二步)/前后反差对比,抒发了诗人的同情与愤慨之情。
(第三步)
公式:
诗句/诗歌有何语言特色+语言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表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模式:
某句诗有 的语言特色(1分),首联 ;颔联 ;颈联 ;联收 ,所以 。
抒发了诗人 的感情(1分)。
思路:
①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②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在诗歌中的证据。
③指出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C王灼在《碧鸡漫志中》谓王观的作品“新丽处与轻狂处皆足惊人”。
这首诗的“新丽”体现在什么地方?
试作简要赏析
C答:
此诗的修辞巧妙,词语新鲜明丽;想像新颖别致,风趣俏皮。
(步骤①——画龙点睛指出何语言特色)“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眼波和眉峰来形容水和山,以眉眼盈盈处来显示浙东山水的清秀,修辞巧妙,词语新鲜明丽。
“眉眼盈盈处”“千万和春住”,写暮春送客又兼送春,并祝愿友人与春同在,想像新颖别致,一语双关,风趣俏皮。
(步骤②——结合语句具体分析如何体现这语言特色的)这首诗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鲍浩然时依依不舍的心绪和祝福。
(步骤③——指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高考古典诗歌鉴赏常用术语一览表
思
想
内
容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1、忧国伤时:
①揭露统治者的穷兵黩武,昏庸腐朽;②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③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④昔盛今衰的感慨,借故讽今的情怀
2、人生志向:
①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②宦海浮沉、仕途失意的苦闷;③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④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⑤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
3、人生感受:
①伤春悲秋之情;②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③世事多变、沧海桑田;④告慰平生的喜悦。
4、思乡怀人:
①羁旅愁思;②思亲念友;③边关思乡;④闺中怀人。
5、长亭送别:
①依依不舍的留恋;②情深意长的勉励;③坦陈心志的告白。
古典诗歌常用的题材
边塞、田园、怀古、官场、战乱
五类诗歌对应的五种基本表现手法
不借助外物的诗歌——直抒胸臆叙事抒情诗——叙议结合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他诗歌分类: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古典诗歌思想感情术语
喜悦、愉快、欢快、激动、兴奋、忧愁、悲苦、孤苦、深刻、积极、消极、旷达、洒脱、悲愤、乐观、悲观、哀怨、激愤、憎恶、欣喜、向往、离愁别恨、怀乡思亲、追古伤今、忧郁沉闷、愉悦、沉痛、哀伤、赞美、敬慕、惜别、依恋、豪迈、狂放、闲适、恬淡等。
情感载体:
杨柳——惜别、菊花——傲视、圆月——思念、落叶——失意、春风——得意、大海——开阔、流水——叹惜、古迹——怀旧
形
象
形象分类
①人物形象:
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②自然景物形象或者意象:
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
③事物形象:
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常见的塑造形象的方法
①细节刻画②烘托③对比衬托
常见意象归类
(一)意同象异1、思乡:
月亮、柳树、鸿雁。
2、别离:
柳树、芳草、长亭、南浦。
3、高洁:
蝉、冰雪、梅花、菊花。
4、衰败:
草木、乌鸦、燕子。
5、壮志:
大江、长风、沧海、奔流。
6、爱情:
莲花、燕子、红豆、连理枝、比翼鸟。
7、悲伤凄凉:
猿啼、羌笛、梧桐。
(二)象同意异1、飞鸟:
自由、孤凄无伴、漂泊无依。
2、青山:
故乡、超脱。
3、柳:
离别、思乡、愁苦。
4、燕子:
爱情、时事变迁。
5、水:
阻隔、愁情。
6、船:
漂流、自由。
7、小楼:
思念、闲适。
8、鹧鸪:
离愁别绪、衰败之景。
形象方面的鉴赏术语
生动、活泼、鲜明、优美、柔美、绚丽、明丽、明媚、灿烂、雄奇、俊俏、雄伟、萧瑟、萧条、寂静、清冷、清幽、凄冷、凄清、辽阔、浩渺等
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
豪洒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爱恨情长的形象
语
言
诗歌语言分类
意象语言、情感语言、象征语言、特定称谓语言
语言风格特点及鉴赏专用术语
总体特点:
诗庄(庄重)—词媚(优美)—曲谐(诙谐)诗歌风格:
现实与浪漫词作特点:
婉约与豪放
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
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
具体风格特点:
清新雅致、平淡自然、委婉含蓄、明快简约、自然朴素、直率、清幽、悲慨、雄浑豪放、俊爽、冲淡、旷达、雄奇、奔放、通俗浅显、诙谐幽默、活泼庄重、白描勾勒、浓墨重彩、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相、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洗练、平淡无奇、华丽明快、沉郁顿挫、苍凉、雄浑雄健、富有哲理、平实质朴、含蓄隽永、形象生动、绚丽飘逸
炼字
古典诗歌炼字的位置:
五言炼二、三、五字、二五字;七言炼二、五、七字、二五字;古典诗歌常常炼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叠词
表达技巧
修辞手法
夸张、对比、比兴、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对偶、反复、双关、对仗、排比、设问、反问、顶针(顶真、联珠)、互文等
表达方式
描写技巧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白描
抒情方式
直接抒情(直白):
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隐晦):
①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②借古讽今(怀古伤今)、③托物言志(情)、④用典抒情、⑤叙事抒情(即事感怀)
表现手法
衬托(正衬、反衬)、对比、象征、赋比兴、渲染、用典、烘托、以景结情、无理而妙、翻因为果、抑扬、照应、即景抒怀、铺垫、铺陈、衬托、白描、工笔、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虚实相生、动静结合、象征、寄寓、寄托等
行文结构方面的技巧及鉴赏术语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寄寓寄托、怀古伤今、起兴、做铺垫、埋伏笔、呼应照应、水乳交融、浑然天成、以动写静、点面结合、想像联想、开门见山、逐层拓展、环环相扣、前后呼应、首尾圆合、伏笔照应、点题、委婉、以乐写哀。
意境
定义
意境是诗人思想感情与作品的生活图景的完美融合的产物。
常用术语
恬淡闲适、华美壮丽、清新自然、安谧娴静、雄伟壮阔、明快高旷
用典
类别
引用诗词掌故、引用人物事件
作用
怀古伤今、借古言志、意蕴丰富
高考诗歌鉴赏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导语:
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
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
一.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
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艺术手法:
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
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1.内容范围:
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
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
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某些诗人不满现实,退居乡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歌咏,流露出不愿同流合污的情绪。
诗人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如:
——远离尘嚣,表现不与世同流合污、不媚俗,不改变志向的高洁品质
——对于趋膻逐臭的官场生活的极大憎恶。
——隐逸田园、躬耕陇亩的喜悦、闲适的心情。
——弃官归田后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安贫乐道的思想。
田园诗有浓郁的人文色彩,不仅描写美丽的田园自然风光,还涉及农事方面的內容,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因此一些田园诗也表现以下主题:
——描写农村勤劳、淳朴、安乐的生活情景
——庆丰收、与民同乐的情感。
——对农村劳动生活的热爱之情。
——辛勤劳动,秋收时的欢快心情。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
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