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7214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

《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docx

艾里克森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

(一)口腔—感觉阶段:

基本信任对不信任

  时间约从出生到1岁。

此阶段婴儿愉快的感觉集中在口腔部位,最主要的活动是吮乳。

母亲是满足婴儿需要的最重要人物,婴儿的快乐、健康和满足均来自母亲,其生存和幸福均依赖母亲。

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母亲的育儿态度是受社会影响的,如果社会贬低育儿者的地位,则母亲可能抱怨自己承担的角色,对孩子采取消极的态度。

如果社会赞赏母亲的地位,其结果则恰好相反,导致对孩子积极的态度。

因此,在发展的第一阶段里,同母亲的互动产生的经验,实际上就是社会经验。

  在艾里克森看来,若母亲对婴儿采取慈爱的态度,这种慈爱是经常的、一贯的和可靠的,则婴儿会产生一种基本信任感。

这种信任感的表现是,当母亲从婴儿的视线中消失时,婴儿并没有过度的焦虑,即显得平静,没有明显的烦躁不安。

因为婴儿有一种内部信念,相信母亲会返回来照顾和哺育他。

艾里克森认为这种内部信念的获得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成就,是婴儿自我同一性的基础,它培养了婴儿对他人的信任感,使婴儿感受他人是可靠的。

这种人际关系的经验给婴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若母亲对婴儿的态度是消极的、拒绝的,则婴儿可能产生基本不信任感,使婴儿体验到挫折和烦恼、恐惧和怀疑,每当母亲离开时,他就会烦躁不安,深怕被剥夺受哺育的权力,这种恐惧和怀疑将持续存在,影响到以后的发展过程。

  艾里克森认为最优的危机解决方式应兼具积极和消极两种因素,其中积极的方式所占比例高于消极的方式,在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如此,婴儿既应形成信任感也应形成不信任感。

而信任感应大于不信任感。

因为在社会交往中,信任他人是交往的必要基础,但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决不应是时时事事都相信他人的人。

那样的相信是轻信,那样的人是天真、易受骗的人。

在社会生活中,为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利益,一定的怀疑是必要的,它可使人免受居心叵测者的伤害。

  依照艾里克森的观点,危机的积极解决导致人格的一种积极品质的形成。

这里所谓积极的品质是指能够为一个人的自我增添力量、加强自我的东西。

在第一个发展阶段里,假如婴儿具有的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则形成“希望”的积极品质。

一个具有希望品质的人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对未来怀有热切的期待。

只有信任感超过不信任感的儿童对未来才会怀有希望,因为缺乏必要信任感的儿童为眼前的需要而忧虑,无暇顾及未来,因而不可能对未来怀有希望。

在未来的发展阶段里,克服危机的积极体验可加强希望,而冲突和压力可毁灭业已形成的希望。

  

(二)肌肉——肛门阶段:

自主对羞怯和疑虑

  儿童出生一年后至3岁为发展的第二阶段。

  这段时间里,儿童的肌肉开始成熟,并开始学习怎样控制肌肉。

此时,父母也开始依据社会行为规范训练儿童的大小便。

孩子必须根据父母的要求,学习控制肛门肌肉,知道在什么时间和场合可以大便,什么时间和场合不可以大便。

这就在儿童的“随心所欲”和父母的要求之间造成一种冲突,使儿童陷入自己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相矛盾的冲突之中。

  此时,若父母能以理智和忍耐的精神,坚定和负责的态度,且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儿童的行为,使儿童遵循父母的要求而又不伤害他自己的自信与自尊,让他感觉自己能够控制自己,儿童就会形成一种自主感。

若父母要么放任自流、过分溺爱,要么严厉苛刻、专制独裁,那么儿童就会产生挫折感,导致羞怯和疑虑。

这样的儿童缺乏自信心,怀疑自己控制生活的能力,觉得自己像个傀儡受别人驱使。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患强迫性神经症,其症状的深层含义是通过强迫性行为恢复控制生活的意识。

  此一阶段的积极品质是“意志”。

若儿童的自主意识超过羞怯和疑虑,则会形成意志。

意志是人的一种内在力量,它使人自由抉择,自我约束。

意志的力量在以后发展阶段中随危机的积极解决仍然不断成长。

此阶段形成的意志仅仅是今后的发展的基础。

  (三)运动——性器阶段:

主动性对内疚感

  第三阶段约从4岁至7岁。

若前两个阶段的危机得到顺利的解决,此时儿童会感觉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他开始探索自己能成为哪一种人,对父母、同伴和周围的环境产生好奇心;他的交往范围开始超出家庭,与同伴游戏、玩耍、交朋友;他们的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会对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想象力也更加丰富,常常与同伴在游戏中扮演大人的角色;对异性父母产生依恋感,并伴随对同性父母的排斥感。

  艾里克森认为,若父母能鼓励儿童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给儿童以充分的自由,理解儿童,耐心地回答儿童的问题,儿童会形成主动性,能以积极主动且又自信的方式对待面临的一切事物,并形成一种称之为“目的”的积极品质,目的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指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标和勇气。

若父母不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儿童的主动性与好奇心,讥笑或惩罚儿童的独创性,儿童就会缺乏信心,每当主动干一件事时,就想起父母的讥笑或惩罚,因而缩手缩脚、难以成功,导致内疚感的产生。

这样的儿童往往循规蹈矩,缺乏进取精神,倾向于依赖他人。

  (四)潜伏阶段:

勤奋对自卑

  此阶段时间为6岁-11岁。

大多数儿童要在小学里度过这段时间。

  这一阶段,儿童交往的范围扩大了,由原来的家庭和家庭周围的环境扩展到学校,交往的对象由父母、同伴扩大到教师和同学。

在学校里,儿童学习各种新知识和新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准备。

因此在教师和父母的引导下,儿童形成认真刻苦地完成任务的勤奋感。

在这段时间里,教师成为影响儿童发展的最重要人物,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指导学生克服各种不良习惯,以适应文化学习的要求。

若儿童在学校里经常能获得成功,并获得家长和教师的承认与奖励,则勤奋感就会进一步发展。

若儿童得不到正确的指导,经常体验到学业失败的苦涩,儿童就会产生自卑感,感觉自己不如他人,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成员。

自卑感也可能由以往发展阶段中的不足所导致。

例如,没有建立起充分的信任感,缺乏自主性或主动性。

艾里克森相信,上述发展中的不足可通过教师的努力而得到克服。

教师积极地鼓励和引导,相互信任师生关系的建立将帮助学生解决各种矛盾与冲突,走向正常的发展道路。

  若儿童的勤奋感胜过自卑感,则形成“能力”的积极品质。

在艾里克森的理论中,能力指的是运用自如的聪明才智,这种聪明才智不会为自卑所损伤,是今后承担社会工作的基础。

  (五)青春期:

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人生的第五个发展阶段从12岁开始,至20岁左右。

这个阶段是儿童由童年向成人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儿童解决自我同一性与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的矛盾,为进入成人期打下基础。

  通过前4个阶段的发展,儿童懂得了他是谁,具有什么特点和能力,了解了自己在不同的场合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例如在家里是父母的孩子,在外面是同伴的朋友,在学校里是学生。

此时,儿童要把这些特征和以往的经验组合在一起,形成自我同一性。

混杂在这种积极的自我同一性之中的还有消极的自我同一性。

这种消极的自我同一性包括了受到过惩罚或批评的自我形象,以及失败的和无能的自我形象。

  那么什么是自我同一性呢?

自我同一性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内容:

(1)对个人未来的方向和个人独特性的意识;

(2)对个人以往各种身份,各种自我形象的综合感;(3)一种对异性伴侣和爱的对象能做出明智选择的意识;(4)一种对未来理想职业的向往和作为社会负责任成员的意识。

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已经是什么,我们想成为什么和我们应该成为什么。

  艾里克森认为,此时青年人若不能形成自我同一性,则产生角色混乱或同一性危机。

这样的青年人不能正确地选择生活的角色,或在选择生活的角色上缺乏一致性和连贯性,对未来没有正确的信念。

这样的青年人不能明确地意识到自己是谁,有哪些区别于他人的特点,属于哪个阶层、哪个群体,过去怎样、今后向哪个方向发展。

为此,他们体验到比以往更多的痛苦、焦虑、空虚和孤独。

在这样的混沌状态下,他们感觉自己要对自己的未来做出明确选择,但他们不能,然而又觉得父母和社会逼迫他做出选择,于是他们反抗,以保护自尊心不受伤害。

许多青少年犯罪都与同一性危机有关,这些青少年的逻辑是,与其做个不伦不类的人,不如做个臭名昭著的人。

  艾里克森总结了同一性危机的几个症状:

(1)回避选择、麻木不仁;

(2)对人距离失调,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3)空虚、孤独,迫切感、充实的时间意识消失;(4)勤勉性的扩散,不能专注于工作或学习;(5)对他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以病态的防御抵抗他人的批评;(6)自我否定的同一性选择,破坏、攻击或自毁、自灭。

  艾里克森是一个性善论者。

他认为就青年人内在的倾向来讲,每个青年均可克服危机,达到自我同一性。

但社会文化急剧变迁所带来的价值观方面的矛盾使青年人无法适应,因而导致内部的冲突与危机。

另一方面,父母和其他老一辈人本身缺乏牢固的信念基础,因而无法给青年人提供适当的指导,也是造成青年人同一性危机的原因之一。

  若危机得到积极的解决,则形成“忠诚”的积极品质,忠诚是对自己的朋友、亲人和生活伴侣承担责任的意愿,也是执着地追求既定目标的能力。

  (六)成人早期:

亲密对孤独

  第六个发展阶段为成人早期,时间约从20岁至24岁左右。

此时,青年人通过青春期的发展,已确立了稳定的自我同一性,这就为他们建立与他人的亲密关系打下了基础。

  艾里克森指出,唯有具备牢固自我同一性的人才敢于同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因为没有这种牢固的自我同一性,个人必然处在确立自我同一性的奋斗与追求中,因而不可能与他人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

  亲密指的是一种关心他人,准备而且渴望把自己的同一性与他人的同一性融合在一起,与他人共享的能力。

亲密关系的确立不能与性关系上的密切混为一谈。

因为亲密关系不仅仅指性关系上的密切,还包括彼此的心理融洽和责任意识,以及相互的信任。

亲密关系也不限于配偶之间,同事、朋友之间也可建立亲密关系。

同甘共苦的同事和朋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彼此分享对方的信任,具有浓厚的亲密感。

  若一个人不具备与朋友、配偶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就会走向孤独。

这种人回避与他人的亲密交往,不能与他人分享彼此的信任,自恋、自爱,与他人的交往仅仅维持在表面水平上。

  若亲密的比例大于孤独的比例,则形成“爱”的积极品质。

  对荣格来说,发展阶段并不像弗洛伊德那样至关重要,而且它也的确仅以最一般术语来描述它们。

荣格的阶段划分是以力必多能量的聚散为依据的。

  成人早期(从青春期到四十岁左右)。

在这个阶段中,力必多能量指向诸如职业学习、结婚、抚养孩子、以某种方式进行社会交际生活等方面。

在这一期间,个人具有较为开朗、精力充沛,敢轻易冲动和激昂豪放的特点

  (七)成人中期:

繁殖对停滞

  成人中期持续的时间为25岁至65岁,主要的危机是繁殖对停滞。

  在这段时间里,健康的成人不仅具有了牢固的自我同一性,而且同他人建立了成熟的关系。

此时人的主要责任是生育和指导下一代。

但是艾里克森指出,繁殖并不仅仅指生育和指导孩子,它还包括文学艺术、思想观念和物质产品的创造。

通过创造来丰富和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也是繁殖的一个重要方面。

  繁殖的对立面是停滞。

停滞始于枯燥无味的生活和无所事事,典型的表现是缺乏创造性和人际关系的贫乏。

这种人没有生活的追求,不能担负哺育下一代的责任,工作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缺乏责任意识。

  此阶段形成的积极品质是“关怀”。

  (八)成人后期:

自我整合对绝望

  最后一个阶段自65岁左右开始直至死亡。

此时,人生的主要活动已基本结束,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在家中安度晚年。

健康的老人能适应生活的这一新阶段,当回忆往事时,能安然地面对过去的胜利与失望。

他们认为自己的生活是圆满的、有意义的,因而不惧怕死亡,这样的老人具有自我整合感,形成“智慧”的积极品质。

依照艾里克森的观点,智慧是面临死亡时对生命的一种超然态度。

  与此形成对照的是,那些不能坦然地对待以往的一切,无人照顾,不愿面对死亡的老人陷入绝望之中。

因为他们意识到生活将是短暂的,他们过去没有获得满足感,今后也不会再有这种机会,时间已不允许他们开始一种新的生活。

  艾里克森认为老年人对死亡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下一代儿童的信任感的形成,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人格发展的第八阶段与第一阶段相连,构成一个生命的循环或生命的周期。

  阶段体系特点及补充:

  1、艾里克森也认为,上述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重要影响人物(significantrelations),也就是存在着人际关系的焦点。

具体地说就是:

第一阶段──母亲;第二阶段──父亲;第三阶段──家庭成员;第四阶段──邻居和学校师生;第五阶段──同伙和小团体;第六阶段──友人;第七阶段──一起工作和分担家务的人;第八阶段──整个人类。

  2、正如其他儿童发展阶段论者(如皮亚杰)一样,埃里克森没有把各阶段看成完全相互独立的。

他认为个体的发展是一个整体,因此每一阶段都要受前一阶段所发生情况的影响,并对下一阶段的发展也产生影响。

例如,个体能够发展起稳定的同一性,这可能得益于其早期在成就和方向性中获得的快乐(主动性),而非得益于对目标和成就感到的罪疚(内疚感),并且建立了这种稳定的同一性的个体更能继续形成稳定而亲密的人际关系。

再如,在第一阶段尤其是生命的头几个月,婴儿开始探索周围的世界是否可靠。

由于这个阶段的危机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所以,如果婴儿得到较好的抚养并与母亲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儿童就将会对周围世界产生信任感,这也将有利于下一个阶段自主性的顺利发展。

相反,如果儿童在第一阶段对周围世界产生怀疑和悲观,则更可能导致下一阶段产生消极的结果。

事实上,在埃里克森看来,所谓健康人格就是以八个阶段各种危机的积极解决所形成的相应品质为特征。

但是,任一危机解决的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后面的发展阶段有其自身的相关问题,可以为新的发展和可能结果提供改变的机会,所以,在某一阶段未获得积极结果的人,还可以通过以后的发展阶段逐渐得到补偿;同样,曾经获得积极结果的人,也有可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失掉。

  艾里克森认为,上述8个阶段在各种社会中都是普遍存在的。

但不同社会对人们施以不同影响,因而各阶段出现的时间可能不尽一致,在某些社会中某个阶段可能早些,也可能晚些,但每种社会的成员都要经过这几个发展阶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