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617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

《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docx

秋高考历史复习第一轮必修一练习卷

2019年高三历史必修一练习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要求。

1.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制五等之封,凡千百七十三国”。

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2.在思想文化方面,秦代重在“禁”,汉代重在“尊”。

其相同点是()

A.强化儒家伦理道德B.禁绝其他思想学派

C.激起社会强烈反抗D.解决意识形态问题

3.班固在史书中记载:

司隶校尉盖宽饶“刺举无所回避”,“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

这可以佐证()

A.刺史设置有助于君主专制B.监察制度有利于京畿稳定

C.门下封驳避免了决策失误D.郡国并行危害了中央集权

4.在科举制度下,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这反映出科举制()

A.造成了官员队伍的分化B.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

C.进一步固化了社会等级D.使儒学统治地位得到巩固

5.元代地方政务一般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

这一制度在当时被称为圆署或圆坐署事。

该制度()

A.提高了中书省的行政效率B.减少了政权的民族色彩

C.体现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D.有效地制约了君主专制

6.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

这反映了明朝()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B.皇权专制不再强化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D.早期启蒙开始兴起

7.史学界研究军机处的成立年份,有1726年、1727年、1729年、1730年、1732年等不同的观点,每种观点都有严谨的研究作为依据。

这说明()

A.军机处历经逐步演化得以成立B.君主集权走向顶峰的过程艰难

C.历史研究难以形成统一的结论D.军机处的设置具有机密性特点

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在上奏中强调:

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

这说明当时()

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

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9.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申报》上的报道。

材料说明()

△1912年9月19日:

“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

△1913年9月15日:

“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

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

△1912年9月19日:

“宣读婚约,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

△1913年9月15日:

“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

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

A.晚清时期思想观念变动剧烈B.妇女成为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C.习俗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D.报纸主要宣传民主科学思潮

10.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

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

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

”其意在()

A.走苏俄式的革命道路B.变革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

11.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刚一成立,中共中央就提出了与国民党总决战的任务,“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并强调“任何放弃现有根据地的企图应受到严厉的打击”。

材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A.正确分析了当时的革命形势B.尝试以城市暴动推进革命进程

C.存有“左”倾激进主义错误D.坚持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12.中央红军长征期间曾经先后设想在湘西、云贵高原、川西、新疆等地建立新的根据地,最后选定在陕北。

这表明()

A.红军战略转移计划周密B.敌强我弱形势没有改变

C.西部地区群众基础薄弱D.北上抗日成为全民共识

13.从1939年初起,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分发给各战区、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的教材;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

这表明()

A.国民党放弃正面战场的抵抗B.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C.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D.国民政府重视敌后抗日作战

14.据时人记载,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超于香烟广告之上,譬如“一切权力属于党”“政权归于革命的民众”“肃清反革命派”“拥护革命中心力量”“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全城“几成一口号世界矣”。

该记载描述的现象反映了()

A.武昌起义获得成功B.国民革命运动扩展到武汉

C.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领导权D.武汉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5.美国记者曾记述:

“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

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

”这一记述表明()

A.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B.封建土地制度已被废除

C.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D.解放战争即将取得胜利

16.在古雅典民主政治中,有关城邦的一切问题都必须在公民大会上当场表决,公民对每一个问题也必须持明确赞同或反对的立场。

这一原则()

A.体现了轮番而治的特点B.反映了其民主的狭隘性

C.容易导致集体决策失误D.起到了防止专制的作用

17.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

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

这一现象的出现()

A.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B.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D.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18.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

当时推动罗马法复兴的历史需要主要是()

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19.亨利七世时期(1485-1509),英国王室领地增加了60%,年收入增加了3倍。

亨利七世在位的前半期共召开6届议会,大约两年一届;后半期12年只召开一届议会。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新航路开辟为英国王室带来大量财富

B.英国王室大力打击教会并没收其财产

C.资产阶级与英国王室的矛盾愈演愈烈

D.英国王室的经济独立与政治专制加强

20.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既反对贵族或寡头政治,又害怕简单无序的“暴民政治”。

这表明代表们希望()

A.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B.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

C.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

2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通过后,恩格斯指出:

“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

”在此,恩格斯()

A.鼓舞工人阶级武装起义B.组织工人政党参与选举

C.反对专制的德意志宪法D.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

22.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原文:

“任何一州未经正当法律程序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

”但是19世纪后半叶最高法院把修正案中的“任何人”解释为任何“法人”。

这样解释所产生的影响是()

A.社会公共利益得到宪法保护B.启蒙思想成为宪法理论来源

C.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D.私人垄断发展获得法律保障

23.从1870年到194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内阁变动频繁,每届内阁平均存在时间约为8个月。

这主要是因为()

A.内阁对议会未形成制衡B.总统操纵了国民议会

C.法国两大政党轮流组阁D.法国政局长期不稳定

24.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

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

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民主政治对特权阶级的严重冲击

B.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

C.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反抗斗争

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高度关注

二、材料分析题(3小题,共52分。

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25.(25分)

材抖一面对深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统治集团内一部分官僚、士人,开始对东汉政权的前途感到担忧。

安帝、顺帝统治时期不断扩大太学规模,顺帝时太学生达三万余人。

各地郡国学校也纷纷建立起来,史称“四海之内,学校如林”。

这些太学生们同官价士大夫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太学也便成为反对外戚、宦官专权的中心,太学生运动深刻影响了东汉政局。

——摘编自史仲文《中国全史》

材料二事件发生的近因为山东问题,既发之后,在未获满意解决之前,热血沸腾的学生自不甘罢休,政府的高压手段与硕固的态度,愈增加了他们的愤怒。

5月5日,为援救被捕学生,继续要求惩办卖国官员,拒绝巴黎和约,实行罢课。

上海、天津与留学日本的学生,以及南北名流、社会团体,一致支持。

总统徐世昌为所震慑,将被捕学生释放,各校复课,学生得到初步的胜利……当日军蚕食华北诸省时,中国的领导人不能再保持和解了。

未能阻止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激发了学生组织公开反抗不准示威游行的禁令。

1935年12月9日,数千学生在北平游行,手持反日标语,并要求中国领导人停止内战及团结全国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摘映自《近代中国史纲》《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东汉太学生运动和近代中国两次学生运动的背景。

(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学生运动对当今社会造成的影响。

结合中国近代现代历史,就学生运动谈谈你的认识。

(13分)

 

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

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一个具体题目,并就所拟论题,以中国近代史上某一事例,作简要阐述。

(要求:

紧扣论题、史实准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租庸调制(北魏到初唐的赋役制度)之推行,全靠帐籍之整顿。

唐初的帐籍是极完密的。

自小孩出生,到他成丁,以至老死,都登载上。

政府的租调,全都以户籍为根据。

每岁一造帐(人口册),三岁一造籍(户口册),用来和上期的帐籍相比对。

地方政府对户口壮丁变动,可以查对到十五年,户部可以查核到九年。

户口有异动,田亩有还授(丁年十八授田,六十为老还官),普遍经常地调查登记改动校对。

古代交通不便,政府组织简单,纸张亦贵,书写不便。

在这种情形下,户口登记逐渐错乱,此制即无法推行。

材料二唐代租庸调制,务使大家有田地,自可向国家完粮;抽出余暇,为国家义务服役;农业社会里的家庭工业,最要的是织丝织麻,国家征收他一部分的赢余,也不为病。

租庸调项目分明,有田始有租,有身始有庸,有家始有调。

此制的最高用意,在为民制产,在使有身者同时必有田有家,于是对政府征收此轻微的税额,将会觉得易于负担,不感痛苦。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帐籍制度的特点及其崩溃的原因。

(7分)

 

(2)据材料二,分别说明“租”、“庸”、“调”的内容,并评价租庸调制。

(8分)

 

参考答案

1.D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对材料理解错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前提是"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开始实行";C项说法错误,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除了分封制外还有宗法制和礼乐制度。

D项正确,因为"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而实行分封制,可以有效地管理地方,稳定西周的统治。

故本题答案选D项。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2.D秦代焚书坑儒,而汉代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都是强化儒家理论道德,但由此可知,秦汉的思想文化方面的相同点解决的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故D项正确;秦代不是强化伦理规范,故A项错误。

不管是秦代的“禁”,还是汉代的“尊”,都没有禁绝其他思想学派,故B项错误;秦代的焚书坑儒引起了反抗,但是汉代经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确立起了儒学的正统地位,故C项错误。

3.B司隶校尉是汉至魏晋监督京师和京城周边地方的秘密监察官,由材料“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可知,司隶校尉的设置有利于京畿稳定,故B正确;刺史是中央派出监督地方的官员,这与材料“公卿贵戚及郡国吏使至长安,皆恐惧莫敢犯禁”不相符,排除A;门下封驳与材料中司隶校尉不相符,故排除C;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在后期出现七国之乱,威胁中央集权,但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D。

4.B试题分析:

根据“考中进士或举人,就有机会进入宫廷或地方衙门为官作吏;考中秀才,也可在乡村里当教书先生,当一名乡绅”,说明科举制依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有利于社会阶层合理流动,故选B。

AD在题干中无从体现。

C与题干相矛盾,科举制有利于社会阶层流动而非固化了社会等级。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

【名师点睛】科举制的一个重要功能是保持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使“底层”可以通过苦读考试升至“上层”。

科举虽已废除百年,但它所体现的考试、选拔人才的客观、公平、公正等原则,仍有深远影响。

5.C试题分析:

中书省是元代中央的最高行政机构,与材料“元代地方政务”无关,故A项错误;元代地方政务(行省内部)实行的是圆署或圆坐署事,即采用聚会形式进行裁决,裁定结果由与会官员联名署押,保留了元代蒙古贵族集体决策的民族色彩,故B项错误;圆署或圆坐署事是蒙古贵族内部比较民主的集体决策方式,体现了官僚群体内相对民主,故C项正确;元代地方政务实行圆署或圆坐署事,使每个地方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这有利于皇帝的集权与政令的贯彻执行,故D项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元代政治制度

6.A材料中“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说明在明朝时期,作为官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君主立嫡的继承制度,即使君主想改变也非常困难,表明当时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故A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君主继承以立嫡为主而非立庶,正是宗法制的体现,故C错误;D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7.A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因为军机处逐渐演化,不同的史学家对于它演化完成的认知有差别,故A项正确;中国君主集权在明清一步步走向顶峰,并不艰难,故B项错误;严谨的历史研究是可以得出确切结论的,排除C;军机处设置是为了用兵西北,内容保密,并非机构保密,故D项错误。

8.D题干中地方督抚上奏的内容中认为,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说明当时清朝的地方督抚已经注意按照国际法来处理中日之间的交涉问题,这明显体现了近代的外交观念,故选D;题干中没有说到日本是借助于西方列强侵害中国的权益,故A与题意不符;由“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可知,当时琉球国还在向中国进贡,维持着朝贡关系,故B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地方督抚的上奏只是在行使其职权,对政府提出建议,而不是干预朝廷外交事务,故C的说法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名师点睛:

中国外交近代化是指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过程中,中国一方面试图通过自身的力量赶走外国侵略者获取独立,另一方面认同接受西方文明,外交上从消极排斥与抵抗、蒙昧无知中丧失主权,转变为接触与适应、尝试改变弱势处境,再到主动争取国际社会主体权资格、追求建立平等新型外交的历史演变过程。

9.C根据材料中的“互换约指,才一鞠躬,即携手同归”“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可知社会习俗的变迁具有自由平等特征,C项正确;1912年9月、1913年9月已经是民国时期,A项中“晚清时期”错误,排除;“主动离婚者中妇女占近半数”并不能表明妇女成为社会风尚引领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民主科学”,排除D项。

10.C由“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可知,孙中山认为国民党之所以在革命之后十二年还没有成功,而俄国革命六年就成功了,是因为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其意在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故C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所以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没有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排除AB;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不够好,而没有改变斗争目标,排除D。

11.C从材料中“与国民党总决战”“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就可以判断中共存在“左”倾激进主义错误,是城市中心论的表现,错误地估计了当时的革命形势,没有认识到国民党势力的强大,故C正确;材料反映中共存在“左”倾激进主义错误,是城市中心论的表现,AD错误;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都是城市暴动,B项中“尝试”表述不恰当,排除。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与国民党总决战”“争取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联系所学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内部存在的“左”倾激进主义错误分析解答。

12.B【解析】材料反映了中央红军设想的建立新的根据地的地点均选在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其原因是这些地区反动势力较为薄弱,这说明从总体上来看敌强我弱的形势没有改变。

故B正确;材料不能反映转移计划周密,陕北也不是最先确定的地区,故A错误;群众基础薄弱不利于开展斗争,这不能解释确定西北部地区为根据地的原因,故C错误;北上抗日并不是确定新的根据地首要考虑的因素,而且北部地区也不等于西北部地区,故D错误。

故选B。

13.D材料“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反映了国民党重视敌后抗日作战,故D项正确;国民党一直坚持正面抗战,故A项错误;抓住题干时间“1939年初”,抗日战争开始进入相持阶段是在1938年,故B项“开始”表述错误,排除;“国共两军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国民党政府陆续编写了《游击队整理办法》、《游击队整顿训练大纲》、《游击战纲要》等文件和书籍,……还在南岳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紧扣关键信息并联系所学我国的全民族抗战的史实分析解答。

14.B口号反应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从材料“巩固革命联合战线”等可以看出,当时应该是国共合作进行消灭军阀的国民革命时期,材料“武昌的政治口号之多”说明当时国民革命扩展到武汉,故B项正确;A项是1911年,排除;在国民革命时期,中共美欧取得革命的领导权,故C项排除;材料中反映的时间是1924-1927年,故D项排除。

15.A由题干中的“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结合所学,在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使得农民摆脱了原来“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的处境,农民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权利,中国共产党因此获得了农民的拥护,并激发了他们抗日的热情,故A正确;由“是否减租减息”可以看出地租还要交的,故B错误,排除;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C不符合题意,排除;解放战争没有“减租减息”,排除D。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减租减息”,结合所学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政策分析解答。

16.C所有公职人员都实行任期制,所有公民转流统治与被统治,这最能体现轮番而治的原则,与材料中“一切问题都必须在公民大会上当场表决”不符,故A项错误;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具有狭隘性,但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过于泛滥的直接民主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与材料中“当场表决,公民对每一个问题也必须持明确赞同或反对的立场”相符,故C项正确;古雅典民主政治具有防止专制的作用,但与材料信息“公民对每一个问题也必须持明确赞同或反对的立场”无关,故D项错误。

17.B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

A与《民法大全》相关;C错误,因为万民法体现了帝国集权;D错误,罗马法只是为近现代法制奠定了基础。

而B项与题中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相符,故本题选B项。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18.D联系所学,伴随着罗马国家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矛盾重重,在此背景下罗马法不断发展完善,出现昔日辉煌,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复兴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人文主义世界观,排除A;由材料“公元12世纪始”,可知是当时欧洲新兴资产阶级借复兴古罗马文化来推动思想解放的文艺复兴还没有发生,排除B;进入近代以后,欧洲国家才建立代议制民主政治,C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复兴”,联系所学罗马法发展和完善的原因背景分析解答。

19.D“英国王室领地增加了60%,年收入增加了3倍”表明英国王室的经济实力增强,“亨利七世在位的前半期共召开6届议会,大约两年一届;后半期12年只召开一届议会”表明政治专制加强,故D正确;新航路开辟与“英国王室领地增加了60%”没有直接联系,A项也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A;亨利八世宗教改革大力打击教会并没收其财产,B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资产阶级与英国王室的矛盾愈演愈烈”,排除C。

20.A由材料“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但又要防止不同利益集团对政府权力的垄断”可得出代表们希望建立有效和有限的政府,故A项正确;加强联邦政府的权力只是题干中的一个方面,概括不全面,故B项排除;“建立分权制衡的中央政府”在材料中无体现,故C项排除;据题干“费城制宪会议的代表们既希望联邦政府的权威得到有效的施展”可得出此时美国实行的是联邦体制,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不符合题意,故D项排除。

21.D从材料可以看出,恩格斯认为,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比不合法的斗争更令德意志统治阶级害怕,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的普选权恰恰为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因此恩格斯肯定了宪法积极的一面,D正确;材料中恩格斯主张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而非武装起义,排除A;《德意志帝国宪法》没有涉及政党参与选举的问题,排除B;材料反映恩格斯主张工人阶级的合法斗争,无法体现“反对专制”,排除C。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结合所学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22.D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美国民主共和制的完善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通过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尽管“任何人”解释为包括任何“法人”只增加了一个“法”字,但增加了浓厚的经济色彩,其实这正是由于私人垄断随着经济发展加强,美国才不得不修改宪法的,D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项与“法人”没有关联性,排除;B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维护产权成为司法判决核心”的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亦体现不出,排除。

故选D。

考点: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美国宪法第十四条修正案

23.A【解析】在法国,宪法规定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