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2408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

《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四单元教学设1.docx

第四单元教学设1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一、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继续理解小说的特点,学会鉴赏小说。

让学生懂得在理清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小说中描写人物的方法,诸如语言、动作、外貌、心理活动等,尤其是学习细节描写。

    

(二)品味中国传统小说中精彩的语言。

    (三)概括小说的主题和人物性格特征,让学生体味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道德品质,如同情弱者、扶危济困、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等,使之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课时安排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简介《水浒》

    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水浒传》,想必很多同学都熟悉。

电视剧《水浒》就是根据它改编的。

电视剧里有刘欢唱的《好汉歌》,歌里有这样两句精彩的词儿:

“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条件的可播放《水浒》电视的片头歌或电视片断。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元末明初施耐庵作。

作者在《宋江三十六人赞》、《大宋宣和遗事》及有关话本、传说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

它记叙了北宋末年梁山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表现了农民革命运动的浩大声势,描绘了“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塑造了一百单八条好汉的英雄形象,描绘了他们同封建统治者抗争的战斗精神及智慧才能,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丑恶腐朽的本质,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农民战争的长篇小说。

故事情节曲折,结构完整,语言明快生动,人物性格鲜明,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现在流传的有一百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七十回本三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对《水浒传》进行整理,改定为七十一回本出版。

我们所学课文选自小说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2介绍课文故事之前的情节。

    九纹龙史进去延安寻找师父王进,却误到了小种经略府所在的渭州。

在茶坊里巧遇鲁达。

鲁达对史进一见如故,邀他一同上街喝酒。

在前往酒楼的途中,又遇见正在耍枪卖膏药的李忠,于是三人一齐去酒楼。

    

(二)活动流程

    1播放朗读课件,或教师范读。

    阅读提示:

    (1)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2)简要复述故事情节的发展过程,划分情节,看看哪些是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部分,概括段意,并给每部分拟定一个小标题。

    2研讨活动

    (1)明确:

    ①注意古白话词语和生字的读音、意义。

    这厮 聒噪 洒家 恁地 告禀 绰酒座儿 生受 腌臜

    赊 揸 拾 钧旨 掇 磬儿 钹儿 铙儿 绰号 眼棱

    ②古今异义词,即在古文中的意思和现代文中的意思不同,也是词义发展变化的现象。

    但是:

(古)只要是(今)表转折

    只顾:

(古)尽管(今)只是顾及

    将:

(古)拿来(今)将来

    较量:

(古)谈论(今)比本领、实力

    入港:

(古)谈得投机(今)进入港口

    颜色:

(古)姿色(今)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产生的印象。

如红黄绿等。

只:

(古)就(今)仅仅

    消遣:

(古)戏弄捉弄(今)消闲解闷

    (2)概括复述故事情节。

    (3)找出故事发生地点的词语,据此划分、概括段意。

    明确:

地点有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南门

    据此,课文可大致分成四个部分:

    起因:

第一部分(1—7段):

潘家酒楼,鲁达倾听金家父女的倾诉。

    发展:

第二部分(8—9段):

鲁家客店,鲁达保护金家父女离开。

    高潮、结局:

第三部分(10—20段):

郑屠肉铺,鲁达痛打郑屠。

    尾声:

第四部分(21段):

渭州南门,鲁达亡命出走。

    (4)拟定小标题。

    提示:

叙事类的文章,小标题大都是对叙述内容的概括,或点出时间、地点、人物,或点明事情。

    如以地点拟定小标题,便可以是:

潘家小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渭州南门

    如以事情概括,怎样概括?

    讨论活动。

    明确:

倾听诉苦

    帮助脱身(离店)

    拳打郑屠

    南门出走

    当然,还可从时间人物的角度去概括。

    (三)活动延伸

    1抄写解释有关字词。

(见上)

    2熟读课文,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归纳鲁智深的性格特征。

    3课外阅读《水浒》。

                   

 

第二课

(一)活动导引

    如何分析人物?

明确:

大而言之,从情节中去理解。

小而言之,分析描写人物的各种方法。

(二)活动流程

    1简介鲁智深。

《水浒》着意刻画了投奔梁山的主要人物,共有一百零八个。

他们的出身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形象各异,性格有别,个个栩栩如生。

花和尚鲁智深,是这众多形象里的一个特异形象。

他姓鲁,名达,原是渭州小种经略府中的提辖,一个小军官。

后来到五台山出家,长老赐给他的法名叫智深。

他生得面圆耳大,鼻直口方,长一脸落腮胡须,身高八尺,腰阔十围,威武凶悍,令人望而生畏。

由于他身子肥大,背上刺有花纹,所以又叫花和尚。

那么,他是一个有着什么性格的人呢?

    2从情节中去理解。

    明确:

    (1)仗义疏财,豪爽大方。

    情节:

请史进、李忠喝酒,向金家父女赠银。

    (2)疾恶如仇、见义勇为。

    情节:

倾听金家父女诉苦,帮助其逃生。

    拳打郑屠。

    (3)暴躁鲁莽,但勇而有谋,粗中有细。

    情节:

听完哭诉马上就要去打死郑屠。

    “在店门口坐了两个时辰”。

先救助金家父女脱险再惩处郑屠。

    教训郑屠时,先采用“寻衅滋事”的激将法,使自己痛打郑屠显得更合理,又保护了金氏父女,可见其考虑问题之周全。

    打死郑屠后谎称其“诈死”以利逃脱,更见其机敏。

    教师归纳明确:

    鲁达是行伍出身的下级卑官,他武艺超群,军功显赫,本可以逍遥自在地做他的武官,但他同情弱小,疾恶如仇,仗义疏财,见义勇为。

虽然豪爽鲁莽,但粗中有细,有勇也有谋。

在《水浒》中,他是个和尚造反的典型,在民间,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形象。

    3在课文中,作者是用了什么方法来塑造鲁达形象的?

    提示:

小说除了通过情节和矛盾冲突展示人物性格外,还要通过各种方法。

本文描写人物,用了哪些方法?

    (1)明确:

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等方法,使人物形象活灵活现。

(请学生找出典型的例子)

    如:

在酒楼上,酒保问客人要什么下酒菜,这本是很正常的,但鲁达却道:

“问甚么!

但有,只顾卖来,一发算钱还你!

这厮,只顾来聒噪!

”不耐烦的语言非常准确地刻画了鲁智深暴躁鲁莽的性格。

听到隔壁有人啼哭,鲁智深焦躁起来,“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这些动作描写,也足见他的脾气暴躁。

“那个镇关西郑大官人在哪里住?

”当金氏父女讲出自己的遭遇,他又迫不及待地问了这一句,这不仅表现了他的急躁,而且也表明了他同情弱小,好打抱不平的性格。

    为了确保金氏父女完全脱险,他痛打阻拦金氏父女的店小二后,便“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这些动作描写,一方面说明他怕店小二去向郑屠报告,另一方面,说明了他虽然性情暴躁,却并非只会逞匹夫之勇,而是粗中有细,与坏人斗争很讲究策略。

    (2)人物的心理描写,或以其他人物进行映衬的方法,也突出了人物的性格。

鲁达的“寻思”可以看出其粗中有细的特点,史进、李忠的“相劝了三五回”,映衬出鲁达的疾恶如仇,郑屠的低三下四,反衬出鲁达的浩然正气。

    注意:

在教学中,除抓住情节和语言行动描写体会人物形象之外,还应注意作品与现实生活的时代距离,引导学生全面评价鲁智深。

    (三)活动延伸

    1鲁达拳打郑屠的“三拳”,课文写得很精彩。

仔细阅读这一部分,并体会其写法,完成“思考与练习”三,填写表格。

    2指导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或比较阅读,比较李逵、林冲、鲁智深的性格写一篇小作(字数350字左右)。

 

                    第三课时

    

(一)活动导引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不仅善于在情节的发展中刻画人物,而且善于通过外貌神情、语言行动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细节,细小的情节。

即对描写的对象,进行具体的、细腻的描写,不仅摹其形,而且传其神。

细节描写通常有肖像细节、行动细节、语言细节、心理细节、景物和场景细节等。

细节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和渲染气氛的一种有力手段。

    

(二)鉴赏细节和语言活动

    1有声有色地朗读。

提示思考:

“三拳”分别打在什么部位?

“三拳”分别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2讨论活动

    明确提示思考:

    三拳分别打在鼻子上、眼角上、太阳穴上。

    三拳分别从味觉、视觉、听觉角度来仔细描写的。

    3把讨论活动引向深处

    (1)讨论三拳的细节描写和运用比喻的内容。

    第一拳,打在鼻子上,是描写郑屠的神情和心理感受的细节,用了什么语言,什么修辞方法?

    明确:

“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本 体               喻 体

    

    方法:

比喻。

    本体与喻体相似点:

血流满面,疼痛难忍,又酸又咸又痛又麻,就像油酱铺里的调味品一样味道丰富。

    第二拳:

打在眼角上

    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本 体          喻 体

    相似点:

眼棱裂开,红的血,黑的眼珠,紫的脓血等五颜六色的与彩帛铺里的五彩布帛相似。

    第三拳:

打在太阳穴上

    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喻 体

    本体:

是想象中郑屠头晕目眩,两耳乱鸣魂飞天外的那种感受。

    相似点:

神志迷乱,两耳乱鸣,就像水陆道场上的各种乐器齐鸣,纷乱嘈杂。

    (2)总结归纳比喻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本文高潮和结局部分,借助了比喻和细节描写,不仅使人物有血有肉,形象饱满、具体,鲜明地体现了人物性格,而且使情节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细节的描写,最重要的是随着环境、情景的差异、变化,多角度地恰当而鲜明地写出那些细微差别。

鲁智深三拳就打死镇关西的情节,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语言,进行了精心细致的细节描写。

在描写时,作者善于运用比喻着色,形象地写出三拳一拳重似一拳的细微变化。

三拳描写,同中有异,精细地表现了郑屠被打的深浅程度。

第一拳打在鼻子上,不在要害处,只写鼻子被打歪鲜血迸流;第二拳打在“眼眶际眉梢”,已是要害,但仍不致毙命,“眼棱缝裂,乌珠迸出”;第三拳打中太阳穴,则是致命要害,“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

再看郑屠的反应:

挨第一拳时还能还嘴,只叫“打得好”,挨第二拳时“当不过,讨饶”,挨第三拳时便没气了“动弹不得”。

所有这些,精确地写出了郑屠一步步变化的狼狈相,读之令人拍手称快。

    写拳头的威力效果,从郑屠的感觉上写。

第一拳从味觉角度比喻,第二拳从视觉角度比喻,第三拳从听觉角度比喻。

就连鲁提辖两次喝骂,骂法也各不相同,写得细致入微,表现得酣畅淋漓、摇曳多姿!

    课文中细节描写的语言极富表现力的例子还很多。

如鲁达三人取钱的动作细节,鲁达曰“摸”,是搜寻身上全部银两,足见其慷慨,史进边说边“取”出十锭银子,不假思索,伸手便拿,也见其豪爽,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银子,挑挑拣拣,足见其小气。

    而下列句子,尤其是加点的字,也很生动:

    鲁达大怒,揸开五指,去那小二脸上只一掌,打得那店小二口中吐血……

    鲁达听得,跳起身来,拿着那两包臊子在手,睁着眼,看着郑屠道:

“洒家特地要消遣你!

”把两包臊子劈面打将去,却似下了一阵的肉雨。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

    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

    所有这些动作细节,都活龙活现地写出了人物的性格,尤其是鲁达的仗义威猛。

    (三)活动延伸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鲁达打死郑屠后,逃到五台山当了和尚,法号“智深”。

后来又因为触犯寺规,又转投到东京大相国寺,分管寺院的菜园。

    且说智深初到菜园地上,东观西望,看那园圃,只见这二三十个泼皮,拿着些果盒酒礼,都笑嘻嘻的笑道:

“闻知和尚新来住持,我们邻舍街坊都来作庆。

”……

    有两个为头的,一个叫做过街老鼠张三,一个叫做青草蛇李四。

这两个为头接将来,智深也却好去粪窖边,看见这伙人都不走动,只立在窖边,齐道:

“俺特来与和尚作庆。

”智深道:

“你们既是邻舍街坊,都来廨宇里坐地。

”张三、李四便拜在地上,不肯起来。

只指望和尚来扶他,便要动手。

智深见了,心里早疑忌道:

“这伙人不三不四,又不肯近前来,莫不要颠洒家……那厮却是倒来捋虎须,俺且走向前走,教那厮看洒家手脚。

    智深大踏步近前,去众人面前来。

那张三、李四便道:

“小人兄弟们特来参拜师父。

”口里说,便向前去,一个抢左脚,一个来抢右脚。

智深不等他占身,右脚早起,腾的把李四先踢下粪窖里去。

张三恰待走,智深左脚早起,两个泼皮都踢在粪窖里挣扎。

后头那二三十个破落户,惊的目瞪口呆,都待要走。

智深喝道:

“一个走的,一个下去!

两个走的,两个下去!

”众泼皮都不敢动弹,只见那张三、李四在粪窖里探起头来。

原来那个粪窖没底似深,两个一身臭屎,头发上蛆虫盘满,立在粪窖里,叫道:

“师父,饶恕我们!

”智深喝道:

“你那众泼皮,快扶那鸟上来,我便饶你众人。

”众人打一救,掺到葫芦架边,臭秽不可近前。

智深呵呵大笑道:

“兀那蠢物!

你且去菜园池子里洗了来,和你众人说话。

”两个泼皮洗了一回,众人脱件衣服与他们两个穿了。

    1这几段话里,哪些地方表现出鲁智深粗中有细,勇而有谋的特点?

找出来,并与课文比较。

    2选文中描写鲁智深用了什么方法?

有细节描写吗?

各举例说明。

    3描写一个同学或者自己父母的外貌、动作、语言细节,显现其一个方面的性格特征(字数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起因潘家酒楼倾听控诉

    发展鲁家客店帮助脱身

    高潮结局郑屠肉铺拳打郑屠

    尾声渭州南门弃官出逃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同步练习

1、《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自我国长篇章回体小说《  》,作者是__时期的小说家_____。

   2、鲁提辖名叫____,镇关西指____,鲁提辖救助的对象是____,鲁提辖是一个____的人。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聒噪(   )恁地(    )绰号(     )腌臜(  )(  )赊欠(   )

   臊子(   )迸出(    )绽开(     )眼棱(    )揸开(    )

   4、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郑屠笑道:

“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

”(               )

   ②三个酒至数杯,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得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哽哽咽咽啼哭。

 (                 )  (            )

   5、细细体会下面歌词,回答问题。

(4分)

   “……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 

   ①上面是电视连续剧《水浒传》主题歌的部分歌词,它体现了梁山英雄们什么性格特点?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必须出自课外)。

(2分)

                                                                           

                                

   ②有时,有的同学竟为点小矛盾而大打出手,还振振有词的说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分)

 

   参考答案:

   1、《水浒》元末明初施耐庵

   2、鲁达郑屠金氏父女不畏强暴,伸张正义,疾恶如仇,见义勇为

   3、guō nèn chuòāzāshēsàobèngzhànléngzhā

   4、①戏弄、捉弄②较量:

这里是谈论的意思。

入港:

指谈得投合,融洽。

   

5、①疾恶如仇、见义勇为。

例,略.②这种做法是错误的。

在当今的法制社会里,则不能简单效仿鲁达的做法,应通过正当的途径以正当的方式解决问题,要依法行事。

 

《范进中举》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能识读运用以下词语:

腆 踹 绾 带挈 星宿 权变

    

(二)尖锐的讽刺:

课文讽刺兼滑稽,其特点表现为在现实基础上加以夸张变形,进行鲜明对比,使讽刺的对象得到充分的表演,从而完成讽刺的任务——尖锐地嘲笑腐朽的科举制度与深受其害的知识分子和形形色色的势利小人。

    (三)人物形象:

范进与胡屠户形象的对比——范进中举前,胡屠户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地“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二人表现为一恭一倨;范进中举后,胡屠户的态度截然不同,慷慨地送来肉和贺礼,称范进“贤婿老爷”,当众夸范进的才学和品貌,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而范进对这一切也无所不安,二人表现为一尊一卑。

    二、课时安排 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活动导引

    1课前预习。

要求如下:

    ①读准字音,注意查找工具书。

    ②读清字义,注意古白话的字词与现代汉语的不同。

    ③读懂背景材料。

    关于作者: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作者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

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梓的思想有一定影响。

吴敬梓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

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

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

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是迁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

由于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

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这一切使他胸中郁结了忿世嫉俗之情。

安徽巡抚推荐他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

乾隆十六年,皇帝南巡,别人都去恭迎“盛典”,他却“企脚高卧向栩床”,表示了对最高统治者的鄙视。

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

    关于作品:

    《儒林外史》成书于作者五十岁以前。

这部长篇讽刺小说共五十五回,刻画了一百多个人物,但并无一中心人物作主干,是连缀很多故事而成的长篇小说。

可是全书却有一个中心思想,这就是通过对科举制度的弊害和知识分子的精神生活的腐朽堕落的描绘,深刻地揭露和强烈地抨击了封建社会道德风俗的败坏和政治的黑暗。

它确实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儒林百丑图。

鲁迅先生说: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

”(《中国小说史略》)这是对《儒林外史》进步思想和讽刺艺术的最好的概括。

由于时代的局限,作者在书中批判黑暗现实的同时,却把理想寄托在一些“品学兼优”的士大夫身上,宣扬古礼古乐,这是应该加以批判的。

    关于科举考试的相关常识:

    明清的科举制度规定:

凡参加正式的科举考试之前必须参加童试,童试参加者称儒童或童生(不论年龄大小),童生通过院试,可以取得“秀才”称号,也叫生员、进学、相公。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

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每三年在各省城考一次,每逢子午卯酉年秋天举行,又称秋闱、大比。

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这种考试,考中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会试是在乡试次年于北京礼部举行。

参加考试的是各省的举人,考试在三月,所以又称春闱,考中的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由皇帝主持,通过考试,可以取得进士的称号。

殿试分三甲录取:

一甲三名,称进士及第,三名又各有称号,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探花。

二甲称进士出身,三甲称同进士出身。

殿试以后,还有一次叫作朝考,在殿试后若干日举行。

通过这个考试,按照等第,任官授职。

    2导语

    ①可以播放电视连续剧的相关片断,借以导入。

    ②可从网络下载相关的图片资料引入。

    ③可从相关的情节引入。

课文节选部分之前的有关情节:

    一个同范进有着相似遭遇的儒生周进,考了几十次连个秀才也没考上,受尽了困顿和屈辱。

有一次在贡院撞号板,口吐鲜血,满地打滚,闹得不可开交时,四个商人出于怜悯心,资助一些银钱替他捐个监生进场考试。

从此由秀才、进士到御史、广东学道,步步高升。

后来他主持秀才考试,考场上一个老童生引起了周进的高度注意。

那老童生面黄肌瘦、胡子花白、衣衫破旧,大冬天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

见这个考了二十多次秀才都未考取的老童生,周进便心生怜悯,想方设法提拔他,以免“屈了真才”,周进反复看范进的答卷,头两遍使他大失所望,看第三遍时,聚精会神,细细品味,一篇狗屁不通的臭八股,居然成了天地间之至文!

真乃一字一珠,于是“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

那个老童生就是范进。

课文节选部分之后的有关情节:

范进中了举,许多人来奉承他,田户、房子、银子、奴仆都有了,他搬到新屋连请了三天客。

到第四天,其母见家里有许多细瓷碗盏,大笑一声,喜极而死。

后来范进到了京城,中了进士,做了山东学道。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从《儒林外史》中节选出来的一篇课文——《范进中举》。

    

(二)活动过程

    1略读活动

    略读的要求:

    ①不必探究词句,快速阅读全文以初步了解课文故事梗概,理清范进中举的故事情节,注意时间及事件的发展转变。

    ②找出课文中描写范进与胡屠户动作、语言的语句,并尝试分析。

    2思考活动

    学生活动要求:

思考略读前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讨论形成自己的看法并备足理由。

    教师辅助策略:

简介小说情节的一般常识,启发学生结合“思考练习”一,作出归纳。

巡视课堂,及时帮助解决思考中的疑难问题。

    3交流活动

    关于故事情节

    ①熟悉情节:

复述故事梗概,进一步理清线索,熟悉内容,为深入理解课文做准备。

    ②概括情节:

概括情节,并无惟一的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关于情节结构

    课文围绕主要人物扣住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不同的境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写范进中举前的家庭生活和卑微社会地位及不顾一切参加乡试的情况。

    第一层(第1段)范进进学回家,胡屠户前来贺喜,对女婿连骂带训,范进“唯唯连声”。

    第二层(第2段)范进为赴乡试向胡屠户借盘费遭到拒绝和辱骂。

    第二部分(第3—12段)写范进中举后高兴得发了疯及其社会地位的显著变化。

    第一层(第3—5段)范进发疯。

    第二层(第6—9段)屠户治疯。

    第三层(第10—11段)乡绅拜会。

    第四层(第12段)范进赠银。

    作者把故事情节的中心集中在范进中举前后。

作者围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高对口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