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21690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6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

《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docx

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教案

课时教学预案

三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课题

秒的认识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难点

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法

观察

媒体

多媒体课件、时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

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

(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刚才,象我们进行倒计时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

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

(板书)

二、新授

(一)认识钟面上的秒

1、师:

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

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

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3、体验1秒钟

①师:

1秒到底有多长呢?

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

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

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

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

(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

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4、师:

(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

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

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5、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

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学生反馈。

小结:

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

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

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认识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准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准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四:

1补充:

①我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比赛:

让我们一起到紧张激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

50米决赛刚结束,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动员的成绩吗?

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安静,迅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

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

(学生整理,教师报时)相信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主人。

四、作业:

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预案

三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单元第2课时

课题

时间的计算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

媒体

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

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

“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

“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

“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

“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

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

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2时=()分

(1)教师:

1时等于……?

(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让学生做P62的“做一做”中的题目1和补充题:

3时=()分2分=()秒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

是怎样想出来的?

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说图意:

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

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

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略)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

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62“做一做”中的第2题,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

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现在是几时几分?

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

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预案

三年级数学学科第一单元第3课时

课题

练习一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法

媒体

教学过程

1.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2.第3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收集类似的信息。

3.第4、5题,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

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4.第6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5.第7题,事先让学生找几个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想办法把它们开始和结束的时刻都记录下来。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5分=()秒

9分○9秒36分○2时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

05开始,到2:

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3、你会提问题让同学们算经过的时间吗?

 

板书设计

课时教学预案

三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单元第一课时

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感受口算方法背后隐藏的数学思想与方法。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加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难点

熟练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方法。

教法

引导发现发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一)情境创设:

1.课件呈现:

赏“上海世博会”的有关图片让学生欣赏。

教师介绍:

这是在我国上海举行的第53届世博会中的一些照片。

2.师:

有一所学校的学生也正要乘汽车去世博会参观,大家请看大屏幕(呈现主题图)。

3.请大家仔细观察,并说一说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由汇报,教师给予引导或肯定。

(二)引入新课:

1.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从这个画面中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看来,数学在生活中真的是无处不在啊。

2.师:

今天啊,我们就来研究这个学校的同学在参观世博会中遇到的数学问题之一──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二、引导发现,自主探究

(一)引导发现:

1.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

大客车慢慢开来了,小朋友们马上就要出发了,但需要持票上车,请问:

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引导分析:

让学生说说“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是什么意思?

引是导学生得出:

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列出算式:

那如何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

指名汇报,教师根据汇报板书出算式:

35+34=。

(二)初次探究:

1.教师质疑:

今天咱们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请大家想一想:

35+34应该怎样口算呢?

2.独立思考,交流汇报:

(1)让学生独立思考,有了自己的口算方法之后,再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2)汇报展示:

教师有选择性的请几个代表说一说,完整的表述出每种算法,教师板书,可能有:

方法一:

先算35+30=65、再算65+4=69

方法二:

先算30+30=60、再算5+4=9、最后算60+9=69

方法三:

先算30+34=64、再算64+5=69

(3)学生在汇报算法时,教师再将学生的口算方法的过程用思路图形式板书出来,如例题中所示。

如果有学生是用想笔算的方法来口算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观察比较:

(1)你们看看这三种方法,哪两种方法比较相似?

引导学生发现:

第一、三两种方法比较相似:

都是将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让它们分别与另一个两位数相加,不同之处在于:

第一种方法是拆分第二个加数,而第三种方法是拆分第一个加数。

(在归纳时,利用课件逐步演示)

(2)那你们能看出第二种方法与其他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吗?

引导学生发现:

第二种方法是将两个数现时拆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分别相加之后再将两个结果相加。

4.反思小结:

(1)反思:

我们看这三种口算方法,说明我们在口算这道题时,都自觉地把这两个数或其中的一个数进行拆分,这是为什么呢?

难道不拆分我们就不能口算了吗?

让学生发现:

这样拆分之后就把新的问题变成可以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了,难度也就降低了,更便于口算。

这样的拆分、变化的一个过程,我们在数学上称之为转化。

(2)小结:

这三种方法都是先通过转化,再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知识,进行口算。

(3)学了这些方法之后,你再来评价一下自己的口算方法,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三)再次探究:

1.呈现情境图:

提出问题二:

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1)让学生独立列出算式,老师巡视指导。

(2)独立口算,小组内交流口算方法。

(3)指名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2.解析过程,深层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自己的口算过程在草稿纸上表示出来。

(2)展示过程:

将学生列出的分步算式与过程的思路图结合在一起展示。

方法一:

39+40=79、79+4=83

方法二:

30+40=70、9+4=13、70+13=83

方法三:

30+44=74、74+9=83

如果有学生是利用想竖式来想口算的方法的,教师也要给予肯定。

(3)完整呈现,观察比较:

①这三种方法中,哪两种方法可视为相同的方法?

(第一、三两种方法)

②谁来说一说,第二种方法与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第一、三两种方法是拆分一个数,而第二种方法是拆分两个数)

③你更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发言。

④这道题与第一道题有不同之处吗?

让学生发现:

这题需要进位。

3.小结反思:

(1)今天我们学习的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实都是运用了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的。

(2)你觉得自己的口算方法如何?

哪种方法更适合自己,你就选用哪种方法。

三、实践应用,巩固提高

(一)完成教材P10的“做一做”。

1.课件分步呈现第

(1)

(2)两上题,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时,着重让学生说出口算的过程。

2.学生根据主题图,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1)让学生分组合作,先提出问题,再列式计算,最后在组内交流汇报。

(2)集中汇报,指名说出口算的过程。

并反馈订正。

(二)口算比赛。

1.看谁能算全对:

练习二的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看谁能算全快,教师巡视,注意对速度慢的学生进行指导。

(2)集体汇报:

汇报时,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反馈:

请全做对的同学举手,教师给予表扬,同时对有错的学生给予鼓励。

2.看哪一小组全做对:

练习二的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看看哪一个小组能做全对。

(2)全部完成后,请同桌学生互相检查正误。

对全对的小组给予表扬。

3.错例分析:

教师选取几道有代表性的错题板书进行展示(不要说出出错孩子的名字)。

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分别都是在哪些地方出错了。

4.我是小小营业员:

课件演示练习二的第3题:

(1)情境创设:

课件呈现第3题的情境图,先出现问题一:

一位阿姨要买一个地球仪和一个小闹钟,一共需要多少元?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并说出计算过程。

(2)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

5.我是劳动小能手:

课件呈现练习二的第3题的主题图。

(1)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图,谁来说一说这幅图画的是一个什么场景?

(2)你能根据图上的内容,完整地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学生叙述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或表扬。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

四、全课小结,促进内化

(一)学生谈体会:

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

(二)师生共同回顾:

本节我们学习了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把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转化成若干道连续的、已经掌握的、比较容易的口算。

(同时点击课件,进行演示)这种数学思想,我们以前也经常用,以后还要经常用。

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好这把学习数学的金钥匙!

五、课后作业

12页3—4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一种算法:

35+30=6565+4=69

第二种算法:

30+30=605+4=960+9=69

第一种算法:

39+40=7979+4=83

第二种算法:

30+40=79+4=1370+13=83

 

课时教学预案

三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单元第二课时

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况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3.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点体会减法的意义,感受减法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重点

掌握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

难点

100以内减法式题口算方法熟练应用

教法

讲解演示法、引导发现法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课件呈现口算复习题。

1.4+53=  47+25=  24+21=  32+29= 

2.43—7=  32—5=  53—30=  65—20=

指名汇报口算结果,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的。

(二)引入新课

1.师:

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肯定:

看来啊,同学们不仅对上节课所学的两位数加法掌握得很牢固了,对以前学习的减法也是记忆深刻啊。

2.师:

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

板书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二、探究新知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知

师:

上节课我们利用所学知识,帮助某学校同学解决了购买车票的问题,全校师生都顺利地坐上开往上海世博会的大巴了,我们来看看大家在车上都谈论些什么?

1.课件动态呈现情境图:

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学生汇报发现的数学信息。

3.那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提出一个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1)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提醒学生注意叙述的完整性。

同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出学生提出的不同数学问题。

(2)同学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那我们就先来解决其中的一个问题吧?

(二)动手操作,形成表象

1.呈现问题:

教科书P11例2的第

(1)题:

普通快客的票价比动车贵多少元?

(1)分析解答:

我们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怎么列式?

(2)独立计算:

学生尝试独立口算,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交流汇报: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内交流每个人的算法,而后教师指名回答,引导学生完整表述出算法,可能有:

方法一,先算65—50=15,再算15—4=11;

方法二,先算65—4=61,再算61—50=11;

方法三:

先算65—60=5,再算60—54=6,最后算5+6=11;

方法四:

先算5—4=1,再算60—50=10,最后算10+1=11。

学生在汇报方法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可以简单加以概括或提炼。

如:

方法一,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方法二,先减一位数,再减整十数;方法三,找一个整十数做中间数;方法四,相同数位相减,既列竖式计算。

可能有些同学还会说出其他的算法,只要是合理、正确的,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2.比较反思:

(1)同学们真厉害,想出来这么多的口算方法。

那么,这么多口算方法之中,每种方法都各有特点,你觉得哪种方法更适合你自己呢?

(2)如果再让你口算一题,你会采用什么方法来口算?

3.重点呈现:

(1)我们来看看书上向我们介绍了哪种方法?

是第一种方法。

(2)教师引领板演前第一种口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再利用课件展示第二种计算方法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3)谁来说一说:

为什么要把减数54分成50和4两个数来分别减呢?

因为这也是降低口算难度,同时利用转化和迁移的数学思想,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三)再度探究,建构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

(2):

世博专线大巴的票价比普通快客便宜多少元?

(1)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分析解答,并用自己喜欢的口算方法计算出结果,教师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2)交流汇报:

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3)学生汇报方法的同时,教师选择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的方法板书,并画出计算过程的思路图。

2.观察比较:

(1)本题与上一题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发现:

①本题是有退位的减法,上一题不用退位。

②第一题中前三种方法都能适用于第二题,但如果要用第四种方法因为5减8不够减,就得到十位去借1当十再减。

所以就得用:

15—8=7,50—40=10,7+10=17。

(2)比较相同点:

都是利用转化与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三、巩固提高

(一)基本练习

1.接力赛:

课件呈现:

P13的练习二第6题:

请四位学生来进行游戏。

一组完成后,再换一组题目,换一组学生来比赛。

2.我会变:

P13的第5题,教师可以制作类似的数条,也可以用课件进行动态演示。

让学生快速说出两个数的和与差。

3.今天我当家:

课件呈现情境图,让学生直接把结果填在书上。

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教师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

(二)综合应用

1.我是小小计分员:

P13的第7题。

(1)课件呈现第7题的左边的情境图,让学生独立解决。

完成后集体核对正误。

(2)再呈现右边的情境图。

①分析问题:

已知什么?

要求什么?

②如何列式?

口算结果。

③检查正误:

四、总结归纳

(一)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二)归纳

1.引导学生整理,最后课件呈现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两种主要方法:

①两位数加(或减)整十数再加(或减)一位数;

①两位数加(或减)一位数再加(或减)整十数。

2.小组讨论: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3.根据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归纳:

(1)两者都运用了:

转化、迁移、凑整等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

(2)加法是将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加,而减是将减数分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再连续减。

4.师:

当然,除了这两种方法之外,我们还有一些别的方法,但不论我们用什么方法,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方法,不能生搬硬套。

五、课后作业

13页:

8

板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

65-54=11

方法:

65-50=1515-4=11

65-48=17

方法:

65-40=2525-8=17

 

课时教学预案

三年级数学学科第二单元第三课时

课题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方法中择优的意识和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使学生感悟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重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方法。

难点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和退位减。

教法

谈话、指导相结合法

媒体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1.师:

课件直接呈现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

海宝。

问:

同学们,你们认识她吗?

对,她就是我们上海世博会的吉祥物──海宝。

2.课件呈现:

世博园里的一个纪念品商店,商品琳琅满目,吉祥物海宝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

(1)师:

你们看,同学们来到了世博园纪念品商店。

这里面的商品可真多啊!

其中吉祥物海宝最受游客的欢迎。

(2)课件出示:

上午卖出380个“海宝”,下午卖出550个“海宝”。

3.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图中的内容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来吗?

(1)可能会有学生提出:

①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②下午比上午多卖出多少个“海宝”?

(2)分析比较:

①这两个问题分别用什么方法计算?

你会列出算式吗?

②学生列出算式后,师:

这两道加、减法的计算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4.点明课题: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教师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探究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课件呈现问题①上午和下午一共卖出多少个“海宝”?

和算式“380+550=”。

师:

刚才我们已经列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

对于这个算式,你会计算吗?

(2)尝试练习: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380+550=;

(3)计算完成后,请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算法。

(4)汇报展示

①如果学生是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的,就让学生完整的表述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如:

因为38+55=93,所以380+550=930;也可以把380看成38个十,550看成55个十,55个十加上38个十就是93个十,也就是930等。

②如果学生是用竖式计算的,请学生将自己的竖式利用多媒体展示平台进行展示,并让其简单地叙述自己的计算过程。

特别要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