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7989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86.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

《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docx

食药用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2

《食药用真菌的培养与加工》练习题

第1章绪论

(1)什么是大型真菌、药用真菌、食用菌、食药兼用菌?

它们在生物界中的位置?

Ø大型真菌

菌物物种中有显著子实体的一类真菌,广义上指的是Mushroom或Macrofungi,中文译为蘑菇或蕈菌。

大型真菌包括无毒大型真菌和有毒大型真菌,无毒大型真菌就是我们通常叫的食用菌,有毒的大型真菌称为毒蕈或毒蘑菇。

中国大型真菌约2.7万种,可食用的约1.35万种。

Ø食用菌

供人类食用的无毒大型真菌。

英文:

Ediblefungi/Ediblemushroom。

大多数是担子菌,如香菇、平菇、草菇、茶树菇等。

少部分是子囊菌,如羊肚菌等。

Ø药用菌:

也称药用真菌,英文:

MedicinalFungi。

系指具有药用价值的真菌,包括子囊菌和担子菌。

子囊菌如冬虫夏草、竹黄、麦角等;担子菌如灵芝、云芝、竹荪、灰树花、茯苓等。

Ø食药兼用菌:

具有药用功能且可食的一类大型真菌。

如:

香菇、猴头菇、竹荪、茯苓、银耳、金针菇等。

菌物

真菌卵菌粘菌

大型真菌(蕈菌)

无毒大型真菌有毒大型真菌

食用菌药用菌食药兼用菌毒蘑菇毒蕈毒菌

(食用蕈菌)

(2)学习食药用菌的重要性有哪些?

1食药用菌是健康食品(HealthyFood)、功能食品(FunctionalFood)

(1)营养价值

1)蛋白质含量:

占子实体鲜重1.75-3.63%,最高5.9%。

占子实体干重19-35%;

2)氨基酸含量:

9种必须氨基酸。

如:

赖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亮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

3)其它:

丰富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C、D等。

丰富的微量元素。

而糖份和脂肪含量较低。

新世纪的饮食推崇“三低一高”食品,“三低一高”指的是:

低盐、低糖、低脂肪,高蛋白,食用菌最符合“三低一高”食品要求,因此食用菌被称为健康食品。

(2)药用价值

1)含高分子多糖体:

激活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干扰素的产生。

2)含有免役调节蛋白:

免疫调节蛋白(FIP-fungalimmunomodulatoryprotein)能促进人类淋巴细胞分裂,促进细胞激素的产生。

如:

白细胞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等。

3)含三萜化合物:

灵芝所含的三萜化合物命名为灵芝酸,具有杀死癌细胞、抗HIV病毒、抗氧化、抗过敏、抗高血压、保肝等作用。

所以,食药用菌又是功能食品。

2我国的食用菌产业

到2001年止,中国的食用菌产量达到520多万吨,产值近200亿元,出口创汇6.5亿美元。

我国的食用菌总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一半以上,成为世界食用菌生产大国。

而福建、江苏、浙江、河南、广东等省拥有一批良种基地及生产线,是我国食用菌生产的大省。

国内市场

1983年统计数据,我国对食用菌的人均消费量为0.22kg,而美国人均为1.2kg(1980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量在不断增加,只要人均消费量增加0.1kg,全国食用菌的需求量就将增加数亿公斤。

国际市场

我国加入WTO以后将给我们带来极好的机遇。

因为加入WTO以后,我国食用菌产品将同其它农产品一样,取消普通关税和优惠关税之分,税率将下调13%左右,相应的进口国对我国食用菌的关税也将调低。

如发展中国家到2004年农产品平均关税削减24%,韩国的香菇进口关税将从原来的高达65%下降到40%左右,日本也将从原来12.8%下降到4-5%。

因此,这对我国食用菌的扩大出口将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3.食用菌的深加工势在必行

(1)地区发展不平衡

(2)生产季节集中

(3)生活需要。

特别是加工成外国人喜欢的食品。

4食药用菌生产原料来源广泛,成本低廉。

投资少,见效快

(3)请对食用菌市场(国内和国际)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简要分析。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年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60%以上,出口量占亚洲出口总量的80%、占全球贸易量的40%。

食用菌是我国农业中的一个重要产业,在种植业中,仅次于粮、棉、油、果、菜,是第六大类产品。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

1 食用菌产业现状

食用菌发展是古老而新颖的课题,受到国内外重视。

食用菌生产由采集自然界可食性菇类,进而人工生产普通种鲜菇,再到工厂化人工栽培。

然而,珍稀、高营养价值食用、药用菌生产,仍处于落后状态,至今还未达到规范化、标准化、基地化生产。

1.1 食用菌年总产量大

据报道,2002年,我国食用菌出口到119个国家和地区。

其中香菇(干)出口额占世界香菇贸易额的80%,出口量为6648t,创汇4148万美元;黑木耳(干)出口量为7767t,创汇2507万美元。

平菇、香菇的产量很大,但平菇保鲜技术水平发展不成熟,平菇大部分只能鲜销,制约了平菇的发展空间。

金针菇、鸡腿菇产品也以鲜品销售为主。

近两年,金针菇的产量和鲜品销量上升。

所以,若发展高档品种,栽培优质产品,将有较大的优势。

1.2 人工栽培食用菌种类多

我国人工栽培的食用菌品种达到40多种,而且每种食用菌都有许多不同的品种或菌株,品种多样性,不但增加了市场竞争力,调节了产品结构,维持市场中的动态平衡,而且促进了我国食用菌产业可持续性、稳定性发展。

1.3 珍稀食用菌品种的开发

珍稀食用菌的开发,可丰富菌业的品种,增强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稳定和提高生产效益,适应市场需求,调整食用菌产业内部的品种结构,是保持食用菌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

1.4 食用菌标准体系建设

我国食用菌标准体系,主要由食用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组成。

包括食用菌质量标准、技术规程、方法标准、物流标准和基础标准。

现已颁布实施的食用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多为质量标准、技术标准、方法标准、基础标准,而物流标准偏少。

1.5 食用菌产业体系建设

我国共有食用菌从业人员2000万人,大中型企业2000多家。

“公司+基地”、“大户带小户”的经营模式,使分散的、小规模的副业式生产,开始朝着企业化、集约化的方向发展,提高我国食用菌产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2 食用菌产业展望

2.1 强化政府职能,积极扶持发展

2.2 收集筛选信息,建立预警机制

2.3 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意识

2.4 坚持出口为目标的发展战略

2.5 完善质量安全体系

2.6 推进林地食用菌产业的发展

第2章食药用菌种质资源

我国常见的食药用真菌有多少种?

可进行人工栽培的品种主要有哪些(列出15种即可)?

按产量高低列出这15种食药用菌的拉丁学名、别名、主要产地及产量(采用表格形式列出)。

香菇拉丁学名Lentinusedodes(Berk.)sing

中文别名花蕈、香信、椎茸、冬菰、厚菇、花菇

主要产地:

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四川、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甘肃等地区。

2000年中国年产量:

220.5万顿

侧耳拉丁学名Pleurotusostreatus

中文别名平菇、糙皮侧耳、蚝菇、黑牡丹菇

主要产地:

我国各地区均有出产以台湾最为出名

2000年中国年产量:

150万顿

双孢蘑菇拉丁学名A.bisporus(Large)Sing

中文别名双孢菇,白蘑菇,洋蘑菇

主要产地多在南方的一些省份,包括安徽等地区。

2000中国年产量:

金针菇拉丁学名Flammulinavelutiper(Fr.)Sing

中文别名冬菇金针蘑金钱菇白金针菇

主要产地我国大量分布以河北、安阳、林州最为突出

鲍鱼侧耳拉丁学名PleurotusabalonusHan,K.M.ChenetS.Cheng

中文别名鲍鱼菇主要产地:

福建、台湾

草菇拉丁学名Volvariellavolvacea(Bull.:

Fr.)Sing

中文别名美味草菇、美味苞脚菇、兰花菇、秆菇、麻菇及中国菇等

主要产地:

江苏上海北京西安

白灵侧耳拉丁学名P.nebrodensis(Inzengae)Quel

中文别名白灵菇

主要产地北京天津河南河北山东福建湖北江西

刺芹侧耳拉丁学名Pleurotuseryngi(DC.:

Fr.)Quél

中文别名杏鲍菇刺芹菇主要产地:

福建、上海、台湾、北京

云芝拉丁学名Coriolusversicolor(L.exFr.)Quel.[Polystictusversicolor(L.)Fr.]

中文别名彩色云芝变色云芝

主要产地云南、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河南

茯苓拉丁学名Poriacocos(Schw.)Wolf

中文别名云苓、松苓、茯灵

主要产地云南、安徽、湖北、河南、四川

猴头菌拉丁学名Hericiumerinaceus

中文别名猴头蘑、刺猬菌、猬菌

主要产地东北各省和河南、河北、西藏、山西、甘肃、陕西、内蒙古、四川、湖北、广西、浙江

灰树花拉丁学名Grifolafrondosa(Dicks.:

Fr)S.F.Gray

中文别名午茸栗蘑贝叶多孔菌

主要产地黑龙江、吉林、河北、四川、云南、广西、福建

灵芝拉丁学名GanodermaLucidum

中文别名赤芝、红芝

主要产地华东、西南及吉林、河北、山西、江西、广东、广西

木耳拉丁学名Auriculariaauricola(L.exHook)Underwood

中文别名黑木耳细耳

主要产地黑龙江、福建、台湾、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银耳拉丁学名T.fuciformisBerk

中文别名银耳子白木耳雪耳

主要产地浙江、福建、江苏、江西、安徽、台湾、湖北、海南、湖南、广东、香港、广西、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内蒙古、西藏

毛木耳拉丁学名Auriculariapolytricha(Mont.)Sacc.

中文别名粗木耳牛皮木耳黄背木耳

主要产地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广西、广东、香港、陕西、甘肃、青海、四川、贵州、云南、海南

金耳拉丁学名TremellaaurantialbaBandonietZang

中文别名云南那黄木耳

主要产地西藏、云南、四川、甘肃

我国常用的食用菌种类有210种,已能人工栽培的大约有48种(课件里第2章蘑菇种类表中有*号的就说明可人工栽培),要求你们写出的15种实际上老师在第2章的内容就已讲了13种了,如果更新的产量数据查不到就按我第1章内容的产量数据排列就行。

本练习题的目的在于扩大你们对食用菌产业的了解,查找时从google网及中国期刊网进行查找。

郭丽琼

第3章食药用菌的生物学基础

(1)以墨汁鬼伞为例画出食用菌的生活史;详见第三章第一个ppt。

(2)写出食用菌菌丝的类型及其形态特征;

(3)食用菌的孢子有哪些类型,它们是如何产生的?

(4)什么是菌丝的锁状联合、它在菌丝的有丝分裂中的生物学意义是什么?

(5)食用菌的哪些性状可以做为种的分类特征?

第4章 食药用菌的菌种制作与菌种保藏

(1)什么是食用菌的菌种?

它有哪些类型?

(2)如何获得优良的食药用菌的母种?

简述其关键技术。

(3)食用菌的菌种保藏的原理是什么?

有哪些主要保藏方法?

各有哪些优缺点?

3.1

详见第三章第一个ppt。

3.2菌丝类型:

单核菌丝,双核菌丝,多核菌丝,气生菌丝,基内菌丝,三型菌丝。

单核菌丝:

第一次菌丝又称初级菌丝、单核菌丝,每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细胞核。

初级菌丝不会产生子实体。

双核菌丝:

单枚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两个单核菌丝体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变成双核细胞。

这也称二次菌丝或双核菌丝、次生菌丝或异核菌丝。

双核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细胞核,在菌丝细胞横隔膜上方有布扣状的锁状联合,有产子实体的能力。

多核菌丝:

第三次菌丝又称结实性双核菌丝或三生菌丝,它已不是散生的、无组织的双核菌丝,而是有一定结构;

气生菌丝:

是指从基质伸向空气中的菌丝体。

菌类的菌丝体多是匍匐在基质上,或是贯通基质而伸长的,为了孢子的形成而生长气生菌丝。

  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

它叠生于营养菌丝上,以致可以覆盖整个菌落表面。

在光学显微镜下,颜色较深,直径比营养菌丝粗,直形或弯曲,有的产生色素。

基内菌丝长:

在培养基内的菌丝。

菌丝无分隔,可以产生各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使培养基着色。

一、菌丝体

菌丝为微小的(直径6~13µm)丝状物,这每一根丝状物就叫菌丝。

由无数分枝的菌丝组成的集体称菌丝体。

菌丝体是食用菌的营养器官,是食用菌的主体,其主要功能是分解基质,并从基质中摄取水分、无机物和有机物质。

食用菌菌丝的构造:

.单根菌丝的细胞结构:

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细胞核

(一)初生菌丝体

担子菌担孢子萌发后,先形成没有隔膜的多核初生菌丝,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很快产生多个隔膜把菌丝分隔成许多个单核细胞。

这种每个细胞只含有一个细胞核的菌丝体即为单核菌丝体,也称为初生菌丝体。

初生菌丝体极为纤细,其染色体为单倍体。

初级菌丝不会产生子实体。

(二)次生苗丝体

初生菌丝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后,两个单核菌丝体很快结合,细胞原生质融合在一起,进行质配,核不配,以致菌丝中每个细胞均有两个细胞核,这种双核化的菌丝体也称次生菌丝体。

次生菌丝体较初生茵丝体粗壮,分枝繁茂,生长速度快。

双核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细胞核,在菌丝细胞横隔膜上方有布扣状的锁状联合,有产子实体的能力。

(三)三次菌丝体(三生菌丝体)

当二次菌丝体发育到一定的阶段,在适宜的条件下,菌丝体互相扭结成团,形成子实体原基,然后发育成子实体。

这种已经组织化并有一定的排列和一定结构的双核菌丝体称为三次菌丝体,或称为结实性菌丝体。

(四)基质菌丝和气生首丝

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一部分伸人到培养基质内叫基质菌丝,另一部分生长在空气中叫气生菌丝。

有些能产生无性孢子的食用菌,其无性孢子大都在气生菌丝上形成。

气生菌丝:

是指从基质伸向空气中的菌丝体。

菌类的菌丝体多是匍匐在基质上,或是贯通基质而伸长的,为了孢子的形成而生长气生菌丝。

  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称为气生菌丝。

它叠生于营养菌丝上,以致可以覆盖整个菌落表面。

在光学显微镜下,颜色较深,直径比营养菌丝粗,直形或弯曲,有的产生色素。

基内菌丝长:

在培养基内的菌丝。

菌丝无分隔,可以产生各种水溶性、脂肪性色素,使培养基着色。

(五)三型菌丝见ppt第4张。

3.3孢子的类型:

p13~18

3.4大部分食用菌的双核菌丝顶端细胞上常发生锁状联合,这是双核菌丝细胞分裂的一种特殊形式。

担子菌中许多种类的双核菌丝都是靠锁状联合进行细胞分裂,不断增加细胞数目,锁状联合过程:

①先在双核菌丝顶端细胞的两核之间的细胞壁上产生一个喙状突起,

②双核中的一个移入喙状突起,另一个仍留在细胞下部,

③两异质核同时进行有丝分裂,成为4个子核,

④分裂完成后,2个在细胞的前部;另外2子核,1个进入喙突中,1个留在细胞后部,

⑤此时,细胞中部和喙基部均生出横隔,将原细胞分成三部分。

此后,喙突尖端继续下延与细胞下部接触并融通。

同时喙突中的核进入下部细胞内,使细胞下部也成为双核。

⑥经如上变化后,4个子核分成2对,一个双核细胞分裂为两个。

⑦此过程结束后,在两细胞分融处残留一个喙状结构,即锁状联合。

这一过程保证了双核菌丝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每节(每个细胞)都能含有两个异质(遗传型不同)的核,为进行有性生殖,通过核配形成担子打下基础。

双核菌丝是靠锁状联合进行细胞分裂的;锁状联合是双核菌丝的鉴定标准,凡是产生锁状联合的菌丝均可断定为双核。

锁状联合也是担子菌亚门的明显特征之一,尤其是香菇、平菇、灵芝、木耳、鬼伞等。

3.5食用菌的分类主要是以其形态结构、细胞、生理生化、生态学、遗传等特征为依据的。

特别是以子实体的形态和孢子的显微结构为主要依据。

4.1课件有

4.2关键技术

1.选择菌种

(1)试管种的选择

  香菇试管种应菌丝洁白,粗壮,整齐,菌苔表面平整,无或有少量水珠,菌龄25-30天;金针菇试管种应菌丝白色,平伏,浓密,无或有少量粉孢子,菌龄22~27天。

(2)原种的选择

  瓶装香菇原种应菌丝洁白,密集,尖端整齐,绒毛菌丝旺盛,菌龄30~35天;瓶装金针菇原种应菌丝密集,尖端整齐,有或无气生菌丝,无或有少量粉孢子,菌龄25~30天。

2.选择季节和处理场所

  为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应避开湿润多雨的季节,秋后则较为理想。

场所应选择环境洁净、空气清新、地势高燥、远离畜禽栏舍的房舍较为理想。

3.菌种培养

  将上述长满菌丝的4支试管种、4瓶原种移至子实体发生较适温度(香菇12~18℃;金针菇8~15℃)和明亮的漫射光下,促进原基、菌蕾和子实体的发生。

选取先生成子‘实体的2支试管种和2瓶原种备用。

4.准备培养基

  制作试管斜面培养基10支。

配方:

胡萝卜100克,葡萄糖20克,琼脂20克,水1000克。

  制作方法;按配方正确称取各种营养物质,将胡萝卜、去皮、切片,加水为料的5倍,文火煮沸30分钟,用4层纱布过滤取汁。

加入其他营养物质,补水至1000毫升。

加入团砗的琼脂,文火煮沸,搅拌至溶解。

将培养基趁热装入试管,装入量为试管长度的1/5,加棉塞后用牛皮纸包扎,常规灭菌,摆成试管斜面。

5.消毒接种箱

  将上述培养基10支、试管种2支或原种2瓶,酒精灯及接种工具放人接种箱,按每立方米空间10毫升甲醛溶液与等量或半量的高锰酸钾熏蒸消毒1小时,或用“雾消灵”,按每立方米3克,点燃熏蒸消毒半小时。

6.接种、培养

  

(1)在无菌条件下,于酒精灯火焰上操作。

  打开试管棉塞,用接种刀挑取子实体内少许组织,移接至试管培养基斜面中央,每支试管种接5支试管斜面。

经适温(18~20%)培养2~3周,即得到纯菌丝母种。

  

(2)在无菌条件下,于酒精灯火焰上操作。

  打开原种牛皮纸,用接种刀挑取子实体内少许组织,移接至试管培养基斜面中央,每瓶原种接5支试管斜面。

经适温(18~20%)培养2~3周,即得到纯菌丝母种。

7.出菇试验

  这是检验制作的母种达标与否的方法,在菌株用于生产前必须作出菇试验。

可采用瓶(袋)栽培的方法,在常规栽培菌种时,同时试栽培20~50瓶(袋)新制菌种作为对照,如出菇期、出菇数量、菇形大小、肉质厚薄、菌柄长短及菌盖颜色等相比较无多大差异,所制母种即可作为生产用种。

4.3液体菌种的培养方法常见的有采用摇床来生产的摇瓶培养法和采用发酵罐来生产的深层培养法。

若少量生产,可以用摇瓶培养法。

深层培养需要一整套工业发酵设备,如锅炉、空气压缩机、空气净化系统、发酵罐等,故投资大,只适用于工厂化的大规模生产。

而摇瓶培养投资少,设备技术简单,适合一般菌种厂生产使用。

液态超低温保藏,它的优点是:

保存时间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适应范围广,对一些不耐低温菌种,如草菇等,也可在保护剂的保护下进行超低温保存;此法保藏的菌种基本上不发生变异。

液态超低温保藏,是目前保藏菌种的最好方法,但液态低温冰箱价格昂贵,液氮的来源较困难

液体石蜡保藏:

此法可保藏5~7年,但最好1~2年移植一次。

使用时,不必倒去石蜡油,只要用接种针从斜面上挑取小块菌丝即可(但要尽量少带石蜡油)。

余下的母种可继续保藏。

由于挑出移接的菌丝块沾有石蜡,故生长微弱,必须转接几次才能恢复正常。

第5章灵芝的培养

(1)简述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一、灵芝的生物学特性

(一)形态特征

•子实体

菌盖形状:

肾脏形、半圆形、近圆形

菌盖颜色:

红色、红褐色、暗紫色、黑色,有漆样光泽

菌盖大小:

4x3x0.5—20x10x1(cm)

菌柄:

近圆柱型或侧偏或无柄,颜色同菌盖

担孢子:

卵圆形或顶端平截

•菌丝形态特征:

菌丝外观呈白色绒毛状,在解剖镜下可看到菌丝表面有一层白色结晶物,白色结晶物是灵芝菌丝的分泌物,其主要成分是草酸钙。

单根菌丝线状,有横隔。

(2)获得高产高品质的灵芝子实体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不是来自课件来自文献:

建造灵芝栩

建造合理的灵芝棚是取得灵芝高产的重要因素。

根据灵芝的生物学特性,选择保温、保湿、通风良好、光线适量、排水顺畅、方便管理操作的灵芝大棚,要求灵芝栩地面清洁,墙壁光洁耐潮湿。

灵芝棚大小要根据培养料多少而定,把灵芝棚建在村前房后有树荫处、幸近水源的位置最合适。

培养料入栩前要严格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甲醛5毫升和高锰酸钾10克密封熏蒸个24小时之后使用。

华北、黄淮地区利用自然温度栽培(每年培养一次)4月一5月份最佳。

来自课件:

第五章灵芝的培养第二节

(二)灵芝的生活习性到6.采收

1.自然生态环境

野生灵芝生长在高温、潮湿的环境里,一般在夏秋

(6-9月)两季的雨后生长在梅、麻栎、栲、枫等阔叶树的枯木、树蔸、木桩上或活树的树根上。

2.营养:

碳素、氮素、无机盐以及微量元素。

在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的基质上灵芝均可生长。

3.温度

(1)菌丝生长温度:

菌丝生长温度为3-40℃,适宜温度为24-30℃,最适温度为26-28℃

(2)子实体分化温度

子实体分化温度为20-35℃,持续35℃以上或低于18℃以下,子实体不分化。

25-28℃生长的子实体质地最好,光泽也亮。

水分和空气湿度

(1)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65%,即干料:

水=1:

1.4-1.5

(2)子实体形成后的空气相对湿度为90%左右。

氧气:

灵芝是好气异养真菌,子实体对二氧化碳敏感。

CO2浓度达0.1%时,子实体的菌盖不分化,光长柄。

光线:

菌丝生长不需光线,子实体在100-300烛光时,生长正常。

子实体有很强的趋光性。

5000烛光的强光照,子实体无柄或短柄。

pH值:

灵芝所需的pH值为5-6,偏酸的环境。

一)菌种的培养

(1)母种

培养基:

PDA:

马铃薯200g,葡萄糖20g,琼脂20g,H2O1升

分离方法:

1)孢子分离法;2)组织分离法;3)基质菌丝分离法

培养条件:

26-28℃适温,避光培养

(2)原种

•培养基:

PDA

•复壮培养基:

葡萄糖20g、蛋白胨20g、琼脂20g、H2O1升。

•接种:

1支原种可扩接10-15支母种

1.培养料配方(%):

配方

杂木屑

蔗渣

棉籽壳

麸皮

石膏

过磷酸钙

1

15

 

73

10

1

1

2

65

 

23

10

1

1

3

 

25

63

10

1

1

4

 

 

88

10

1

1

5

 

 

98

 

1

1

2.培养料的配制

按所选配方准确称取各成分,之后加入足够的水分(料:

水=1:

1.4-1.5),拌匀。

3.装瓶(装袋)与接种

将配好的培养基装入瓶(袋)中,装满压实,用棉塞塞住瓶口。

高压灭菌(121℃,1.5h)→冷却→接种。

4.菌丝培养及管理

接种之后,置于26-28℃适温条件下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