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971556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76.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docx

国际贸易复习题及答案

国际贸易习题复习指导

   

(一)单项选择

  对这类题目,考生要注意教材中的“最先”、“最大”、“第一”、“主要”等修饰语,这些内容往往容易出单选题,对此须注重记忆。

  1、影响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是( )

  A、社会生产力           B、自然条件

  C、人口、劳动规模       D、市场规模

    2、( )是WTO中最主要的原则

  A、公平贸易原则

  B、取消数量限制原则

  C、非歧视原则

  D、透明原则

  

(二)多项选择

  教材中涉及到多个原因、特点、影响因素、主要内容或种类等时易出这种题目。

答题时注意全面。

多选题大多考察须记忆的内容,有时也考须理解的内容,如下面第2题的最后一个选项。

 

  1、超保护贸易主义与一次大战前的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不同( )

  A、保护目的不同

  B、保护对象不同

  C、保护措施不同

  D、保护的“攻防”方式不同

  E、保护理论不同

  (三)判断

    1、李斯特主张以自由贸易为过渡时期,而以保护贸易为最后目的。

    

  (四)简答

  简答题主要考察对教材中重要内容的框架的掌握,一般不需要进行深入的论证分析。

答题时一定要突出框架结构,做到逻辑合理,思路清晰。

  1、征收反倾销税中如何确定正常价格?

 

(五)计算

  计算题在本书中类型较少,常见的有比较成本的计算和有效关税、及关税经济效益,以下只举一例。

  1、设我国进口棉纱在国内加工成布。

自由贸易时,棉纱的单价为16元,棉布的单价为20元。

现对棉布征收进口从价税18%,对棉纱征进口从价税12%,计算棉布的有效关税率。

  (六)论述

  论述题主要考察运用已学过的术语和理论学说分析问题的能力。

其基本内容在教材中一般均已给出,考生必须象回答简答题一样记住其骨干,至于具体的分析则大多依靠平时学习积累而得的素质水平。

素质较高就能做到针对性强、言之成理、言简意赅。

回答论述题时也必须做到结构合理,逻辑严谨。

  1、论述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A 2、C

  二、多项选择

  1、ABCDE

    四、计算:

E==42%  或=0.42

  五、简答

  1、反倾销税中确认正常价格有三种方法:

出口国为市场经济地位情况下,第一种是指相同产品在出口国用于国内消费时在正常情况下的可比价格(也称为国内价格);第二种是指相同产品在正常贸易情况下向第三国出口的最高可比价格(也称为第三国价格);第三种是指产品在原产国的生产成本加合理的推销费用和利润(称为结构价格)。

出口国为非市场经济地位情况下,以第三国(该国市场经济地位国家)作为替代国,该类产品的国内价格作为正常价格。

(注:

考生最好能答出三种价格的名称)。

  六、论述

  1、自由贸易理论的要点有:

  

(1)自由贸易可形成互相有利的国际分工。

在自由贸易下,各国可按照自然条件,比较利益和要素丰缺状况,专门生产其有利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这种国际分工可带来很多利益,如专业化的好处、要素的最优配置、社会资源的节约以及技术创新等等。

  

(2)扩大真实国民收入。

各国根据自己的禀赋条件发展具备比较优势的部门,要素就会得到合理有效的分配和运用,再通过贸易以较少的花费换回更多的东西,从而增加国民财富。

(3)自由贸易下,由于进口廉价商品,国民开支减少。

  (4)自由贸易可加强竞争,减少垄断,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在自由贸易条件下,要与外国同行进行竞争,这样就会消除或削弱垄断势力,从长远看,能促进一国经济增长。

  (5)自由贸易有利于提高利润率,促进资本积累。

对外贸易可阻止国内利润率下降的趋势,通过商品进出口的调节,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收入水平,增加资本积累,使经济得以不断发展。

    

习题:

1.假定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生产小麦和大米都只用劳动。

中国和美国的总劳动都为3600小时,中国生产1单位大米需要12小时,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14小时,美国生产1单位大米需要10小时,生产1单位小麦需要9小时,问:

(1)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哪国具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为什么?

(2)如果给定小麦和大米的交换价格是1:

1,那么中国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美国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3)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

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

习题简析:

1.解:

(1)因为中国生产一单位大米所需时间是美国的1.2倍,而小麦是1.56倍,12/10<14/9,因此,中国生产大米有比较优势,美国生产小麦有比较优势。

(2)中国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小麦的进口中节省2小时,美国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大米进口中节省1小时。

贸易前贸易后节约

中国大米12小时

小麦14小时12小时2小时

美国大米10小时9小时1小时

小麦9小时

(3)中国专业化生产大米,产量是300单位,美国专业化生产小麦,产量是400单位。

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了.

3.某国2003年服务贸易总额为1000亿美元,货物贸易总额为2000亿美元,其中服务出口总额为60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400亿美元,货物出口总额为800亿美元,进口总额为1200亿美元,该国GDP为3600亿美元。

试计算该国贸易差额和对外贸易依存度。

3.答:

贸易差额=(600-400)+(800-1200)=-200(亿美元),逆差。

  对外贸易依存度=(1000+2000)/3600=83.3% 

4.假定以1990年为基期,2000年出口价格指数为80%,进口价格指数为110%,出口商品数量指数为140%,计算该年的净贸易条件和收入贸易条件,并解释结果。

答:

净贸易条件=(Px/Py)×100%=80%÷110%×100%=72.7%

 收入贸易条件=(Px/Py)×Qx=80%÷110%×140%=101.8%

 解释:

该国净贸易条件恶化,但由于出口规模扩张,因而扭转出口商品价格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变化所处的不利局面,而且使该国的进口能力提高了1.8%。

5、甲乙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为1000亿美元和2000亿美元,对外贸易额分别为100亿和300亿美元。

问:

哪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高?

100/1000=0.1

300/2000=0.15>0.1

 

作业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ppt后的习题:

1.假设中国和美国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中国的总劳动力为800小时,美国的为600小时,现给出中国和美国分别生产1单位的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计算机

小麦

中 国

100小时

4小时

加拿大

60小时

3小时

请问:

1、两国分别在什么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其分工模式和贸易模式分别是什么?

2、两国发生贸易的世界范围价格是什么?

如果给定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小麦,美国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约多少劳动时间?

解答:

(1)因为中国生产一单位计算机时间是加拿大的1.67倍,小麦是1.33倍,100/60>4/3,所以中国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加拿大就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

如果各国按照比较优势生产和出口,加拿大进口小麦出口计算机,中国进口计算机出口小麦。

(2)两国发生贸易的世界范围价格:

1单位计算机交换小麦在20单位至25单位之间。

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需要出口1/22单位计算机,折合成劳动时间来算,生产一单位小麦本国要用3小时,但生产1/22单位计算机本国要用60/22小时劳动,所以加拿大进口一单位小麦相当于用60/22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3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3-60/22=3/11小时的劳动时间。

中国进口一单位计算机需要出口22单位小麦,相当于用22*4=88小时的劳动换回本国需用100小时生产的产品,节省了100-88=12小时的劳动时间。

2.有A、B两个国家,生产X、Y两种产品,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劳动力一小时)如下表示。

国家X产品成本Y产品成本

A2050

B4020

假设分工前后两国对产品投入的劳动总量不变,分工后各自集中生产绝对优势产品,按照1:

1的比例交换,其他条件符合绝对优势理论的假设条件,请分析计算:

1.各国的绝对优势产品分别是什么?

分工后各自生产哪种产品?

2.计算两国分工前后的生产和贸易情况。

解答:

1.因为A国X产品成本为20,小于B国的40,所以A国X产品具有绝对优势。

B国Y产品成本为20,小于A国的50,所以B国Y产品具有绝对优势。

A、B两国各自专业化生产X、Y产品。

2.根据题目条件,分工前两国各自生产和消费X、Y产品各1单位,专业化分工后,两种产品的产量如下:

国家X产品Y产品

A70/200

B060/20

1:

1进行贸易后,两国的消费为:

国家X产品Y产品

A2.51

B12

因此与分工前相比两种产品的总量增加了,X、Y产品总量分别为3.5、3,都大于分工前的2。

A国出口1单位X产品,进口1单位Y产品,B国出口1单位Y产品,进口1单位X产品。

两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了,A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1.5的X产品,B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1单位的Y产品,这是贸易利益。

P58习题:

假设生产单位黄油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量本国是6单位,外国是12单位;生产单位布所需要的劳动力投入量本国是10单位,外国是5单位。

问:

(1)本国与外国分别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如何进行分工生产?

(2)假设本国用1单位黄油去交换外国1单位布,请计算本国和外国的贸易利益。

(3)本国与外国交换黄油可以接受的交换比例在什么范围内?

解答:

1.因为本国黄油生产成本为6,小于外国的12,所以本国黄油具有绝对优势。

外国布的生产成本为5,小于本国的10,所以外国布具有绝对优势。

本国专业化生产黄油,外国分工生产布。

2.根据题目条件,分工前两国各自生产和消费黄油、布各1单位,专业化分工后,两种产品的产量如下:

国家黄油布

本国16/60

外国017/5

1:

1进行贸易后,两国的消费为:

国家黄油布

本国10/61

外国112/5

因此与分工前相比两种产品的总量增加了,两国消费者的福利水平提高了,本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4/6的黄油,外国消费者比分工前多消费7/5单位的布,这是贸易利益。

3.本国黄油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6、1/10,根据劳动价值论观点,相同劳动的产品可以等价交换,因此本国黄油和布的交换比例为(1/6):

(1/10),即5/3;

外国黄油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12、1/5,因此外国黄油和布的交换比例为(1/12):

(1/5),即5/12;所以本国与外国黄油交换布的交换比例范围是:

5/12—5/3.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ppt1.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1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1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是2,需要的劳动是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

问: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国家?

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产品?

(2)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且进行国际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食品?

哪个国家会出口衣服?

解:

(1)(K/L)A=100/160,(K/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