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复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1061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政治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政治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政治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政治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复习题.docx

《政治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复习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复习题.docx

政治复习题

第三单元复习

2010年6月1日,一列火车从杭州火车站出发,沿着汉使张骞的脚印,重新踏上古老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绸之路”交融古代人类四大文明,把黄河流域文化、恒河流域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融合贯通。

据此回答1~2题。

1.对比古代人类四大文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大约在公元初年,古老的两河流域文明最终湮灭了 ②印度文化因外族入侵而外族化 ③埃及文化融入了其他文明 ④古老的中华文化始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虽然在近代中国古老的文明遭遇了衰微的过程,但随着祖国六十多年的建设,古丝绸之路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中华文化焕发了新的生机。

这告诉我们(  )

A.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辉煌历程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D.只有中华文化才能和当代社会发展相适应   

3.经历了日本殖民者推行“奴化教育”和“皇民化运动”,又经历了李登辉、陈水扁执政期间20年的“去中国化”和“台独”教育,导致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认同下降、对国家概念模糊。

此次活动就是要向台湾民众特别是青少年诠释两岸不可分割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这说明(  )

A.只有保持中华文化的血脉不断才能增强民族凝聚力

B.只要能保持相同的中华文化两岸就能实现统一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魅力

D.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是实现两岸和平与发展的前提

4.从明代万历十年算起,相继在河南境内产生、存在和流行过的各类剧种有近80个之多,其中戏曲剧种约65个,属本土产生的占三分之二。

四百多年来几经兴衰,几多蜕变,目前仅剩37个剧种,其余均已消亡或退出河南。

这说明(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必须多发展地方戏剧 ③必须弘扬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 ④“封闭主义”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5.2010年5月22日,青岛首届写字节正式拉开帷幕,期间有数万人提笔写汉字,回味中国传统文化,目的是增强大中小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之所以重视汉字传承,是因为汉字(  )

 ①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②是文化的基本载体 ③见证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④为今天中华各民族所通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6.现在书法已经成为了一门艺术,一门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乐趣,我们可以把书法当做一门学问去研究、去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书写汉字增强孩子对中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开展汉字书写教育活动的原因是(  )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②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健全人格 ③汉字的发明使得人类文明得以传承 ④可以增强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7.2010年5月27日,由中华文化发展促进会、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华艺广播公司等单位发起的大型采访报道活动“东南西北风——中华文化之旅”,在河南省郑州市正式启动。

西南北风——中华文化之旅”的命名,就是取中华文化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之义,引领大家在浩如烟海的中华文化之中进行一次神圣的巡礼。

包罗万象、海纳百川体现了中华文化(  )

①博大精深 ②源远流长 ③包容性 ④地域特色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8.中华文化之旅活动选择中原城市郑州为起点,是因为中原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轩辕黄帝在此掀开了中华文化五千年文明史的第一页,同时也造就了影响深远的中原文化,而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或远或近、或多或少、或隐或显都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中原文化与中华文化千丝万缕的联系体现了(  )

①中原文化是其他民族文化之根 ②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具有源远流长的基本特征 ③中原文化既有自己的特性,又有中华文化的共性 ④中原文化对中华文化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③④

9.2010年7月30日,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上海为“三钱”画了一个完美而绝唱的句号。

以“三钱国魂”“三钱力量”“三钱榜样”为内涵的“三钱精神”(  )

①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②是自强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③是整体意识在全民族得到普遍认同和升华的体现 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0.法国政府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定为遗产日,用各种方式对自己的文化遗产进行纪念,但绝不涉及商业。

后来,欧洲的很多国家如德国、荷兰、比利时等纷纷效仿。

我国也把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文化遗产日”,还新增了中秋等法定假日。

上述材料告诉我们,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A.发挥共同理想的引领作用

B.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C.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D.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11.当前,我们必须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使各族人民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增强民族凝聚力。

弘扬和培育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

①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②就是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③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④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加拿大时间2010年2月26日,中国选手王濛在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的决赛中摘得金牌,成绩是1分29秒213。

至此,中国短道速滑女队包揽了本届冬奥会女子全部四个项目的金牌,成为第一个囊括女子短道速滑全部4枚金牌的队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体育离不开发达的经济和先进的文化 ②体育文化事业与国运密切相关,国运昌则体育兴 ③中国体育健儿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④成绩的取得会激发人民群众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3.在冠军们的背后,还有一批无名英雄——陪练。

他们选择了牺牲,选择了寂寞和奉献,对他们而言,“祖国的荣誉高于一切”。

这表明(  )

①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②只有拿冠军为国争光,才是真正的爱国 ③爱国与在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是一致的 ④中华民族精神渗透于具体工作当中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4.(2010•会昌模拟)2010年3月4日,中国海军第五批护舰编队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

护航行动是维护国家利益、保护远海运输线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重大军事任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这表明中国人民具有(  )

A.伟大的民族凝聚力  B.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

C.反对霸权的斗争精神  D.勤劳自强的高尚品格

15.“心心融合为大心,手手坚持成坚障。

”2010年4月14日玉树发生特大地震,党中央发出了“举全国之力抗震救灾”的全国总动员令。

“三年重建任务争取两年完成!

”全国人民对灾区人民的庄严承诺掷地有声。

这反映了(  )

A.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B.团结统一精神在中华民族面临危难之时迸发出巨大力量

C.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

D.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综合国力竞争的最高尺度

2010年4月,《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全部出齐,该书在编纂过程中,共调查民歌30万首;收录戏剧剧种394个,唱腔17402段;收录曲艺曲种591个,唱腔11108段;收录器乐曲曲目20698首;普查舞蹈节目26995个;普查民间故事30万篇;收录民间歌谣44941首;收录民间谚语576546条。

可以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民族民间文化抢救与保护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果。

据此回答1~2题。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是(  )

A.源远流长          B.博大精深

C.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2.文学艺术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文学艺术(  )

A.反映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全貌

B.曾长期引领世界文化发展的方向

C.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D.在古代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3.2010年4月22日,“汉字:

文化津梁 中国奇迹”大型展览拉开了国家图书馆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的序幕,独特的布展方式让参观者领略了中国汉字的魅力。

汉字在中华文明中发挥的作用是(  )

①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 ②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 ③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④在历史上,汉字流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促进当地文化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件汇编,它的“典”、“谟”、“训”、“诰”、“誓”、“命”六体,有的是讲演辞,有的是命令、宣言,有的是谈话记录。

《尚书》记事的内容,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唐尧,下至春秋时的秦穆公。

这说明(  )

①史书典籍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下来 ②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③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存留丰富

④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5.史载黄帝生于新郑轩辕之丘。

“三月三,拜轩辕”古而有之。

2010年4月16日,正是农历三月初三。

9点50分,象征“九五之尊”的吉时,21响礼炮响起,庚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正式开始,来自五湖四海的同胞集体吟唱《黄帝颂》。

这体现了(  )

A.中华各民族都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性

B.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C.中华民族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D.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胡锦涛主席在论述中华文明时说:

“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

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

现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据此回答6~7题。

6.“中华文明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始终没有中断,连续五千多年发展至今的文明。

”这说明了(  )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B.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C.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特征 D.中华文明是唯一没有遭受外来冲击的文明

7.“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传统,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也深深影响着当代中国。

现代中国强调的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社会和谐、和平发展,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这说明(  )

①必须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并做到与时俱进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③中华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④中华文化在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中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8.2010年4月9日新华网报道,为了抢救已濒临灭绝的木卡姆艺术,x疆自治区将在三年内出齐全套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玛纳斯》。

《玛纳斯》是柯尔克孜族英雄史诗,也是中国三大史诗之一。

挖掘整理《玛纳斯》,是因为(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②《玛纳斯》是由x疆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 ③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④各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融,不易区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9.如今,圣诞节在中国的地位明显提高了,这从众多宾馆提供“圣诞大餐”,一些旅行社开发“圣诞游线”,部分演出公司推出“圣诞狂欢”等可以看出。

上述现象表明(  )

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②中华文化博采众家之长

③在吸收兼纳外来文化时要注意保护自己的民族文化 ④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0.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共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受到世界各地炎黄子孙的世代尊崇。

2010年6月8日,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暨拜祖大典在湖北随州市隆重举行,各界嘉宾2万余人喜聚烈山,拜谒始祖,祈福中华。

这体现了(  )

①中华儿女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②中华民族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③中华文化是联系各地中华儿女的纽带 ④中华文化是当今世界最有号召力的文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10年4月,国家图书馆以“源远流长的中华典籍”竹简编连的形式,为读者展现始于商周甲骨文出现、终于1909年京师图书馆建立这3000多年间中国古代经典书籍的编年史,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中华典籍的悠久历史。

据此回答11~12题。

11.上述材料说明(  )

①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③中华文化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化 ④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

12.更好地认识中华典籍的悠久历史,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在于(  )

A.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B.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优秀成果

C.增强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D.真正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3.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正是对这种文化的认同,激发出中华民族战胜各种困难的磅礴力量。

这彰显了(  )

A.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D.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4.从1840年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中国国门之日起,在短短的六七十年间,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接踵而至。

面对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中国开明人士推行洋务运动,试图学习西方,探索“求强求富”的近代工业化之路,古老的中华文明遭受了外来文化的冲击。

历史和实践证明,创造中华文化的辉煌,必须  (  )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②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实现文化创新 ③抛弃传统,博采众长 ④批判文化“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5.无论是北京奥运会,还是上海世博会,中国元素都有重要的表现内容。

奥运会上的祥云、中国印,还有缓缓展开的卷轴让人感受到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而世博会上北京的风筝、天津的泥人、湖南的湘绣、河北蔚县的剪纸等,则让人目不暇接。

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②我国传统文化都符合社会发展 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④我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x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

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 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 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2.在甲骨文和金文中有大量关于农作物的字,如禾、黍、粟、米等,其中的“禾”字,像一株有根有叶、谷穗下垂的植物。

“禾”是谷类植物的总称,但在秦汉以前,“禾”多指粟,即今天的小米;后世则多称稻为“禾”。

在汉字中,凡以“禾”为义符的字,大都与农作物或农业活动有关,如秉、秋、秀、种、租等。

这说明(  )

①汉字作为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应该得到传承 ②汉字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③汉字作为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是中华文明的标志

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2014•南阳一中月考]当前,“汉字危机”现象不容忽视,由于长期使用电脑,许多人面临着提笔忘字的尴尬。

必须高度重视汉字书写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因为汉字是(  )

①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②世界上使用时间最久的文字之一 ③中华文化的重要传播媒介 ④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四库全书》系统地有条理地将中华五千年的重要典籍汇集成一部庞大的丛书。

其内容涵盖甚广,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法律、军事、医学、天文、地理、艺术、科技、农业、占卜等,具有宝贵的文化价值。

其文化价值表现在(  )

①见证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②从中能够透视到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识 ④从中能够看到历史和现实的所有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3年10月11~14日,澳门第十一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澳门举办。

湖南省政府协助澳门举办了本届妈祖文化旅游节。

这是弘扬“妈祖”同根文化、促进湖南与港澳台及海外合作交流、展示湖南改革开放发展成果和湖南人民精神风貌的难得契机。

上述材料(  )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体现了中华各民族文化从个性差异走向共性同一      ③反映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表明了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

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

由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7.“黛玉自忖,兀那汉子这等眼熟,却不知是卧龙还是凤雏,便问道:

你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吗?

”最近网上流行的这个“神句”,将四大名著的语言特点、重要人物等囊括在内。

诸如四大名著等文学艺术(  )

①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②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③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④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8.稍稍关注中国科技史就会发现,京杭大运河通航设施的演变已成为中国船闸历史的缩影。

夫差筑邗沟时,在邗沟与淮水交汇处的末口筑一道拦河坝“北神堰”,这是利用埭堰进行人工渠化河流的最早尝试。

东晋末年,秦康埭、邵伯埭、三枚埭、镜梁埭先后横卧邗沟,成为古代科技的标志。

唐朝节制水流设施——斗门的设计,更是我国最早的船闸的雏形。

这反映出(  )

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等特点

②我国古代科技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③我国古代科技成果并非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④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江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同区域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滋养了浔阳文化、豫章文化、临川文化、赣南客家文化等诸多子系统。

多种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这体现了(  )

①区域文化各具特色,异彩纷呈 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③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④区域文化相互借鉴,融合统一

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10.[2013•安徽双语中学模拟]“创造快乐,传递快乐”——蚌埠花鼓灯嘉年华即将隆重开幕,下图为嘉年华欢乐世界效果图,花鼓灯嘉年华是皖北最大的综合性文化旅游公园,将尖端科技与花鼓灯特色文化元素完美结合,创造了现代旅游休闲与传统非遗文化深度融合的文化产业开发新模式。

表明(  )

 

①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区域性 ③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11.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极具民族特色的“原生态”民族文化,是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为抵御外来侵略、抵抗疾病、自然灾害以及耕种、祭祀、庆贺等活动演变而来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  )

①各个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④中华文化是个性和共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以河南为主体、延及周边的中原地区,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

汉字和姓氏以及启迪中华民族的元典文化均起源并繁盛于此。

可以说,中原地区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

由此可见,弘扬中原文化,可以(  )

①突显我国各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②增强人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③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④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3.青瓷是中国著名传统瓷器的一种,以瓷质细腻,线条明快流畅、造型端庄浑朴、色泽纯洁而斑斓著称于世。

精美绝伦的青瓷体现了中华文化(  )

A.源远流长,唯我独尊                 B.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C.求同存异,兼收并蓄                  D.体现时代,摒弃传统 

14.[2013•郑州市质量预测]中国戏曲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明代达到繁荣。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

这些各具特色的戏曲(  )

①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在各自地域内独立形成的

②具有强大生命力,包含着永不过时的教育价值 ③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 ④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各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两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这一思想对中华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的特点是(  ) 

A.包容性  B.阶级性

C.民族性  D.地域性

16.2010年4月23日,我国拉开“中国古代书籍史”展览的序幕。

展览以展板和实物相结合的形式,展现光辉灿烂的中国书籍历史。

从商代的“四方风”甲骨到清乾隆年间木活字印本《红楼梦》,多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典籍尽收其中。

独具中国特色的古籍制作技术和古籍装订形式,如传拓、雕版、活字,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象展示中国书籍形制的变迁。

(1)“中国古代书籍史”的辉煌历史说明了什么?

(8分)

(2)怎样理解“多民族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典籍尽收其中”。

(12分)

17.2010年4月27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

2900多名全国劳模和先进工作者以赤诚之心、辛劳之力、创造之功,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

一代又一代先进模范人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伟大劳模精神。

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

(1)为什么要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

(10分)

(2)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

(10分)

16.豫剧、曲剧和越调是目前仍广泛流传在河南各地的三大地方剧种,除此之外,另外30多个剧种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社交礼仪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