枭龙传说.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08586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枭龙传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枭龙传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枭龙传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枭龙传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枭龙传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枭龙传说.docx

《枭龙传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枭龙传说.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枭龙传说.docx

枭龙传说

“枭龙”传说

  印巴之争,“超”7应运而生

  

  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长期存在领土纷争,两国建国后也多次发生过武装冲突和局部战争。

在巴基斯坦武装力量中,攻击性、进取心最强和最具有战斗力的要数空军。

巴空军虽然在规模和装备质量上远不如印度空军,但是其在历次战争中都没有被实力更加强大的敌人所压倒。

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印度空军不但在作战飞机数量和质量上占据着优势,而且开始从苏联和欧洲引进米格―29与“幻影”2000战斗机,在装备性能上进一步加大了相对于巴空军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巴基斯坦空军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提出了“先进战斗机发展计划”。

  巴基斯坦本身的经济实力无法支持起一个较大规模的空军,这就使巴空军采取了以质量和人员素质优势来弥补装备数量不足的精兵政策。

巴基斯坦空军从美国引进的F-16战斗机是一种性能先进的多用途战斗机,但是国内有限的经济实力根本无法满足大批换装该型战机的要求。

为了弥补F-16战斗机数量的空缺和替换性能落后的J-6战斗机,巴空军从中国大量引进了J-7P超音速战斗机。

巴空军对J-7P战斗机的使用效果和评价都比较好,但是该机毕竟足以苏联米格―21战斗机为基础改进设计的,在作战中存在机动性能差和不具备中距空战能力的缺陷,全天候作战性能也不好。

  

  巴基斯坦空军为了使本身装备的战斗机在综合战斗力上能够与印度先进战斗机相抗衡,迫切需要拥有一种采购和使用成本较低而综合战斗力又接近F-16的新型战斗机。

当时国际战斗机市场上并不存在可以同时满足巴空军对于性能和成本要求的现成机种,这就迫使其将新型战斗机的获取途径瞄准了与其军事交流密切并具有较强战斗机设计经验和生产能力的中国。

巴基斯坦政府经过与中国政府之间的协商,最终确定了由巴方提供资金,由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提供技术,共同在J-7战斗机基础上开发符合巴空军要求的新型高性能战斗机的方案。

FC-1(“超”7)战斗机项目技术指标的确定就是以这个基本技术要求和使用环境为基础的。

  

  一波三折,FC-1脱胎换骨

  

  FC-1战斗机早期项目名称为J-7CP。

从这个代号就可以看出该机最初的技术基础是中国J-7战斗机,而一直沿用的“超”7名称更是清楚地表明了该机当初的设计目标。

巴基斯坦空军开始时对FC―1战斗机所提出的要求比较简单,主要是在J-7的基础上提高机动性能,能够全天候作战和具备中距离拦射能力,在必要时也可以承担近距离空中支援的任务。

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最开始设计的J-7CP方案类似于单发动机的J-8Ⅱ,在整体上还保留着较浓厚的苏式风格。

FC―1初步设计方案中只是简单地将原来J-7的机头进气改为两侧进气,增加的机头空间用来安装大口径雷达天线,并没有对气动设计进行明显改进。

这样的保守设计虽然解决了原来J-7战斗机电子设备简单和雷达性能差的缺陷,但是机动性能较之J-7还有所降低,无法满足与印度空军第三代战斗机对抗的要求,理所当然没有得到巴军方的认可。

  

  FC―1战斗机的设计单位在J-7CP方案失败之后,开始对飞机整体设计进行全面改进和完善,早期的气动外形在改进设计中也几乎全部被推翻。

FC―1战斗机因为受到过多技术和非技术因素的影响,整个研制项目从1988年开始到1998年正式进入工程发展阶段,期间有近十年的时间并没有得到很好利用。

所以说FC-1战斗机项目的研制虽然比较长,但是真正用于具体设计工作上的时间却比较紧张。

FC-1战斗机在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长时间停顿拖延了设计过程,但是却使设计中所应用的技术在不断的完善中得到了明显提高。

1998年开始全面发展的新设计方案和技术标准,在很多方面要比原设计提高了接近一代。

  

  FC-1战斗机延续了早期设计中确定的机身总体设计和下端内倾的两侧肋下进气道,在气动布局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最大亮点,就是机翼的设计彻底放弃了中国早期战斗机上惯用的正三角机翼翼形。

而且通过在机翼上设置全展长的前缘襟翼,使机翼能够根据前、后缘可动部分的偏转改变弯度。

增加了展弦比和加装前缘襟翼的FC-1战斗机,大幅度提高了飞机升力系数和机动飞行性能。

在改变机翼翼形设计的同时,FC-1战斗机还在机翼前方延伸出了小宽度机翼边条和后机身两侧设置机身边条,这些都使该机在整体布局上表现出现代化战斗机的设计特征。

FC-1战斗机的中、后段机身与机翼、后机身边条之间为平滑过渡,连续性较好的机体外形使其具备了非常明显的翼身融合体设计特点。

这样做不但有效降低了飞机的阻力、改善了飞行性能,而且机翼和机身之间的融合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内部有效空间。

  FC-1战斗机01号和03号原型机的设计从总体上看还足比较保守的。

虽然采用了中等后掠角机翼和小边条,但是仍然没有在根本上摆脱第二代战斗机的技术应用范围。

FC-1战斗机的早期原型机为了维持稳定也没有采用过多的增升措施,面积有限的机翼边条在涡升力的利用上也没有真正达到应有的效果。

可以说FC-1战斗机01和03号原型机的整体设计只是采用了部分第三代战斗机技术的二代战斗机,并没有将飞机的潜能发挥出来。

新近公开的FC-1战斗机04号原型机在设计上对气动布局进行了多方面优化和调整,采用先进的DSI进气道代替了原来带附面层隔板的固定进气道,并且增加了机翼边条面积以便更好地利用涡升力。

对气动设计改进后的04号FC-1战斗机原型机,在整体技术性能上比早期原型机又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较完善的气动布局设计和先进航空电子设备的结合,使FC-1战斗机真正达到了国际第三代战斗机的技术性能标准。

  

  如何定位,“枭龙”的尴尬

  

  

  要在FC-1这样一个体积、载重都有限的机体上满足全空域作战要求,不但技术上存在很大难度,而且还会使生产和使用成本大幅度增加,成本和技术复杂性的提高又会反过来影响到出口竞争力和实用效果。

FC-1战斗机在技术指标上明显削弱了对飞行速度和高度的要求,这就使其执行国土防空作战时不如具备高空高速性能的J-7、J-8战斗机,这一性能特点和战术考虑与中国台湾的IDF和印度LCA战斗机类似。

FC-1战斗机降低飞行速度和升限的考虑并不足因为在设计上无法满足要求,成都飞设计研究所与FC-1战斗机同时期设计的新型第三代战斗机,就是一种能够同时满足高速拦截和格斗空战要求的机型。

FC-1战斗机对高速性能要求的降低是在成本要求的限制下,在整体设计中对性能进行最佳取舍和平衡后的结果。

FC-1战斗机在对作战性能要求无法全面进行兼顾的情况下,在设计上重点突出了空中优势性能和近距离支援能力,就是为了在保持合理和足够性能的基础上降低成本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费比。

  

  国土面积有限的巴基斯坦对于战斗机作战范围要求与中国空军存在明显差别。

虽然全功能战斗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需要的,但是在性能和成本存在矛盾的情况下,一般国家都会根据本身军事装备体系和战术思想来进行选择和取舍。

巴空军将FC-1战斗机定位为“具有多用途能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所以在性能指标上重点强调了空战格斗性能和一定的近距对地攻击能力。

而对于FC-1战斗机在执行国土防空任务时的作战要求,主要通过配备较好的机载雷达和高性能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来满足。

巴空军装备的“幻影”Ⅲ和J-7P都是性能不错的防空战斗机,而前些年曾考虑采购的“幻影”2000-5更是一种集拦截和空战性能于一身的先进战斗机。

但是,“幻影”Ⅲ和J-7P战斗机综合性能的落后与“幻影”2000-5战斗机昂贵的价格,都是巴基斯坦经济实力所无法承受的。

  如果不考虑实际的经济和使用条件而片面强调加强战斗机的性能,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战斗机的定位和使用环境,甚至因为多方面性能要求平衡不好而出现画蛇添足的反效果。

FC―1战斗机虽然在执行防空拦截任务时,与具备两倍音速飞行性能的高速战斗机相比存在一定不足,不过对于防空范围有限的巴基斯坦来说却足可以承受的。

而FC―1战斗机降低部分性能所获得的低廉成本和使用费用,保证了该机即使在削弱了部分作战性能后对巴空军来说仍然物超所值。

  

  并肩作战“龙”与“隼”孰优孰劣

  

  F-16“战隼”和FC-1/JF-17“枭龙”即将共同成为巴空军的主力战机,并肩作战。

作为一种体积和重量都略低于F-16的新型战斗机,FC-1在很多情况下将前者当作比较对象。

  F-16战斗机是美国第三代战斗机中性能较好的机型,其气动设计至今仍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FC-1战斗机的气动设计在整体上虽然属于第三代战斗机,不过技术水平仍然只是接近F-16战斗机的标准。

在假设两种飞机整体气动设计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对FC-1和F-16战斗机的机动性能进行对比,可以发现前者在正常作战载重时的机翼单位面积载荷略低于后者,但在整机推重比上前者不及后者。

通过两者技术数据上的对比,可以认为在水平盘旋性能上基本相当,而F-16在爬升率、加速性和最大飞行速度上占有优势。

FC-1战斗机与F-16战斗机采用的火控雷达性能基本相当,都可以满足使用先进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和近距格斗空空导弹作战的要求。

FC-1战斗机的机动性虽然略低于P―16战斗机,但是在整体空战性能上的差距并不明显。

  

  FC-1与P-16较大的差距在有效载荷和与之相关的作战性能上。

FC-1的最大外挂载荷比P-16小2.5吨左右,外挂点的数量也要少4个,这就使前者在执行对空、对地作战任务时的外挂武器数量与规格都不如后者,而同样状态下的作战半径也较低。

如果从总体上对FC-1和F-16进行比较,可以认为前者在对空作战性能上基本与后者相当,但在对地攻击性能上存在较明显的差距。

  FC-1战斗机在设计中需要考虑成本因素的影响,所以技术潜力和飞行性能并没有被全部发掘出来。

要想进一步提高该机的综合性能就必然要为性能改进而增加成本,这又与其最初的经济性要求产生抵触。

笔者推测,FC-1战斗机04号原型机的综合作战能力大约相当于P-16战斗机中期改进型的85%90%。

但是,FC-1战斗机较低的成本价格和使用维护费用,能够在综合效费比上弥补两种飞机性能所存在的差距。

从这个意义上讲,FC-1战斗机仍然足一个比较成功的设计典范。

  

  

  回望祖国,“枭龙”能否飞腾福州

  

  中国是一个国土辽阔、周边安全形势复杂的大国,中国空军也曾经是一支装备作战飞机规模超过3000架的庞大航空作战力量。

近年来,随着旧式机型的不断退役和新型战斗机价格的攀升,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战斗机部队的规模也在不断缩减。

FC-1战斗机的综合战斗力明显超过退役中的J-6、J-7战斗机和Q-5攻击机。

FC-1较好作战性能与低廉价格相结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满足J-6、Q-5退役后,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作战部队对后继机型的技战术要求。

能够以较低的成本代价获得数量较多的现代化战斗机,非常适合存在大量过时飞机需要替换和高性能战斗机规模不足问题的中国军方要求。

如果仅从这个方面判断,可以说FC-1战斗机在国内应该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话说回来,FC-1战斗机虽然在性能和价格上确实存在很多可取之处,但是按照目前国内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装备环境来看,该机很难获得类似J-7和Q-5的装备地位。

中国空军装备的新型第三代战斗机是我国最新发展的先进战斗机,同时具备格斗、拦截、对地攻击能力的该机除了价格较高外,几乎全部技战术性能上都明显超过了FC-1战斗机。

新型第三代战斗机即使在没有重型战斗机协同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中国空军战斗机部队所面对的绝大多数作战任务。

而FC-1战斗机在飞行速度、航程和载弹量上所存在的缺陷,却使其在我军作战序列中无法脱离重型战斗机进行有效地独立作战。

  

  中国军队目前的装备发展思想足建立起一支具有攻势防御能力的现代化作战力量,而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作战飞机部队是这个攻势作战思想的核心打击力量。

中国空中作战力量要完成攻势防御作战就必须具备外线作战的能力,FC-1缺乏的恰恰是攻势作战所需要的航程和足够的外挂载荷,而且该机在飞行高度和速度上所存在的不足,在与对方高性能战斗机对抗时也会对整体作战效能造成一定负面影响。

  

  “攻势防御”的指导思想使中国空中作战力量已经摆脱了依靠数量优势以劣胜优的旧思想,战斗机在现代化战争中的对抗已经成为了以质量为基础,以战术和系统间配合为手段进行的以优胜优的对抗。

FC-1战斗机与中国空军新近装备的新型第三代战斗机相比,存在外挂载荷小、持续作战能力不强和作战范围有限等缺点,并不能够很好满足中国空军对先进战斗机的整体技术要求,甚至无法很好地在作战中与新型第三代战斗机、苏-27系列战斗机配合协同。

FC-1战斗机确实在具备较好作战性能的基础上存在成本低廉的优势,但是这个成本优势未必能够满足中国空中武装力量对于先进战斗机作战使用的要求。

虽然中国空军和海军很有可能为了填补部分装备空缺和开发国际市场的需要装备部分FC-1战斗机,但是这个装备规模很难达到取代J-7和Q-5系列作战飞机的目的。

  

  中国空中作战力量目前最为急迫的装备发展任务足:

提高以新型第三代战斗机和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为主的换装速度,以求得尽快缩短与周边国家在先进战斗机数量上所存在的差距。

FC-1战斗机在综合战斗力上不适合作为空中优势战斗机执行外层防御作战的任务,而高速飞行性能不足的问题也限制了该机在国土防空作战中的作用。

现代化作战飞机的装备不仅仅要考虑到性能和价格因素,还要考虑到是否适合整个装备体系和在全寿命周期费用上的投入。

FC―1战斗机是为了适应巴空军要求而研制的,在整体上并不能很好融合到中国空军现代化战术体系之中。

  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目前已经装备了数量较大的苏―27系列战斗机,国产重型战斗机和新型第三代战斗机也已经开始批量服役。

中国刚刚解决了新型第三代战斗机和重型多用途战斗机的动力系统问题,而FC-1战斗机在目前还存在动力系统需要进口的问题,对其国内服役的前景造成了一定影响。

FC-1战斗机要解决动力系统国产化问题需要相当的时间,待其真正满足国内队服役要求的时候,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新型第三代战斗机的装备将会达到相当规模。

这种情况下再装备FC-1战斗机将在我军战斗机装备序列中增加新机型,使战斗机部队在作战调度和后勤保障上更加复杂。

在世界各国都尽可能减少装备机型以提高后勤保障效率的情况下,多装备一种性能一般的战斗机对于中国空军来说未必是明智的选择。

  

  走向国际,“枭龙”面对诸多挑战

  

  FC-1战斗机足中国航空工业自行发展的一种现代化战斗机。

虽然该机在我国战斗机技术发展上足个很大的成绩,所应用的技术也不乏亮点,但是应该看到:

FC-1战斗机因为在设计基础上存在比较明显的成本限制,所以整体设计和机载设备标准并不代表我国的技术水平。

如果按照FC-1战斗机04架原型机的整体性能指标来进行评价,可以认为该斗机在综合性能上略好于中国台湾的IDF和美国F-20战斗机,与F-16、“幻影”2000的中期改进型和JAS-39等第三代战斗机还存在一定差距。

  FC-1战斗机综合作战性能略低于F-16和“幻影”2000这些典型第三代单发动机战斗机,并非足我们没有能力研制高性能战斗机,与其同时设计的新型第三代战斗机就是一种在综合性能上达到和部分超过国外同类型号的现代化战斗机。

FC-1在设计中为了满足成本要求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在设计上缩小了飞机体积和放弃了部分飞行性能要求,得以用较低的成本完成了一种整体性能较先进、有能力与第三代战斗机进行正面对抗的机型。

现代战斗机需要采用复杂的机载设备和很高的性能标准来满足不同战术使用要求,能够将多用途作战所需要的各种设备和性能指标集中在一个较小规格的机体内,这是FC-1战斗机在技术上取得的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FC-1战斗机是一种适合国土面积和经济条件有限国家需要的高性能战斗机,但是在出口方面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

该机对于作为投资方的巴基斯坦来说,不仅为了满足空军装备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用来建立本国航空工业的基础。

所以,巴基斯坦是FC-1战斗机最重要的客户和最坚定的支持者。

FC-1战斗机装备巴基斯坦空军是毋庸置疑的,却很难打进俄罗斯、欧洲和美国战斗机的传统市场。

FC-1战斗机在国际市场上不仅要面对F-16、“幻影”2000这些西方先进战斗机的竞争,俄罗斯近乎于倾销式地推广米格-29战斗机也在另外一个方面压制着FC-1战斗机的出口空间。

中国航空工业在现代国际战斗机市场上已很难重现J-7系列战斗机的辉煌,激烈的市场竞争对FC-1战斗机的后续发展及市场的开拓都是相当大的挑战。

  FC-1战斗机在性能上可以满足与国外第三代战斗机对抗的要求,而且较高的综合效费比也使其经济性非常出色。

但是,FC-1战斗机要成功扩大出口范围必须面对很多因素的影响。

不但要通过技术改进、完善来进一步提高综合效费比,还必须充分利用中国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通过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在整体上提高FC-1战斗机的出口竞争力,并为中国军事航空技术在国际市场上的后续发展打下基础。

  中国研制FC-1战斗机的过程和在发展过程中所进行的技术改进,都证明了中国航空工业科研系统在战斗机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绩。

现在,中国航空科研单位不仅能为满足国防安全的需要研制现代化的武器装备,而且有能力按照用户的要求和跟踪国际战斗机市场的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发展专门用于出口的现代化作战飞机。

中国战斗机的研制从为满足自身的需要,到现在有能力面向国际市场研制先进机型,表现出中国在军事航空技术的整体水平上已经完全突破了早期以引进和仿制为主的阶段,开始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意图,发展适合中国以及国际市场需要的先进军用航空产品。

  FC-1战斗机的综合性能虽然不是国内最先进的,但是我们有能力在保持适当成本要求的前提下,发展出符合用户要求和满足国内需要的机型。

这本身就代表着中国航空工业已经走上了独立自主的道路。

FC-1战斗机和新型第三代战斗机的研制成功不但为中国军队提供了高性能武器装备,同时也证明了中国在先进战斗机的发展上具备了与国际最先进技术水平相竞争的资本。

  

  (题图制作/王 伟编辑/弓 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