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07950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

《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docx

最新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资料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飞跃发展,人们正从温饱型步入小康型,崇尚人性和时尚,不断塑造个性和魅力的现代文化价值观念,已成为人们的追求目标。

因此,顺应时代的饰品文化显示出强大的发展势头和越来越广的市场,从事饰品销售是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

动漫书籍□化妆品□其他□

2003年,上海市总人口达到1464万人,上海是全国第一个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地区。

功能性手工艺品。

不同的玉石具有不同的功效,比如石榴石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风湿和关节炎;白水晶则可以增强记忆力;茶晶能够帮助镇定情绪,缓解失眠、头昏等症状。

顾客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自行搭配,每一件都独一无二、与众不同。

(1)专业知识限制

就算你买手工艺品来送给朋友也是一份意义非凡的绝佳礼品哦。

而这一份礼物于在工艺品店买的现成的礼品相比,就有价值意义,虽然它的成本比较低但它毕竟它是你花心血花时间去完成的。

就像现在最流行的针织围巾,为何会如此深得人心,更有人称它为温暖牌绝大部分多是因为这个原因哦。

而且还可以锻炼你的动手能力,不仅实用还有很大的装饰功用哦。

4.WWW。

google。

com。

cn。

大学生政策2004年3月23日

营销环境信息收集索引

调研课题:

加拿大beadworks公司就是根据年轻女性要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需求,将世界各地的珠类饰品汇集于“碧芝自制饰品店”内,由消费者自选、自组、自制,这样就能在每个消费者亲手制作、充分发挥她们的艺术想像力的基础上,创作出作品,达到展现个性的效果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

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总结我国中医医院相关科室的建设与管理经

验,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

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科室中医

特色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开展感染性疾病

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

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

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当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中医

特色优势的保持和发展,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当符合《中华

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

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

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

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

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具备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

的独立场所、设施、设备、药品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

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

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保护患者隐私,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开设独立的专业门诊,开设独立的发热门诊、

设置2-6张肠道留观病床,2-10张呼吸道隔离病床,

肠道门诊、传染病门诊,

有条件的可以开设病房。

第九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当设置挂号收费室、发热门诊和

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独立候诊区和诊室、检查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

验室、放射检查室、B超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三级中医医院及

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感染科还应设置独立的处置室和抢救室等。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病房及有条件的感染性疾病科门诊应设置中医

特色治疗室(如针灸、火罐、足疗、中药灌肠、中药离子导入、结肠水疗等)。

第十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设备配置,应与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

适应,在配备基本诊疗设备和相应急救设备、药品的同时,应配备防护设备

和设施,还应配备中药离子导入机、肝病治疗仪、中频治疗仪、结肠水疗仪、

足疗仪等有助于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中医特色诊疗设备。

三级中医医院和有

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还可配备人工肝装置、结肠透析机、血液净化设备等以

提高中医疗效。

第十一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级医师、

护士等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并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令[2004]第17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务院令第376号)《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0号)、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

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制定完善各

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根据感染性疾病科的特点,建立肝病治疗仪、中药离子导入、中药灌肠、

针灸、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结肠水疗等中医治疗以及人工肝、血液净化、

肝脏穿刺等感染性疾病科常用诊疗设备操作规范和相关管理制度。

三、人员队伍

第十二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中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应占70%以

上,并根据工作需要配备其他类别的执业医师。

第十三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师队伍,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比例应当合理。

年龄构成应老、中、青基本均衡,力

求在不同年龄段均无人才断档。

对于本科室的优势病种和主要病种,均有连

续的人员梯队。

第十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医生均应接受过感染性疾病相关中医

专业系统培训,掌握中医学和感染病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

能。

住院医师经规范化培训后应熟练掌握本科室常见病种(病证)的诊断标

准,掌握本科主要病种诊疗方案(规范)和基本诊疗技能,掌握常用中药方

剂100首(见附件),掌握感染性疾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应对某些病种具有较高的中医诊疗水平,对临床常见

的疑难病形成系统的中医诊疗思路,积累相当的诊疗经验,并能指导下级医

师开展中医诊疗工作。

中医类别副主任及以上医师应具有较高的中医理论素养与丰富的实践经

验,具备对少见感染疾病的中医诊断和应用中医方法处理疑难、危重感染疾

病的能力,具备对本科室重要中医诊断和治疗方案作出最终决策的能力。

第十五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住院医师应在完成规范化培训中的转

科培训后,在感染性疾病科上级医师指导下,重点掌握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诊

断标准、本科主要病种的诊疗方案(规范)和基本诊疗方法、急救技术、感

染性疾病科常用诊疗技术的操作、中医感染疾病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中医类别主治医师主要通过参加学习班、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重点

培训疑难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新技术新方法、名老中医专家的

学术经验等,明确个人专业发展方向,并掌握一项以上中医专业特长。

中医类别副主任医师以上人员主要通过参加高级研修班、学术会议、跟

师学习主持不同级别课题等方式,重点培训少见感染性疾病和疑难、危重

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诊疗技术方法,对新出现的传染病有一定的识别能力,能

开展中医感染病学的临床难点及提高临床科研一体化能力的科学研究。

掌握

中医感染性疾病学最新学术进展和动态。

第十六条感染性疾病科主任一般应具有从事感染性疾病相关专业10

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

二级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

任应当由具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三

级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应由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

中医类别执业医师担任。

第十七条三级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建立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

人)制度,有条件的二级中医医院感染疾病科可以建立学术带头人(学科带

头人)制度。

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作为本科室的学术权威,应当在专业领域有

一定学术地位,具有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从事中医感染性疾

病科专业临床工作20年以上。

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负责本科室中医特

色的传承和创新,把握本科室发展方向,负责组织制定本专科的发展规划,

为组织制定与实施重点项目提供决策。

第十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学术继承人,从事中医感染性疾病

科专业10年以上,二级中医医院应具有中级以上、三级中医医院应具有副高

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学术继承人培养应充分利用本科室、本院以及本地区的资源,通过跟师

学习、进修、学术交流等方式,着重进行中医理论素养、老专家独特经验、

中医感染性疾病学新进展等方面的培训。

第十九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做好本科室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

验继承,采取师带徒、名医讲堂、老专家工作室等方式,整理、传承名老中

医专家的学术经验。

第二十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应全部系统接受中医知识

与技能培训,西医院校毕业的护士三年内中医知识与技能培训时间不少于100

学时。

第二十一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应掌握中医药治疗常见感染

性疾病的基本知识,掌握感染性疾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护理知识和方

法,掌握感染性疾病科中医护理常规和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操作

规程,提供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感染性疾病康复和健康指导。

第二十二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士长是感染性疾病科护理质量

的第一责任人,二级中医医院应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

感染性疾病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三级中医医院应由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

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5年以上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第二十三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鼓励应用中医药方法,促进中医诊

疗水平的提高。

应建立绩效考核制度,将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

率、中医治疗率、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急危重症中医

参与率、治愈好转率等纳入医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以完善激励机制和职称

晋升制度。

四、服务技术

第二十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注重继承发扬中医传统诊疗

技术,在保证医疗安全和患者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中医诊疗新技术。

第二十五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具备常见、多发感染性疾病

诊治的能力,二级中医院应能开展常见、多发感染性疾病。

三级中医医院应

当在二级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基础上,开展疑难及危重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工作。

第二十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注重突出中医药特色,鼓励门

诊和病房使用中药饮片,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合理应用中成药和医院中

药制剂。

开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开展针灸、火罐、穴位贴敷、刮痧、穴位

注射、雾化吸入、脐疗等中医特色服务项目。

第二十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制定常见感染性疾病及本科

室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及临床路径,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及评估,以安全、有效、方便、经济为核心,不断优化诊疗方案。

第二十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当根据发展方向和建设规划,

注重引进吸收新的诊疗技术,并以临床为基础、疗效为核心,在中医理论、

技术方法、药物研发等方面积极探索,大胆创新。

五、环境形象

第二十九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根据本单位和本科室的实际情

况,在环境形象建设上注重体现中医药文化。

第三十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环境形象建设的重点应包括门诊走廊

和候诊区、病房走廊、治疗室等区域。

第三十一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环境形象建设,应通过内部装饰,

重点传播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理念,宣传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知识,介

绍中医药防治感染性疾病的方法及专家特长,彰显中医药特别是本科室防治感染

性疾病的特色和优势,营造良好的中医药文化氛围。

宣传知识、介绍方法和彰显特色的具体内容,应依据病种的变化而及时调整。

第三十二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内部装饰,根据不同的区域、

内容,可以采用有关名医名言警句的书画作品、中医感染性疾病科历史人物

和本科室名医塑像或照片、招贴画、橱窗展柜、实物、触摸屏、视频网络、

宣传折页等方法,其部装修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符合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要求。

六、附则第三十三条感染性疾病科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按照相关要求

执行。

第三十四条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

室以感染性疾病诊疗为特色的,参照本指南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三十五条民族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由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另行制定。

第三十六条本指南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七条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常用中药方剂目录

1.麻黄汤(《伤寒论》)2.桂枝汤(《伤寒论》)3.白虎汤(《伤寒论》)

4.银翘散(《温病条辨》)5.桑菊饮(《温病条辨》)6.麻杏石甘汤(《伤寒

论》)7.荆防败毒散(《摄生众妙方》)8.小柴胡汤(《伤寒论》)9.止嗽

散(《医学心悟》)10.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11.柴胡疏肝散(《证治

准绳》引《统旨》)12.逍遥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13.大承气汤(《伤

寒论》)14.丹栀逍遥散(《薛氏医案》)15.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16.大

柴胡汤(《金匮要略》)17.清营汤(《温病条辨》)18.犀角地黄汤(《外台秘

要》)19.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20.二陈汤(《太平惠民和

剂局方》)21.二妙丸(《丹溪心法》)2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24.龙胆泻肝汤(《兰室秘藏》)25.桂

枝麻黄各半汤(《伤寒论》)26.甘露消毒丹(《温热经纬》)27.活血散瘀汤

(《外科正宗》)28.化斑汤(《温病条辨》)29.化斑解毒汤(《医宗金鉴》)

30.茵陈蒿汤(《伤寒论》)31.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伤寒论》)32.茵陈五

苓散(《金匮要略》)33.蒿芩清胆汤(《重订通俗伤寒论》)34.金铃子散(《素

问病机气宜保命集》)35.凉血四物汤(《医宗金鉴》)36.六味地黄丸(《小

儿药证直诀》)37.清瘟败毒饮(《疫疹一得》)38.麻黄附子细辛汤(《伤寒

论》)39.半夏泻心汤(《伤寒论》)40.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41.葛

根苓连汤(《伤寒论》)42.沙参麦冬汤(《温病条辨》)43.清燥救肺汤(《医

门法律》)44.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45.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

46.五苓散(《伤寒论》)47.胃苓汤(《丹溪心法》)48.五皮饮(《华氏中

藏经》)49.血府逐瘀汤(《医林改错》)50.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51.清

骨散(《证治准绳》)52.酸枣仁汤(《金匮要略》)53.三仁汤(《温病条辨》)

54.藿香正气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55.四君子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56.苓桂术甘汤(《伤寒论》)57.四妙丸(《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58.白

头翁汤(《伤寒论》)59.四逆散(《伤寒论》)60.四物汤(《太平惠民和剂局

方》)61.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62.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

保命集》)63.乌梅丸(《伤寒论》)64.真人养脏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65.痛泻药方(《丹溪心法》)66.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67.五味

消毒饮(《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68.五子衍宗丸(《医学入门》)69.泻

黄散(《小儿药证直诀》)70.大承气汤(《伤寒论》)71.仙方活命饮(《校

注妇人良方》)72.茵陈术附汤(《医学心悟》)73.保和丸(《丹溪心法》)

74.小蓟饮子(《玉机微义》)75.小柴胡汤(《伤寒论》)76.十枣汤(《伤

寒论》)77.玉屏风散(《丹溪心法》)78.桑杏汤(《温病条辨》)79.益

胃汤(《温病条辨》)80.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81.麦门冬汤(《伤

寒论》)82.实脾饮(《重订严氏济生方》)83.一贯煎(《续名医类案》)84.小

建中汤(《伤寒论》)85.防己黄芪汤(《金匮要略》)86.猪苓汤(《伤寒论》)

87.增液汤(《温病条辨》)88.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89.补中益

气汤(《脾胃论》)90.理中丸(《伤寒论》)91.归脾汤(《正体类要》)92.吴

茱萸汤(《伤寒论》)93.四逆汤(《伤寒论》)94.八珍汤(《正体类要》)95.竹

叶石膏汤(《伤寒论》)96.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97.肾气丸(《金匮

要略》)98.左金丸(《丹溪心法》)99.左归丸(《景岳全书》)100.右归

丸(《景岳全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