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9707434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

《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docx

知识框架体系2A3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对小型建筑工程

知识框架体系

2A312011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对小型建筑工程,通常先布施施工控制网,以施工控制点为基础,基本工作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然后,根据它在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测量的基本工作:

测角、测距和测高差。

熟悉施工测量的内容和方法

            施工前施工控制网的建立

施工测

量内容

            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及细部测设

竣工图的绘制

施工和运营期间,建筑物的变形观测

 

            已知长度的测设

施工测

量方法

            已知角度的测设直角坐标法

极坐标法

建筑物细部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角度前方交会法

距离交会法

方向线交会法

建筑物细部点高程位置的测试

2A312012了解施工测量仪器的功能与应用

         组成:

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三部分

      经纬仪

            功能:

主要功能是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其

常用工程测量仪器的组成及功能

次,它还可以测量竖直角;借助水准尺,利用视距测量原理,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和高差。

            组成:

由望远镜、水准器和基座三部分组成

水准仪

            功能:

主要功能是测量两点间的高差,它不能直接测量待定点的高程,但可以由控制点的已知高程来推算测点的高程。

另外,利用视距测量原理,它还可以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组成:

由电子经纬仪、光电测距仪和数据记录装置组成

全站仪

            功能:

全站仪在测站上一经观测,必要的观测数据如斜距、天顶距(竖直角)、水平角等均能自动显示,而且几乎是在同一瞬间得到平距、高差、点的坐标和高程,可与计算机、绘图机连接起 来实现测图的自动化

 

2A312000建筑施工技术

2A312021掌握土方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土的工程分类:

按开挖难易程度分为八类。

土方工程施工技术要求

土的工程性质:

可松性、压缩性及土的休止角(安息角)

土方开挖:

基坑开挖一般采用“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开挖原则。

当基坑较深,地下水位较高,开挖土体大多位于地下水位以下时,应采取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措施。

土方的填筑与压实土方填筑:

填方应分层进行并尽量采用同类土填筑

影响填土压实质量的主要因素:

压实功、土的含水量以及每层铺土的厚度

2A312022掌握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

   基坑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撑后挖,分层开挖,严禁超挖”的开挖原则。

掌握基坑开挖与支护方法

浅基坑的开挖:

浅基坑开挖,应先进行测量定位、超平放线,定出开挖长度,按放线分块(段)分层挖土。

基坑(槽)应根据土质和施工具体情况进行放坡,以保证不塌方。

基坑开挖程序一般是:

测量放线—分层开挖-排降水-修坡-整平-留足预留土层等。

浅基坑的支护:

对于横断面不大的基坑,其临时支护通常可采用间断式、断续式或连续式水平支撑等。

深基坑的开挖与支护:

在深基坑土方开挖之前,要详细确定挖土方案和施工组织,要对支护结构、地下水位及周围环境进行必要的监测和保护。

当施工现场不具备放坡条件,放坡无法保证施工安全,一般采用支护结构进行临时支挡,以保证基坑的土壁稳定。

支护结构的选型有排桩或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土钉墙鞥。

2A312023掌握基坑验槽及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掌握基坑验槽及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方法

验槽前的准备工作

验槽时必须具备的资料和条件

验槽的主要内容

验槽的方法:

观察法、钎探法、轻型动力触探

局部不良地基的处理:

发现槽底局部异常后,应根据地基土的土质情况、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分别对待,但均宜符合式建筑物的各个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以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为原则。

2A312030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2A312031掌握砖、石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砖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砌筑施工前的准备:

常温施工时,砌筑前一天应将砖浇水湿润,砖以水浸入表面下10~20mm深为宜;雨天作业不得使用含水率饱和状态的砖

砖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一般做成阶梯形,大放脚(高式、间隔式),掌握防潮层的构造做法

 

2A312032掌握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掌握混凝土基础施工技术要求

单独基础浇筑

条形基础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

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分层

大体积混凝土振捣:

采取振捣捧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大体积混凝土养护:

保温法、保湿法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8条)

2A312033熟悉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熟悉混凝土预制桩、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

混凝土预制桩施工技术要求:

打桩方法锤击沉桩法(程序)

静力压桩法

振动法

混凝土灌注桩施工技术要求钻孔灌注桩

沉管灌注桩

人工挖孔灌注桩

A312040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2A312041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特点及配筋要求

正截面破坏:

随着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的不同,钢筋混凝土受力特点梁正截面可能出现适筋、超筋、少筋等三种不同

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性质的破坏

          斜截面破坏:

随着配筋率的不同,梁沿斜截面有斜压、斜拉、剪压三种破坏型式

钢筋混凝土梁、板、柱的特点及配筋要求

         配筋要求:

截面尺寸要满足强度、刚度和裂缝三方面要求。

梁中一般配制下面几种钢筋:

纵向受力钢筋、箍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纵向构造钢筋。

钢筋混凝土梁、板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受力特点:

按板的受弯情况,可分为单向板与双向板;梁(板)按支承情况分为简支梁(板)与多跨连续梁(板)。

两对边支承的板是单向板,一个方向受弯;而双向板为四边支承,双向受弯。

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钢筋混凝土板的配筋要求:

板的厚度与计算跨度,应满足强度和刚度的要求,同时考虑经济和施工上的方便。

拌种通常配制两种钢筋:

受力主筋和分布钢筋。

钢筋混凝土柱的受力特点及配筋要求

按纵向力与柱截面形心轴线之间相互位置的不同,可分为轴心受压柱和偏心受压柱两类。

        轴心受压柱的受力特点:

对于轴心受压短柱而言,当荷载增至极限荷载时,短柱四周出现明显的纵向裂缝,纵向受力钢筋屈服,混凝土被压碎,整个柱子发生破坏。

而细长柱则是破坏前发生纵向弯曲。

         配筋要求:

柱截面常采用正方形、矩形、圆形或多边形等截面形式。

受压柱不宜采用高强钢筋,一般采用HRB335、HRB400级钢筋。

 

难点解析

【典型考题】A点高程为36.05m,现取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水准测量,前视点读数为1.12m,后视点读数为1.22m,则B点的高程为()m。

A35.15

B35.95

C36.15

D36.95

答案:

C

解题思路:

B点高程=A点高程+后视点读数-前视点读数=36.05+1.22-1.12=36.15。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经纬仪由(A)组成。

A.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B.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照准部、水准器、基座

D.望远镜、水平度盘、基座

2.下列(C)是水准仪的主要功能。

A.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竖直夹角.

B.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

C.测量两点间的高差

D.测量待定点的高程

3.下列(D)不是经纬仪的主要功能。

A.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水平夹角

B.测量两个方向之间的竖直角

C.借助水准尺,测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D.测量待定点的高程

4.经纬仪和水准仪的精度分别是(D)。

A.分,厘米

B.秒,厘米

C.分,毫米

D.秒,毫米

5.水准测量中,设A点为后视点,B点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为45.382米,后视读数为1.202米,前视读数为1.302米,则B点的高程为(D)米.

A.44.180

B.44.482

C.45.182

D.45.282

6.基坑开挖一般采用(A)的开挖原则。

A.分层开挖,先撑后挖

B.分段开挖,先撑后挖

C.分层开挖,先挖后降

D.分层开挖,先挖后撑

7.基坑验槽的重点不应选在(D)。

A.柱基处

B.墙角处

C.承重墙下

D.非承重墙下

8.发现槽底局部异常后,应根据地基土的土质情况、工程性质和施工条件分别对待,但均宜符合使建筑物的各个部位沉降量趋于一致,以(D)为原则。

A.增大侧移

B.减小侧移

C.增大地基不均匀沉降

D.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

9.基坑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A)或其他受力较大的部位.

A.柱基、墙角

B.基坑中心

C.基坑四周

D.地基边缘

10.在基坑验槽时,对于基底以下不可见部位的土层,要先辅以(C)配合观察共同完成。

A.局部开挖

B.钻孔

C.钎探

D.超声波检测

11.可用作填土土料的是(D)。

A.淤泥质土B.膨胀土C.冻土D.粘性土

12.基坑钎探后的孔要用(C)灌实.

A.生石灰粉B.水泥C.砂D.豆石

13.下列(D)属于刚性基础的特点。

A.抗拉强度高

B.抗剪强度高

C.抗弯强度高

D.抗压强度高

14.砖基础的水平灰缝厚度和垂直灰缝宽度宜为(A)mm。

A.10

B.15

C.20

D.25

15.砖基础防潮层位置宜在室内地面标高以下(B)处。

A.30

B.60

C.120

D.240

16.矿渣水泥拌制的大型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C)天。

A.7

B.14

C.21

D.28

17.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施工方法不包括(D)。

A.锤击沉桩法

B.静力压桩法

C.振动法

D.夯实法

18.下列不属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特点的是(D)。

A.强度较高

B.整体性好

C.耐久性较好

D.可模性差

19.双向钢筋混凝土楼板为(A),双向受弯。

A.四边支承

B.两边支承

C.三边支承

D.固定端支承

20.连续梁的受力特点是(A)

A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B跨中有负弯矩,支座有正弯矩

C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正弯矩

D跨中有负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21.悬臂板在支座处产生负弯矩,受力钢筋应布置在板的(C)。

A.底部

B.中部

C.上部

D.腰部

22.单向板短向布置(B),长向布置(B)。

A.分布筋,受力筋

B.受力筋,分布筋

C.受力筋,箍筋

D.箍筋,受力筋

二、多项选择题

1.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为(ABDE)。

A.直角坐标法

B.极坐标法

C.球面坐标法

D.角度交会法

E.距离交会法

24.水准仪主要由(CDE)组成。

A,照准部

B,水平度盘

C,基座

D,望远镜

E.水准器

2.施工测设的三项基本工作包括(ABC)。

A.已知水平距离的测设

B.已知水平角的测设

C.已知高程的测设

D.已知垂直距离的测设

E.已知垂直角的测设

4.在下面的选项中,(ADE)不是水准仪的主要功能。

A测量竖直角α

B测量水平距离D

C测量两点间的高差h

D直接测量高程

E测量水平角

6.施工常用的测量仪器有(ACE)

A,经纬仪

B,物探仪

C,水准仪

D,振动仪

E,全站仪

7.施工测量中,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方法有(ACDE)

A,直角坐标法

B,柱坐标法

C,极坐标法

D,角度交会法

E,距离交会法

基坑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要求相一致,并遵循(ACDE)原则。

A.开槽支撑

B.先挖后撑

C.先撑后挖

D.分层开挖

E.严禁超挖

9..关于土方的埴筑与压实,下列叙述(BDE)是正确的。

A.一般优先选用淤泥质土、膨胀土、有机质含量大于8%的土作为回填土

B.填土的压实方法一般有碾压法、夯实法和振动压实法以及利用运土工具压实等

C.填方宜整体填筑,并尽量采用下层比上层透水性小的土

D. 当天填土,应在当天压实

E. 填方应分层进行,并首选同类土回填

10.下列关于钎探验槽,叙述正确的是(BCD)。

A.钢钎的打入必须用机械打入

B.钎探施工按钎探点顺序进行

C.钎探后的孔要用砂灌实

D.打钎时,每贯入30cm记录一次锤击数

E.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沉降缝、伸缩缝或防震缝处

11.土方的可松性程度一般不用(ABCD)表示。

A.边坡深度

B.何止角

C.边坡坡度

D.坡度系数

E.可松性系数

12.在土石方工程施工中,基坑验槽的重点应选择在(ACD)部位。

A.柱基处

B.变形缝处

C.墙角

D.承重墙下或其它受力较大处

E.地下水位标高处

1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方案包括(ABC)。

A.全面分层

B.分段分层

C.斜面分层

D.局部分层

E.全厚分层

14.下列(ACDE)属于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措施。

A.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水泥

B.尽量增加水泥用量

C.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

D.设置后浇缝

E.进行二次抹面工作

15.梁的正截面破坏形式与(ABC)有关。

A.配筋率

B.混凝土强度等级

C.截面形式

D.设计水平

E.试验水平

16.随着配筋率的不同,梁沿斜截面有(ACD)破坏形式。

A.斜压

B.适筋

C.斜拉

D.剪压

E.超筋

17.梁中一般配有(ABCE)。

A.纵向受力钢筋

B.箍筋

C.弯起钢筋

D.扭筋

E.架立钢

三、案例

背景:

某房屋建筑公司在某市承建某高校15层留学生公寓,主体是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面积为32000m2,建筑高度55.6m,筏板基础。

问题:

1.厚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方案有几种?

2.大体积混凝土控制裂缝的措施有哪些?

3.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养护时间有哪些规定?

 

答案:

1.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为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施工的连续性,采取分层浇筑时,应保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将上层混凝土浇筑完毕.浇筑方案根据整体性要求、结构大小钢筋疏密及混凝土供应等情况可以选择全面分层、分段分层、斜面分层等三种方式。

2.控制控制裂缝的措施有:

(1)优先选用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拌制混凝土,并适当使用缓凝减水剂;

(2)在保证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前提下,适当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

(3)降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内外的温差;

(4)及时对混凝土覆盖保温、保湿材料,并进行养护;

(5)可预埋冷却水管,通入循环水将混凝土内部热量带出,进行人工导热;

(6)在拌合混凝土时,还可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或膨胀水泥,使混凝土得到补偿收缩,减少混凝土的温度应力;

(7)设置后浇缝。

(8)大体积混凝土必须进行二次抹面工作,减少表面收缩裂缝。

3.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为了确保新浇筑的混凝土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在早期由于干缩而产生裂缝,应在12小时内加以覆盖和浇水。

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矿渣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等拌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1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