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28295879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8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

《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docx

建筑测量章节内容要点与练习

建筑测量复习内容与章节练习

水准测量

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水准测量原理。

高差法:

前视与后视;仪高法:

视线高。

转点的概念。

公式:

2.水准仪及其使用

水准仪操作步骤:

立尺,置架,粗平,照准,精平,读数,记录,搬站。

视差及其消除方法。

3.水准测量实施

水准点:

永久性水准点。

临时性水准点。

水准路线:

附合水准路线,闭合水准路线,支水准路线。

水准网,水准结点。

普通水准测量的一般要求,施测程序。

公式:

水准测量成果整理:

高差闭合差的计算检核、高差改正数的计算、高差改正数的分配原则。

4.水准测量误差

仪器及工具误差:

视准轴与水准管轴不的误差平行,望远镜对光时调焦透镜运行的误差,水准尺的误差。

习题与思考题

1.设A为后视点,B为前视点,A点的高程是20.123m.当后视读数为1.456m,前视读数为1.579m,问A、B两点的高差是多少?

B、A两点的高差又是多少?

绘图说明B点比A点高还是低?

B点的高程是多少?

2.何为视准轴?

何为视差?

产生视差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消除视差?

3.转点在水准测量中起到什么作用?

4.水准仪有哪些主要轴线?

它们之间应满足什么条件?

什么是主条件?

为什么?

5.水准测量时,前、后视距相等可消除那些误差?

6.某建筑场地上有一水准点A,其高程为HA=140.111m,欲测设高程为141.390m的室内±0.00标高,设水准仪在水准点A所立水准尺的读数为1.321m,试说明其测设方法。

7.在水准点BMa和BMb之间进行水准测量,所测得的各测段的高差和水准路线长如图示。

已知BMa的高程为6.664m,BMb的高程为6.646m。

试:

检查原表格中填写数据的正确性(一般不会进行提示检查和改正填写的数据),将正确的数据填写入表格中(注意改数据改正的方法,用一道斜线划去,再写正确数据),最后计算水准点1和2的高程。

 

BMa+0.250(m)1-0.920(m)2+0.452(m)BMb

⊙————————⊙————————⊙————————⊙

6(站)5(站)7(站)

点号

测站数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高程

6.646

1

2

3

6.660

角度测量

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角度测量原理

水平角的定义,水平角的测量原理。

竖直角的定义,仰角,俯角。

竖直角的测量原理。

公式:

水平角β=b–a0<β<3600

2.经纬仪及角度测量

光学经纬仪使用操作步骤:

对中,整平,瞄准(消除视差),读数,记录。

水平角观测(测回法):

安置仪器,盘左观测、盘右观测,方向读数。

半测回角值。

公式:

方向观测法:

技术要求。

3.经纬仪的检验与校正

经纬仪应满足的条件。

照准部水准管轴的检验校正。

望远镜十字丝纵丝的检验校正。

望远镜视准轴的检验校正。

照准部横轴的检验校正。

竖盘指标差的检验校正。

光学对中器的检验校正。

4.水平角测量误差

仪器误差:

仪器校正后的残余误差。

照准部偏心差、度盘刻划误差。

观测误差:

对中误差。

标杆倾斜误差,照准误差,读数误差。

外界条件影响。

习题与思考题

1.分别说明水准仪和经纬仪的安置步骤,并指出它们的区别。

2.什么是水平角?

经纬仪为何能测水平角?

3.什么是竖直角?

观测水平角和竖直角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4.对中、整平的目的是什么?

如何进行?

若用光学对中器应如何对中?

5.计算表中水平角观测数据。

测站

竖盘位置

目标

水平盘读数

º′″

半测回角值

º′″

一测回角值

º′″

各测回平均角值

º′″

I测回

O

A

0º36′24″

 

B

108º12′36″

A

180º37′00″

B

288º12′54″

II测回

O

A

90º10′00″

B

197º45′42″

A

270º09′48″

B

17º46′06″

7.简述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操作步骤?

8.水平角方向观测中的2c是何含义?

为何要计算2c,并检核其互差。

9.计算表中方向观测阿水平角观测成果。

测站

水平度盘读数

2c=左-(右±180º)

平均读数=[左+(右±180º)]/2

归零后方向值

º′″

各测回归零方向值的平均值

º′″

各测回方向间的水平角

º′″

盘左读数

º′″

盘右读数

º′″

O

1

A

00236

1800236

B

702336

2502342

C

D

A

2281924

2541754

00230

281930

741754

1800236

2

A

900312

2700312

B

1602406

3402354

C

D

A

3182000

3441830

900318

1381954

1641824

2700312

10.何谓竖盘指标差?

如何计算、检核和校正竖盘指标差?

11.整理表中竖角观测记录。

距离测量

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一.量距工具

有:

钢尺(steeltape)、标杆(measuringbar)、垂球(plumbbob)、测钎(measuringrod)、温度计(thermometer)、弹簧秤(springbalance)。

二.钢尺量距

钢尺量距最基本的要求——平、准、直

(一)一般量距步骤

1.定线(linealignment)。

按精度分:

目估法和经纬仪法。

2.丈量。

(1)喊“预备”、“好”前后尺手同时读数。

(2)在山区丈量时,可采用平量法、斜量法。

3.内业成果整理。

丈量精度用“相对误差”来衡量:

要求:

一般量距≤1/3000(平坦),≤1/1000(山区)。

(二)精密量距步骤

经纬仪定线。

在桩顶画出十字线。

1.精密丈量。

(1)前尺手零端用标准拉力拉紧钢尺。

(2)前读尺员发“预备”,后读尺员发“好”;此时前后尺手同时读数。

(3)移动后尺整厘米刻划,按上述方法再测二次,三次较差不超限时(一般不得超过2~3mm),取平均值作为尺段结果。

每测完一尺段,用温度计读取一次温度。

(4)要进行往返测量。

3.测量各桩顶间高差。

4.内业成果整理

某钢尺的尺长方程式:

——钢尺在t温度时的实际长度;

——钢尺的名义长度

——检定时,钢尺实际长与名义长之差;

——钢尺的膨胀系数

——钢尺使用时的温度;

——钢尺检定时的温度

斜距

的各项改正:

(1)尺长改正

(2)温度改正

(3)倾斜改正

故斜距

经改正后为:

三、方位角的推算:

α12已知,通过连测求得12边与23边的连接角为β2(右角)、23边与34边的连接角为β3(左角),现推算α23、α34。

由图中分析可知:

推算坐标方位角的通用公式:

当β角为左角时,取“+”;若为右角时,取“-”。

注意:

计算中,若α前>360°,减360°;若α前<0°,加360°。

三、习题与思考题

1.某钢尺名义长为30m,经检定实长为29.998m,检定温度为摄氏20ºC,检定时的拉力为100N,用该钢尺丈量某段距离得300m,丈量时的温度为摄氏35º,拉力为100N,两点高差为0.95m,求水平距离。

2.如何衡量距离测量精度?

用钢尺丈量了AB、CD两段距离,AB的往测值为307.82m,返测值为307.72m,CD的往测值为102.34m,返测值为102.44m,问两段距离丈量的精度是否相同?

哪段精度高?

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的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观测条件的定义

2、系统误差极其特性,偶然误差的特性

习题与思考题

1.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有什么不同?

偶然误差具有哪些特性?

2.在测角中用正、倒镜观测;水准测量中使前后视距相等。

这些都能消除什么误差?

3.什么是中误差?

为什么中误差能作为衡量精度的指标?

小地区控制测量

习题与思考题

1.控制测量工作的原则是什么?

2.控制测量的目的是什么?

建立平面控制网的方法有哪些?

各有何优缺点?

3.导线布设的形式有哪些?

4.若已知直线AB两端点的坐标分别为A(300.30,400.40)、B(500.50,600.60),求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和水平距离。

后尺

下丝

前尺

下丝

方向

尺号

尺号

标尺读数

K+

黑-红

高差

中数

(m)

 

上丝丝丝丝

上丝

后距距

前距距

视距差d

∑d

1

1682

0961

1495

6282

1218

0474

0662

5350

后-前

 

第7章地形图基本知识

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地形图的比例尺的定义,比例尺的种类,比例尺的精度。

大比例尺地形图正方形或矩形分幅编号与图廓注记,坐标的建立。

三、习题与思考题

4.什么是地形图比例尺及其精度?

地形图比例尺可分为哪几类?

6.什么是等高线?

等高距?

等高线平距?

8.等高线有哪些特性?

 

第9章施工测量的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与知识点

1、测量的基本工作:

设已知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

2、矩形控制网(方格网)主轴线的测设方法

3、建筑物变形观测的内容与目的

 

4、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从地面一已知点开始,沿已知方向测设出给定的水平距离以定出第二个端点的工作。

根据测设的精度要求不同,可分为一般测设方法和精确测设方法。

用钢尺测设已知水平距离

1、一般方法

在地面上,由已知点A开始,沿给定方向,用钢尺量出已知水平距离D定出B点。

为了校核与提高测设精度,在起点A处改变读数,按同法量已知距离D定出B′点。

由于量距有误差,B与B′两点一般不重合,其相对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则取两点的中点作为最终位置。

5、测设已知水平角

测设已知水平角就是根据一已知方向测设出另一方向,使它们的夹角等于给定的设计角值。

按测设精度要求不同分为一般方法和精确方法。

一般方法

当测设水平角精度要求不高时,可采用此法,即用盘左、盘右取平均值方法。

该方法也称为盘左盘右分中法。

如图10-3所示,设OA为地面上已有方向,欲测设水平角β,在O点安置经纬仪,以盘左位置瞄准A点,置水平度盘读数为0。

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恰好为β值,在视线方向定出B1点。

然后用盘右位置,重复上述步骤定出B2点,取B1和B2中点B,则∠AOB即为测设的β角。

精确方法

当测设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精确方法测设已知水平角。

如图10-4所示,安置经纬仪于O点,按照上述一般方法测设出已知水平角∠AOB′,定出B′点。

然后较精确地测量∠AOB′的角值,一般采用多个测回取平均值的方法,设平均角值为β′,测量出OB′的距离。

按下式计算B′点处OB′线段的垂距B′B。

测设已知高程

测设已知高程就是根据已知点的高程,通过引测,把设计高程标定在固定的位置上。

如图10-5所示,已知高程点A,其高程为HA,需要在B点标定出已知高程为HB的位置。

方法是:

在A点和B点中间安置水准仪,精平后读取A点的标尺读数为a,则仪器的视线高程为Hi=HA+a,由图可知测设已知高程为HB的B点标尺读数应为:

b=Hi-HB

将水准尺紧靠B点木桩的侧面上下移动,直到尺上读数为b时,沿尺底画一横线,此线即为设计高程HB的位置。

测设时应始终保持水准管气泡居中。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为了计算方便,通常把建筑物的室内设计地坪高程用±0标高表示,建筑物的基础、门窗等高程都是以±0为依据进行测设。

因此,首先要在施工现场利用测设已知高程的方法测设出室内地坪高程的位置。

HB=HA+a-(b1-a2)-b2,则可以计算出B点处标尺的读数b2=HA+a-(b1-a2)-H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