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703102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docx

叙事散文答题技巧及习题

阅读辅导

【考点对接】

1.文意把握:

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理解文章容和主旨。

2009年荆州市中考试题(《最美丽的谎言》)第11题:

“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这个感人的小故事。

2.词句品析:

体味重要词句的语境意、特殊含义、言外之义及其传达的感情。

2009年市中考试题(《世上最好的地方》)第11题:

“理解划线句在文中的含意。

3.结构梳理:

梳理文章情节,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2009年市中考试题(《那盆水仙花》)第5题:

“请用简洁的语言在方框写出相关的故事情节。

4.文体辨识:

辨识记叙文中记叙的要素、顺序、详略、线索,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2009年省中考试题(《溃散的黑暗》)第11题:

“从记叙的顺序看,本文采用了____________。

”2009年襄樊市中考试题(《布鞋》)第17题:

“文章以为线索,通过对的问忆,表达了对之情。

5.要点概括:

归纳文段容,概括文章要点;理解文中人物形象,概括其性格特征。

2009年市中考试题(《往事回忆:

二房坝·外公·蘸水碟》)第16题:

“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外公是怎样的一个人?

6.容探究:

分析、探究文章深层的容意义。

2009年市中考试题(《老水车旁的风景》)第24题:

“文章的标题是‘老水车旁的风景’,但开头却说‘那水车一点儿都不老’,这‘老’与‘不老’该怎么理解?

请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2009年市中考试题(《那一扇门》)第23题:

“探究: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少年’,有人认为是‘老人’,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容说说理由。

7.写法赏析:

分析、归纳文章的写作手法、语言特色,对特殊句式、修辞等进行赏析。

2009年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7题:

“本文的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请从文中任选一例,对此加以简析。

8.作品感受:

品味文中的情感,表达阅读作品后的体会、感受、启示。

2009年黄冈市中考试题(《无价的奖赏》)第29题:

“本文向我们传达了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请用一句话写出你阅读本文最深的一点感悟?

9.个性解读:

对作者的观点、思想倾向联系自己的生活作出独特的评价。

2009年市中考试题《光阴里那些手绘的花朵》第12题:

“对于在校服上手绘图案这种现象,有人赞成,有人反对,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10.迁移拓展:

根据阅读材料,连接生活,进行仿写、补句及片段写作训练。

2009年市中考试题(《宋朝的雨》)第9题:

“请你写一则不少于200字的“推荐语”,向你的同学推荐上面这篇文章。

“2009年市中考试题(《母亲的三句话》)第16题:

“读了本文后,‘我’觉得:

母亲的话如绵绵春雨,滋润了我干涸的心田。

请仿照划线例句再续写一句话,表达母亲的话对‘我’的影响。

【备考策略】

记叙性散文的阅读,关键在于把握整体文意,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因为记叙性散文的的主旨往往不是直接表现的,而是通过人和事来表达出来的。

因此,要通过分析记叙的人和事,来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归纳文章的主旨。

文章思路理清了,主旨理解了,把握住了文章整体大意,那么,对于局部的理解感悟,像词句理解、要点概括、语言品析、作品感受、个性解读、迁移拓展等,就在立足于整体文意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地分析探究了。

这类文体考查时设题的重点和难点也在于此。

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主要通过写父亲在车站为自己买橘子时的背影,来表现深沉的父爱。

对这个基本文意把握了,再无论怎样设题,无非是要求理解文章的容和写法,但一切都是离不开这个主旨的。

解答这类试题时,要始终立足于文本,结合文章主旨,根据具体语境,去理解词句含义,概括容特点。

写作技巧是为表达的容服务的,所以,写作技巧的考查,也要结合文意来分析。

把握住了这个原则,再根据题目要求,去组织语言作答,就不会有大方向上的问题。

再者,这类文体的试题,多是简答型试题,要抓住核心,要言不烦,语句通畅,按照空格多少作答。

【试题回放】

为我唱首歌吧……

〔英〕安德里安

①柔和的暖洋洋地洒进小小的病室,绿色的藤蔓爬上窗合,探头探脑地打量着病室里的7个孩子。

②在伦敦儿童医院,这7个小病人,除伊丽莎白外,全都患了不治之症。

③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唱歌,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

但她耳朵后面做了一个复杂的手术,一个月后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任何声音了,这将使酷爱音乐的她前景更加悲惨。

不过,在伙伴们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当她以为没有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注】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④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焦急不安,他们决定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

一天傍晚.孩子们带著一个秘密去见他们喜欢的朋友——护士柯尔比。

⑤“你们想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

还有3周的时间,来得及吗?

⑥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感动了:

“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⑦柯尔比找到了全市最著名的音乐辅导老师玛丽,玛丽老师感动地说:

“我去,我去!

⑧在玛丽老师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的时候。

真是不可思议,仅仅3周的时间,柯尔比和玛丽老师就把6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支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天赋。

⑨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坐在一辆手摇车里,被推进医院的礼堂时,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

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种地听着。

⑩尽管我们都坐在离舞台仅3米远的地方,却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一个孩子的面孔,因为泪水遮住了我们的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

在演唱开始前,柯尔比告诉孩子们:

“你们知道吗?

伊丽莎白的听力已经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唱。

(11)音乐会获得了极大成功。

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她大声说:

“这是我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

”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12)谁都知道,这些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要成功举办这次音乐会,得忍受多么大的病痛啊!

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碎了。

这是我有生以来从未听过,也从不希望再听到的无比动人的音乐。

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仍然能够听见那每一个震撼人心的音符。

(13)如今,那6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6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伊丽莎白记忆的耳朵里,至今仍然能够听见那6个幼稚的声音。

这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

【注】扑簌簌(sù),形容掉眼泪的样子。

1.伙伴们做了一件什么事使伊丽莎白“快活”?

从中表现出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2.揣摩句中加点词语,体会他们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l)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

“好吧,我来帮助你们!

(2)合唱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又蹦又跳,完全不像患了绝症的孩子。

3.如何理解“它们是她曾经听到的最美的也是最后的声音”这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4.第(12)段写出了“我”怎样的心感受?

请结合文章容具体回答。

5.请用横线在③(11)两段中划出描写伊丽莎白外貌的文字,并说说这些文字反映出她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请简要说说你读了这个故事后获得的启示。

(2009年市中考语文试题)

【解题支招】

第1题,要点概括。

先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事件:

为伊丽莎白举办11岁生日音乐会。

再分析从中表现出的精神品质:

表现出6个孩子关爱同伴、坚强勇敢的精神品质。

第2题,语言品味。

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表达的效果:

(1)表现了孩子们期望得到指导的心情很迫切。

(2)表现了孩子们为音乐会的极大成功而忘记了疾病、自豪快乐的情景。

第3题,理解句意。

根据全文容,具体理解“最美”和“最后”的具体含义:

“最美的声音”是因为这声音是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

“最后的声音”是因为伊丽莎白已失去听力,6个同伴已长眠地下。

第4题,容探究。

从本段的描写中,分析“我”当时的心感受:

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心都快要碎了”,表现出“我”心的无比痛苦。

(或“听到6个身患绝症的孩子唱出的歌,‘我’到‘今天’仍然感到震颤,表现出我极为感动的心境。

”)

第5题,写法分析。

从要求的(3)和(12)中,先找出描写外貌的句子:

沉默的泪水偶尔才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地流在苍白的脸蛋儿上。

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美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

然后看两段描写所表现的心情变化:

由忧伤痛苦变得欣喜快乐。

第6题,作品感受。

紧紧结合故事容,谈自己的感受启示。

示例一:

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我们积极乐观,坚强不屈。

示例二:

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专项演练

【学以致用】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站牌下的约定

西湖往南。

一路景区。

有一个公交车站,叫九溪。

每天一早,这个公交站牌下,就会站满了人,赶着上班的,背着书包去上学的,转车去景区看风景的。

一辆公交车来了,一辆公交车开走了。

早晨的,淡淡地将树梢点亮。

不知道从哪一天开始,站牌下,出现了一对母女。

女孩手里捧着一本书,妈妈弯下腰,手指着书,一行行教女孩读。

偶尔会抬起头,看看公交车来的方向。

春寒料峭,女孩的双手和小脸,都冻得红红的。

女孩的读书声,清脆,响亮,细听听,还有一点点颤音。

候车的人纷纷侧目,好奇地注视着这对母女。

连等车的时间,都不放过,教孩子拼音识字呢。

这个母亲,可真够操劳,真够费心的。

一辆开往郊区的公交车驶来了。

妈妈匆匆交代女孩几句,跑向公交车。

妈妈跳上了车,女孩捧着书,看着车门关上,目送公交车开远,才捧着书,走开。

每天早晨都是这样。

奇怪的是,有时候是妈妈先到公交车站,有时候却是女孩先到。

遇到天气不好,妈妈就会领着孩子到车站边的一家单位的门廊下,教孩子读书。

一天也没有间断过。

有一天,终于有位乘客忍不住,走过去问妈妈:

“你女儿学习真用功,几岁了?

妈妈抬起头,摇摇头,她不是我女儿。

那你们是……

“妈妈”说,我也是等公交车的。

她是附近一个清洁工的女儿,我见她没学上,经常一个人在车站附近孤单地游荡,我就想,能帮她一点儿,是一点儿。

所以,我就和她约定,每天我早一点来等车,教她十几分钟。

原来是这样。

说完,“妈妈”走到一边,继续教孩子。

那天,教的是课文《春天来了》:

“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藏藏。

我们仔细地找啊,找啊。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那位乘客,偷偷地用手机拍了几照片,寄给了报社。

报社进行了跟踪报道。

记者很快了解到,女孩叫花花。

花花在老家已经读过一年级了,今年春节之后,在做环卫工的父母,将花花从老家接了过来,却一直没联系上学校。

花花每天孤单地跟着父母去扫马路,遇到了等公交车的“妈妈”,于是,便有了这个公交站牌下的约定。

花花和公交站牌下“妈妈”的故事,感动了。

热心的人们四处奔波,为花花联系学校。

很快,花花的学校落实了下来。

花花可以像别的孩子一样,每天背着书包,去宽敞亮堂的学校读书去了。

而那位公交车站的“妈妈”,记者根据其本人意愿,没有透露,人们只知道,她是一位普通的职员,也是一位普通的母亲,她的孩子,正在读中学。

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

“不要把笔墨放在我这里,好心人很多,谁都会去做的。

(选自《读者》2009年12期)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故事容。

【考点及思路提示】文意把握。

抓住全文情节的核心概括故事容。

2.文中的“妈妈”具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

你是怎样看待“妈妈”的这种做法?

【考点及思路提示】要点概括,个性解读。

从具体做法中归纳品质特点,再分析这种做法的意义。

3.文章先写母女俩每天在公交站学习的情境,然后才逐渐揭示出真实情况,文章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考点及思路提示】结构梳理。

从这样安排结构的效果上分析其好处。

4.文中写景的地方虽然较少,但这些写景在文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

试结合原文加以具体分析。

【考点及思路提示】写法赏析。

找出具体写景的句子,结合文意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

1.一个普通母亲利用等车时间帮助一个失学儿童学习的故事。

2.平凡善良,富有爱心,关爱儿童,乐于助人,默默无闻。

“妈妈”的这种做法,是在她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尽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事情虽小,精神可贵。

如果人人都这样去做,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和谐。

3.这样按事情发生的先后时间顺序来写,既脉络清楚,又富有悬念,使文章曲折起伏,富有吸引力。

4.开头写西湖一路景区,早晨等,是通过美景衬托人物的美丽心灵;再写春寒料峭,反衬人物的精神品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问题。

那无法忘记的眼神

韦延才

光奇是一个农民,今年60岁,初见他时给我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要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看见这位老人的时候,是去年6月初的一天,那时一场暴雨引发的特大山洪还没有停息。

我是随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小组下去,在镇政府的办公室里见到光奇的,他眉头紧锁,眼睛呆滞,脸上布满着难以掩饰的悲伤。

仅仅是一天之间,光奇就与儿子天人两隔,就在昨天,光奇在村小学里当教师的儿子为抢救被山洪冲走的学生,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那个被洪水冲走的孩子得救了,但他的儿子却被洪水冲走永远回不来了,直到今天人们才找到他儿子的遗体。

白发人送黑发人,他能不悲伤么?

光奇是和老伴、女儿来处理儿子的后事的,他老伴难以接受这个事实,多次哭昏过去,被送到了医院抢救,由女儿和学校安排的一名教师陪护着。

或许是因为过度的悲伤,在与光奇接触的一个多小时里,他只有一句话:

“人都已经走了,就让他安心地走吧。

我们安慰着老人,希望他能节哀顺变。

当我们告辞时,光奇没有说话,他只对我们点了点头。

但我看到他的眼里,分明有一丝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感激之情。

一个星期后,村小学校长带我们来到光奇家,令我们意想不到的是,那个被光奇儿子救起来的孩子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了。

孩子叫克,在村小学里读三年级。

不知是因为腼腆,还是因为那次灾难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阴影,克始终拉着他母亲的手。

孩子的父亲告诉我们,在来的时候,曾给光奇打了一个,说他是要带着孩子过来,亲自向老人表示感激之情和救命之恩的。

校长上去敲了敲门,对着屋里说明了来意,但里面还是一点动静也没有。

这是一个低矮的土坯瓦房,墙上的灰沙多处脱落,那扇门也很旧,门板间开着很大的缝。

克父母拉着克,在门前跪下,说:

“阿伯,您出来吧,克的命是你们儿子给捡回来的,从此之后,克就是您的儿子。

我们都是您的亲人。

”母亲拉着孩子的手,说:

“快叫爸爸妈妈。

”但孩子没有叫,泪水从他的眼里流了下来。

正在我们不知所措时,屋里传来光奇老人的声音:

“你带着孩子快走吧,我不想见到你们。

可能是孩子的到来,勾起了老人的悲伤吧。

于是我们和校长就劝克父母先带孩子回去。

他们点了点头,带着孩子有点依依不舍地走了。

孩子走后,校长又上去敲门。

光奇老人打开了门,老人有些憔悴,双眼比一星期前深陷了很多。

落座后,老人的话依然不多。

我们尽量不提他儿子的事情,只是询问他家里的一些情况,看看有什么困难需要帮助和解决的,老人却摇了摇头。

可当我们站起来要走时,光奇却一把拉住校长,说:

“有件事校长你一定要帮忙。

校长点了点头,说有什么困难我们一定努力解决。

光奇看着校长,说:

“以后叫克不要再来认我们做什么父母了。

”校长正想说什么,光奇又说道:

“一个小小的孩子,别让他的心里有太多的压力和负担。

”光奇说着,往克他们走的地方看了看。

我看见光奇往外看的眼神,是那么的平静。

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

告别了老人,我们心里都有着无限的感慨。

转眼几个月过去了,光奇老人那个平静的眼神在我心里一直都无法忘记。

我想,这样平静的眼神我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因为它给了我感动,也给了我面对生活的力量!

(选自《新民晚报》2009-01-31)

1.光奇的眼神有什么特点,让“我”永远无法忘记?

【考点及思路提示】要点概括。

先从文中找出关键性词语加以概括,再分析“无法忘记”的原因。

2.光奇不愿认克做自己儿子的原因是什么?

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

【考点及思路提示】容探究。

从老人的语言中寻找原因,然后根据文意分析其思想。

3.理解下面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意及作用。

它静得如门前池塘里的一汪水,没有任何的奢求;也像那蓝蓝的天空,是那么的纯净。

【考点及思路提示】词句理解。

结合上下文理解含意,根据运用的修辞手法理解其作用。

4.文章几次对光奇做了肖像描写,对表现人物的心世界起到了重要作用。

请从文中选择一处肖像描写,然后加以简要分析。

肖像:

作用:

【考点及思路提示】写法赏析。

从文中选择一处肖像描写的句子,分析这样描写对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作用。

5.文末写到:

“我们心里都有着无限的感慨。

”根据文意,请说说“我们”会有哪些感慨。

【考点及思路提示】迁移拓展。

根据文意进行合理想象推测,说明感慨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平静,纯净,没有任何奢求。

面对失去儿子的巨大悲痛,光奇老人眼神表现出来的这些特点,使人感动,也给人以面对生活的力量,因而永远无法忘记。

2.怕给小孩子心里太多的压力和负担。

他始终为别人着想、害怕影响孩子成长,表现了他淳朴善良的美好心灵。

3.形容他的眼神非常平静,没有一点动荡和奢求;也非常纯净,没有一丝杂质。

运用比喻手法,表现了老人朴实、崇高的精神境界。

4.示例1.肖像:

初见他时给我的感觉要比实际年龄要老,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皱纹。

作用:

说明他的生活较为艰难,为后文表现他的淳朴善良和深明大义做铺垫。

示例2.肖像:

他眉头紧锁,眼睛呆滞,脸上布满着难以掩饰的悲伤。

作用:

表现他失去儿子以后心巨大的痛苦和悲伤。

示例3.肖像:

老人有些憔悴,双眼比一星期前深陷了很多。

作用:

进一步表现老人心的巨大痛苦和悲伤,反衬老人不奢求什么的精神品质。

5.示例:

老人竟能表现得异常平静,老人全心为被救的孩子着想,老人对组织没有任何奢求……这些,都深深感动着我们,也给了我们面对生活的力量。

记叙文阅读专题讲座

一、答题知识

㈠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渲染气氛;②烘托人物心情;③推动情节发展;④表现人物的品质;

⑤衬托中心意思。

㈡运用描写方法的作用:

①表现人物性格;②反映作品主题。

㈢运用修辞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拟人等修辞的作用:

运用了_________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___

②运用排比的作用:

增强力度,强调了__________________

③反问句的作用:

①加强语气;②引起下文;③承上启下

④设问句的作用:

①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②引出下文;③承上启下

㈢题目的作用:

①概括容;②揭示主题;③提示线索

㈣记叙文第一段的作用:

⑴环境描写:

①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环境;②引出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⑵其他:

①开篇点题,奠定全文的感情基调;②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

㈤中间句段的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㈥结尾议论性句子的作用:

①总结全文;②照应开头;③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㈦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㈧写作人称的好处:

①第一人称,真实可信;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③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㈨记叙线索的形式:

实物;人物;思想感情变化;时间;地点变换;中心事件

找线索的方法:

①标题;②反复出现的某个词语或某个事物;③抒情议论句

㈩赏析句段从三方面考虑:

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十一)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十二)六种人物的描写方法:

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神态描写。

(十三)十种常用写作手法:

象征(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1、词句理解理解、体味文中重要的词语、重要句子的语境意义、特殊含意、比喻含意、言外之意以及传达的感情。

结合语境,揣摩含意

文章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的含意,往往不是简单的表层意思,而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具体含意,如语境意义、比喻意义、特殊意义、言外之意等等,要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的含意,一定要根据上下文的意义,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细细揣摩、理解,千万不能望文生义,或者凭借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去理解。

【例一】【省市中考试题】

眼睛

①我曾注视着一个孩子的眼睛,很久很久……

②一天早晨,我经过一个地方,突然,看见路旁一双乌黑的小眼睛。

我停下来走到他的面前,对于我的这一举动,他并没有退缩。

他只有四五岁的样子,稚气的模样令人无限怜爱。

噢,多美丽的一双小眼睛!

我望着他,不禁心生赞美。

如果说世界有神圣、美丽的东西,哪里能找到比孩子眼睛里蕴含的更多的呢?

我凝望着,凝望着,忽然有一些惶悚的感觉!

怕我的面孔在他眸子中照出来。

③在这充满憧憬的眼睛里,找不到丝毫阴影,就像他没有忧郁的小心灵一样。

我仿佛窥见他的灵魂在空中翔舞,是自由而明朗的。

④离开了这个孩子。

但,他明亮的眼睛,依然闪耀在我的脑际。

以后,每一次看到这孩子,总爱凝视他可爱的眼睛。

我更相信:

“从眼睛里,可以探悉到一颗心灵。

⑤从此,我惯以冷峻的逼视,去探索人们的眼睛。

怀着一份奢望,想在茫茫人海,寻获一些可贵的心灵。

别怪我说得太颓废,我是失望!

在可笑的人群中,我从未发现像孩子一样的眼睛。

我看见过英勇的、高傲的、睿智的、恋爱的、仁慈的眼睛……我也看见过淫荡的、充血的、谄媚的、贪婪的、哀怨的眼睛……我看见过发光的或失神的眼睛、高尚的或卑鄙的眼睛,然而从没有看过像那孩子如秋夜莹星一样清澈、明亮,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睛。

也许仍是有的,也许隐藏在晦暗的角隅,我想。

⑥一次,我走在薄暮的旷野中,斜阳昏暗的光线,笼罩了山峦水影,苍茫的气氛迷漫在天地间,空中充满了凄迷的情调。

我孤寂地走着,一条又直又阔的黄土大路,一直伸展开去,没有尽头似的隐没在遥远的暮色里。

我的心灵为这一片暮色所震憾了……

⑦前面,有一个行路的人影,我加快脚步赶上。

是一位龙钟的老人,拄着杖缓慢地走着,很衰老了,可是步履仍很矫健,一步一步,迟缓,却很有力。

⑧从后面赶上,我问:

“老先生,前面不远就到宿店了吧?

⑨听到了我的声音,老人似乎有些惊讶,有些犹疑,但他终于回答了我:

“青年人啊,你的眼睛看得清楚,为什么要问我啊?

不过,要到宿店,路还是很远的。

⑩朗朗的声调铿锵动人,我才注意到老人双目已经失明了。

⑾“你走得快还是先走吧,我独自走惯了,黑夜和白天,都是一样,我总是摸索着走。

⑿我走得快吗?

我心中重复着这句话,也许此时我的脚步比老人快,可是,谁知道老人的脚下走过多少路了?

真想伴他走一程,但看老人走路的姿态,知道他是善于行路的,我终于先行了。

⒀这件事情已经过去很久了,可是它在我脑子里并不能轻轻抹去。

像那次我突然间发现了孩子眼里的光亮一样,留下了深刻的痕印。

我忘不了老人的那种强傲的姿态,常常咀嚼着老人和我的那段对话。

不错,人生是漫长的,而且很难到达宿店。

哪里是宿店呢?

哪里又可以停下脚步呢?

路是没有尽头的,走啊!

走啊!

当生命之光熄灭了的时候,也许正是生命之光点亮了的时候。

⒁是的,路是没有尽头的。

从孩子洋溢着生命希望的眼神,我懂得应该怀一分真情去开创未来的道路。

从老人双目已盲的行进中,我领悟到奋力前行的意义。

⒂选定自己的方向,踏实地走。

也许,这就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